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0 16:45:00 来源:戏说三国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城门)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正月二十三日,京师崇文门。

这一天,巍峨的城门外,皇家刽子手正在准备处决一名皇帝钦定的犯人。

这犯人虽然带伽落铐,但步态稳健,神色从容,很显然,他对死亡似乎并不恐惧。

沿街百姓夹道相送,人群中不时传出阵阵呜咽声。

远处山峦起伏,烟波浩荡,落日融金,一派河山大好。

这犯人驻足远眺,眼中目光闪动,已然泪湿眼底。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英雄人物。

刽子手手起刀落,一腔热血洒满天际,云层红褐如血,一片萧条和落寞。

这一天,明朝史书上只有寥寥四字的记载:

天下冤之。

——题记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文天祥)

于谦的父亲于仁,是个不折不扣的追星族。

老爷子不追倡优,不追戏子,专门追随一位叫做文天祥的人。

文天祥是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南宋名臣,抗元将领,一生忠心为国,悲愤慷慨,气势豪放,是典型的仁人志士。

于仁仰慕文天祥的气节,自己虽然姓于,但却在家里专门供奉了文天祥的牌位,日日焚香诵经,从不间断。

结果这么一来二去,竟闹出一桩十分奇异的坊间谣传。

据说于仁的儿子于谦出生当晚,于仁曾经做了一个梦,梦中,一个绯袍金幞的神人从天而降,对他说了这么一句话:

《先忠肃公年谱》:“吾感汝父子侍奉之诚,顷即为汝之嗣矣。”

我乃南宋文天祥,感怀于你们于家对我的供奉,更欣赏你们于氏祖上一门忠烈,遂转世投胎,来做你们于家的子嗣。

梦醒不久,于谦就出生了。

这一段记载,并非正史,只是写出来给各位读者朋友们做个分享。

于氏一家,祖籍是在杭州府钱塘县,于谦的祖父在明洪武年间做过工部的主事,父亲于仁素有才学,但无心仕途,于是便在钱塘隐居。

和淡泊致远的父亲不同,于谦同志生来就是一个志向高远,想要轰轰烈烈干一番大事儿的人。

他和他的父亲于仁一样,都是文天祥的死忠粉,所以在他的年少时代,他时常高悬一幅文天祥的画像在身侧,十几年如一日的参拜。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于谦)

七岁时,钱塘县里来了个游方和尚,到于府讨要斋饭,得见于家的小公子于谦,不住地发出感叹:

《明史》:“他日救时宰相也。”

这孩子不一般,长大之后是可以拯救世间的人物。

和尚的话,于家并非放在心里,于谦也并不在意,他年少即胸怀壮志,谈不上想要拯救世界,但却总想着轰轰烈烈地干一番大事儿。

对出身并不富贵的于谦来说,想要干大事儿,无非是四条路。

其一,是经商。

江浙多富甲,奇商遍天下,如果用心经营商道,便可经商致富,到时富甲一方,可做一个扶贫济困的“小孟尝”。

其二,是务农。

江南气候温润,独得天地之造化,水土养人,更养得出四时风物,如若扎根农业,到时良田千顷,钱粮满仓,想来也蔚为壮观。

其三,是研工。

明初科技繁荣,坊间奇人异士居多,如钻研奇门遁甲,通晓天文地理,也可以名动一方,成为乡间传颂的奇才。

但无论是做生意,做农民还是做手艺人,于谦似乎都不是很感兴趣,他唯一有兴趣的,就只剩下最后一条路:

致仕。

于谦的理想从一而终,他终生的志向,就是可以成为像文天祥那样“留取丹心照汗青”的读书人,只愿肝脑涂地,报效国家。

而这个理想,很快就得以实现了。

永乐十九年,公元1421年,于谦一路科考,最终考中当年辛丑科进士,成为了大明王朝的一名公务员。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明成祖朱棣)

永乐皇帝的时代,是名臣辈出的时代,内阁中的大臣们,如杨荣,杨士奇,夏元吉,无不是天纵奇才,响彻世间的名臣,所以初出茅庐的小伙子于谦,并没有得到什么重用。

孟子曾说: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这段话的意思是,上天如果要把一个十分重要的任务交给一个人,必然要千方百计地磨炼他,让他的意志受到挫折,让他的身体经受疲累,让他挨饿,让他百无聊赖。

于谦有没有读过《孟子》作者无从得知,但上天对他的磨炼却从来没有停止过。

在盛况空前的永乐盛世,命运没有给于谦太多机会,它只是轻轻地告诉于谦:

不着急,你要慢慢等待。

这一等,就等到了宣德元年,公元1426年。

这一年,受封在乐安州的汉王朱高煦举兵叛乱,打算复刻一下自己父亲朱棣的“靖难之役”,把自己的侄子,即宣宗朱瞻基拉下马来,自己当一回皇帝。

宣宗仁慈,实在不忍刀兵相见,于是皇帝打算选派一名御史前往汉王的营中,予以招降。

而这个被选中的人,正是时任御史的于谦。

汉王是个鲁莽粗暴的人,于谦区区一介文臣,深入敌营,实可谓是九死一生。

三军帐中帅旗高挂,宝剑高悬,数万士卒挥戈呐喊,这场面着实让人胆寒。

但对于谦来说,这却只是小场面。

为臣者,但求杀身成仁,不负皇恩,所以此来,生死不惧。

他只身去到汉王的营帐之中,面无惧色,见了汉王更不胆怯,反而高声斥责,正词崭崭,声色震厉,痛斥汉王篡权谋逆,乱臣贼子的行径。

而这个饱经沙场,也算一代枭雄的汉王朱高煦,在于谦如此凌厉的攻势之下,居然跪倒在地,连连称罪。

《明史》:高煦伏地战栗,称万死。

由是,在于谦的帮助之下,宣宗朱瞻基不废一兵一卒,就平定了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明宣宗朱瞻基)

在汉王叛乱中表现出色的于谦被宣宗皇帝所倚重,令他巡抚江西府,而于谦更是不负期望,短短数月,就平反冤案数百起,政绩斐然。

仁宗朱瞻基对于谦十分器重,但他的儿子,即英宗朱祁镇却并不是一个能信任臣子的人。

年轻的小皇帝初登帝位,最为信任的不是大臣,而是一个叫做王振的宦官。

王振,大明王朝初代权宦。

在王振的时代里,皇帝是他的掌上玩物,大臣是他的门下走狗,整个明朝的军政民大权,他一手掌握,堪称滔天的权势。

那时节,君无君威,臣无臣节。

小皇帝朱祁镇唯王振之命是从,王振让他往东,他绝不往西,王振让他吃苹果,他绝对不吃梨。

帝王尚且如此威仪扫地,朝臣们更多有趋炎附势之态。

京官为求自保,纷纷投身于王振门下,而地方官员为了不被打压,但凡进京,必然要携带厚礼拜访王振,对其予以重贿。

当然了,有臣子屈节,必然也有臣子守节,而当时的守节派代表,正是于谦。

于谦在地方事务繁忙,一年到头,进京奏事没有十回也有八回,但奇了怪了,无论于谦去多少回,每次去总是两手空空,而且从来不去拜访王振。

同僚时常规劝于谦,让他明哲保身,该送礼总是要送礼的,你在地方素来清贫,无钱可送,送点当地的土特产总是可以的,

面对臣僚善意的劝告,于谦不以为然,每次都甩一甩宽大的官服,只轻轻说四个字:

只有清风。

于谦如此做派,王振自然心怀恼怒,于是利用手中权柄,刻意打压,将其逮捕,投入了监狱之中。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王振)

朋友们,王振势力庞大,收拾于谦这样的地方小官,本质上来说,就和踩死一只蚂蚁一样容易。

但让王振没有想到的是,他收押于谦的行为却在天下间激起了一层厚重的波澜。

《明史》:山西、河南吏民伏阙上书,请留谦者以千数,周、晋诸王亦言之。

山西,河南两地的百姓们成群结队,赶往京师,跪在宫门前,联名上书,请求释放于谦,朝中更有诸多宗族和官员为于谦伸冤,打抱不平。

可以看得出来,于谦在人民群众中的基础,不是一般的大。

昔日后蜀孟昶举国投降,有蜀中百姓千里相送,今日于谦落难蹲了大狱,更有千万百姓伏地跪拜,以性命担保。

王振迫于压力,只好开释于谦,官复原职。

看来,所谓史书之评价,只能兼听,而人民群众的评价,永远是最为公正的。

正统十三年,公元1448年,由于工作能力突出,于谦卸任地方,调任京师,担任兵部左侍郎。

或许是冥冥之中上天有感,这个看似平淡无奇的人事调动,却成了大明王朝的神来之笔。

因为一年之后,即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就去瓦剌留学了。

当年七月,蒙古瓦剌部滋扰边境,明朝不厌其烦,在宦官王振的鼓动下,年轻的英宗皇帝带领数十万大军亲征瓦剌,结果弄了个灰头土脸,折戟沉沙,不仅大明精锐尽丧,朱祁镇本人还被瓦剌人给俘虏了。

战场失利,皇帝被俘虏的消息很快传回了北京,京师震动,举国为之震惊。

面对如此巨变,朝廷里的大臣们连夜开会,商量对策。

所谓商量对策,其实无非是议定是战是逃。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徐有贞)

主逃者,如翰林侍讲徐有贞,表示自己夜观天象,大明遭此巨变,只有弃城逃跑,退守南京,才能度过此次劫难。

主战者,则如于谦,认为南逃万万不可,宋室南渡的厄运如今历历在目,大明更不可重蹈其覆辙。

不仅如此,于谦在发表了自己主战的意见之后,还狠狠地教育了徐有贞,他指着徐卿的鼻子痛骂:

《明史》:言南迁者,可斩也。

仗还没打就想要南逃的大臣,应该斩首示众。

于谦不会逃,他的字典里没有逃跑这个字。

徐有贞被于谦训斥,碰了一鼻子灰,悻悻离去,但却跟于谦结下了梁子。

群臣最终议定,守卫京师,死战不退。

既然主战,主战派的代表于谦便被临危受命,升任兵书尚书,全权负责京师保卫事宜。

朋友们,留学生朱祁镇把大明王朝的精锐早就玩了个底儿掉,此时的京师,几近于空城一座。

但好在,于谦同志不气不馁,加紧赶制军械,积极筹措粮草,广泛调动兵力,全面开展百姓的安抚工作,竟然奇迹般的抵抗住了瓦剌军队的进攻,守住了京师。

作战之时,于谦身先士卒,英勇杀敌,他曾对士兵们说:

兵临城下,打法只有一种,便是死战。

如此文弱的身躯,但却有如此不馁的气节,足可叹其忠勇。

在这场足可载入史册的保卫战中,有一个不得不提的小插曲,那就是由于英宗去到瓦剌留学,大明无帝,所以在于谦等人的拥戴之下,英宗的弟弟,郕王朱祁钰临危受命,成为了临时皇帝,即明代宗。

瓦剌一朝败退,顺便把已经学成毕业的英宗皇帝送了回来,而代宗染指权力,不肯放松,居然把英宗皇帝关了禁闭。

英宗皇帝在小黑屋里被关了八年,趁着代宗皇帝病重,又筹谋策划兵变,夺回了皇位,二度成为了明朝的帝王。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明英宗朱祁镇)

而这位留学生复辟登基后的第一件事儿,就是拿于谦开刀。

对朱祁镇而言,于谦是拯救了大明的功臣,但却也是拥戴代宗朱祁镇的首徒。

于谦如果活着,如果还在朝中做官,那么就代表了代宗朱祁钰的帝位是合理的,代宗的帝位是合理的,那么自己的地位岂不就是篡夺来的?

加上当年被于谦训斥的徐有贞在英宗面前添油加醋,英宗皇帝不再犹豫,顷刻之间把于谦送上了断头台。

少保负颖异之才,蓄经伦之识,自分一腔抛热血,竭股肱之力,这样一位旷世名臣,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死了。

天顺元年,公元1457年,于谦死在了自己曾经亲手保卫的城池面前,时年59岁。

由于是皇帝钦点的犯人,斩首之后,按规矩是要抄家的,但负责抄家的锦衣卫在于谦家里翻箱倒柜,掘地三尺,却一分钱也没抄到。

英宗皇帝万万没有想到,于谦是兵部尚书,一品大员,怎么着也得有点政治污点,有点小收小贿,但皇帝派人翻来覆去的抄了好几回,却一无所获。

人们悻悻的离开了于谦那个清贫和简单的家,临走之前,他们收起了刚来抄家时那飞扬跋扈,急功近利的态度,因为他们所知,所见的一切,都在告诉他们:

这位于谦于大人,是个分文不取的清官,廉官。

小人污蔑他,皇帝冤杀他,但这都改变不了于谦是一个千古忠良的事实。

事实,永远不会被遗忘。

人们不会忘记,这个刚正不阿,平时说话还有点冲,对着皇帝和同僚总是一副臭脸的大明官员,曾经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帝国,更挽救了数不清的黎民百姓的生命。

从游方和尚到救国宰相:于谦的传奇人生

(于谦半身像)

回首于谦的一生,他从小就满腔壮志,想要肝脑涂地的报效国家,历经五朝的历练和磨难,从一个挑灯苦读的年轻学子,蜕变成了一个合格的国之股肱。

他身居要职,但却从来不贪污腐败,他为皇帝所倚重,本来有着大好前程,但他为官几任,一直心系百姓。

他刚正不阿,面对权贵毫不低头,他敢于承担,在危难之际挺身而出。

朋友们,于谦是一个干干净净的大明官员。

而在这个复杂,浑浊,又稍微有些肮脏的世界上,能够干干净净走完一生的人,是值得敬佩的。

而如果这样的人,身上又背负着别人无法企及的成就,那么我们就可以说,这是一个英雄,伟大的英雄。

十年,百年,千年,万年,永不泯灭的,伟大的英雄。

《石灰吟》太过经典,作者无需再提,文章结尾,愿以一首于谦的《咏煤炭》,来诠释这位绝代忠良的一生。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

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

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唯愿,英魂千古!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于谦:明朝的救国英雄,将“社稷为重君为轻”演绎到极致
...一言,有人主张南迁,这时有一人站了出来,这个人就是于谦。于谦的祖先在钱塘江做官,七岁时,有个和尚卜卦,说他将来可以做拯救时局的宰相。于谦为官后,一直敬仰文天祥的气节,为官清廉
2024-01-21 20:11:00
于谦:明朝名臣与民族英雄的传奇人生
他是明朝的名臣,也是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于谦,他很小的时候就下定决心刻苦读书,心里一直有很高的志向。我们每个人应该都有自己最喜欢最敬佩的一个人,作为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个榜样和标杆
2023-12-20 15:54:00
姚广孝:黑衣宰相的传奇人生与大明开国之智
...大智慧者不乏其人,由此便又引申出一系列名衔,如山中宰相、黑衣宰相。他们亦佛亦道,入世为官,往往文韬武略,纵横捭阖,凭一己之力就可帮君主安定天下,赢得生前身后名。道衍和尚并非善
2023-11-15 22:25:00
明朝忠臣于谦的生死传奇
...朝第一忠臣,可惜被奸臣所害含冤被杀,他就是明朝名臣于谦。中国古代的忠臣良将,若能够遇到贤明的帝王,往往能够展现出他们独特的能力,可若要遇上昏君奸臣当道,他们的故事往往非常凄惨
2023-09-07 21:44:00
他保住了大明王朝,却被冤杀,抄家时穷徒四壁只有一个箱子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作者叫于谦,彼时他只有12岁。《明史》称赞于谦“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他与岳飞、张煌言并称为“西湖三杰”。于谦年少时刻苦读书,志
2023-01-09 22:28:00
楚国名士黄歇智勇救国的传奇人生
...、黄歇将心爱妾室奉献君王,助其绝后再造楚国江山黄歇救国之志不止此一举。公元前310年,怀王病重不治。太子寿被秦国扣为人质,楚国再次陷入危机。黄歇挺身而出,自告奋勇前往秦国,要
2023-10-31 08:35:00
从和尚到帝王师:姚广孝的传奇人生与政治智慧
...是功臣,深受明成祖朱棣的信任,这便是被后世称为黑衣宰相的姚广孝,他在功成之后,仍然坚持披袈裟上朝,婉言拒绝朱棣的赏赐,死后被朱棣追封为荣国公,并且朱棣亲自为他书写碑文,这等荣
2024-03-23 05:40:00
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帝位,开辟永乐盛世的传奇和尚
黑衣宰相姚广孝可以说是明朝一位传奇式的人物,明朝有两位和尚改变了中国历史,一位是开国皇帝朱元璋,少时入皇觉寺为僧,建立了大明王朝,而另一位则是黑衣宰相姚广孝,辅佐朱棣登上帝位,开
2024-03-25 20:58:00
揭秘于谦的传奇人生与明朝的变迁
于谦,一位明朝名臣,他的一生充满传奇。永乐十九年,他登上进士榜,从此踏上了仕途之路。宣德元年,他在平定汉王朱高煦之乱中斥责朱高煦,赢得宣宗的赏识。他的政治生涯曲折坎坷,因言官职而
2024-04-19 06:0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