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魏晋时期推举贤良之士、进行礼仪教化,私学和游学的界限在哪里?
...时期,选士制度进一步得到完善,“举贤良方正直言极谏之士”,汉武帝多次诏贤良进宫谏言,如公孙弘、董仲舒等,这些名士大家都早已耳熟能详了。特别是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政策为察举制度的产生奠定了基础,明确了选...……更多
楚国选拔人才的方法是什么?揭秘春秋时期楚国的人才制度
...些人为躲避祸乱逃往其他国家避灾。当时逃离楚国的有才之士有申公巫臣、伍子胥、文种、范蠡、李斯等等,不仅使楚国人才中空,后来更是给楚国带来了灭顶之灾。到楚悼王时期,悼王推行吴起变法给楚国带来了一定程度的改...……更多
汉朝的察举制影响深远,既是汉朝繁荣的基础,又是其覆灭的推力
...立的王朝输送了大批的官吏,并且也输送了大批的有才能之士。以射策为掌故,功次补廷尉文学卒吏,后迁任左内史\",在任期间,\"既治民,劝农桑,缓刑罚,理狱讼,卑体下士,务在得人心;择用人厚土,推情于下,不求名...……更多
商朝时期的历代帝王谱
...商朝。商汤即位后,他深知要治理好国家,必须任用贤能之士。于是,他任用了仲虺和伊尹为相,这两位贤能之士都为商汤治理国家提供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和帮助。在商汤的统治下,商朝的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他鼓励农业生...……更多
奢侈之风盛行:汉宣帝时期的婚嫁压力与王吉的改革建议
...、官宦子弟为朝廷官员。汉武帝虽然开创了察举制以挑选贤良,但多数还是以官宦世家子弟或者外戚为主。他们多以祖辈的蒙荫获得高官厚禄,骄傲蛮横、鱼肉百姓。王吉建议可以多给这些人钱财以保证他们的富贵,但不可以再...……更多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齐缗王时期设有“稷下学宫”,吸引列国的贤才和饱学之士前来讲学,巅峰时期有数千人在稷下讨论学术、参议政治,为齐国君主建言献策。齐王更是对这些学者优宠有加,七十余人被授予上大夫的称号,享受贵族才有的特权...……更多
...建议速开科举,以富贵尊显的优裕地位吸引满汉各族有为之士,并多次荐举贤才人仕;后主张功罪连坐保证了荐举人才的高质量以及官僚队伍的高效率;他性格直率,对国家大政方针敢于直言相谏,敢言的政治风格闻名于朝野;...……更多
揭秘商朝时期的婚姻与继承制度
...样做不仅密切了与有侁氏的关系,还得到了伊尹这位贤能之士。此外,商还通过与干国的联姻,加强了干国对商的政治依附关系。其他臣属于商的各地族氏方国也常主动将女子嫁与商朝,这种联姻被称为贡纳,有些出于政治义务...……更多
周朝的分封制是如何走向终结的,梳理从礼乐崩坏到变法图强的脉络
...不易携带的龟甲、兽骨,使得平民当中开始出现大量饱学之士。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促使平民纷纷逃离贵族井田,转而开垦自己的私田,引发井田制的崩溃。拥有私田的平民家庭得以供养家庭成员中的脱产者读书。如此,平民...……更多
他是做官做到极致的“十朝元老”,欧阳修骂他“不知廉耻”
...”。但他在事亲济民、提携贤良,在五代时期却有“当世之士无贤愚,皆仰道为元老,而喜为之称誉”的声望,能历经十朝而不倒自有他的独到之处。是忠臣还是小人??我个人觉得,对一个人的评价不能太片面,不能因为一个...……更多
为何外籍人才纷纷投奔秦国?
...这些变化都促使了各国的人才流动,到了战国后期,有识之士为了寻求更好的发展机遇和实现个人价值纷纷涌入秦国。二、宗族血缘关系的瓦解,世袭制度衰落,士阶层开始崛起 随着周天子的权力衰落,贵族阶层逐渐失去了对...……更多
魏晋时期孝道观念的转变与影响
...之情持以弘扬的态度,但对孝之礼却不能统一。传统礼法之士对孝之礼是竭力维护,而部分玄学名士对此就褒贬不一。魏晋士人面临着孝之情和孝之礼的冲突,对此产生的矛盾和冲突也不少,无论是皇帝崇孝的行为,还是庶人的...……更多
汉武帝之后的西汉:经济政策的延续与政治斗争的漩涡
...民间选拔,比较了解底层人民生活情况的一派人员,称为贤良文学派,反方则是代表国家现行既得利益的西汉财政部长桑弘羊。天赋异禀的经济专家辩论中桑弘羊一派的观点是,力主继续发展国有企业,增加国家财政收入,否则...……更多
长孙皇后:贤良背后的宫廷争斗与嫉妒之心
...”;而他的丈夫太宗也曾表示,她比上古先秦时期的几位贤良女子都适合当作理想中的妻子。她在太宗皇帝执政期间的种种作为也是让我们非常的钦佩,她知道自己丈夫的脾气非常的不好,有时候会对衷心谏言的大臣很排斥,所...……更多
从闺塾到文史:唐代女子教育的多元途径
...女子教育内容的全面性中国古代重视对女子恭顺、孝悌、贤良淑德、仁慈礼让等美德的教育,重视对女子家庭事务、生活技能的教育,重视女子的文学、体质教育。力求女子能够做到侍奉夫君、孝敬长辈、培养子女,内能管理家...……更多
徐惠:唐朝的才情美人与贤良妃子
唐朝时期,出现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才貌出众,她不仅是唐太宗李世民时期的妃子,更是李治时期的皇后,拥有帝王之才的她,冲破封建社会的枷锁,成为了一位女皇帝。然而,和武...……更多
本报评论员栗玉晨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强调“为担当者担当”,那些大胆创新、勇于负责、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的党员干部就有了更多的底气;强调“为干事者撑腰”,那些在斗争面前立场坚定、知重负重、开拓奋进...……更多
董卓:三国时期的侠义之士与第一恶人
有这样一个人,他喜欢行侠仗义,好结交朋友,在家种地的时候,有朋友来看望他,他热情的把耕牛杀了款待众人;领兵打仗的时候,大破骚扰边境的胡人,保护一方百姓;因战功得到朝廷的赏赐,尽数分给手下将士,这样的...……更多
战国时,为什么小小的卫国能成为培养顶级人才最多的诸侯?
...制度,他们开设学宫,广纳贤才,不仅吸引了本国的有识之士,也吸引了不少外国的智者前来投奔。举个例子,商鞅,这位后来在秦国推行变法的重要人物,最初就是在卫国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商鞅的思想和才能,无疑受到了卫...……更多
冯唐:被埋没的金子,九十岁再被举荐的治国奇才
...个鄙陋之人不懂得忌讳回避。”汉武帝即位时,征求贤良之士,大家举荐冯唐。冯唐这年已九十多岁,不能再做官了,于是任用他的儿子冯遂做了郎官。王勃曾在滕王阁序中写道:冯唐易老,李广难封。纵使有真才实学,还要有...……更多
夏商周时期的酒与礼仪文化活动
...们的行为规范、仪式、规矩等。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酒的礼仪?古代中国将酒视为神圣的物质,酒的使用与庄严的仪式紧密相连,一般情况下只有在祭天地、祭宗庙、招待贵宾时才会使用酒。这形成了远古酒仪式活动的风格和传...……更多
三国时期,他们神秘战斗力惊人,其成员个个身手不凡
...体系存在,却在乱世之中崭露头角,其成员来自各方英勇之士,以神秘的组织形式行事,让整个三国时期都为之侧目。这支“黑社会”的战斗力堪称惊人,其成员个个身手不凡,战功赫赫。他们的出现犹如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更多
春秋战国时期的礼仪文化
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礼仪在中国古代的政治、文化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冠礼。冠礼仪完毕后,由宾为冠者取\"字\"。取字以后,名只用于自称,别人不能直呼其名而只能以字称呼,以示尊重。婚礼。春秋战国婚姻形式...……更多
管鲍之交:春秋时期的智慧较量与兄弟情深
...开发商业流通、渔业盐业优势,用以给赡贫民,奖励贤能之士,齐国人人欢欣。 柯地会盟前681年,齐桓公攻打鲁国,鲁国再次战败,鲁庄公请求割让城池平息战争,齐桓公一看,不用战争就能割地,何乐而不为呢,就答应了,...……更多
...力量。”乌鲁木齐职业大学党委书记唐晓冰说。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贤良之士寡,则国家之治薄。“我们要树立选人用人正确导向,持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努力建设一支高素质干部队伍,用强有力的人才队伍推动...……更多
举荐制度、学校制度和科举制度:明朝时期的当官途径
...治”,“人君之能致治者,为其有贤人而为之辅也。山林之士德行文艺可称者,有司采举,备礼遣送至京,朕将任用之,以图至治”。当时推举贤才的科目有:聪明正直、贤良方正、孝弟力田、儒士、孝廉、秀才、人才、耆民等...……更多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个合格的端坐。当然,这一动作绝算不上舒服,只是为了礼仪的需要还是不得不坚持下去。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坐具在不断得到改进的同时,安坐这一坐姿也常常呈现出适应它的改变,如床榻跪坐便在从汉至唐这一时期成为了...……更多
管仲用“女闾”制度治国,竟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太多影响。重要的是,女闾的出现还让那些浪子减少了对贤良淑德女子的伤害。管仲的女闾制度,虽然在初期没有得到认同,但通过实践,在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两者都能够保证的情况之下,它竟得到了不少人的赞同。 ……更多
古代不同朝代的汉服代表的社会环境
...服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汉服以华夏礼仪文化为中心传承,通过历代汉人王朝推崇周礼、象天法地而形成千年不变的礼仪衣冠体系。汉服有着明显区别于其他民族服饰的特点,在汉服的发展历程中,承载着汉...……更多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利。 日本鬼子的由来清廷负责谈判的代表也是饱读诗书之士,尤其是在中国人擅长的文学上,又岂能弱了风头?当场便给出了下联,让日本人颜面扫地。下联是这样写的: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本文转自:吉林日报吉林机器制造局旧址:“老厂新生” 焕发活力本报记者 裴雨虹吉林市,一个名字里藏着故事的地方。1673年
2024-06-25 02:36:00
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
本文转自:甘肃日报【重推】中国民间的皮影造型艺术环县道情皮影 环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供图 “中国皮影之乡”环县风光 资料图王杰文魏力群是中国皮影艺术研究领域的著名专家
2024-06-25 06:36:00
福州永德会馆:见证“无永不开市”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王春泉 张丽婷永德会馆正面图会馆是中国旧时同乡或同业的人在各城市设立的联络机构,主要以馆址的房舍供同乡
2024-06-25 07:16:00
鳌峰书院:清代城郊型书院园林建置的起点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杨陈宸 杨静鳌峰书院现存的假山与亭在福建诸多书院中,最负盛名的当数“四大书院”之首的鳌峰书院,鳌峰书院是由理学大家张伯行创建的集教
2024-06-25 07:16:00
《近世社会的形成》
本文转自:福建日报《近世社会的形成》王章伟 著 四川人民出版社宋代是中国近世社会形成的关键时期,本书从“士族”与“民间信仰”两大范畴分析其中的巨大变化
2024-06-25 07:22:00
明成祖朱棣有哪些轶事典故
朱棣,即明成祖,明朝第三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在位共二十二年,年号“永乐”。朱棣早年封燕王,后通过“靖难之役”夺取皇位
2024-06-24 21:53:00
陈友谅为何会与朱元璋在水上进行决战
鄱阳湖之战又称鄱阳湖水战、鄱阳湖大战,是元朝末年朱元璋和陈友谅为争夺鄱阳湖水域而进行的一次战略决战,决战以朱元璋的完全胜利而告终
2024-06-24 21:55:00
朱元璋的子孙真的吃垮了大明江山吗
明太祖朱元璋认为宋、元灭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主弱臣强”,朝廷得不到宗室藩屏。以史为鉴,太祖制定了一套封藩制度,并从洪武三年开始
2024-06-24 21:55:00
诸葛亮并没有杀马谡,马谡到底是怎么死的
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里,记载着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精彩故事,以至于至今的民间戏曲,和人们的口口相传都认为诸葛亮真的斩了马谡
2024-06-24 21:5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焦芳,字孟阳,河南泌阳县人(今属河南驻马店),明朝阁臣、阉党。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少师兼太子太师、华盖殿大学士
2024-06-24 21:57:00
简介明朝开国名将邓愈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1:57:00
历史上徐寿辉是什么人
公元1364年,惊天动地的鄱阳湖大战最终落下帷幕,仿佛是三国演义的再现,铁索连环和火烧赤壁终归扭转了战局,陈友谅这个罕见的强人终于倒下
2024-06-24 22:00:00
简介明朝著名宦官王振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1:00
嘉靖的3个皇后为何结局一个比一个惨
嘉靖从小就很聪明,父亲教他读书,几次下来他就会背诵了,后来稍微长大一点,父亲便让他学习参加王府的祭祀和典礼,因此他对各种礼仪和规范流程十分熟悉
2024-06-24 22:02:00
简介明初重臣杨士奇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22:0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