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赵翼苦读入仕,居官不上,退而立言,终成大家〔243〕
...词,要他尽读经书,还禁止他写诗,而他仍然私下为之。乾隆5年〔1740年〕,他14岁时,随父就读在杭氏家馆。其时,父亲45岁,却不幸盛年而逝。他为长子,失怙后和母亲,还有弟妹,孤儿寡母的,无以为生。馆主杭应龙心善,...……更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
...000多首诗。但我们知道诗词这种东西,贵精不贵多,比如乾隆皇帝一生写了四万多首诗,没有一篇是口口相传、家喻户晓的。而大唐最有才的诗人,应该要数张若虚,他一生仅写下2首诗,却凭第一首胜过了李白杜甫。熟悉唐诗...……更多
清代哪位史学家写下狂诗,对李白杜甫不屑一顾
...,却蕴含深意、蕴意无穷:《论诗五首·其二》清·赵翼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个赵翼到底是什么人?竟然敢拿李白杜甫说事写诗,还说其诗已经不新鲜。原来,这位赵翼是清...……更多
读完李白的哪首诗,人人犯相思
...新”这几个关键字形容词上。清朝诗人赵翼曾经写过:“李杜诗篇万口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意思是说李白杜甫的诗句读太多,大家都很熟悉了,没什么意思,每个时代都有新人引领风骚,...……更多
重拾古代“邕江诗人”的遗珠之作(一)
...年(1675年)“御试旗员第一”、雍正帝的老师顾八代,乾隆丙子科举人、宣化县知县徐锡礼,乾隆己酉科会元、广西巡抚钱楷,以及《邕江杂咏》的作者黄体元四家而已,这才是当之无愧的“邕江诗人”。可惜的是,四位“邕...……更多
...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他的一生,如同波澜壮阔的史诗,充满了坎坷与变迁,也铸就了无数令人动容的诗篇。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的世界,探寻他那一生的风雨与诗韵。杜甫的...……更多
李杜之争: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交融
说起唐朝的代表诗人,李杜绝对是毫无争议的两个门面担当,唐朝另一位诗人韩愈在《调张籍》里便已清楚指出“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一个诗仙,一个诗圣,直到今天,他俩的名字依然是唐诗里不可逾越的丰碑。不过...……更多
...我眼前呼啸而过 是那纵横的田野/如交错的神经 让我拥有李杜的情怀”。城里与城外已不是一个简单的地理概念,而是“我的内部开始分裂”,这是一种共性的生命与时代经验。在雨田看来,或许只有当移居城市的诗人重新回到...……更多
乾隆让刘罗锅自杀,他为何不仅没自杀还能哄得乾隆赏赐金子?
刘永在民间俗称刘洛果,是乾隆时期的进士。清朝没有丞相,大学士相当于丞相。因此,民间也称他为宰相刘罗锅。因此,他与乾隆时期的贪官和珅水火不容。和珅总是千方百计陷害刘庸,但每次都被刘庸机智化解。有一次和...……更多
杜甫是唐朝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和李白并称李杜,“李杜诗篇万口传。”杜甫的诗包含着苍凉悲壮的情感,那么是什么原因造就了他的诗风呢?杜甫的诗也被称为诗史,它反映了唐朝由盛转衰的一个过程。都说艺术源于生活...……更多
聊聊“诗仙”李白的东鲁情缘
...,李白从长安出发向东漫游。可巧,在洛阳一次聚会上,李杜首次见面。李白年长杜甫11岁,这时已名扬全国,而杜甫正风华正茂。年龄不是阻碍,正是这一面,李杜结为终生知己。 洛阳匆匆一晤,杜甫还要回偃师归葬祖母,...……更多
不羁才子李白:才华横溢与传世诗篇的传奇人生
...自己的情感,抒写时代的点滴,李白也因此成为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浪漫诗人李白的作品不似普通的诗人一般,他的笔下不是铮铮的豪言壮语,不是气若山河的现实骨感,而是充满了他自己独特的韵味。在唐宋八大家中,李白...……更多
穿越时空的诗篇,唤醒灵魂深处的回响  —《被时光困住的文字》
...整个作品都是按时间顺序排下来的,既是作品的排序,也是诗人成长历程的呈现。它毫无雕饰,毫无掩饰,所有作品都是岁月的自然打磨,是生命的自然成长,是诗意的自然生成,展示着稚嫩青葱,也暗含着智慧率真。这个过程既是灵魂的,...……更多
...苏州府长洲人,吴越王钱镠之后。钱棨出身于书香门第。乾隆四十四年(1779年),钱棨乡试中式第一名解元。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在辛丑科会试中式第一名会元,殿试中式第一名状元。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钱棨充任顺...……更多
...”,所作气格雍容,不失风雅正音,所以当他读到竟陵派诗人幽深峭刻的诗作时,不禁感叹:“安得此亡国之音,吾不忍见之也!”神宗去世,光宗即位。特旨拜朱国祚为礼部尚书兼东阁大学士,入阁参与机务。然而泰昌朝昙花...……更多
韩愈为何写下一诗,痛快淋漓的骂李白
...八大家”之首的韩愈写下了《调张籍》表明自己的态度: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不知群儿愚,那用故谤伤。蚍蜉撼大树,可笑不自量!伊我生其后,举颈遥相望。夜梦多见之,昼思反微茫。徒观斧凿痕,不瞩治水航。想当施...……更多
聊聊清朝乾隆、嘉庆时期著名大臣——朱珪
...文炳由萧山侨居顺天大兴县(今北京市),遂入籍顺天府。乾隆十二年(1747年),17岁殿试为进士,选庶吉士,散馆授编修,侍读学士。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主河南乡试,会试同考官。秋,授福建粮道。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擢按...……更多
...春风拂面、春雨如酥、春山如黛,大自然用各种方式撩拨诗人的情思时,诗歌就苏醒和茂盛了起来,汇成心灵的万壑千声,冲击着现实世界的巉岩峭壁,发出清越的回响。那些深藏在心里的柔情和梦想,如临水照花,悄然定格在...……更多
王昌龄:边塞诗人陨落背后的悲剧与正义
...公元756年,大唐帝国的天空被安史之乱的阴云笼罩,一位诗人的命运也在这一年发生了戏剧性的转折。王昌龄,这位边塞诗人的鼻祖,以其激昂的诗篇和坎坷的人生经历,成为了后世无数文人墨客心中的传奇。然而,就在这多事...……更多
聊聊王维的禅意诗篇——《鹿柴》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被誉为“诗佛”,他的诗歌以山水田园为题材,形式上追求自然、清新、淡雅,内容上富有哲理。在王维的众多诗篇中,有一首被誉为最有禅意的诗——《鹿柴》。这首诗以其简练的文字、深远的...……更多
唐代诗人白居易:才华横溢却为情所困
...众多,每个人都有一段动人的故事。然而,即便是伟大的诗人白居易,他的一生也饱含坎坷,尤其是初恋的失败,成为他一生的心结。白居易,出生在河南新郑,家境优渥。在11岁时,由于战乱,他的家庭迁居到父亲白季庚任官...……更多
解锁缙云添诗意 北碚举行第四届“巴山夜雨诗歌奖”颁奖典礼
...在重庆市北碚区委党校学术报告厅举行,来自全国的著名诗人、朗诵名家和第四届“巴山夜雨诗歌奖”获奖者代表齐聚碚城,解锁缙云添诗意,共话巴山夜雨时。第五届“缙云诗会”全民诗歌朗诵大赛获奖选手进行朗诵。通讯员...……更多
看见杜甫的游侠本质
...少年时喜欢李白,中年后愈加引杜甫为知音,不少人对“李杜”都曾有这样的情感转换。李杜第一次在洛阳天津桥南的董家酒楼见面时,杜甫对年长他十一岁的李白崇尚不已,当时剑不离身、潇洒自如的李白,和后世铭记的侠客...……更多
...《诗刊》社第39届“青春诗会”开幕式在宜昌举行。著名诗人,中国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主任,中国作家协会原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吉狄马加出席并宣布“青春诗会”开幕。《诗刊》社主编李少君发布“青春诗会”入选诗人。湖...……更多
宋代诗人梅尧臣的《东溪》:描绘自然之美与心境的诗篇
...描绘说:“鸟来鸟去山色里,人歌人哭水声中。”。宋代诗人梅尧臣是宣城人,下面他的这首诗围绕宛溪看水,抓住景物的细小特征,描绘了一幅清淡平远而又生意盎然的自然景象,又抒发了一个恬静自得而又老当益壮的人物心...……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妄想走捷径翻越眼前的高山,一不小心就摔得粉身碎骨。乾隆二十三年(1758),顺天府举办一场考试,选拔满、蒙童生。顺天府是清代京师重地,按照定制,八旗子弟中的童生通过考试后,可入顺天府学,列为生员,获得参加...……更多
...刊年度诗人奖、第七届闻一多诗歌奖、中国独立诗歌奖、李杜诗歌奖等奖项。出版诗集《时间的难处》《我的乡愁和你们不同》、中英双语诗集《从庸常中升起的》等。 ……更多
苏轼在清代论诗绝句中的形象及其文学批评分析
...匠的苏轼,其才气自然不下苏李、曹刘、陶谢,甚至直追李杜。其诗也绝不像王夫之所言“除却书本子,则更无诗”那般偏以学问为诗,实则深具才气。清代诗人对此有着清醒的认知,清人吴景旭《言诗十绝句》(其四)称赞苏...……更多
年轻的白居易因为《草》这首诗,便在京都长安出了名
...辈出的朝代。像“诗仙”李白,“诗圣”杜甫,还有小“李杜”这样出名的大诗人来说有很多。同时代有另一位诗人,他被誉为“诗魔”和“诗王”,年级轻轻便因为一首诗在京师出了名。白居易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家里虽然...……更多
张继《枫桥夜泊》背后的历史与情感
...朝是一个诗歌大爆发的时代,出了太多有名的诗人,比起李杜的盛名,张继这个诗人很多人都不太了解。但是大家肯定非常熟悉那首流传了千年的《枫桥夜泊》。没错,张继就是这首诗的作者,张继一生写诗无数,流传下来的却...……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太原地区反顽斗争从这里开始
浴血山河——抗战中的太原古交市南头村“抗战一面旗 红色堡垒村”红旗雕塑。张澍宏 摄 清晨,微风徐来。81岁的古交市南头村村民郝太平
2025-08-28 07:20:00
信念坚如磐 驱寇复河山——在这片英雄的土地上(四)“爹!您耐心的(地)等着吧!胜利的日子就快来了……明年就要反攻日本,那时候才是咱们团圆的时候
2025-08-28 07:48: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黔北老兵张振鑫的烽火与平凡
115地质队老宿舍区位于清镇市东北,低矮的红砖房整齐排列,院落纵横。岁月浸染下,砖色深沉。狭窄的巷道,如时光的脉络,连接着过往与当下
2025-08-28 05:00:00
【铭记历史 缅怀先烈・薪火映黔山】张龙海:我在息烽守护年轻的“七烈士”
清晨,息烽县阳朗村薄雾未散,59岁的张龙海已握着扫帚清扫147级台阶上的落叶。这里是张露萍等七烈士纪念碑。每一级台阶都分为七步
2025-08-28 05:01:00
文物出道计划 | 莽嘟嘟的贵州汉代袖珍孤品
编者按:文物很i(内向),文创帮它“开麦”!《文物出道计划》以贵州省博物馆上新的文创为引,通过文创复刻的文物细节,从“年轻化
2025-08-27 10:23:00
近日,“鲁迅故里景墙画面是否误导青少年”一事引发热议。孙姓女士在社交平台发帖,认为景墙中鲁迅吸烟画面可能对青少年产生不良影响
2025-08-27 11:34:00
胜战·2025丨佛堂变战场!别再说福州没硬仗!162名普通警察以命护城,这段记忆,我们从未忘记。
2025-08-27 11:38:00
父辈的抗战丨微山老兵李延广身藏麦田,躲过日军小队搜捕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褚思雨 康岩 通讯员 刘冲 从微山湖畔扛着红缨枪的儿童团团长,到战火中穿梭送信的少年通信兵;从解放战争里冲锋的战士
2025-08-27 13:24:00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队伍参观胶东革命纪念馆
近日,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医知学社”三下乡实践团队怀着崇敬的心情,前往烟台市的胶东革命纪念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通过深入了解胶东地区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革命历史
2025-08-27 16:58:00
筝鸣时评丨一位守陵人,一座忠义城
大众网评论员 姚双玉8月27日,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25:00
隐秘战线上的无声丰碑——探访威海贝草夼地下交通站纪念馆
齐鲁晚报 齐鲁壹点 潘佳蓬 李孟霏 实习生 沈语侬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在那段烽火连天的岁月里
2025-08-27 17:26:00
“中国好人”杨智忠:24年,720名烈士,56次“回家”!
大众网记者 梁小童 潍坊报道8月27日下午,2025年第二次“中国好人榜”发布仪式暨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在黑龙江省伊春市举行
2025-08-27 17:35:00
台湾青年巩义行:触摸千年文脉,沉浸体验中原文化魅力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8月24日,台湾青年“品读郑州”交流活动走进巩义市,二十余位来自台湾的青年先后造访石窟寺、杜甫故里与永昭陵
2025-08-27 18:43:00
用24载光阴换56次团圆——记“中国好人”杨智忠
大众网记者 郑健 潍坊报道在山东潍坊有一位老人,用人生最宝贵的24年,完成了一场跨越时空的守望。他不是英雄,却守护着700多位英灵
2025-08-27 19:0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