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2-11 05:36: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分别是汉代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

在汉以前,不是选官制,而是世官制,即世卿世禄。简单说就是官员世袭,不仅高官能搞世袭,就是一般官吏也能搞世袭。这么做,是不是科学不科学放一边,关键是可操作、效率高。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守闾阎者食粱肉,为吏者长子孙,居官者以为姓号。

为什么“居官者以为姓号”?老子当司马、儿子也当司马、孙子还当司马,那就索性以司马为姓。

西汉是个平民政府。从皇帝到三公九卿,几乎都是平民。贵族哪去了?基本都被秦末战火给消灭了。于是,世官制无法落地。那么,西汉的官吏怎么出?到了武帝朝,搞了察举制。

而察举制能够成为一套制度,当然不是一蹴而就的。先看汉高祖的求贤诏:

贤士大夫有肯从我游者,吾能尊显之。布告天下,使明知朕意。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大汉立国,最缺的就是干部。而干部从哪来?只能从民间来,因为已经没几个贵族了。但高祖求贤诏的这句话只是战略,战略指明了方向,就是要这么干。而战略要落地,就必须得有攻略,攻略则是:

御史大夫昌下相国,相国酂侯下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下郡守,其有意称明德者,必身劝,为之驾,遣诣相国府,署行义年,有而弗言,觉免。

御史大夫周昌,把诏令下发给丞相萧何,丞相萧何再把诏令下发给各诸侯王;御史中执法,也就是御史大夫的属官、御史中丞,把诏令下发给天下郡守。然后,诸侯王和天下郡守们,去民间访察人才。而且,还要礼贤下士,即“必身劝,为之驾”,这就是“周文王请姜子牙”的套路。如果封地或郡县有人才,但你没发现或没请到,怎么办?一旦被朝廷发现了,那就把你撤职查办。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历代汉朝皇帝的求贤诏令,就是察举制的法律渊源。但汉高祖时期,还不是制度,而只是一种方法。到了汉武帝时期,察举就逐渐被完善为一套制度了。制度,一是把战略变成规范,战略因时因事而制、规范因俗因法而守;二是把攻略变成操作说明,攻略还需要仰仗执行人的能力,操作说明就是把执行人变成机器,然后流水作业。经过制度化,察举制也就与世卿世禄制一样了,可操作、效率高。

但察举制到汉末就废了,原因有三:

一个是豪族崛起,就把察举制给异化了。简单说,就是按照察举制,你只能选出谁有钱、但选不出谁能干。比如“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另一个是汉朝皇帝太缺钱,所以一直卖官鬻爵,卖出去的官比选出来的官还多,察举也就没意义了。再一个就是汉末天下大乱,整个政府系统都给打乱了,就是有制度、也没人去执行。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乱世逐鹿,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标志就是公元210年、公元214年和公元217年颁布的求贤令。曹操的求贤令,在当时的豪族士大夫看来,简直就是大逆不道。这段引文稍微长了点儿,但还是摘录下来,容易理解曹操是怎么大逆不道的:

今天下得无有至德之人放在民间,及果勇不顾,临敌力战,若文俗之吏,高才异质,或堪为将守;负污辱之名,见笑之行,或不仁不孝而有治国用兵之术: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

简单解释一下:你就是被君子瞧不起的俗吏、你就是不仁不孝的小人,但只要有专长,我就敢用。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举贤勿拘品行令》,说的还算客气。要是查看公元210年的《求贤令》,你就会发现比这还要过分。曹操直接说:又得无有盗嫂受金而未遇无知者乎。啥意思?你就是陈平那种人,在家跟嫂子不清不楚、在外跟属下直接要钱,也没关系,我照样敢用。

这就是曹孟德的唯才是举。当时看来,肯定是大逆不道;现在看来,也是在直接耍流氓。

曹操死后,曹丕继位。曹丕没有继承曹操遗志,被陈群这伙人撺掇着搞出了九品中正制。但,你别以为九品中正制,就是跟曹操唱对台戏。曹操唯才是举,但这只是战略。而战略要落地,必须有攻略,攻略是什么?攻略就是:我的地盘我做主、我的官员我来选。如“其各举所知,勿有所遗”、“二三子其佐我明扬仄陋”。曹操只是不搭理豪族那一套了,然后靠自己的谋臣给自己推荐官员。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而九品中正制呢,州一级设大中正、郡一级设小中正,大小中正都是皇帝和朝廷任命的,然后靠这些个中正官去选拔人才。但是,也不是大小中正搞个合谋,就可以决定谁是人才、谁不是人才。朝廷还有发一个调查表,实际上就是操作手册,然后照着这个操作手册去选拔人才。这个调查表把人才分成九等,即上上、上中、上下、中上、中中、中下、下上、下中、下下。大小中正按照这个调查表,把选出来的人才交给吏部,吏部再以此为依据,决定官员的升迁和罢黜。

所以,曹操的唯才是举和曹丕的九品中正制,在本质上是存在继承关系的,简单说就是中央要把人事权交给收回来。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难道以前不在中央吗?汉桓帝和汉灵帝,买官都买到了三公一级。这时候,朝廷只能控制卖官鬻爵赚来的钱。而袁绍一家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可以说,豪族不仅把持地方,而且控制朝堂。所以,别说人事权,就是财权和行政权都跟皇帝没啥关系。

然而,九品中正制虽然初衷很好,但没法操作。制度能不能落地,关键得看所处的环境。美国的民主制度,在美国社会运行没问题。但南北战争以后,美国解放黑人奴隶,把一伙人送回非洲,还建了国家,叫利比里亚,完全按照美国的制度玩。但结果呢?美国制度在利比里亚彻底失败,根本就没法搞。

所以,九品中正制能不能落地,必须查看其所处的环境。汉末乱世,天下变成了三国、汉朝变成了曹魏,之后三国归一变成了司马晋。但这只是政治和军事层面的变,社会层面依旧是豪族当道,并没有变。豪族的社会基础,能把察举制异化成豪族特权,当然也可以把九品中正制异化城豪族特权。所以,夹在察举制和科举制之间的九品中正制,就成了豪族的特权制度。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肯定要问:曹丕是傻吗?

父亲曹操搞唯才是举,虽然不容世俗,却能选出人才,而且选出的人才一定忠于老曹家。你变成九品中正制,就是在给豪族搞特权,不仅选不出人才,而且壮大豪族。结果就是豪族集体决议,把曹氏赶下了皇位。高平陵之变,的确是司马懿组织的,但得到了豪族的集体支持。而司马代魏,并非完全是司马父子靠枪杆子和权谋诡诈搞成的。豪族们人心所归,才是最基本的原因。

不是曹丕傻,而是曹丕必须得这样做。

一般给出的原因是:豪族官僚一定会制定出维护自身利益的制度。豪族才是统治阶层,曹丕只是这个阶层的代言人。你曹操的确可以唯才是举,但有才华的人,就肯定是平民吗?在当时,只有豪族才能培养知识精英,而只有知识精英才能进入官僚体系。所以,唯才是举的曹操也只能在豪族中寻找人才,比如他重用的司马懿。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这个一般原因,可以看做是一个大趋势。大趋势就是:你怎么玩也玩不出豪族的手掌心。但,还是可以在小趋势中做文章的。小趋势是汉末以来的激烈斗争形势。迫切的形势最容易制造英雄。比如董卓、曹操、刘备、吕布这些人,都是激烈形势的产物。激烈的形势需要有作为的人才,所以曹操提出了唯才是举。

但前面说了,唯才是举只是战略。战略,是复杂形势之下提出的方向和做出的选择。战略确定了:我就要这么做,即唯才是举。而战略要落地,必须变成攻略。而攻略是什么呢?曹操慧眼识英雄,二三谋臣忠心选人才,仅此而已。

在曹操的时代,他也只能给出这样的攻略。但这个战略和攻略,却变不成制度。战略因时因事而制,天下大乱你可以。但规范却要因俗因法而守。你这个战略一旦到了博弈的均衡态,立即不容于俗、更不容于法。豪族士大夫肯定不同意,曹魏宗室也不会同意。选拔人才,要求德才兼备、德在才前。这个一般认识,就不能允许你曹操这一套一直玩下去。

接下来就是攻略了。唯才是举的攻略无法变成操作说明,因为它太依赖人的因素。有曹操这样的雄主、有一众敢于担当的能臣,你可以这么玩。但,国家无雄主、朝堂无能臣,你怎么办?制度具有操作说明的特点,简单说就是放条狗在那个位置上,它只要照章办事,也能把事情干好。而唯才是举也就只有曹操和他的那些谋臣能玩,而曹丕以及后来的曹魏集团,就真心没法玩了。

察举制与九品中正制: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两大里程碑

所以,对于唯才是举,曹丕只能取其实质,就是中央掌握人事权。皇帝和朝堂任命大小中正,并制定九品选官调查表,然后让大小中正照着这个调查表去选拔官吏。至于会不会异化为豪族特权制度,曹丕无法控制。

之所以时势造英雄,是因为大英雄只能好风凭借力、乘势上青云。逆势操作,往往都会变成逆势骚操作,整部二十四史也出不了几个打破路径依赖、改变历史走向的人。

那么,曹魏是不是因为九品中正制而灭亡的?

九品中正制一出台,就异化成了豪族特权制度。所以,曹氏宗族并没有在制度层面削弱豪族特权。政治的本质是关系。但曹氏宗族没有处理好与豪族的关系,这才是导致自己被司马家族取而代之的原因。因此,曹魏灭亡,跟九品中正制没有关系,主要是政治斗争的结果。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2-11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曹魏颁布九品中正制的作用是什么?
九品中正制是曹魏政权推行的一项重要制度,旨在对官吏进行考核评级,并且在升迁任用方面依据其评级进行安排。这项制度的出台,对曹魏政权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将从九品中正制的历史背
2023-05-14 21:28:00
“重门第,轻德才”,九品中正制为何会异化?
...,而统治效果之良好亦离不开王朝官僚系统的有效运转。九品中正制是始于汉魏、终于隋朝的历时四百多年的人才选举制度。然而与后来影响千年的“科举制”相比,它难免会显得黯然失色。但是对
2023-07-17 08:43:00
分封与九品中正制:五胡乱华背后的制度因素
...度上的原因,其中一个就是分封,还有一个就是重新启用九品中正制选官制度。这两个落后制度的使用,直接导致了这段让人沉重岁月的开始。第一个分封,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当年的周朝的灭
2024-04-05 12:00:00
魏晋时期皇、士之争,造成了“上品无寒门”的现象
...在这动荡的时代,产生了我们古代第二大官吏选拔制度\"九品中正制\",也因九品中正制度的不断发展,造成了士族与寒门的阶级差异性不断扩大,皇权与士族的矛盾日益激化。并由此出现了\
2023-04-25 11:07:00
古代人想做官,除了科举还有哪些办法
...武帝的赞许,相恨见晚,于是当即为司马相如许官。六、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是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它上承两汉察举制,下启隋唐的科举制,是中国古代重要的选官制度之一。中正
2023-06-06 15:11:00
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的官员选拔制度
...魏晋南北朝时期也是有正规的选拔官员制度的,这就叫做九品中正制!汉朝末年,曹操掌控了中央大权。严格来说,曹操还算不上真正的豪门望族出身。曹操 因为曹操的爷爷曹腾是宦官,他的父
2023-10-04 13:58:00
隋朝:短暂却留芳百世的朝代
...此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人才采用的是曹魏创立的九品中正制,当年曹操为了网罗人才,一再宣布“唯才是举”,曹丕在这个基础之上,采用了九品官人之法,也就是选择有见识的官员,任职
2023-10-21 15:36:00
两晋时期九品中正制的发展演变
...遂根据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创立\"九品官人法\",亦称九品中正制。九品中正制的具体实施办法就是在州、郡、县设立“中正”,均由在朝廷担任高级官职的本地人充当。中正负责考察本地士
2024-01-12 15:53:00
聊一聊“士族”集团是怎么出现并走向成熟的
...这一个赐予,就不得不提及一个选拔人才的制度,那便是九品中正制度,这一时期朝廷选拔人才主要参考的标准便是德行和背景。秦朝时期分封制被废除,贵族以家族的形式延续了下来,在地方上形
2023-05-14 13:1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