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揭秘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权力游戏,究竟是怎么来的?一文了解
...重要影响,开创了此后九品选官之先河。3、谁创建的“九品中正制”?《太平御览》卷二六五引《孙楚集奏》曰: 九品汉氏本无,班固著《汉书》序先往代贤智,以为九条,此盖记鬼录次第耳,而陈群依之以品生人。又魏武拔...……更多
隋朝:短暂却留芳百世的朝代
...此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采用的是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当年曹操为了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曹丕在这个基础之上,采用了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选择有见识的官员,任职地方的中正,负责评审,本地...……更多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遂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创立\"九品官人法\",亦称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就是在州、郡、县设立“中正”,均由在朝廷担任高级官职的本地人充当。中正负责考察本地士人的家世门第和品德才干,评定等...……更多
东汉时期的寒门子弟想出头,有多难
...护。而这,便是门阀们拥立曹丕称帝后,陈群便搞出了“九品中正制”的原因。属于门阀们的集体最后狂欢就此开始。何谓九品中正制?所谓“九品”,便是仿照察举制将人才分为几个等级的模式把人才分为九等,这九等分别为...……更多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分别是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在汉以前,不是选官制,而是世官制,即世卿世禄。简单说就是官员世袭,不仅高官能搞世袭,就是一般官吏也能搞世袭。这么做,是不是科学不科...……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教育体系演变:从官学到私教的兴起
...,士族集团的崛起使得他们占据了绝大多数的社会资源,九品中正制也使得朝廷向士族集团低头。因此,士族集团的家庭教育成为主流,而官学的能量相对较弱。著名的建康七子、竹林七贤等都是家庭教育的产物。这导致官学的...……更多
晋朝的权力斗争:皇帝与士族的较量
...有定好。晋朝针对选拔人才,沿用了曹魏时陈群提出的“九品中正制”。相比察举制度,中正制增加了品级、考评、选拔的环节,大大拓宽了人才来源。对于夏侯曹、司马晋这样缺乏如汉代一般百年基业的政权来说,它能够提供...……更多
中国古代为什么没有演化出君主立宪制
...入了阶级固化最严重的时代,魏晋时期。曹魏时期诞生了九品中正制,在这种制度下,出身决定了一切。你想要当官的话,看你是哪门哪户的子弟,人品、能力根本微不足道。如果是草民阶级的话,无论多优秀,这辈子就别想当...……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拔制度,是从汉、魏时期流传下来的“征辟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所谓“征辟”,就是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主官,均有自己任命、提拔掾属的权力。他们可以根据自己或各级政府机关所需,为辖下机构添置合适的行政人才...……更多
曹丕:三国到魏晋的的关键过渡者
...余年的统治。他在当政期间,采纳了陈群的建议,推行了九品中正制,这是魏晋南北朝的主要选官体制,平定青州和徐州两省的藩镇,使北方实现了一统。平定边疆之乱,打败鲜卑人,与匈奴、氐、羌等外族和解,重建西域。3....……更多
...家大族才得以发展为魏晋门阀士族。门阀士族形成标志是九品中正制的建立,而九品中正制的核心环节是中正采摘乡论。乡论是指乡里清议,即地方社会对求仕者的评价。可以说,九品中正制不是削弱而是强化了地方社会的舆论...……更多
隋炀帝杨广在位时做了3件事,让他扬名立万
...隋朝之前,政府对于官员的选拔,大多采取的是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在等级森严的封建社会,很多寒门学子因为出身原因,根本无法步入仕途。 隋文帝建立隋朝后,废除了九品中正制,隋炀帝继位后,便设立了进士科,以此...……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被其他的先进的制度所取代。曹魏时期,魏文帝曹丕创立九品中正制。这项制度,自从创立的时候就备受异议。主要是汉末三国的时候,多数军阀都是实行举贤任能的。这些东西是有很大的好处,现在感觉是很好,但是严重损害...……更多
聊聊科举制度的兴起对地方门阀制度的冲击
...举,科举制度出现之前,官吏的选任主要有察举征辟制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与门阀制度相结合,结果导致“法开清浊,而清浊不平;申滞理望,而卑寒亦免。士庶同悲,兵徒怀怨。中正卖望于下里,主按舞笔于上台,真伪...……更多
魏晋南北朝时期,世家大族的没落
...让“士无世业”,打破了豪门大家对官位的独占。而且如九品中正制的出现,使得世家大族不再像过去那样能够垄断官职。官员选拔的标准开始转向个人能力和品德,世家大族的政治优势被削弱。社会风气的变化。 魏晋时期流...……更多
历史上篡权者数不胜数,为什么司马氏被骂了几千年?还有第二个?
...机制,并授权陈群和司马懿推行新政,所谓新政就是推行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本质就是任用世家大族子弟为官,司马懿控制了人才选拔通道,进而培养大量门生,这些人都是司马懿强力支持者,包括邓艾、钟会,这些人为司...……更多
曹丕之死与继位者:权力交接背后的故事
...位期间,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意见,于黄初元年命其制定九品中正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平定了青州、徐州一带的割据势力,最终完成了北方的统一。曹丕有几个兄弟?历史记载的曹操的儿子一共有二十五个...……更多
盘点中国古代足以改变历史进程的几位霸主
...做出了突出贡献。另外,隋文帝废除了魏晋南北朝以来的九品中正制,开创科举制度雏形的先河,对我国古代选贤纳士也确实有积极作用。此外,隋文帝还颁布了《开皇律》,虽然《开皇律》律文不过500条,却具有很高的立法成...……更多
陈群:九品官人法的创立者,影响中国历史的顶级谋士
...出身名门,祖父任东汉太丘长,父亲任大鸿胪。他创建的九品中正制是科举制之前最重要的选官制度。陈群也是一位书香门第的子弟,与荀彧同郡而不同县,是颍川郡许县人,在家乡名望颇高。祖父陈寔,受过党锢之祸。父亲陈...……更多
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时,郭淮为何坐视不理呢
...拉拢世家大族,巩固自己的位置,曹丕任用陈群,建立了九品中正制作为录用乃至升迁官员的制度。相对于隋唐时期的科举制,九品中正制几乎是为世家大族量身定制的,也即这会让世家大族继续发展壮大。所以,郭淮所在的家...……更多
东汉舆论风暴:皇帝卖官与名士的尴尬
...不是,否则你下半辈子就毁了。他孙子再接再厉,陈群的九品中正制之后,舆论更加可怕。顾炎武说过一句话:“降及魏晋而九品中正之设,虽多失实,遗意未亡。凡被纠弹付清议者,即废弃终身,同之禁锢。”被舆论伤及一次...……更多
隋炀帝的哪些丰功伟绩让后人用之不尽
...登基以后看到,隋朝之前的选拔人才制度,一直实行 “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最大弊端的就是过于看重人才的家世和血统,容易养成任人唯亲的陋习,给真正有才华的寒门子弟设置了一个无形障碍。古代科举考试现场因此,...……更多
隋炀帝:昏庸帝王还是改革先锋?揭秘其背后的三大贡献
...士族门阀所把控,就连选官制度也不例外。统治者们采用九品中正制,在评级时故意偏袒士族弟子,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一度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隋文帝打破这一现象,开始开科...……更多
赤壁之战后,孙权的挫败与三国局势的演变
...虽然未能取得战争的胜利,但他在发展江南经济、实行“九品中正制”等方面的成就却是不可忽视的,对于中国历史也有着重要的意义。 ……更多
西晋王朝的兴衰:士族势力与文人的影响
...亡。一、西晋读书人多为门阀士族子弟,缺乏上进心1、九品中正制使得士族门阀子弟轻易获取官职身逢乱世,读书人应该肩负起救国救民的责任,反观西晋时期的却没有这么做,读书人过的很是潇洒,完全不用理会乱世中的苦...……更多
隋文帝杨坚:成功背后的伟大改革与王朝短命的遗憾
...基之前,隋文帝就敏锐地察觉到,已经存在了四百多年的九品中正制作为一项选拔人才的制度,已经不适用于当时的社会。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社会乱象和门阀制度的深入发展都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魏晋南北朝王朝...……更多
东汉外戚与宦官的权力斗争及其原因
...收获。到曹丕称帝时,尚书令陈群为士族阶层争取到了“九品中正制”的用人制度,为晋朝实行士族与皇权共治作了很好的铺垫,也成为中国用人制度从“世卿世禄制”、“荐举察举制”过度到“科举制”,起到了桥梁和纽带的...……更多
颍 川 多 奇 士 (一)
...的褚少孙;还有音乐始祖葛天氏,“天下楷模”李膺,“九品中正制”的创立者陈群,图书分类的创始人荀勖,“楷书之祖”钟繇,笑林始祖邯郸淳,佛教天台宗创始人智顗,贤德皇后庾文君和禇蒜子,文学家评论家钟嵘,边塞...……更多
隋朝这一制度领先西方国家一千多年,至今还被其他国家沿用
...用,许多人才也得以为国家效力。在魏晋时期,又换成了九品中正制,这个制度根据一定的标准划分等级,授予相应官职,只是偏离了初衷,最后这个制度被一些世家把控,几乎形成了垄断。隋朝时期科举制度有了质的变化,开...……更多
为何说从曹丕代汉起就已经埋下曹魏灭亡的基因
...会把握方向。到了曹丕时代,他采纳了陈群的建议,实行九品中正制。说到底,就是承认士族继续享有垄断官员的权利。对于士族而言,利益没受损失,反而得到认可,至于曹丕称帝还是继续东汉的旧秩序,已经不再重要。对于...……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通行版水浒传中,有很多令人费解之处,如果我们把水浒传与宋元话本结合起来看,就会发现许多遗漏的情节,比如武松为何拜菜园子张青为兄
2024-06-30 21:49:00
武松带着解差(也是他原先的兄弟)周天华豹一走进孙家老店,首先就吃了一惊:“既称母夜叉,一定面貌丑陋,她却怎么生得这般美貌?”关于孙二娘的美貌
2024-06-30 21:50:00
不知道为什么,在施耐庵笔下,这可能是因为施老先生受过某种伤害。在《武十回》中,母夜叉孙二娘长得漂亮,菜园子张青也很英武
2024-06-30 21:50:00
因为他乃是以刘氏宗亲自居,以兴复汉室为己任,救到汉献帝,自然对自己的事业大有裨益。以他刘氏宗亲的身份,如果学董卓曹操那样挟天子以令诸侯
2024-06-30 21:53:00
为何万历帝迟迟不立太子,主要源自他对郑贵妃的宠爱,爱屋及乌,正因为万历对郑贵妃的宠爱,朱常洵才被拉到前台。按照嫡长子继承制
2024-06-30 21:56:00
公元220年,曹丕取汉献帝而代之。此时的刘备就不需要救汉献帝了,因为汉朝皇帝没了。实际上,曹丕对汉献帝还是不错的,在封地山阳郡
2024-06-30 21:55:00
起来叙话,自然什么事情都说开了:武松拜铁臂金刀周侗为师,周侗跟病尉迟孙立是同门师兄弟(在《水浒传》中,孙立的师兄变成了铁棒教室栾廷玉)
2024-06-30 21:51:00
万历初年,郑氏进入皇宫,深受皇帝宠爱,之后生下皇三子朱常洵,册封为贵妃。郑贵妃长相妖艳,性格活泼,别的妃子对皇帝毕恭毕敬
2024-06-30 21:55:00
万历的一次偶然的宠幸,让王恭妃怀上孩子,母凭子贵,在生下朱常洛之后,她本应升为皇贵妃。但万历一直迟迟没有加封,直到万历三十四王恭妃才被封为皇贵妃
2024-06-30 21:57:00
陈到(?-247年),字叔至,豫州汝南郡(今河南省驻马店市平舆县一带)人。因为史料的记载匮乏,陈到的出生时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
2024-06-30 21:58:00
在宫中也备受排挤,还经常受到郑贵妃欺负,或许受到母亲的影响,朱常洛同样没有选择反抗。史料记载:“帝曰:‘外廷语不宜解,若须自求太子
2024-06-30 21:57:00
后来,大约在公元247年,陈到病逝于永安都督任上。在陈到去世后,宗预接替了他的职务。对此,在不少历史学者看来,关于陈到的具体去世日期
2024-06-30 22:00:00
建兴年间,刘备去世后,后主刘禅即位。在此基础上,陈到担任护军、征西将军,被封为亭侯。护军是古代历史上的重要武将官职,其中
2024-06-30 21:59:00
“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马六张飞。黄许孙太两夏侯,二张徐庞甘周魏。可怜张绣和文颜,虽勇无可奈何命太悲,三国二十四名将,打末邓艾与姜维
2024-06-30 22:04:00
三国这个大IP,因为里面拥有众多的名士、名将而被大家熟知,所以张飞和吕布这两个人,显然大家也是不会陌生的。在三国电视剧中
2024-06-30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