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前因与后果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16:46:00 来源:戏说三国

公元1499年,大明王朝的灾难来了!

边关紧急战报,蒙古瓦刺骑兵大举进犯,在长城以南大同东西防线肆意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大有功城拨寨,卷土重来之势。

元末明初,朱元璋重建汉室河山,蒙古王公贵族逃出大都(今北京)至漠北王庭。

至此,蒙古分裂。原蒙古东西旧势力(鞑靼和瓦刺)之间互争雄长,征战不休,内耗不断,趁蒙古内乱、相互征伐之时,明朝趁机将其统一。

明成祖朱棣分别遣使臣赴漠北,与鞑靼、瓦刺“谕之通好”。

瓦刺拨得头筹,首领马哈木为借助中央力量对付鞑靼,于是归顺大明,朱棣将瓦刺部封袭,曰顺宁王。由于获得朝廷的支持,鞑靼势力削弱,瓦刺部逐渐强大。

接下来的日子,明廷搬起石头砸自已的脚。

1418年,马哈木之子脱欢承袭父亲爵位为顺宁王。几年之间,脱欢以推枯拉朽之势将鞑靼攻破并兼并,一家独大、雄据漠北。

后来,脱欢立成吉思汗后裔脱脱不花为可汗,被明朝封为太师,实际掌握着瓦刺的权力。1439年脱欢死后,儿子也先继太师位(太师位也可以世袭?看来瓦刺人才匮乏)。

不过,也先不负众望,青出于蓝胜于蓝,比他父亲聪明得多。

蒙古瓦刺既然听封于大明,就得年年向朝廷进贡。起初,也先每年冬天都遣人向明廷朝贡马匹,使者不过五十人,马匹也不多,朝廷接受贡品后,对使团大肆意封赏,炫耀宗主国的身份,彰显其地位。

也先看到有利可图,为领取丰厚赏赐,于是在上面大做文章。一则,互通有无,其二敲敲竹杠,补贴下军需,给部队置些装备或是发点福利。

1499年2月,也先派遣前来朝贡的使团出发了,使团共计2000人贡马,但向明廷诈称3000,力图蒙混过关,谋求不利之财。

谁让他遇到了分管此事的太监王振了呢?

王振本就歧视瓦刺,敌意外族。不但不同意多给赏赐,还要求来使按实际人头计算;更意想不到的是,他居然把朝贡的马匹价格打了两折,刨除运输和差旅费之外恐怕连成本也血本无归,让使者苦笑不得。

使团回报,也先一怒之下大举进犯,于是就出现了文前开头的那一幕。也先亲自率兵攻击大同一路,〝兵锋甚锐,大同兵失利,塞外城堡,所至陷没”。可想骑兵之精锐,战力之强大。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前因与后果

瓦刺太师也先

朝议

一时间,战报频传,边关告急,朝臣无不忧虑。

明英宗召集群臣朝议,如何对付来犯之敌,如何剿灭藩属宵小?

在这关键时候,太监王振(当时权倾朝野,悄悄搬走朱元璋所立“内臣不得干预朝政,予者斩”那块铁牌的人)力主皇帝效仿先朝明宣宗朱赡基御架亲征,在他看来,这样更能彰显宗主国的地位,有力打击蒙古瓦刺的器张气焰。

兵部尚书邝埜和侍郎于谦“力言六师不宜轻出”,反对明英宗御驾亲征,建议可派其他武将力拒;吏部尚书王直更是率群臣上疏力谏,阻止明英宗出行。

在王振的怂恿下,急于建功立业、名留青史的明英宗朱祁镇毅然决定,亲率将士出征。赶超先祖朱赡基的丰功伟绩,展现超凡魄力。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前因与后果

兵部侍郎于谦

出征

1449年7月16日,明英宗一身戎装,骑高头大马,命其弟郕王朱祁钰监国,带领50万(实则20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英国公张辅、成国公朱勇、兵部尚书朱埜、户部尚书王佐、内阁学士曹鼐、张益等护驾从征。

好一幅王者之师。

7月23日,至宣府。7月24日,大军首尾相连,浩浩荡荡,行阵如蚁。可以想象几十万大军,几路纵队出征的壮观景象。正值夏季,北国风光,绿草湧动,兴致盎然,明英宗和王振享受着前呼后拥,指点江山的快乐之中。

这时候,“狡诈”的也先居然不露面。

探子来报,也先部队惶恐天威,主动回撤,可能是英宗亲征皇威所及,也先感到害怕了。如此一来,本次征剿也许会超越祖上朱赡基,在也先不敢露面的情况下“不战而屈人之兵”。明英宗喜形于色。

7月28日,明军依行军路线大摇大摆地开拨至阳和(今阳高),看见满地明军士兵尸横遍野,堆积如山,无不惊惧,也先骑兵的腰刀总是抹向兵士的脖子,让人内心胆寒。8月1月,大军行至大同,依然不见瓦刺部队踪影,王振急功冒进,向皇帝建议,立即北上,炫耀兵威,把战火燃烧在蒙古高原也先的领土上,然后让他自已去收拾残局,打扫战场。

这时,镇守大同的宦官监军郭敬密报王振,说大同以北各路明军惨败,说明也先部战力强悍,千万不可大意轻敌,何况御驾亲征,保护好皇帝应为首要任务。

英宗皇帝一路走来,已隐隐约约感觉到了某种不祥,仿佛正经历着黑暗前的黎明。个人萌生退意,把这个意见向王振暗示,于是经王振建议,经随行大臣一番商议以后,大家一拍即合,同意回撤。

天有不测风云,此时大同、宣府一带连降大雨,后勤部队拖泥带水,粮草辎重无法快速补给,一时间粮食物资捉襟见肘,大军深陷泥泞,风餐露宿,食不果腹,怨声载道。

回撤大计己定,王振又心血来潮,别出心裁,想部队绕道家乡蔚州(今河北蔚县)回乡炫耀,告慰自已的列祖列宗,然后经紫荆关返回京师。这个建议居然征得了皇帝的同意,真是奇之怪也。不过,更怪的事还在后头。

行军40里,奇怪的一幕发生了。在大军开往蔚县的途中王振明令喝止,要求部队折返重回宣府,从居庸关一线撤退。还用了一个千古难觅的理由,担心大军从蔚州回撤经过他家的时候,害怕庄稼被踩踏,影响当年的收成。(当看到历史这一段记载的时候真让人啼笑皆非,可恨朱祁镇之弱智,对王振言听计,完全被王振掌控,玩弄于股掌之间。不过,王振哪来这么大的神通,这是一股什么样神奇的力量值得探究)。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前因与后果

明英宗朱祁镇

土木堡

也先醒了,也先觉醒了!明军回撤,然后经蔚州折返给了他一个明确的信号。他相信这不是计谋,而是明军的愚蠢。说明明军的指挥系统混乱,毫无章法,就这一点,给他攻击明军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机会。(也先如果不是蒙古瓦刺人,一定是个精于军事指挥的帅才)。

从这时候起,瓦刺骑兵发挥了他巨大的优势,也先纵马南策、倏来忽往、挥师突入长城。像猫捉老鼠一样对明军一路追踪。7月13日,他用无可争议的优势击败明军负责殿后的吴克忠、吴克勤部。明军死伤较多,也先大获全胜。

战斗结束,也先还听说,成国公朱勇和永顺伯薛绶领4万大军前来支援,聪明的也先捕捉到了这个细节,快马加鞭,命人在援军的必经之地鹞儿岭(今河北涿鹿西北)侍机设伏,以逸待劳。

明军的悲剧来了。

7月14日下午,明军主力退至四面环山,极度缺水的土木堡,因路途荆棘,大军无法机动,加之后续的粮草辎重没有跟进,王振下令大军在这里扎营等待。(他派出的侦察兵难道到林中射猎打鸟去了吗?),也先一路狂追。

兵部尚书邝埜毕竟是武将出生,他闻到了战争的硝烟,多次建议速去怀来卫城,以厚实的城墙抵御也先的穷追不舍。王振不但不听,反以邝埜“不知兵事”的理由回绝,强行扎寨安营。

明军最后一次挽回失败的机会被王振葬送了。

当晚,也先大部队抵达,看见明军的营寨后放声大笑。他知道这次胜利志在必得。于是,果断命令军队占领土木堡西北、西南要地,控制了堡南的唯一水源。聪明的也先这样做了,这样的部署至少让他赢得了胜利的一半。

明知胜利在望,也先又用了一计。

7月15日,也先主动遣使向明军议和,并用少量的部队假装佯退。明英宗和王振急欲摆脱困境(因大军被困,粮草辎重未到,主要是水源被也先掐断,兵马饥渴),打算派议臣前住也先军营议和,并下令全军撤营找水。

这时候,着急的明军将士饥渴难耐,人马争路,相互践踏,阵脚大乱。

也先会议和吗?不会!战斗即将打响。

趁明军大乱之时,也先带领数万精锐骑兵,潮水般的从四面八方向明军发起猛烈的攻击。明军毫无防备,被瓦刺军大肆斩杀,一时间哀嚎一片,到午时,尸横遍野,鲜血染红了土木堡;加之明军临时配发火器,少有人会使用,火铳和火器不能发挥作用,毫无战斗力。瓦刺部队横冲直撞,割人头如草芥,伤亡巨大。而明军呢?近二十万将士还没真正参与过战斗就全军崩溃,死伤七八,剩余逃兵作鸟兽散。明英宗朱祁镇变成俘虏,他带去的近100文臣武将全部战死,王振被护卫樊忠锤杀。整个过程惊心动魄,地动山摇,史称土木之变。

土木堡一片萧杀,明军以耻辱似的失败告终。

明英宗亲征土木堡的前因与后果

太监王振

明军的军事错误

纵观本次战役,明军全军覆没,皇帝被生擒,其情其景,凄惨无比。但明军一些不可饶恕的错误值得后世警醒。

其一:用人不当,用不知兵事的太监指挥本次战争,这是一个巨大的不可弥补的战略失误;

其二:忽视对手,急功冒进,准备不足,所谓大国的强权意志注定失败;

其三:仓促出兵,士兵缺乏训练,就连装备的火器都少有人使用,说明平时训练战备素养不足,士兵军心涣散,纪律性差,导致失败;

其四:虚荣作崇,御驾亲征,致行军缓迟,前后兵力协调不力,如此行军不吃败仗才怪。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明英宗亲征,损兵折将,为何回京后竟拿功臣出气
...年,明朝经历了自开国以来最为惨痛的挫败,领兵亲征的明英宗,在土木堡被瓦剌击溃,损兵折将,险些丢了小命。在明英宗被俘期间,于谦临危受命,主持大局,取得了北京保卫战的胜利。然而,
2024-06-09 16:04:00
“土木堡之变”的罪魁祸首王振是忠臣,还是奸臣
...十五年的时间。而促成这一悲剧的就是王振。天顺元年,明英宗恢复王振官职,风光大葬(衣冠冢),还为王振建立祠堂以作纪念,现在这座祠堂还存在,就是北京的智化寺。“赐王振祭葬,立祠。
2023-01-09 14:43:00
土木堡之变的经过是怎么样的
土木堡之变是明朝中业一次战争,由于明英宗轻率出战,引致兵败被俘,瓦剌大军包围北京数天而。一、土木堡之变蒙古在成祖时分为鞑靼与瓦剌两部,成祖多次北伐,鞑靼最后被瓦剌兼并,瓦剌首领也
2023-10-25 20:00:00
一个年轻冲动的皇帝,一个利欲熏心的宦官导致了明朝差点灭亡
...驼、马匹到明朝朝贡并商议互市细节。当时,即位不久的明英宗朱祁镇还是个10来岁的小孩子,国家大事均由“三杨”报予张太皇太后决断。眼见不属于成吉思汗直系子孙的瓦剌人组织起大规模的
2023-02-04 15:47:00
看这个太监是如何把皇帝玩于股掌之中的
明朝皇帝明英宗---朱祁镇,是中国历史上少数几个从皇帝沦为外族阶下囚的皇帝,除他之外,还有北宋的宋徽宗和宋钦宗。朱祁镇因为滥用宦官王振,对王振的话言听计从,导致自己被俘虏,几乎丢
2023-07-11 17:55:00
土木堡之战,大明战神朱祁镇,为何会被
...边境问题上实行战略内缩,致使蒙古各部得到喘息。到了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年间,瓦剌在太师也先的带领下崛起,并时常以朝贡为名来骗取明代的恩赐,以增强自身的实力。此举引起几乎总览朝政的
2024-06-25 20:21:00
明朝50万大军,为何被蒙古骑兵一击而败
...七月,瓦剌部首领也先率部南侵,在怀来以西的土木堡与明英宗所率领的明朝军队相遇,明军大败,英宗被俘,使明朝陷入了严重的统治危机,史称土木堡之变。此次变乱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既有
2023-07-28 21:43:00
揭秘土木堡之变对于明朝的影响
...的变化,新旧政权更替之下朝廷的统治十分的不稳定。在明英宗又重新登上了皇位之后,为了重新调整经过土木堡之变之后的明朝社会状况,在各方面的建设也随之发生了很多的变化。行政措施方面
2024-03-16 10:41:00
土木堡明英宗败得多惨?武勋贵族被全歼,文武系统全灭
...事情。这里我们不妨来简单了解一下人生经历很是复杂的明英宗朱祁镇,看看土木堡究竟败得有多惨。明英宗朱祁镇朱祁镇是1427年生人,他在宣德十年的时候正式即位,年号正统。由于当时的
2023-02-25 19:4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