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纵观中国古代史,几乎所有王朝的末代帝王都会被冠以昏庸无道、骄奢淫逸、沉迷美色等帽子,隋炀帝也不例外。直到今天,隋炀帝的胡作非为仍在被口耳相传。然而,从他继位后做出的举措来看,这个臭名昭著的皇帝并非是一个荒淫无道的庸才。今天小编就来跟大家介绍一下隋炀帝做的三件好事。
其一,开凿大运河,疏通南北水道。古代的交通方式远不如现代发达,古人出行只能靠自己双腿,条件好一点的也只有马车。如果只靠陆路进行运输,那么无疑会耗费很多的时间和劳动力。为了加强南北联系,隋炀帝继位后便开始着手去开凿运河、疏通水道。
从大业元年到大业6年,隋炀帝征集了数百万的民工来完成这项巨大的工程。直至以洛阳为中心,南北总长达五千多里,连通淮河、黄河、海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的大运河工程竣工。时至1400多年后的今日,这条北至涿州(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的大运河依然在发挥着自己的作用。而大运河的开凿不仅为沿河两岸城市带去了繁荣,也为隋王朝的灭亡埋下了祸根。由于大运河的修建耗费大量财力和人力,底层百姓叫苦连天。所以人们也走上了推翻隋王朝的道路。
其二,开科取士,让寒门士子有了进入朝堂的机会。在隋朝之前,朝堂的政权都被士族门阀所把控,就连选官制度也不例外。统治者们采用九品中正制,在评级时故意偏袒士族弟子,背离了“不计门第”的原则。此后的三百年间,一度出现“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现象。隋文帝打破这一现象,开始开科取士,令寒门学子有机会跻身掌权的统治阶层中;隋炀帝又加了进士科,进一步完善了这一选官制度。直至清光绪31年,科举制才被废止。
其三,迁都洛阳,为后世的三重城垣体系奠定了基础。早在曹丕建魏时,就将都城建在了洛阳,之后经过多年的混战割据,都城数次变迁。直到隋炀帝登基后才又开始建造东都洛阳。洛阳城的营建不但沿袭了“宫城——皇城——御街”的体系,还在第二重城垣外修建短垣,很大程度上保障了都城的安全。到了唐朝,人们又在这个基础上建造第三重城垣,被称为“外城”,至此,我国古代的都城形式正式确立。
公元618年,隋炀帝被兵变的宇文化及杀死,一年后,隋朝灭亡。隋炀帝实施的暴政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但他所做的贡献也同样不可磨灭。而这位帝皇到底是功大于过还是过大于功,我们还是应当多一些思考,保持客观的态度,而不是人云亦云,鹦鹉学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17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