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追忆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吕国璋先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5-07-20 06:43:00 来源:杭州网

金石永寿 艺魂长存

杭州日报讯 7月12日,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著名书法篆刻家吕国璋先生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这位与西泠印社相守半个多世纪的艺坛名家,以毕生心血践行着“保存金石、研究印学、兼及书画”的立社宗旨,在艺术创作、社团管理、国际交流等领域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吕国璋1927年生于上海,1944年至1945年就读于苏州美专;1947年以优异成绩考入国立艺专(今中国美院)雕塑系;1948年初加入中国共产党,并担任该校地下党负责人之一,积极领导学生运动。新中国成立后,他先后担任杭州多所中学及文化艺术单位负责人。1963年春调入杭州书画社任主任;1979年加入西泠印社任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职;1991年离休;2003年被推举为名誉副社长。

从1963年到2003年,吕国璋亲历并见证了西泠印社从重新筹建到新时代蓬勃发展的各个历程。其间,他以满腔热忱投身印社重建工作,为恢复印社各项事业奔走操劳,保护了大批珍贵文物和楹联匾额、石刻造像;改革开放后,他在吸收名人名家入社、成立出版社、拓展经营领域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他还大力推动了西泠印社的对外友好交往,曾先后13次出国访问和讲学,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即便在退居二线后,他仍然积极参与社团各项活动,继续为印社的繁荣发展建言献策,深受全体社员的爱戴和尊敬。

融会百川:雄健挺秀的艺术追求

吕国璋的艺术之路始于沪上,成于西子湖畔。1947年秋,他以优异的成绩同时考取在北京的国立北平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央美院)和在杭州的国立艺术专科学校(今中国美院),最终以第一名的成绩进入国立艺术专科学校雕塑系,自此与杭州结下不解之缘。

“我的学术道路始终秉持‘博涉多家、刚柔相济、融会贯通’的理念,将个人襟怀融入传统血脉,锻造出自己的艺术语言。”吕国璋曾这样诠释其创作思路。其书法生涯堪称一部碑帖交融的修炼史:早年以柳公权楷法立骨,得《郑文公碑》雄健之魂;中年得沙孟海亲授“方笔”精髓,参透“雄而不野,秀而不媚”的金石真谛。数十载间,他在《张猛龙碑》《龙门十二品》的刀凿斧刻中沉淀力度,于《兰亭序》《蜀素帖》的行云流水中涵养气韵,终淬炼出“笔墨厚实而丰神挺秀”的独特风骨。

作为行草名家,吕国璋兼擅篆隶,其书法以浑厚灵动见长。尤其是他的榜书雄强方正如苍松植根岩壁,傲然挺立,自成风范,深受大众喜爱。沙孟海曾盛赞其“笔力雄健,得金石之气”。这种艺术特质在其代表作中尽显:松阳烈士陵园“民族魂”巨碑笔锋如刀,力透岩骨;《赤壁赋》行草刚柔相济,似松枝迎风;篆书“中国梦”浑厚如鼎,气象万千。这般境界,源自他将人生阅历熔铸笔端——少年目睹日寇屠戮二哥、父母哭瞎双眼的国仇家恨,16岁在沦陷区闭窗苦练素描时“灯光外泄即遭日寇拷打”的艺术坚守,地下革命的热血与文化守护的担当,皆化作其笔底千钧之力。

砥柱中流:四十载守社护脉的担当

1963年,吕国璋临危受命出任杭州书画社负责人,从此开启数十载守护西泠的征程。面对经费匮乏、文物失散的困境,他提出“以企业养事业,以事业促企业”的经营思路,通过开发西泠印泥、创办出版社、建立裱画工场,让千年金石艺术焕发新生;同时主编《西泠艺丛》,恢复社刊,重建“保存金石、研究印学”的学术传统。在特殊年代,他冒着风险保护了大量珍贵印谱和印章,为后世留下了不可复制的文化遗产。

吕国璋于1979年成为西泠印社社员后,历任副秘书长、秘书长等职,逐步肩负起社团管理的重任。在他的主持下,西泠印社全面启动社藏文物梳理工程,对历代珍藏的书画、印章、文献进行系统整理与保护;同步推进孤山社址的全面修缮,让这座文化地标重现历史风华;更以破冰之举重启中断多年的社员纳新制度,为百年名社注入新鲜血液。四十余载春秋,他始终以“守印人”的担当默默耕耘,刘江曾感慨其劳苦功高,沙孟海亦动情评价:“印社工作,吕国璋搞得很辛苦呀!”

任名誉副社长之后,吕国璋虽不再负责具体事务,但仍关心印社发展。他多次强调:“西泠印社不仅是杭州的,更是中国的、世界的。”他积极倡导印社与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的艺术机构建立长期交流机制,推动中国篆刻艺术的海外传播。如今,西泠印社已成为全球金石篆刻研究的学术中心,这背后凝结着吕国璋数十年的心血。

松柏长青:金石之声的恒久回响

1991年离休之际,吕国璋对女儿坦言:“从前百分之二百精力付工作,如今要追回那些被耽误的艺术时光!”自此,这位白发老者开启了“日耕九小时”的艺术修炼:晨七时半铺纸研墨,有时至子夜方搁笔,唯午休两小时稍作喘息。九旬高龄时,他仍握着毛笔笑言:“活到老,学不了,我还在追赶前人!”

对于西泠印社而言,吕国璋的贡献远不止于艺术高度,更在于他为印社奠定的可持续发展模式,他留下的不仅是作品,还是一套可传承的制度与精神。他用一生诠释了“金石永寿”的真谛——艺术的生命,不在其形,而在其魂;不在其存,而在其传。

七月荷香漫孤山,九十九载春秋落笔。孤山烟雨中,当游人在汉三老石室前驻足,在鸿雪径摩崖旁凝望,金石相击的清响中,存着一位守护者以生命铸就的文化精魂。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7-20 08: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象。这座国家级博物馆匾额上的馆名就由他题写。他也是西泠印社百年历史上唯一连续14年担任“名誉社长”。11月29日,西泠印社美术馆“先生归来”学术展览品牌第七回:“先生归来——
2024-11-30 09:53:00
突发讣告,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去世!
...息,著名书法篆刻艺术家、教育家、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2024年6月9日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刘江先生,原名佛庵,号湖岸、知非,192
2024-06-11 09:12:00
...取法多家,融会贯通,年过九旬仍创作不息7月12日早上,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吕国璋在杭州逝世,享年99岁。吕国璋1963年进入西泠印社系统工作,在杭州书画社担任主任。调至杭州书画
2025-07-13 09:05:00
...国文化、政治、宗教等领域留下深刻印记的杰出人物,与西泠印社的缘分,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一段熠熠生辉的佳话。赵朴初(1907—2000),安徽太湖人,居北京。1979年起任西泠印社
2025-05-25 06:57:00
中国美术学院教授、西泠印社名誉社长刘江于昨晚(2024年6月9日21时57分)仙逝,享年99岁。刘江,原名佛奄,号湖岸、知非。1926年7月生,四川万县人。幼承家学,酷爱书画。1
2024-06-10 13:35:00
都市快报讯 西泠印社名誉副社长权昌伦于2024年1月27日因病离世,享年82岁。权昌伦,1943年生,号草丁、草亭、醴泉等。韩国著名书法篆刻家。1997年加入西泠印社。多年来致力
2024-01-29 21:22:00
杭州日报讯 11月7日,由西泠印社、韩国篆刻协会联合主办的“中韩篆刻书法作品交流互鉴展”在孤山开展。韩国篆刻协会成立于1974年9月,由金永基初任会长,此后历经8名会长,现任会长
2024-11-17 07:09:00
昨天,西泠印社建社120年庆祝大会在杭州召开。400多名社员齐聚杭州,海内外80余家印学社团代表参加了此次大会。西泠印社的120年历史中,有一半以上时间社长空缺。宁缺毋滥,印社前
2023-11-12 07:55:00
...藏品集结 一览先贤风采杭州日报讯 2023年11月1日,为庆祝西泠印社建社120年,西泠印社携手集古斋于香港中环中商艺术大厦集古斋展厅隆重举办“播芳六合 西泠印社创社四君子暨
2023-11-05 06: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