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15:55:00 来源:戏说三国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坐,一个在日常生活当中无比常见的动作。虽然在经历过多年的现代化发展进程之后,现今的中国人对待这一动作已经变得随意许多,但我们在小时候却又往往能够听到这样一句话:站有站相,坐有坐相。

甚至如果将这句话拓展开来,运用到其他事情上也毫无违合之处。之所以会有着这样的认知和观念,与我国从古至今便沿袭下来的对于坐的各种规定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一、古代对于坐姿有着明确的要求

1、安坐是早期较为端庄的坐姿

在远古时代,人们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处于相当低下的状态,不仅没有现今的桌椅,就连居住的地方也都主要是选择洞穴这一类的地方。而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自己的居住舒适度,人们开始选择将一些树叶等铺在地上,这也是我国“席地而坐”缘故的由来。

古代早期人们所穿的衣物为裙子,直到春秋战国时期才出现裤子这一东西,而内裤的出现则更要延后到西汉昭帝时期。因此,人们早期在坐下的时候很难不出现暴露私密位置的情况。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便开始对坐这一姿势有着越来越严格的要求和规定,安坐便成为了中国古代早期被人们普遍认为较为端正的跪坐形式。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根据现今学者的发现,安坐这一坐姿的出现应该是受到了祭祀动作的启发,“若夫坐如尸,立如齐。礼从宜,使从俗”。要知道,在封建迷信十分盛行的古代,祭祀场合当中的所有事物都无比庄严,受其启发而产生的安坐姿势自然也就显得端庄许多。

在当时,人们要做到“以膝居地,小腿平直于地,臀部贴于脚后跟”的要求,才能够算作一个合格的端坐。当然,这一动作绝算不上舒服,只是为了礼仪的需要还是不得不坚持下去。之后随着时代的发展,坐具在不断得到改进的同时,安坐这一坐姿也常常呈现出适应它的改变,如床榻跪坐便在从汉至唐这一时期成为了人们的主要选择。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2、其他坐姿在生活中也相当常见

除了安坐外,在西汉贾谊所写的“容经”一书当中,对于包括危坐、跽在内的其他坐姿也都有着较为明确的要求,对其给予了较高的重视。但是,这些坐的姿势其实都是公共场合当中为了礼仪要求而放弃舒适度的做法,如果是在家中或者比较宽松的场合,情况自然也就不一样了起来,箕踞便是其中较为常见地放松型坐法。

对于箕踞,《说文解字注》当中有着这样的解释:臀着席,而伸其脚于前。也就是将两腿伸直张开,呈现出八字的姿态,从而让整个人看起来像个簸箕。而这种姿势之所以会在古代被认为是不雅,就是因为它会暴露自己的私密部位,当初荆轲刺秦王失败后便是采取的这种姿势来表达自己对秦王的蔑视。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此后随着佛教的传入和在中国的盛行,佛教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盘坐也不例外。在佛教“打坐”时候所做出的动作的影响下,古人在箕踞姿势的基础上选择将自己的两腿相互盘起来放在身前,这样就能够在不影响舒适度的前提下,又起到一些遮掩私处的作用。

而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少数民族与汉族经历了长达数百年的战争,少数民族对于坐的认识自然也逐渐影响到了汉人。当时的少数民族并没有所谓跪坐的习惯,他们更喜欢直接采取现今我们平时的坐姿来坐在床上,这就促使我们逐渐从原先的跪坐转变为坐到椅子上,而这种姿势也被称为“垂足坐”。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二、坐的礼仪并不仅仅表现在姿势上

在坐的礼仪上,古人对于坐的要求不仅体现在姿势这一方面,坐的方向和位置同样深受重视。在古代时期,古人在很多时候都是以右为尊,这也是《廉颇蔺相如列传》当中出现这段“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描写的原因。而如果是举办各种各样的活动,位置最尊贵的人也通常是坐北向南,古人也因此常常将称帝称作“南面”,称臣则被叫做“北面”。

是在一个东西长南北窄的房间内,坐西面东则又是最为尊贵的位置,其次则是坐北向南。正是在这样的认知下,当初项羽在鸿门宴宴请刘邦之时,自己是“东向坐”,亚服范增是“南向坐”,从而表明了自己对于刘邦的轻视。

正是古人对于坐位方向和位置有着如此严格的规定,在聚会时人们一些有关于坐位的行为表现也会成为反映他们内心想法的证据。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在《信陵君窃符救赵》一文当中,侯赢本身只是一个看守城门底层人士,却能够受邀与战国四公子之一的信陵君坐到一起,“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虚左以待也由此在后世演变成为了尊重他人的意思,尤其在地位更高的人面对地位更低的人时候,这种做法的更能体现出地位高的人的品行。

最后,还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古代男尊女卑的社会现状,妇人往往不被允许在桌席上吃饭,自然也就没有位置可言了。

中国古代时期的坐姿与礼仪

三、总结

总的来说,作为一个拥有数千年文化的文明,中国在许多事情上都有着堪称源远流长的习俗习惯,对于坐的要求便是其中之一。坐不仅因为坐姿的不同而分为了包括安坐、箕踞在内的各种各样的类别,对于坐的方位和具体位置也同样有着严格的规定。

正是在这些规定之下,中国人形成了一套有关于坐的完整认知和观念,站有站相、坐有坐相这样的说法也因此不断流传,成为中国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7:45:05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古人的跪坐与行礼现在看来的“跪”,在古代其实是一种坐姿,并不赋有主观意思,毫无社会阶层,尊卑的体现,是古人常用的“坐姿”。古人见面的跪拜,不代表打招呼的意思,更不是礼节不是制
2024-01-24 13:39:00
“把腿分开自己坐”,3种正确姿势,爽了无数女生
...争议?主要是受到传统礼仪的影响。在古代,人们有一种坐姿叫做"箕踞",就是把双腿像"八"字一样分开。但当时并没有封裤裆,所以这个坐姿容易让人“城门大开”。无论男女,这种坐法都被
2023-10-20 17:10:00
从跽坐到椅子,古代中国坐姿的演变与文化影响
...在席子上,或者一张大床上。这样的情况之下,只有一种坐姿,那就是屁股放在脚后跟上,我们称之为“跽坐”。大家试想一下,这样做肯定不舒服,可是在当时,一些比较正式的场合,必须这样做
2023-09-25 19:57:00
岔开腿坐才是女人最佳坐姿?热巴这觉悟领先业界10年!
...且日常生活中,并腿和二郎腿也是女性最经常选择的两种坐姿,几乎没有第三种。但最近一姐刷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帖子,在大力号召女性岔开腿坐????△图片来源@永远十八岁有不少网友认为这
2023-10-24 16:56:00
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开展“六好”习惯养成活动
...神”,积极响应并贯彻落实这一要求,从课前准备、课上坐姿、常规书写、课间礼仪、课间运动、课后卫生,六大方面助力培养学生良好习惯。课前三分钟,上课状态早进入根据一些普遍的学习心理
2024-09-27 21:37:00
习惯养成 塑造未来 济南高新区康虹路小学一年级行为习惯展示
...科老师非常重视常规训练,从课前准备、上课礼仪、听讲坐姿、写字姿势、下课礼仪等常规内容进行了培养。抓好养成教育,课堂常规,初见成效;队列训练,井然有序。预备中队队员们扎实地迈好
2023-11-13 16:06:00
不为人知的日本人种改造计划,看倭人摆脱身高困扰,实现华丽蜕变
...常习惯息息相关。大家都知道,日本人非常崇尚跪坐这种坐姿。然而,跪坐会让腿部骨骼发育受限,从而影响身高。那为何日本人偏爱跪坐呢?这一切源于中国的周朝。《周礼》中有明确规定,跪坐
2025-05-22 20:59:00
汉代是跪坐,现在是垂足高坐,这都是南北朝游牧民族的影响
...礼俗形成的过程中,与传统的席地起居习俗相联系的跪坐坐姿受到的冲击最大。汉魏时被视为极不合礼法的蹲坐箕踞以及垂足跂坐,对惯于游牧生活的北方和西北的古代民族说来都属正常的坐姿,并
2023-01-08 16:51:00
“健康书写坐姿与执笔姿势”讲座在海南省图书馆举行
...和海南省西泠静斋文化发展基金会共同主办的“健康书写坐姿与执笔姿势”讲座在省图书馆“东坡书房”举办。该项目是海南省民政厅 “公益海南”首届社会组织创投大赛优胜项目之一。“健康书
2024-06-23 23:3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从金代的酒务官署到明代的宰相赞誉,再到清代的帝王题诗,最终在新时代绽放出非遗光彩……在山东茌平,有一抹酒香穿越千年时光
2025-09-05 10:36:00
厦门网讯(厦门日报记者 许舒昕)近日,厦门仁爱医疗基金会原理事长郑毅夫向思明区图书馆捐赠了其父亲郑仕照的回忆录——《烽火南洋——抗日老兵话当年》
2025-09-05 07:50:00
这是一封花了40分钟,在飞机上写的信,通过信,广西15岁的袁同学与两千年前的英雄霍去病完成了一场精神对话。“惟愿将军英灵长存
2025-09-04 15:11:00
功德碑,记功载德,颂扬政绩。在曾担任夏津县知县的朱国祥纪念馆内,就立有一块“功德碑”,记载了他在夏津任职期间勤政爱民的功绩
2025-09-04 17:26:00
和平必胜!战火中的“东洋妈妈”
岩濑妇佐,在《贵州省志·人物志》中出现的唯一一个日本名字。在战火与偏见交织的20世纪,这位来自日本的女医生——岩濑妇佐用一生诠释了“医者无国界”的和平真谛
2025-09-04 20:24:00
吉刻新闻记者 陈志文 王昕摄像 马瑞 孙上修制作 马瑞
2025-09-04 21:32:00
烽火硝烟中,他们在贵州描绘家国山河丨一见·抗战贵州⑧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80年前,贵州作为战略大后方——内迁学校、图书馆在此续燃文脉
2025-09-05 01:05:00
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9月8日在济举行
9月8日,国医大师王新陆血浊研究工作室揭牌暨收徒仪式将于山东新中鲁中医医院趵突泉院区举行。届时,国医大师王新陆教授学术讲座将于收徒仪式后召开。
2025-09-04 18:01:00
社会性质作为特定历史阶段的生产力水平、社会矛盾与阶级关系的总和,既是历史发展的客观结果,也是党推进理论创新的现实依据。第一个历史决议以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为切入点
2025-09-04 18:57:00
沉肩挑山,砥砺攀登——记山东中烟滕州卷烟厂卷包车间“挑山工”於永军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泰山,五岳之首,万千游客无不惊叹于泰山的雄奇俊秀,令人仰望。然而我,却折服于一群小人物
2025-09-04 10:15: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