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佛教:从印度起源到亚洲传播的千年文化印记
佛教诞生距今已有两千五百多年,是由古印度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的王子,乔达摩·悉达多所创(参考佛诞)。汉明帝在公元68年建造了第一座寺院—白马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和“释源”,有着1900多年历史。佛教...……更多
鸿胪寺与白马寺:佛教庙宇的起源与外交职能
...寺”就取自鸿胪寺的名字,此后一直沿用下去,逐渐成为佛教庙宇的称呼。 ……更多
高僧圆寂后,肉身千年不腐是怎么回事
...惊医学界的秘密!佛法无边,晦涩难懂自西汉哀帝年间,佛教就正式踏足到了中原的土地之上。《魏书》中有载,西汉学者景卢可能是第一个接触到佛教学说的人,他得到了大月氏国的《浮屠经》。自此之后,佛教就在中原“生...……更多
为什么神话中,凡人、神仙甚至玉帝都要历劫
...。在印度,劫本身是婆罗门教表示极大时限的时间单位,佛教沿用了过来。婆罗门教认为世界要经历无数劫,一说:一劫相当于人间四十三亿两千万年(4320000000年),劫末有劫火毁灭世界;一说:一劫分时,分别为圆满时一百...……更多
佛教大规模流传多亏了他
...后,为加强对庞大帝国范围内的臣民的控制,他开始利用佛教,把它作为加强精神统治的工具,大力提倡佛教。在征服了揭陵伽之后,整个印度基本上都归属于阿育王的帝国,他拥有庞大而无敌的军队,已没有明显的对手了,阿...……更多
佛教为何之后千年再无七祖出现
佛教自东汉传入我国已有将近两千年的历史,如果按照晋代王嘉《拾遗记》中的说法则要更早,早在春秋战国时(燕昭杨七年,公元前305年)就有印度僧人自西而来传教。纵观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达摩祖师可以说是其中最重要...……更多
唐三藏口中的“东土大唐”是怎么来的?
...”之称,是否有不妥之处呢?东土是中国的一个代称从“佛教西来”的背景看,唐三藏将中国称为“东土大唐”,并无不妥之处。唐三藏的历史原型,乃唐代著名高僧玄奘。众所周知,贞观年间,唐朝国力空前强盛,威压西域诸...……更多
揭秘四千年前古印度死丘爆炸原因,科学家发现新解如同核爆
在印度古老的沙漠中,隐藏着一个长达四千年的谜团。神秘的死丘,一直让科学家们破头苦思,试图揭开其背后隐藏的奥秘。然而,最近的一项惊人发现,让人们震惊不已。科学家发现了一种新解,竟将这座死丘与核爆联系在...……更多
中亚国家为何都是“斯坦”,有什么历史含义?
...今世界上有五大文明中心,分别为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古中国。不同的文明有不同的文化底蕴以及特色,对于相同的事物,也会有不同的称呼。一些中亚国家的名称后缀都是“斯坦”,这到底有什么含义?为什么中国也...……更多
吐蕃王朝为何在唐代时,出现一个短暂的兴盛时期
...展成了草原上最不可撼动的信仰权力。2.本土苯教与外来佛教的制衡对统治者而言,过于强势的宗教权力无异于头顶高悬的利剑,让人难以安寝。在第一任赞普出现之后,苯教便一直像藤曼一样紧紧缠绕着统治者的权杖,在当时...……更多
...事”“师”“嗣”等字义。公元4—5世纪时期,狮子又随佛教传入新罗。在新罗的佛教建筑及墓葬中出土了许多石刻狮子形象,或立、或蹲、或卧,造型逼真,形象各异。这些出土文物显示,新罗的雕刻艺术受到了来自中国、波...……更多
汉史探密:何以说元宵节与汉朝息息相关?
...使印度后,求得《四十二章经》,才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佛教东传"。此后,汉明帝便在京都洛阳修建了第一座官办佛寺白马寺,欢迎摄摩腾、竺法兰等印度佛教高僧入住传佛。同时,汉明帝还钦定正月十五是如来佛祖神变之日...……更多
印度的骄傲:奴隶制的巅峰、君主专制的孔雀王朝
...刻在磨平的崖岩上的。孔雀王朝的阿育王大力提倡和保护佛教,社会上流传着他与佛教的一些故事。据说,在他当君王的早期,用暴力和酷刑治理国家。在首都华氏城北部有一个监狱,人们称它为“阿育王监狱”。在监狱里,使...……更多
唐朝名将李靖为何能升格做神话体系中的托塔天王
...战力。此外,不少驻防西域的士兵也不可避免的皈依本地佛教。他们就地取材,祭起了佛教战神多闻天王,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毗沙门。在《毗沙门仪轨》中就曾记载,大石、康等昭武小国围安西城,守军只得召唤毗沙门救场。天...……更多
历史上的神医华佗,是印度人?清华教授晒出铁证,分析得头头是道
...还无法看出他的出生地到底在哪里。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佛教传入中国进行了本土化的发展,和印度本身的文化差别还是非常大的,所以华佗到底是不是印度人,现在还无法确定,而且很多人也不赞同这个说法。 ……更多
揭秘佛教的传入与演变:从印度到中国的文化融合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佛教在公元纪元左右传入中国,在东汉时期,汉明帝派大臣出使西域,并求得相关佛法和佛经。东汉时期,许多劳动人民用他们的智慧建成了我国的第一座佛寺,白马寺。...……更多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从敦煌壁画花树图式,看其在壁画中的作用
...主要陆路交通要道。而敦煌又是本土文化与中原文化外来佛教文化交汇碰撞的地方,共同创建了莫高窟。敦煌艺术虽历经千年岁月磨砺,当我们走近精美绝伦的壁画或是栩栩如生的彩塑造像,愈深入研究越会被其精湛的技艺所震...……更多
...他开始将中国文学翻译印地语。谈及中印两国交往,他说佛教自印度传入中国以来,两国之间有很长的文化交流历史,而未来更要加强中印之间的文化交流,印度应该关注和重视中国的发展,正如《论语》中的名言“三人行,必...……更多
...狻猊的原型是亚洲雄狮。亚洲狮仅产于印度西部,是随着佛教传入中国的,目前已濒临灭绝。霸下,形似龟,力大,其背亦负以重物,即今刻在石碑下的石龟。它也是龙之九子中最早在民间流传的神兽。霸下的原型是海陆两生动...……更多
高僧玄奘眼中的西域世界
...不禁弹指散花也连忙道贺。从北印度起玄奘将见识到各类佛教圣地随后,玄奘又参拜了著名的“佛影石窟”。此石窟的缝隙间经常升腾起水汽,石窟顶部的缝隙投下的天光从采光口照射下来,就能幻化出各种影像。虽然一开始洞...……更多
了解亚洲的历史与现实
...们所面对的现实,且在政策牵涉金钱时总是行动迟缓。《印度会崛起吗?》王红生 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23年5月版印度的土地改革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目标吗?在印度大城市的现代景观里,为何“种性”的古老身影仍徘徊不去...……更多
揭秘古代中国与印度洋的不解之缘
...的故事广为人知,郑和所下的“西洋”,就是今天所说的印度洋。自从“海上丝绸之路”开辟以来,中国就与印度洋产生了紧密的联系,中国是有机会成为海域的主人的,可是,中国为什么错失了这个机会呢?带着这个问题,我...……更多
他对佛教的传播作出了巨大贡献,却是个杀人不眨眼大魔头
大家都知道,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研究佛学的人把释迦摩尼创立佛教到涅槃的一百年时间里,称这段时间为原始佛教期。在释迦摩尼建立了佛教之后,他一直在传播佛教做贡献,想把他创办的教派发扬光大。就算他是当时的王...……更多
这座福建小城,火得不像话
...,开元寺历史悠久,始建于唐初,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在这样一座佛教寺院里,还藏着一对刻有印度教经典故事的十六角形辉绿岩石柱和有73幅狮身人面的青石浮雕。△开元寺是中国唯一拥有“印度教遗存的佛教寺...……更多
他是高僧,却被美女环绕,圆寂时出现一现象无法解释,网友:神奇
宋代的释印肃在《行住坐卧三十二颂》写道“佛教众生弘大道,资家报国续宗风”,可见,在宋代的时候佛教对社会的影响有多大,不仅如此,直到今天都还有许多关于高僧的传说。一、佛法的东传这个世界上,虽然科技在不...……更多
...的重视。例如,王维名维,字摩诘,其名字蕴含着深厚的佛教文化意蕴。在东晋时期,士人阶层开始流传一部从印度传来的《维摩诘经》,维摩诘是印度的一位富翁,他家财万贯、妻妾成群,却通过“在家修行”的方式成就了菩...……更多
“西天取经”的先驱:揭秘历史上首位赴印度求经的中国人
...晋法显的印度之行。东晋隆安三年(399年),法显和尚认为佛教传入中土后佛法戒律残缺,“欲令戒律流通汉地”,决定亲赴西天,寻求真经。65岁高龄的他与慧景、道正、慧应、慧嵬4人从长安出发,沿着丝绸之路的北线亲往天竺(...……更多
...现在尽管古台已不复存在,但在坊间却留下来难以磨灭的印记。传说千年,先有卧佛台后有滨州城据史料记载,卧佛台位于在老滨城(俗称凤凰城)内西北隅,卧佛台原占地约5000平方米,顶端面积约1500平方米,台上曾建有寺庙,...……更多
国博新展“华彩万象”——文物遗产“活化”利用的创新与探索
...发展的故事。在公元前6世纪,释迦牟尼在古印度创立了佛教,僧人们开始在山崖间开凿寺院,石窟寺就此诞生。后于公元1世纪,石窟造像在贵霜帝国(位于现今巴基斯坦、阿富汗地区)诞生,被称为犍陀罗艺术。随着丝绸之路...……更多
“祇园寺”的“祇”萧山话怎么念?
...作为博物馆重新向社会开放。祇园寺名“祇园”一词来自佛教典故,是印度佛教道场“祇树给孤独园”(梵语Jetavana-anāthapiṃḍasyārāma)的略称。 萧语小辞典“祇园寺”萧山话发音是ji²-yüoe²-zy⁶(吴语拼音,可查询小程序萧...……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血色丰碑丨十二岁的永恒呐喊
十二岁本该是在阳光下追逐嬉戏的年纪可在东北抗日战争的烽火岁月里有个女孩却用稚嫩的肩膀扛起了家国大义她就是被称为战地“小百灵”的金锦女面对敌人的威逼利诱她守口如瓶最终以生命为代价谱
2025-07-21 10:47:00
青年作家景步航南京签售新作 携《汴京客》《临安客》对话两宋文脉
7月19日下午,南京锦创书城洋溢着浓厚的文学气息——青年作家景步航携最新散文集《汴京客》《临安客》在此举办新书分享与签售会
2025-07-20 18:09: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王峰作为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文学与世界文学早已“我中有你,你中有我”,深刻形塑着彼此的面貌
2025-07-20 09:56:00
金石永寿 艺魂长存杭州日报讯 7月12日,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吕国璋先生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与西泠印社相守半个多世纪的艺坛名家
2025-07-20 06:43:00
情系古刹笔墨香杭州日报讯 7月13日,“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展”在海宁市史山禅寺启幕,《情系史山——阮振亚捐赠绘画作品集》亦同步首发
2025-07-20 06:44:00
齐白石黄永玉等艺术家作品亮相中国美术馆“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9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蒋肖斌)为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与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和平颂”美术作品展
2025-07-19 23:27:00
河南理工大学师生寻访抗战老兵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赵佳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蔡华丽)“滴滴答——滴滴滴……”一阵嘹亮的军号声划破晴空,将河南理工大学能源学院研究生党支部的师生们带回80年前的烽火太行
2025-07-19 08:54:00
安徽文化大展亮相北京 近400件古今展品尽赏皖风徽韵
7月18日,北京民生美术馆,“山水有清音 安徽文化艺术大观”展览现场,参观者们在拍摄中国最早的“免税通关凭证”鄂君启金节(车节)
2025-07-19 12:55:00
神木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平面呈甲字形汉代积炭墓
陕西省神木市店塔镇店塔村考古发现一座汉代积炭墓,出土了一批陶、铜、铅、玉、骨及漆木器,级别较高。1985年,在店塔村汉墓以南30米处曾发掘另一座汉墓
2025-07-19 16:12:00
本次展览以鲁迅的艺术世界为核心,通过“美术家鲁迅”“鲁迅倡导的新兴版画运动”“鲁迅收藏的金石拓片”“书法家鲁迅”和“鲁迅与江南”五大板块全面呈现其多元成就
2025-07-19 07:12:00
中国丝绸博物馆重磅大展“碧色万里——10-12世纪的草原丝绸之路”正在进行中。展览通过辽上京遗址等出土的精美历史文物和多媒体展示手段
2025-07-19 07:12: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来吉林Get王一博同款腰带!
电视剧《风起洛阳》中,王一博扮演的百里弘毅一出场,不少观众的目光都被他精致的打扮所吸引,尤其是腰间那条漂亮的腰带。这条腰带叫做蹀躞带
2025-07-18 20:55:00
客籍名人与贵州 | 顾成:明朝贵州建省的关键人物
拨开650年前的历史尘埃,当45岁的顾成奉朱元璋之令调守贵州卫时,大概他本人也不曾想到,自己往后的人生将与这片土地结下近40载的生死羁绊
2025-07-18 20:59:00
襟飘带舞的纯阳飞天
道贤等四面造像碑汉代佛教的东传,将飞天带入了艺术家、雕刻家的精神世界,漫天飞舞、飘曳灵动的飞天在中国化的进程中逐步演变
2025-07-18 18:23:00
铜漆卮
卮是周秦汉晋之际广泛使用的一种饮器,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圆筒形器身,形状类似杯子,直壁,深腹,有环形鋬耳或半环耳,有些有盖
2025-07-18 18:2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