•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土木堡之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业一次战争,由于明英宗轻率出战,引致兵败被俘,瓦剌大军包围北京数天而。一、土木堡之变蒙古在成祖时分为鞑靼与瓦剌两部,成祖多次北伐,鞑靼最后被瓦剌兼并,瓦剌首领也先野心勃勃,希望重振...……更多
“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是忠臣,还是奸臣
“土木堡之变”将明朝数十年之积累毁于一旦,在这一场战争当中丧生的文臣、武将、大军,不计其数。而这一场战争也成为明朝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之后明朝再也无力大规模出征蒙古。要知道,此时距离明朝动用几十万大军...……更多
揭秘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的影响
明朝作为我国曾经繁盛一时的皇朝,在经过土木堡之变之后,却开始逐渐的走向了衰落,经历过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朝,国内政治产生了很大的变化,新旧政权更替之下朝廷的统治十分的不稳定。在明英宗又重新登上了皇位之...……更多
为什么“土木堡之变”改变了明朝国运
...但最后却混成了大宋。其中最关键的转折点就是著名的“土木堡之变”,这场关键性战役,把明朝国运拦腰斩断,彻底从北征胡虏,南下西洋的顶级实力上拉回到战略防御,内斗不休的虚弱国体。开局一个碗,本是一个奇迹,可...……更多
剖析诡异的“土木之变”
无论怎么看,“土木之变”都太过诡异,二三十万明国百战精锐,竟然败于最多五万军队的瓦剌。无论从各方面来看,明军都不应败于瓦剌,历史将错误全部归于王振之手,但是真的是这样吗?显而易见,瓦剌应该是对明朝军...……更多
明英宗亲征,损兵折将,为何回京后竟拿功臣出气
...历了自开国以来最为惨痛的挫败,领兵亲征的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击溃,损兵折将,险些丢了小命。在明英宗被俘期间,于谦临危受命,主持大局,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然而,当明英宗回京复辟后,不仅不思悔改,反...……更多
土木堡一役,打断了明朝武将勋贵的脊梁
《明史·英宗本纪》对土木堡的记载是"壬戌,师溃,死者数十万"。这应试是清朝史官丑化明朝而已(一般朝代的正史都是下一朝撰写),参考价值不大。而重臣李贤(后来于谦平反此君出力不少)曾经从土木堡战役死里逃生,...……更多
...,甚至连樊忠这个人都没有,那么这是怎么一回事儿呢?土木堡惨败和英宗被俘的消息传回京师之初,由于王振是英宗的贴身近侍,所以朝中大臣基本都认为王振也活着。要么是和英宗一起被俘,要么是趁乱在亲信禁卫的保护下...……更多
于谦:忠诚与智慧的明朝守护者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正是明英宗亲征瓦剌,最终兵败土木堡。元朝灭亡后,漠北蒙古分裂成众多小部。明太宗时期,曾多次北伐,削弱蒙古力量。但他去世后,蒙古部落内乱不断。到了宣德年间,瓦剌部首领也先崛起,逐步...……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具有争议性的君主——英宗朱祁镇。他在位期间发生的“土木堡之变”,不仅是他个人历史上的污点,更是整个大明王朝的耻辱。然而,这位在世时决策频频失误的昏庸之君,死后却被他的儿子宪宗赐予“英宗”的谥号。这与历...……更多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是勾结内外官僚,擅作威福。在京城东造豪华府第,大兴土木,专权八年,被英宗称为先生。公卿大臣称之为翁父,争相攀附。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力劝英宗亲征。途中又邀英宗幸其蔚州宅第,以致耽误行程...……更多
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2万人马
土木堡之变明朝50万大军为什么打不过2万人马?这都要从明英宗皇帝朱祁镇开始说起,明英宗皇帝朱祁镇,是明朝的第六任和第八任皇帝,初次登基年仅9岁。大权逐渐落到一个名叫王振的太监手里,王振原是山西蔚州一个市井无...……更多
明朝由盛转衰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一般认为1449年的土木堡之变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节点。但实际上,早在明宣宗时期,明朝的国势就已经出现了衰落的苗头。宣德元年(1426年)形势图1425年五月,明仁宗朱高炽驾崩。同年六月...……更多
土木堡之变的疑团 土木堡之变中的未解之谜
土木堡之变的疑团:土木堡之变的结果是很令人惊异的,为什么这么说呢?这件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明正统十四年(1449)二月,蒙古族瓦剌部落首领也先遣使2000余人贡马,向明朝政府邀赏,由于宦官王振不肯多给赏赐,并减去...……更多
一个年轻冲动的皇帝,一个利欲熏心的宦官导致了明朝差点灭亡
...年七月,也先联络蒙古各部,兵分四路向明朝发动进攻。土木堡之战,一触即发。03起初,明英宗并没有御驾亲征的念头。可开战没几天,前方传回的战报却令明朝上下大为惊骇。先是久任边陲的大同参将吴浩在猫儿庄收拾也先...……更多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前因与后果
...,这是一股什么样神奇的力量值得探究)。明英宗朱祁镇土木堡也先醒了,也先觉醒了!明军回撤,然后经蔚州折返给了他一个明确的信号。他相信这不是计谋,而是明军的愚蠢。说明明军的指挥系统混乱,毫无章法,就这一点...……更多
朱祁镇在土木之变前有着怎样的经历
...年(1449年),御驾亲征,攻打日益崛起的蒙古瓦剌部,发生土木堡之变,兵败被俘。景泰八年(1457年),策动夺门之变,废景帝朱祁钰。于1464年病逝,庙号英宗,谥曰法天立道仁明诚敬昭文宪武至德广孝睿皇帝,葬于裕陵。人物生...……更多
陈循为何在土木堡之变后接任大明王朝的首辅
在土木堡之变中,大明王朝的第七位内阁首辅曹鼐因为随明英宗御驾亲征而殉国身亡。此后,陈循成为了大明的第八位内阁首辅。陈循(1385年——1464年),字德遵,江西泰和人,明朝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学家。他从成祖时期入仕...……更多
土木堡之变导致的最大恶果是什么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军事衰落的一个关键事件,明英宗一次准备不足的亲征,葬送了大明的精锐部队,武将功勋更是被一窝端了,对于此次事变,后世是多有猜测的,也就是土木堡前后前后数年明军跟瓦剌军的对抗结果,土木堡...……更多
明军主力在哪战中被全部歼灭
...才学的机会,在国家存亡之际也正是大浪淘沙之时,明朝土木堡之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土木堡之变是明朝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发生于明朝正统十四年也就是公元的1449年,此时距离明朝建国才仅仅不到一百年的时间,然而明...……更多
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明英宗朱祁镇的继位与宦官专权
...有赶上。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驻扎等候。就在怀来城外的土木堡,瓦剌大军追上明军,将皇帝等人困在土木堡。水源被掐断,陷于死地,军心动荡。于是,当也先假意议和的时候,明军上当。也先趁明军不备,发动总攻,一举歼...……更多
朱瞻基的盛世与明朝土木堡之变的隐忧
在明朝的历史上,土木堡之变是一个重要的历史节点,自它以后,明朝逐渐走向衰落,纵使有几位皇帝试图中兴,却再也无法恢复昔日的荣光了。谈及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专权的大宦官王振和昏庸的皇帝明英宗自然难辞其...……更多
明朝宦官权力膨胀:王振专权与土木堡之变
...覆没。八月十三日,明军一面抵抗,一面败退,一直退到土木堡(在今河北怀来东)。此地距怀来城仅二十里,那时候,太阳刚刚下山,有人劝英宗趁天没黑,再赶一阵,进了怀来城(今河北怀来)再休息,瓦剌军赶来,也可以...……更多
“靖康之难”与“土木堡之变”,给汉民族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
...种工匠3000余人,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土木堡之变”发生在明正统十四年,明英宗朱祁镇(1427-1464),在宦官王振的怂恿下,御驾亲征西蒙古瓦剌部。当明朝大军到达土木堡时,饥渴难忍,人马失序,瓦剌军趁机进...……更多
2022-12-17 17:46:00靖康,土木,民族,影响
朱棣死后不过20多年,明朝就发生了土木堡之变是为何?
经历仁宣时期,文官掌握实权,并开始逐渐府化。仁宗、宣宗感到明显被架空,于是让司礼监分内阁之权,对文官集团进行监督约束,因此朝政还比较清明。但到了英宗初期,因为皇帝年幼,“三杨”完全凌驾皇帝之上,内阁...……更多
明朝的宦官有多嚣张?王振如何向明朝衰落添一把火?
...回朝。如果说就这么赶紧班师回朝,可能就没有所谓的“土木之败”。但是偏偏一路上王振还要闹出各种幺蛾子。为了自己显威风,王振让英宗退兵时还要绕道路过他的家乡。结果都要走了四十多里路了,又害怕大军路过可能会...……更多
揭开土木堡之变中的猫腻,清朝有意夸大败绩
土木堡之变是影响明朝历史的三大战役之一,可以说是明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在清朝所著的《明实录》中,记载明军在土木堡之变中所率的五十万大军全军覆没,且把失败的原因归根于明英宗朱祁镇以及他身边的太监王振。...……更多
同是皇帝被俘,宋徽宗、明英宗的境遇却天壤之别
...他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叫他在那里生活一辈子都行。“土木堡之变”为什么会发生明朝开国以来最惨烈的战役莫过于土木堡之变,一战直接将全国最精锐的二十万大军,五十多位朝廷高级官员,皇帝,都赔了进去。原本欢歌载...……更多
“土木堡战役”明军有多少兵力
...织不当,所有军政事务都皆有王振专断,结果55万大军在土木堡惨败殆尽。王振被杀,明英宗被俘,兵部尚书邝埜、户部尚书王佐等66名大臣战死,史称“土木之变”,也称“土木堡之变”。土木堡一役中,真的有五十万明军被...……更多
土木堡之变:明朝由王者跌至青铜的悲惨命运
...直到王振的出现,不仅使宦官专权达到顶峰,更是引起“土木堡惨败”使全盛大明从王者掉到青铜。明宣宗时期,王振进宫,宣宗派王振陪伴太子读书。但朱祁镇年岁尚小,一心只知玩乐,而王振更是投其所好。直至朱祁镇即位...……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滕久寿:吴淞要塞的不屈脊梁
滕久寿,字祺之,1899年出生,贵州省都江县(今三都自治县)人。1919年从贵州陆军讲武学堂炮兵科毕业后,历任黔军排、连
2025-07-05 15:33:00
血色丰碑|抗日英雄曹基锡:烈火中的青春
1931年的东北寒风中裹挟着亡国的危机在吉林这片土地上无数抗日英烈抛头颅,洒热血留下了可歌可泣的故事曹基锡就是其中一位1931年
2025-07-05 09:38: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韩景俊: 枪林弹雨铸忠诚 桑榆暮年传薪火
在吉林市丰满区的干休所里,97岁的韩景俊老人推着轮椅在院子里散步,望着胸前熠熠生辉的勋章出神。从抗日战争到抗美援朝战争
2025-07-05 10:43: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蒋廷瓒:贵州首任布政使
明永乐十一年(1413)是明朝历史上一个不普通的年份,明朝开国45年后,明朝廷宣布贵州正式建立行省。1413年3月,明朝廷设立贵州布政使司
2025-07-04 22:55:00
“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
7月3日,“扇意中国·至扇至美·当代名家绘扇展”在贵州美术馆开展。本次展览由广东省中国画学会、贵州画院(贵州美术馆)、当代岭南艺术研究院主办
2025-07-04 17:1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哪吒3岁生辰宴上的酒杯,竟然出现在吉林了?
今年春节档,电影《哪吒之魔童闹海》凭借其精良的制作不仅创下了票房历史,也赢得了广泛赞誉。电影中博大精深的文化元素,也经常穿越时空“出现”在全国各大博物馆中
2025-07-04 17:48:00
安徽作家梁爽长篇小说《张良传》出版
大皖新闻讯 我省作家梁爽长篇力作《张良传》近日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发行。梁爽力图用文学的手法、散文的笔法,去打捞张良一生那些生动
2025-07-04 18:06:00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李康宁以地理的角度而论,位于山东曲阜东南部的尼山,只是蒙山余脉的边缘山岭,最高的主峰海拔也只有344
2025-07-04 19:23:00
弘扬三大精神 奋力建成支点丨红色记忆:烽火映官山
十堰广电讯 官山作为鄂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发生过很多重大革命历史事件,也留下了很多重要革命遗址。今天,让我们走进丹江口市官山镇吕家河村
2025-07-04 19:36:00
一袭衣冠见风华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编者按:叩响时光之门,聆听文明呼吸。在这里,文物不再是博物馆里静默的标本,每一件都在诉说历史从未沉睡。跟上我们的镜头,穿越千年迷雾
2025-07-04 11:31:00
合肥104岁新四军老兵的抗战记忆:亲眼目睹战友被日军飞机炸弹击中
大皖新闻讯 冒长松今年104岁,安徽省全椒人。他1942年参加新四军,现居住在合肥市老城区一栋普通三层居民楼3楼。如今的他走起路来仍然腰板挺直
2025-07-04 11:41:00
大众网记者 刘宏蕾 济宁报道7月的鲁西南大地,暑气渐浓,却掩不住那段烽火岁月留下的滚烫记忆。近日,大众网记者与济宁市政协文史委副主任杨义堂一同来到八路军惠河支队支队长赵紫生的大儿子赵征民的家中
2025-07-04 16:52:00
2024年度杭州考古成果展来了
杭州作为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其历史可追溯至距今八千年的跨湖桥文化,历经良渚文化、吴越国、南宋等不同时期的积淀,形成了绵延不绝的历史文脉
2025-07-04 09:25:00
李耘:贵州优秀传统廉洁文化资源丰富
廉洁从政典范不胜枚举。如,被誉为“循例称冠、吏畏民怀”的清朝断案高手高廷瑶,坚信“廉吏必节俭”和“以厉廉戒”的清朝贵州巡抚刘荫枢
2025-07-03 22:25:00
寻访老兵足迹|抗战老兵历保甲:保家卫国不怕死的二等功臣
他,六岁时父亲因病去世,母亲一人独自拉扯五个年幼的孩子,失去了家中唯一的劳动力后,原本清贫的日子愈发艰难;他,1945年2月入伍
2025-07-03 14:2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