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于谦:明朝的救国英雄,将“社稷为重君为轻”演绎到极致
...一言,有人主张南迁,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于谦。于谦的祖先在钱塘江做官,七岁时,有个和尚卜卦,说他将来可以做拯救时局的宰相。于谦为官后,一直敬仰文天祥的气节,为官清廉。他的第一个主张就是不要南...……更多
土木堡之战:明朝的危机与边将的艰难选择
...们,他们也在忠君和忠社稷之间纠结、犹豫。关键时刻,于谦挺身而出,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为由,毅然联合群臣奏请太后拥立郕王为新君,郕王朱祁钰连连推辞:“我有何才何德,敢当此请?”于谦道:“臣等诚忧国家,...……更多
为何说“夺门之变”是改写明朝政治走向的一件大事
...变搞出如此大的动作,当时,身为明代宗心腹的兵部尚书于谦是否知晓,当晚,他又在干什么呢?对于政变当晚,于谦近乎缺位的行踪,《明史》中的《英宗纪》《景帝纪》《于谦传》中均无记载,难道于谦当晚真的失踪了?这...……更多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今天我们之所以会不断谈起夺门之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于谦的冤死,一个有功于社稷的臣子,一个清廉正直热血报国的读书人,因为权力斗争死在于莫须有的冤狱之下,令人唏嘘。对于于谦之死,《明史》《于谦传》是这样记...……更多
王振与于谦:明朝的权力斗争
...祁钰也是六神无主。危急关头,兵部侍郎挺身而出,他叫于谦,浙江杭州人。于谦官职虽不高,但在朝中的声望还不错。他曾经因不给王振送礼而被关进牢里,王振本想屈打成招废了这个不识相的小官员,没想到碰到了硬骨头。...……更多
于谦作为文官从没带过兵打过仗,危难时刻凭什么守住大明半壁江山
...明的江山就会化为乌有。自古乱世出英雄,这次的主角是于谦,且看他是如何化解这场危机的。土木堡之变明朝的精锐军事力量和中央机构几乎被摧毁,群龙无首,人心惶惶,完全失去了政治和军事优势,不少大臣都主张南迁,...……更多
“夺门之变”的当晚,手握重兵的于谦为何未反击
...普通人,撑起了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脊梁。明朝大臣于谦,就是这样一位几乎被历史遗忘,却功在国家社稷的民族英雄。他一生正气凛然,两袖清风,甘于忠义而死,留下“赤帝子斩白蛇”的千古佳话。让我们回到15世纪的京城,细数...……更多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上只有寥寥四字的记载:天下冤之。——题记(文天祥)于谦的父亲于仁,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老爷子不追倡优,不追戏子,专门追随一位叫做文天祥的人。文天祥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名臣,抗元将领,一生忠心...……更多
于谦:明朝第一忠臣的光荣与冤屈
古往今来,对于忠诚的描写很多,而明朝第一忠臣于谦,绝对算得上真正意义上光明磊落的官员。在其被冤死后,锦衣卫对他的家产进行调查,却在抄家时发现于谦家里贫困潦倒,一穷二白,感动得当场落泪。当于谦的死讯传...……更多
明英宗朱祁镇的谥号争议
...。京师保卫战,几乎成为明初中兴的最后希望。护国英雄于谦的淬火重生正是在这危急关头,护国英雄于谦挺身而出,径直走上了为国捐躯的道路。他与兵部尚书王佐交好,深得景帝器重,之前曾大力整顿军纪,深受将士爱戴。...……更多
中国古代的英雄:于谦的忠诚与牺牲
...择自杀也不违背自己的良心。这个英雄就是明朝时的大臣于谦。于谦有着过人的胆识以及才能,救国家于危难之中。有一次,明朝皇帝明英宗要亲自带兵出征,不管别人怎么劝他都不听,要去攻打侵略者瓦剌也先,但他没想到自...……更多
于谦手握重兵,完全能制止“夺门之变”,却为何坐以待毙
...复辟的明英宗朱祁镇在接受百官朝贺后,下诏将兵部尚书于谦等人当场逮捕,仅仅过了五天,这位功勋卓著的明朝“救时宰相”就被处死了。于谦虽然挽救了大明王朝,但在明英宗看来,他毕竟是景泰帝朱祁钰的亲信,加上他扶...……更多
明朝中流砥柱罗通:北京保卫战的英雄传奇
...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石灰吟》出自民族英雄于谦之手,一个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的明朝中流砥柱!于谦凭满城弱旅挡住了瓦剌大军的进犯,为大明续命二百年,如此高的评价当之无愧,但我们也不应忘...……更多
于谦:忠诚与智慧的明朝守护者
...场。于是在王振唆使下,坚持发动对瓦剌的御驾亲征。 于谦以兵部尚书的身份,在朝堂上力陈时局,极力反对此次冒进的御驾亲征。他直言不讳地指出,瓦剌军队骁勇善战,且蒙古军队骑射之术过人,明军主要依靠步兵与火炮...……更多
揭秘1449年明朝午门血案
...的朱祁镇在王振的怂恿之下想要御驾亲征,兵部尚书还有于谦等人极力劝谏,但是明英宗就是不听,他认为这是一个名留青史的好机会,从来没有过军旅经验的他一边听信王振的谗言,一边毫无准备就率领着明朝最精锐的大军出...……更多
祁镇复辟:明朝政治风波的背后原因
...,朝野上下人心惶惶,其中一些大臣主张迁都回南京,被于谦为首的大臣驳斥。于是皇太后孙氏选择郕王朱祁钰行监国之权,接着就在同年八月二九日,文武百官上奏恭请朱祁钰登基为帝,孙太后准诸大臣所请,而被俘虏的朱祁...……更多
吴瑾仗义执言:明朝权臣斗争与忠良的救赎
公元1458年,于谦被处死不过一年。看着龙案上堆积如山的奏折等待批阅,明英宗感叹道:“天下怎会乱到这般地步!”以勋戚身份随侍左右的恭顺侯吴瑾义趁机进谏说:“如果于谦还在,陛下就不用操心了。”明英宗听后悔恨...……更多
土木堡之变后的皇位角逐:朱祁钰的无奈与抗争
...明江山,决意扛起重任,在他的主持之下,在主战派官员于谦等人的辅助之下,明朝军队成功打退了瓦剌人,保卫住了京师,避免了亡国的危险。此后,瓦剌人见占不得任何便宜,手上的俘虏皇帝明英宗已经没有了任何利用价值...……更多
大明冤案:一代功臣成罪臣,行刑当日围观百姓悲恸大哭
...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与坚守高洁情操的官员宗旨。诗中于谦处处以石灰自比,而他不仅仅是在诗句中表明心志气,他的一生也在践行着自己的人生准则,他用自己的一生表明了心迹、捍卫了明朝,而于谦之死更是成为大明第一...……更多
一场长达数十年的晋国内乱,竟先后为周王室、晋国敲响灭亡丧钟!
...,《孟子》一书中有这样一句话:“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意思是说政府要保障人民的利益,领导者应该以爱护人民为先决条件。故天命在于民心,而非在于君主。若君主无道,人民就可以推翻他。如果君主有旨,人民...……更多
朱见深:从危机中拯救明朝的英明皇帝
...比。朱祁镇喜爱宦官汪直等奸佞之徒,同时又疏远忠良如于谦。1449年,蒙古瓦剌部骚扰北京周边,朱祁镇置之不理,起汪直统领10万大军前往防御。汪直不懂军事,战败被俘。朱祁镇亲自率军出征想补救,却在土木堡被蒙古军俘虏。这就...……更多
盘点四首课本上没有的爱国诗歌
...塞外胡人血战的战歌,可谓是尽显中华的尚武精神。二,于谦《岳忠武王祠》“于谦案”是中国历史上仅次于岳飞“风波亭”的第二号冤案,明英宗被俘的时候,于谦力挽狂澜,扶持新君稳定了局势,同时还指挥了北京保卫战击...……更多
于谦:忠诚与正义的典范,最后却遭冤斩
...史的挫折与信仰的考验,却又能锻造出一个个坚韧之心。于谦就是其中一位,用一生诠释何为忠诚与正义。然而,在复杂的权谋暗潮中,忠义之人最终难逃被迫害的命运。科举出身展官途,忠心匡明平叛乱于谦是明宣宗时期的名...……更多
...路爬回北京城,再加上到边镇就有边军接应了,这也给了于谦指挥北京保卫战,赢得了收集溃败武装,整军再战的时间。当时,于谦加兵部尚书衔后,便开始加紧充实京营,调集备倭军和备操军入京,以及在各地募兵训练入京,...……更多
皇位争夺与兄弟相残:明朝‘夺门之变’中的权力与情感纠葛
...弟弟郕王朱祁钰为皇帝,主持朝政,是为明代宗。随后,于谦率军成功抵御了瓦剌军,双方议和。瓦剌首领见明朝有了新帝,朱祁镇不能作为人质威胁明朝了,已经没了用处,所以同意放他回燕京。俗话说一山不容二虎,一国更...……更多
聊聊朱元璋制定的赋税
...我们最看不起的儒家,孟子曾经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然而我们的朱元璋当了皇帝读《孟子》的时候,看到这句话就勃然大怒,立马将孟子踢出了孔庙,连《孟子》一书也都进行篡改,对于其中关于民本思想的内容全...……更多
朱祁钰:从危机中崛起的明君
...稳住了人心,朱祁钰立即开始部署京城防务。他果断起用于谦主管军事,全权负责训练和调配北京城内外的明军部队。于谦是老辣能干的一条好汉,但曾与宦官王振有过节。此人一上台,立刻大开杀戒。王振的党羽无不株连击毙...……更多
明朝传奇人物胡濙,历经7朝辅佐6帝,见证明朝60年兴衰
...贞)提出的“迁都南京,以避国难”,另一种是兵部侍郎于谦提出的“守卫京城,请坚固守”。两种声音各持己见,争论不下。最终,大家都看着孙太后(朱祁镇之母)和郕王朱祁钰(朱祁镇之弟),孙太后和朱祁钰也犹豫不定...……更多
体制内为什么要看大明王朝?一部展现明朝政治斗争的历史剧
...权,敢于直言进谏,为民请命。他在民为重、社稷次之、君为轻的原则下,与嘉靖帝展开了一场正义与权力的较量。该剧还有许多其他角色,如张居正、徐阶、高拱等清流派领袖;严嵩、严世蕃、鄢懋卿等严党顺臣;冯保、陈洪...……更多
为何说于谦为明朝续命200年
...排呢?01家境殷实聪明好学这位浙江出生的小男孩,名叫于谦,是明朝历史上有名的“能臣”。于谦出身于官宦人家,曾祖父是杭州路大总管,祖父是工部主事。而于谦父亲于彦昭虽然隐居家乡,并未踏入仕途,但他的家境还是...……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瞰浙里丨AI大运河
一条大运河,日与夜,春夏和秋冬……沟通南北,串起古今。水脉连着文脉至今,大河润泽百姓至今。谨以此片献给大运河申遗成功十周年。
2024-06-20 12:53:00
三国有几件事让人心意难平,其中关羽兵败襄樊、刘备兵败夷陵、诸葛亮星陨五丈原,尤其令人扼腕叹息:这三件事少发生一件,三国历史就可能改写了
2024-06-20 10:35:00
妃子的儿子当了皇帝,妃子能成为太后吗
中国古代的民间,生了儿子的小妾很难母以子贵,而皇宫里的妃子却可以母以子贵,但是必须她们生的孩子当了皇帝的前提下。可是并非所有生了儿子当皇帝的妃子都可以当上太后
2024-06-20 10:55:00
古代儿子科举高中,母亲会有封号,父亲有吗
明清时期一至五品官员的母亲亦或妻子授以诰命,六至九品的母亲亦或妻子授以敕命。品级则跟随儿子或丈夫的品级,如他是二品,则就是二品诰命
2024-06-20 11:28:00
古代女性在生理期是如何应付“大姨妈”的呢
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一名在法国服役的美国女护士用绷带和医用棉布做出了最早的抛弃式卫生巾。这种卫生巾的发明大大方便了女性应付生理期的难题
2024-06-20 11:29:00
还记得《长安三万里》李白的金酒碗吗? 想了解长安城时尚爆款“老花”吗?6月19日,2024“丝绸之路周”活动在中国丝绸博物馆开幕
2024-06-20 08:16:00
为何说“关宁铁骑” 是没有铁骑的
明末辽军,总是被习惯性称为“关宁铁骑”,在朝鲜对日战争期间,这个说法相对符合事实。仅在平壤之战,明军投入的2万骑兵当中
2024-06-20 10:02:00
努尔哈赤是死于袁崇焕关宁铁骑的大炮吗
宁远之战当时几乎所有说法,都没有努尔哈赤受伤传闻(更不用说炸死了)。辽东经略高第的说法是炮毙一大头目,用红布包裹,众贼拾去
2024-06-20 10:03:00
赵德恭(962年―1006年),字复礼,涿郡(今河北涿州)人。北宋宗室大臣,宋宣祖赵弘殷的孙子,魏悼王赵廷美长子。太平兴国四年(979)
2024-06-20 10:05:00
在古老的华夏大地上,度量衡不仅是衡量物品的标准,更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积淀。然而,你是否曾好奇,为何如今我们所说的“一斤”
2024-06-20 10:05:00
在翻阅历史长河的波澜壮阔中,皇帝的圣旨总是扮演着至高无上的角色,但你知道吗,伪造一份圣旨究竟有多难?皇帝的每一道圣旨,不仅是命令
2024-06-20 10:11:00
侯景废弑梁主称帝,王僧辩大败侯景军
南北分治:侯景废弑梁主称帝,王僧辩大败侯景军且说侯景既废去梁主萧纲,降封为晋安王,又遣人迎立豫章王萧栋。萧栋系昭明太子长孙
2024-06-20 10:12:00
紫禁城,又名故宫,以其宏伟壮丽闻名于世。然而,在这座拥有九千余间房屋的皇家宫殿中,你却找不到一个厕所。这不禁让人好奇,难道居住在此的皇帝和宫人都不用上厕所吗
2024-06-20 10:12:00
宋朝年间,天长县有一农夫,他家的一头宝贵的耕牛,突遭奇祸,牛舌竟被人偷割。这头牛不仅是农夫耕田的得力助手,也是他全家的重要生计来源
2024-06-20 10:13:00
公元194年,吕布在陈宫的帮助下,差点就让曹操大业未成,就中道崩组。只看过《三国演义》的人,可能都知道,陈宫当年之所以能和吕布走到一块
2024-06-20 10: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