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9 15:50: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景泰八年,明英宗朱祁镇趁明景帝重病卧床的时机,在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的密谋下重新夺回皇位,执掌朝政,史称夺门之变。从整个明朝的历史来说,夺门之变不过是一次皇位争夺战,其规模和影响远远比不上靖难之役,对明朝的历史发展并没有产生深远的影响。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今天我们之所以会不断谈起夺门之变,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于谦的冤死,一个有功于社稷的臣子,一个清廉正直热血报国的读书人,因为权力斗争死在于莫须有的冤狱之下,令人唏嘘。

对于于谦之死,《明史》《于谦传》是这样记载的:

诬谦等与黄竑构邪议,更立东宫;又与太监王诚、舒良、张永、王勤等谋迎立襄王子。亨等主其议,嗾言官上之。都御史萧惟祯定谳。坐以谋逆,处极刑。文不胜诬,辩之疾,谦笑曰:"亨等意耳,辩何益?"奏上,英宗尚犹豫曰:"于谦实有功。"有贞进曰:"不杀于谦,此举为无名。"

英宗成功复辟后,石亨、徐有贞等人将于谦和当时的大学士王文抓捕入狱,然后又诬陷于谦等人想更换太子,拥立襄王世子为皇帝。于谦并没有多加辩白,认为这是石亨等人的阴谋,争辩也是没有益处的。

定案以后,石享、徐有贞等人请示是否要处死于谦。英宗一开始尚还在犹豫,担心杀害有功之臣而被非议,徐有贞坚定说:“不杀死于谦,复位之事便师出无名。”于是英宗才下定决心,将于谦治罪抄家,并流放其家人。

从这段记载来看,对杀于谦,石亨、徐有贞等人是处心积虑,英宗是不忍心,但因为要使夺门复位之事具有合法性,就必须杀掉于谦,于是痛下杀手。

为什么英宗复辟,于谦必须死?仅仅是因为他在土木堡之变后力主由庶次子的朱祁钰接替皇位,而非英宗长子朱见深继位,因此英宗在复辟以后为了确立合法性,重建皇统的政治需要吗?

推荐阅读:韩非子和李斯师出同门,为什么最后却同窗相残?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于谦之死,其实是多方面综合的结果。

一是于谦本人脾气过于刚硬,得罪了众多朝中大臣。例如在土木堡之变时,于谦怒斥主张南迁的徐有贞,令其颜面扫地,仕途几乎为之终止,徐有贞对于谦怀有仇恨之心。

又如石亨为了回报于谦在北京保卫战中对自己的提携之恩,在景泰帝朱祁钰面前举荐于谦的儿子于冕,但于谦并不领情,反而在景泰帝面前指责石亨“亨位大将,不闻举一幽隐,拔一行伍微贱,以裨军国,而独荐臣子,于公议得乎?”,两人关系由此闹僵。

于谦之所以得罪朝臣,也和景泰帝对他的绝对信任有关。

用一人,必密访谦。谦具实对,无所隐,不避嫌怨。由是诸不任职者皆怨,而用弗如谦者,亦往往嫉之。

景泰帝用人时,一定要私下征询于谦的意见,而于谦以一颗秉公为国之心,不避私人恩怨,具实相告。皇帝以于谦的意见作为选官用官的重要标准,就导致那些没有选上的官员对于谦充满怨恨,其他大臣也嫉妒于谦的地位和威望。

二是于谦在土木堡之变后的一些举动伤害了英宗的感情,让英宗欲杀之而后快。

例如土木之变后,英宗被俘,成为人质。也先将英宗看成是护身符、挡箭牌,想用他来叩开大同的城门,但于谦举荐的守将郭登却闭门不纳,“奉命守城,不敢启用”。虽然英宗知道这是也先的阴谋,但毕竟事关自己性命,心里免不了还是有些小疙瘩。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景泰帝想废掉英宗长子朱见深另立自己的儿子朱见济为太子时,满朝大臣议论纷纷,虽然在景泰帝本人的威逼利诱下,朝臣们最终不得不在联命书上签名同意另立太子。但在这件事情上,作为皇帝面前的红人,于谦却没有站起来表明态度,在立储问题上的沉默令英宗对他的怨念更深。

不过以上都是属于片面原因,于谦之死归根到底是为了维护整个皇朝政治秩序和社会信仰。

自宋代以来,理学得到了空前的发展,成为人们普遍认同的一种社会伦理秩序,上至国家,下至家庭个人,自上而下形成了一套严格的规范,在皇位继承上,便表现为嫡长子继承制。

土木堡之变时,国家危在旦夕,立英宗2岁的儿子朱见深为帝虽然符合礼法,却不利于解决当前遇到的政治军事问题,于是于谦提出“社稷为重,君为轻”的理论,支持庶次子朱祁钰登基,让明朝度过危机。

但“君轻民重”的思想在明朝来说并不属于主流,要不然朱元璋也不用删削《孟子》,因此于谦的做法可以看做是危急时刻的权宜之计,但本质上仍然是在违背甚至是挑战当时所公认的社会等级秩序及皇权正统性。

等到危机过去,整个社会恢复安定运行之时,人们就会重新考虑正统性的问题,也会寻求机会维护正统性。这也是为什么后来景泰帝易储群臣会反对、英宗复辟基本没有受到阻挠的原因,因为朝臣们都希望能够重建之前固有的秩序。因此,作为秩序的破坏者和挑战者的于谦必须死。

于谦本人在夺门之变时的表现也证明了这一点。

夺门之变成功后,于谦为什么非死不可

夺门之役,徐石密谋,左右悉知,而以报谦。时重兵在握,灭徐石如摧枯拉朽耳。……方徐石夜入南城,公悉知之,屹不为动,听英宗复辟。……公盖可以无死,而顾一死保全社稷也。

徐有贞、石亨夺门之变谋划时,有人跑来告诉于谦,于谦当时手握重兵,想要摧毁他们的密谋易如反掌,但于谦却选择听之任之。等到英宗复辟后,他又从容上朝,甘心听候处置。

在景泰帝重病而又无后的情况下,于谦知道让英宗复位是当时最好的一种选择,英宗作为宣宗的法定继承人,由他继承皇位有其合法性,又能够减少一些有野心的臣子企图利用皇位掀起斗争从而为自己谋利的想法,有利于国家社稷的稳定。

作为秩序的挑战者,于谦知道重新恢复固有的秩序,必然会带来对自己的口诛笔伐,甚至有性命之忧。但为了这个国家社稷,于谦情愿做一个殉道者,因此在他儿子于冕跑来告诉他夺门之变时,他呵护首:“小子何知国家大事?自有天命,汝第去!”这才是于谦必死而又从容赴死的原因。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9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夺门之变”于谦为何不反抗,保护明代宗
...因为一来,景泰帝只是重病,并未去世,二来,兵部尚书于谦掌握一定的兵权,并且及时知道了夺门之变的消息,那么,于谦为什么不宣布勤王,维护景泰朝廷,而是坐视景泰朝廷的覆灭?这一切,
2024-04-26 17:36:00
明英宗复辟,这两个小人出了不少力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会支持朱祁镇呢?先说石亨,他原本是于谦的部下,还是受了于谦的恩惠才成为将军,他与其他几位将军负责把守九城门外,立下了许多的功劳。但是他却不把明朝的律法放在心上
2023-05-02 05:13:00
于谦为啥被明英宗处死?
于谦为啥被明英宗处死?明英宗朱祁镇,明宣宗朱瞻基长子,九岁即位,年号正统,明朝第六代皇帝。即位时,有三杨辅佐(杨士奇、杨荣、杨溥)和英国公张辅,社会尚算安定。自正统七年(公元14
2023-09-14 17:24:00
听到有人起兵造反,为什么皇帝第一反应是于谦策划的
...朱祁镇复位时,朝廷大臣并无多大反对意见,只是连累了于谦、范广等之前力主朱祁钰继位的大臣冤死。“明代皇位之争,而甚无意义者,夺门是也”,《明史》编撰者也认为夺门之变不过只是皇位
2023-01-09 16:15:00
于谦为什么不阻止夺门之变?
...朝史上有位皇帝因为御驾亲征,被敌军抓了去。而后,在于谦的主张下,明朝新立了一位皇帝。可当新皇帝病危后,原先的皇帝又被重新扶上皇位,史称夺门之变。那于谦手握重兵,为什么不自保去
2023-08-26 10:03:00
朱祁镇复辟成功之后第一件事情为何就是杀了于谦
明英宗上台后,立刻就杀了于谦,这是一件让人非常不理解的事情。为什么这样说呢?其一,明英宗不该杀于谦。明英宗在“土木堡事变”中被俘,接着瓦剌的统帅也先用明英宗要挟明朝。于谦在那时候
2023-06-14 20:04:00
聊聊大明王朝景泰八年的诛心之问
...样记录朱祁镇的反应的:景皇帝闻钟鼓声,问左右云:“于谦耶?”左右对曰:“太上皇帝。”景皇帝曰:“哥哥做,好!”皇帝未登殿而宫前钟鼓呜,必是宫廷生乱。慌乱之下,朱祁钰下意识的发
2024-04-29 16:10:00
当了八年皇帝,却被咸鱼翻身
...之后,迅速展开清算,诛杀了在北京保卫战中立有大功的于谦,数日后,明代宗朱祁钰也离奇死亡!那么,这次政,变为什么会如此轻易就成功了呢?其实只要看清了明朝的实际状况,就不会觉得奇
2024-04-29 09:53:00
明朝大英雄于谦在\'夺门之变\'中的智勇与担当
在明代“夺门之变”的闹剧里,最见证大英雄于谦坦荡人品的,就是他在“夺门之变”前后的表现。在“夺门之变”爆发前的那些天里,当徐有贞石亨们在忙着蝇营狗苟时,于谦也很忙,他忙着不停给病
2023-09-09 17:5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