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陈循:从孤儿到明朝不老松的绝世文臣
...一、自持而不争陈循于永乐十三年高中状元,此后便入选翰林院任职编修。当时正值明朝迁都北京,朝政事务繁杂,成祖、仁宗、宣宗三朝皇帝都无暇关注典章制度事务。然而其并不因为权力中心对典章制度的冷落而懈怠,仍一...……更多
江南四大才子的人生沉浮与艺术成就
...分坎坷,次应举全部落第,54岁了才受人推荐在朝中任职翰林院待诏,就是一个小的不能再小的公务员。 文征明的书画很是出名,他的官职虽然不高,但却有很多大人物来向他求书求画,他也因此受到同僚的排挤,最后文征明...……更多
聊聊朱彝尊与他的藏书
...年(1679),朱彝尊应“博学鸿词”之征,以布衣身份授翰林院检讨,充明史纂修官。官位虽然不高,但可以结交天下名士,观览内廷藏书。他充分利用这些机会,传抄公私善本秘籍,充实自己的收藏。康熙二十年(1681),朱彝...……更多
武则天创立了一个机构,成为统治阶级笼络人心的手段,被后世沿用
...只是科举方面,我们在一些明清小说或者影视剧中提到的翰林院也是在武则天时期创立,这个足以影响后世文人命运的机构却正是这位饱受诟病的统治者创立,实在是有点可笑。当然翰林院设立之初必然不会是我们在明清了解的...……更多
张生金榜题名高中状元后仍然忠贞于妻子,连驸马都不做
...么事了。因此他赶紧派人回去。很快,张生被朝廷任命为翰林院编修,同时兼任礼部主司,虽然没有多大实权,但管理天下礼教,前途十分光明。这天,下面府里送上来一桩奇案,刚好张生当值,就落在他手里。这其实算两个案...……更多
围绕保安王爵位的承袭与否,明孝宗和明武宗做出截然不同的决定
...樘登基,文官们无人监管,可谓是如鱼得水。在嘉靖六年翰林院侍讲学士霍韬的题本之中,就有对“三杨”及李东阳、杨廷和等人的严厉批评:且言自杨荣、杨士奇、杨溥及李东阳、杨廷和颛权植党,笼络翰林为属官,中书为门...……更多
大明首辅魏藻德:才华横溢却无气节,终因墙头草行为付出代价
...还成为了当时的状元郎,足见才华之高。魏藻德一开始在翰林院担任编纂工作的,后来因为自己比较擅长诗文写作,又因为在和人辩论时的出彩表现,受到了崇祯皇帝的赏识。当然,这还不是魏藻德的必胜“法宝”。在官场磨砺...……更多
旧称至今犹存的“缪翰林胡同”
...四十却终得金榜题名,并以殿试二甲第五十五名进士入选翰林院庶吉士,沈阳旧宅处也随之有了“缪翰林胡同”之称。令人遗憾的是,在成为翰林后的四十多年生涯中,名扬故里的缪润绂,却极少出现在这处因他而命名的府巷,...……更多
...一日看尽长安花”,那一年,他年仅二十五岁。朱国祚授翰林院修撰,知起居注。在万历一朝中有近二十年的为官生涯,历儒林郎、司经局洗马、礼部左侍郎等职。在朝期间,作为皇长子朱常洛的老师,他写了《东朝侍直二首》...……更多
大清祖制旗人不得列鼎甲,此人却成了唯一的旗人状元
...而泣。崇琦金榜题名后,好运接连不断。中榜后就被授予翰林院编修这个颇为荣耀的职衔。两年后升为庶常馆提调,同治九年,再升为侍讲,充河南乡试正考官,此后累迁功臣馆总纂,日讲起居注官。同治十一年(1872年),崇...……更多
...(1697)会试金榜题名,成为沈阳籍第一位进士,并钦点翰林院庶吉士。数年后又奉旨出任江南提学使,只可惜未能大展才华便英年早逝。后获赦回京的陈梦雷也为之惋惜不已。不过,由于陈梦雷学识渊博且教学有方,加上铁范...……更多
清朝最幸运的大臣是谁呢
...乾隆八年,授阿克敦为镶蓝旗满洲都统;十年,阿克敦兼翰林院掌院学士;十一年,授刑部尚书。乾隆十三年,命他为协办大学士。可是乾隆帝很快又解除了阿克敦协办大学士的职位,授给傅恒了。就在这年四月的一天,乾隆皇...……更多
明朝最后三位首辅,陈演、蒋德璟和魏藻德的故事
...了1622年,他以不满三十岁的年纪就通过了会试,开始在翰林院中苦熬资历。由于木匠皇帝的宠信,魏忠贤已经完全把持了朝政,甚至就连内阁也都成为了“魏氏内阁”。蒋德璟继承了父亲的秉性,坚决不向阉党势力低头,宁愿...……更多
他11岁才开口讲话,长大后不仅文笔遍天下,更是“执笔而逝”
...荐文徵明去朝廷做官,在吏部考核之后,文徵明被授予了翰林院待诏,一份薪水很低的官职。曾经得到过文徵明父亲提拔的人身居高位之后,就去找文徵明,想给文徵明升官,但是文徵明不但拒绝了,还坚持的辞了自己的官职,...……更多
这位状元寒窗苦读24载金榜题名,8年后大清却先亡了
...24载的刘春霖金榜题名,成了中国最后一位状元。在出任翰林院修撰之后,刘春霖去了东京政法大学留学深造;1907年学成归来,先后出任过议员、福建提学使、北洋师范学校监督等职。但状元刘春霖并未平步青云,在他高中状元...……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璋的嘉许,并以殿试一甲第一名(状元)的身份,成为了翰林院修撰中的一员。这一年,黄观虚岁二十八岁,年纪轻轻就成为了明朝历史上第一位“连中三元”者。可见其究竟有多优秀。洪武二十九年,黄观升任礼部右侍郎。经...……更多
雍正的3大宠臣中,为何只有李卫被高度信任?
...氏,本来是当地的大地主,这点从后来李卫捐资1700两当翰林院修撰就能看出来,康熙年间徐州唯一的文状元李蟠就和李卫是亲戚,本来李卫是能作为一个富家子弟过完奢靡的一生的,但是对于李卫而言,当官才是人生新的挑战...……更多
宋朝皇室后裔在清朝高中状元,乾隆得知后却将其降为探花
...中的那个刘罗锅。刘罗锅名叫刘墉,他是当时刑部尚书兼翰林院,学长院学士刘统勋的公子。刘墉比赵翼大八岁,当时还啥也不是。1951年,他才参加恩科考中个进士。刘墉见赵翼穿着长马褂,一副文质彬彬的样子,就把他叫进...……更多
...抗清军任务,又因其“诗文千言,援笔立就”永历帝授予翰林院侍读学士。曾拜文渊阁大学士兼吏、兵二部尚书瞿式耜为师,与瞿式耜、王夫之、金堡一同在湖广地区举行抗清活动,后同守桂林,并任桂林总督。1650年(顺治七年...……更多
元好问与河东名士
...居不久,就去见金朝礼部尚书赵秉文,与刚考中状元、在翰林院任职的李献能相识,结为知己。金兴定三年(1219),元好问得知李献能在嵩山玉华谷,遂作诗《闻钦叔在华下》:“翰林仙人诗酒豪,平生嵇阮参游遨。山中草棘满霜...……更多
明朝为何是科举制的鼎盛期
...廷重要岗位(比如想进入帝国核心机构内阁任职,必须是翰林院出身),还需要进一步的参加考试。殿试第一甲为前三名分别是状元、榜眼、探花,可以直接进入翰林院做岗前培训;而第二和第三甲则需要再次考试,考中的成为庶吉...……更多
家贫不坠青云志,伦文叙高中状元后,为粥取名今成特色名小吃
...年(1499年)的科举考试当中,一路过关斩将,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伦文叙得中状元之后,照例都要衣锦还乡、回家省亲,他还特意到了当年送菜的粥铺,看望了那个善良的粥铺老板,并亲自拜谢当年的施粥之恩,同时,他...……更多
彭华被朱见深调入内阁后,为何要辞官退隐?
...士便是成华初年内阁首辅彭时的弟弟,时任吏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的彭华。下面就对彭华多次辞官的事进行分析,看看他坚决辞官的出发点是什么?彭华的出身非常显赫,可以说是当时内阁中身份最为显赫的大学士。他是江西...……更多
张居正到底做了什么事落得个这样悲惨的下场
...嘉靖二十六年,23岁的张居正入选庶吉士,这是明朝时期翰林院的短期职位,能入选的那都是学霸中的学霸,他在当庶吉士期间跟着内阁重臣徐阶学习了很多。当时内阁争斗非常激烈,大学士夏言和严嵩争夺首辅之位,夏言当上...……更多
洪亮吉为什么要辞官回家
...才很幸运的中了个进士,因此官职也就不一样了,晋升到翰林院、充国史馆等。46岁的时候洪亮吉做了乡试同考官,后来到贵州做事。49岁的时候洪亮吉回到了首都,在上书房做事。52岁的时候洪亮吉上书批评了朝政,朝廷忌讳他...……更多
曹振镛:历经三朝不倒的清朝重臣
...六年,27岁的曹振镛考中进士,被皇帝选中做庶吉士,任翰林院编修。十年之后,他参加翰林院大考,只取得了第三等的成绩,但因他的父亲此时在户部尚书之位上表现良好,受到乾隆皇帝的青睐,便特授曹振镛做了翰林院四品...……更多
...岁就中了秀才,二十左右就进士及第,还点了翰林,入了翰林院成了庶吉士。在清代,翰林院是非常难进的,点翰林相当于仕途上提前就坐了直升机,一般都能成为京官,不是翰林院编修,就是差点,也能去六部做个主事。只有...……更多
聊聊科举同年徐世昌、陈夔龙与陈志喆
...名,朝考一等四十三名,属于比较靠前的名次,被点为“翰林院庶吉士”。他的同榜进士徐世昌由于殿试、朝考成绩都不佳,所以八年得不到外放主考的机会,被视为翰林院“八大黑翰林”,徐世昌的崛起乃是后话。硃卷显示陈...……更多
明朝内阁的兴衰
...了一个供皇帝咨询决策的机构,即内阁。这一机构初期以翰林院的编修、检讨、修撰等官员为主,他们学识渊博,虽然品级不高,但深受皇帝信任。内阁大学士分为中极殿、建极殿、文华殿、武英殿、文渊阁、东阁等级,其中中...……更多
他生前为国之重臣,死后被列入五阁臣
...统勋先后任军机处行走、东阁大学士兼礼部、兵部事务、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殿试阅卷大臣、国史馆总裁、《四库全书》总裁官等重要官职,刘统勋官衔为正一品大员。死后追授太傅,赐谥号文正。下面我们就一起...……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韩信唯一一次与项羽的正面交锋,是在公元前202年的垓下之围,当时韩信手下有100万左右的大军可供指挥,项羽麾下只有10万军1队
2024-06-01 06:07:00
在儒家眼里,秦始皇与孔1子的历史定位非常明确,秦始皇是超级暴君,孔1子是至圣先师,这是儒家门徒的基调,不容置疑不容推翻
2024-06-01 06:29:00
自古以来政治权利的斗争都是十分残酷的。而司马懿夺取魏国权柄的一系列操作,可以说是神机妙算。那么当司马懿杀曹氏宗亲夺权的时候
2024-06-01 08:52:00
亡国之君的结局大都很不堪,自己的性命堪忧固不待言,家族往往也会受其牵连,鲜有能得以善终者。作为大明朝的“亡国之君”,崇祯帝在京师沦陷前
2024-06-01 08:51:00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二月,李自成农民军包围开封,焦头烂额的崇祯帝,只能将牢房里的孙传庭放出,命他再度出任三边总督
2024-06-01 08:53:00
三国时期的孙策是一个非常骁勇之人,被人称为江东小霸王,与项羽相提并论。在他的带领下,孙家很快崛起,一统了整个江东。而他本人还颇有大志
2024-06-01 08:52:00
明朝晚期国力已经衰弱不堪,因为魏忠贤党同伐异,很多的忠臣良将也都遭到了打压,内忧外患的局面崇祯皇帝没有办法控制,这时候一个人扛起了对抗清军的大旗
2024-06-01 08:54:00
崇祯三年(公元1630年)的八月,盛夏时分,烈日炎炎。北京西市刑场上,有一位明朝军事家正被处以碟刑,这是一种比凌迟残酷百倍的酷刑
2024-06-01 08:55:00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任何一个王朝的灭亡,原因都不在朝夕之间。对大多数王朝而言,之所以会灭亡,最主要的原因都是因为“人祸”
2024-06-01 08:53:00
我们在清宫剧中常听到慈宁宫这个名字,它是专门为了太后和皇后居住而建造的,但是清朝的历代太后们却都不敢住在这里,这是为什么呢?慈宁宫经历了明清两朝四百余年
2024-06-01 08:56:00
明朝初期采用卫所制,这是一种利用军屯供给士兵衣食的军事制度,朱元璋曾经十分自豪地宣称,他“不用百姓一粒粟就能养兵百万”
2024-06-01 08:56:00
顺治帝临终前,任命索尼、苏克萨哈、遏必隆与鳌拜为辅政大臣。本来四大辅臣相互制约,但随着鳌拜杀死苏克萨哈,以及索尼的去世
2024-06-01 08:57:00
自古以来,皇帝都是多疑的,一旦被皇帝怀疑,几乎都落得不得好死的下场,比如明朝时期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2024-06-01 08:57:00
在洪武三年,大明已经击败了中原地区最后一个对手,把蒙元势力全部赶到草原,与此同时,元朝最后一个皇帝元顺帝病死,自感天下已定的朱元璋开始论功行赏
2024-06-01 08:59:00
在中国的历史上,一个新的朝代建立,皇帝与下面大臣之间的关系历来是一个为人们所津津乐道的问题,比较和谐的,为人所称道的有
2024-06-01 09: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