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明朝南北榜案:科举背后的政治纷争与南北矛盾
...实际上是希望在名单中录取一定数量的北方举人,以平抑南北矛盾。主考官刘三吾,年届85,一直以正直著称。他解释说,在批改考卷时,是按照文章的质量评定的,并不知道录取的具体身份,分不清南北出身。原来,由于北方...……更多
从南北榜到定额取士,明朝如何保证科举的公平性?
...一场国家举办的选拔考试中夺得好名次。但是自古以来,南北就有差异,文人也有差异,这是因为北方多战乱,不如物产丰富的南方富饶,北方文人平均文化水平低于南方文人。在明朝也是如此,科举考试取南方文人的数目要远...……更多
明朝科举设立南北榜,朱元璋为何要刻意打压南方的进士数量?
...年(1397年)大明第六次科举考试,竟发生了震惊朝野的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二月,以翰林学士刘三吾、王府纪善白信蹈主持殿试,发榜后录取的51名进士竟全是南方人。此次会试的北方举人便联名上疏,状告考官刘三吾﹑白信...……更多
...顶尖人才的存在。而明清则搞死了地域歧视,比如明朝的南北院制度。虽然这种制度暂时解决了南北方学子的矛盾,但却长久导致了南北方学子的歧视。比如明朝有四个人参加科举,北方最厉害的学子排名第三四名,如果从四个...……更多
明朝的南北榜案最后什么结果
朱元璋时期的南北榜案,其实说到底就是一场政治冤案,是在洪武四大案中的蓝玉案的余波,而到最后朱元璋也没有处理恰当,反而酿成了日后大明中后期最著名的党争。南北榜案又称“刘三吾舞弊案”,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更多
清承明制的背后原因
...弃用了科举制,使得大量的知识分子才干无法施展,实行南北面官制度,给蒙古贵族以各种特权,拒绝或抵触任用汉人,这些都直接或间接的激化了社会矛盾。这样的结果是,一方面统治阶级内部日益腐朽,相互争权夺利,尤其...……更多
洪武科举丑闻:南北榜案的争议与真相
...当街拦住官员的轿子痛哭流涕,这就是震动大明的洪武“南北榜案”。(洪武三十年这场科举竟无一个北方人上榜!这就由不得士子们怀疑主考官徇私舞弊)事件的直接导火索,就是本次以陈安阝为状元(这个字读府,三声)﹑...……更多
隋朝:短暂却留芳百世的朝代
...立,让很多有才之士才有机会入朝为官。在此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采用的是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当年曹操为了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曹丕在这个基础之上,采用了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选择有见识...……更多
...夫们把地盘都丢了,但搬到南方他们还是在当“老大”。南北朝时期虽然呈现割据状态,但是时代的“主角”一直在北方。操控隋唐两朝的,也仍然是北方的世家大族。即便到了北宋门阀退出了政治舞台,皇朝对南方人士的歧视...……更多
南北榜之争:明朝政治与文化的缩影
...一份贡士名单:51人皆来自北方。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南北榜之争”。南北榜之争成为明朝分南北取士之先例,至朱元璋以后遂成定制,本文试从政治文化两个角度来探讨“南北榜之争”产生的根源。一:维持南北政坛的平衡...……更多
洪武年间,陈䢿当选状元,朱元璋却将他车裂是为何?
...子,故意把差卷呈给皇帝看。眼瞅着此事就要演变成一场南北地域大战,朱元璋终于坐不住了。已经洪武三十年了,居然南方士子依然认为大明是南方人的大明,而北方士子依然觉得自己是饱受不公的外人。这是朱元璋绝对不希...……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没落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曾是这一时期的重要力量。他们凭借着优越的社会地位和丰富的资源,把持着朝政,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但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曾经显赫一时的世家大族也逐渐...……更多
明朝一皇帝为了照顾后宫,足足吃了六年的药,最后因吃药过度而死
...摊子。其中他的父亲嘉靖皇帝在位几十年一直都没有解决南北战争的问题,到了朱载坖任位时,这件事还是有如心头刺一般扎在心上。但是不同于嘉靖皇帝所认为用战争来让两方太平的想法,朱载坖觉得想要真正解决南北方之间...……更多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一)中国历史上南北分裂的时期可是为时不短。南北方互为仇敌,把对方视为异族蛮夷,这样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从五代时期石敬瑭向契丹割让燕云十六州开始,中国实际上进入了一个漫长的南北大分裂时期。在此期间,北...……更多
古代唯一能和秦始皇媲美的皇帝
...太平过一段时间外,其余的基本全在打仗,根本没闲着。南北朝时期,更是要比三国时期和晋朝还乱。南北朝是历史上一段很残酷的分裂时期,这个时期上承东晋十六国下接隋朝。公元420年,刘裕取代东晋,建立了宋朝,为了和...……更多
明朝最冤状元陈安,高中状元二十几天后就被处死
...南京城被这一场“学闹”弄得沸沸扬扬,这就是著名的“南北榜案”。朱元璋出身底层,小人不得志,撞大运才当了皇上,因此嫉恶如仇,看到什么不平事就联想到自己受过的不公待遇,立刻血往上涌,龙颜大怒,下令彻查。可...……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导致座主门生的联系在政治领域空前密集,极大的影响了明朝的社会政治生活。在这么多的座主和门生关系之中,以乡试和会试产生的座主与门生的关系最让人重视。主考官录取试卷达标的考生,纯属是履行自己的职责,但是对...……更多
...可刘三吾却说:“臣为国选才,只判断文学优劣,不考量南北依据。”气不打一处来的朱元璋,大喊道:“朕让你改黄榜,你改还是不改?”结果刘三吾以“恕难从命”被停职,直接将他轰回了家。后来,朱元璋又找到文采并未...……更多
历史上唯一一个开国即盛世的朝代,为何却一直被黑?
...主,更需要有良臣辅佐。在隋以前,大家所熟知的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盛行的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凭借这一制度来选拔人才,是重门第而非真才实学,导致高官厚禄只是世家大族的特权,寒门子弟永无翻身之日。“上品无寒门,...……更多
元朝的“四等人”政策的背后思考,难道真是“非我族类其心必异”
...代,或许答案就在那里。我们都知道,最迟不晚于北朝,南北士人的矛盾已经相当尖锐了,到了隋唐之际,南方吃“关中本位政策”的苦还不够多吗?哪怕到了宋朝,那个拎着宋真宗上澶州前线的寇准,他不也讨厌南方人吗?说...……更多
为何明朝外戚干政影响不及其它王朝
...帝年幼,而让外戚钻了空子的情况发生。秦汉时期、魏晋南北朝时期都出现过外戚干预朝政以至于拖垮朝政的情况,似乎没有哪一个王朝能够逃出这个政治怪圈。但是朱元璋创立的大明王朝就做到了这一点。明朝时期极少出现外...……更多
从铮铮铁骨到文官皆可杀,明朝文官是如何堕落的?
...做一件重要的事情来做,先秦时期的世袭制、秦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察举制、荐举制,都是当时选拔官员的重要制度。但因为层层推荐,所以这种制度很容易就形成地方集团,所以从隋朝开始,科举取士制度开始实行,意图用...……更多
对于北方人来说,王安石变法才是祸国殃民
...凭什么认定,他的改革理念是完全正确的?答案很简单,南北方的经济基础和政治风气,塑造了王安石和司马光。五代十国的各系军阀里,太原李克用和汴梁朱温是实力最强劲的,923年李存勖灭后梁,河东系开始一枝独秀,此后...……更多
朱棣才是大明朝第一罪人,他不迁都就没有清朝了?
...,背靠长江天险,东临茫茫大海,西接中原腹地,是沟通南北、连接东西的交通枢纽。这种地理优势不仅为南京提供了天然的防御屏障,也使其成为统御全国的理想中心。以防御条件而言,南京城堪称固若金汤。明太祖朱元璋建...……更多
隋炀帝杨广:多面人生,功过任后人评说
...都,还整了个大运河。这大运河啊,可是个大工程,贯通南北,对后世的经济文化交流影响深远。但话说回来,这背后的代价也是真大。杨广为了修这大运河,征召了大量的百姓来干活。这些人啊,一个个都离开了家,天天在工...……更多
明朝为何会形成“两京一都”的格局
...史的一半时间。 从宋朝开始,东西平衡型两京主体制向南北平衡型两京主体制的过渡。北宋在黄河中游并不广阔的地区(今河南、河北),设东南西北四京,即东京开封府(今河南开封)与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形成的东...……更多
...东晋朝廷一样,偏安一隅。中国说不定又会延续上百年的南北对峙局面,那样的后果,是很难想象的。更为难得的是,作为明朝开国第一名将,徐达不仅做到了功成,还做到了身退。徐达虽然功劳极高,却从不自傲,也不在军中...……更多
朱元璋抬来3筐稻谷让考生评优劣,刘伯温脸色骤变:有人要死了
...都是难以避免的。朱元璋自然是不愿意看见日后朝堂之上南北不均的情况,长此以往下去,南方官员势力过大,必伤社稷。这是科举结束之后,最需要解决的问题,朱元璋立即召刘伯温商量,如何才能提高北方的经济和文化,弥...……更多
以史为镜?历代王朝可没几个吸取到前朝有用的经验
...解锁“乱七八糟”成就。而后天下大乱,“五胡乱华”,南北朝并立,无规可循,唯拳头硬者话语权重,地方门阀贵族势力鼎盛。隋朝杨坚建国,感朝政为世家大族掌控,天子威严失,遂整科举制,从地方人才选官。贵族势力因...……更多
朱元璋最大的历史功绩:把南北汉人重新融合在一起,影响直至今天
在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迅速开始去胡俗,将南北汉人重新融合在一起。因此在古代,是非常看重民族群体的,尤其是在大一统王朝几乎都是汉族建立的情况之下,所谓的汉人正统也就出现。南宋时期,北方早被胡人入侵,甚...……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刘眉生:血洒忻口的黔中忠魂
刘眉生,字天嘏,1905年3月26日生,贵州省播州区南白镇(时名懒板凳)人。1923年,刘眉生考入赤水县崇武军校,1926年考进黄埔军官学校步兵科
2025-07-23 05:01:00
经历“浙江抗日第一仗”的炮火洗礼杭州日报讯 在嘉兴嘉善县毛家社区沪杭铁路边,两座钢筋混凝土碉堡静静矗立在公园内。抗战时期
2025-07-23 06:24:00
抗战中的太原:我家村深夜枪声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当时开会的窑洞(图片由作者提供)。 1942年农历八月初六,漆黑的夜伸手不见五指,黄土高原的夜晚已是寒气逼人
2025-07-23 07:02:00
7月21日,中国最早的皇家祭祀园林晋祠迎来一场文化盛宴——《贞珉镌德——唐代郭氏忠孝廉义文化展》正式开展。此次展览中,晋祠博物馆馆藏的《郭公庙碑》首次公开展出
2025-07-22 23:14:00
【灵山夜话】陈文蔚:从灵山脚下到理学传承的人生轨迹
陈文蔚(1154—1247年)出生于信州上饶县上泸镇的耕读世家,自幼在父亲陈邦献的悉心教导下研习儒家经典。其父陈邦献号“竹林居士”
2025-07-22 11:37:00
【灵山夜话】杨时乔卧病看灵山
在历史的长卷里,总有一些文字,像夜空中闪烁的星子,藏着一个人的灵魂私语。杨时乔的《卧病看灵山》,便是这样的存在,它裹着明代士大夫的风骨
2025-07-22 11:37:00
季宇《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举办
大皖新闻讯 7月19日上午,由皖新传媒文化服务总公司、安徽文艺出版社联合举办的 “皖人说皖事”系列活动之《不朽——刘铭传在台湾》读者分享会
2025-07-22 09:35:00
近日,当《寻古中国·寻周记》的镜头扫过周原遗址的三重城垣,当AI技术复原的何尊在屏幕上亮起“宅兹中国”的铭文,我们与三千年前的周人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
2025-07-22 09:40:00
孙佳睿“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腾不息的黄河,对古人来说是天堑一般的存在。想要涉水渡河就得靠船,而“渡口”就是渡船停靠的河港码头
2025-07-22 10:36:00
晋绥八分区军民抗战纪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晋绥八分区根据地抗战“殉国烈士纪念碑”。(资料图片) 1937年开始,八路军120师先后创立晋西北
2025-07-22 07:04:00
160岁一得阁 绵延千年的墨史文脉
一得阁创始人谢崧岱在京城琉璃厂古雅的街巷间,一得阁的墨香悠悠飘散了百余年。如今,这家诞生于清同治四年(1865)的老字号
2025-07-21 12:10:00
范明公《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出版 解读《诗经》智慧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潜心编著的《群书治要·毛诗治要解析》由广东新兴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新作以古老的《毛诗》(即《诗经》)为基础
2025-07-21 14:11:00
范明公新作《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出版 解码千
7月22日,知名学者范明公的新著《群书治要·尚书治要解析》由蠡蝉书房正式推出。这部聚焦中国古代治国智慧的力作,通过创新性的现代解读
2025-07-21 14:11:00
路洪明:我书即我思——李思峰的艺术人生与创作境界探析
当代书坛,因中国高校书法教育与国家、省、市各级书协组织的展览赛事推动,当代从事书法事业的专业人员不断增加,可谓规模空前
2025-07-21 14:36:00
首都图书馆举办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
7月19日,由首都图书馆、中国书店主办的“重读经典的意义——吴悦石《石鼓文批注》新书分享会”在首都图书馆(华威桥馆)举办
2025-07-21 15: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