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1-24 13:39:00 来源:戏说三国

“礼仪之邦”、“礼仪之国”一直为我国的代名词,周时期建立礼乐制度,应用范围广,甚至生活、祭祀、文化等方面纷纷纳入“礼”。古代一直以周为最,故行“周礼”强调尊敬。

中国礼仪文化不仅对后人影响深远,国人也将其传播于海外。但是礼仪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根据时代变迁礼仪不断与时俱进,特别是“跪拜礼”,我们经常在剧中看到古人频频下跪磕头,不少有疑问关于跪拜礼的产生,为何古人一直“跪坐”?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一、古人的跪坐与行礼

现在看来的“跪”,在古代其实是一种坐姿,并不赋有主观意思,毫无社会阶层,尊卑的体现,是古人常用的“坐姿”。古人见面的跪拜,不代表打招呼的意思,更不是礼节不是制度。

先秦时期还没有椅子的产生,无论是君臣在宫殿还是民宅中,每家每户都没有所谓的桌椅,只能席地而坐,有条件的人会在屁股下面放上垫子,以防天冷着凉或让姿势舒服些。标准坐姿是,双膝贴地,脚跟贴着臀部。那时叫“踞”,也叫“正坐”。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乍一看先秦的坐姿与跪姿差别不大,无论是君臣还是平民百姓只有站着和席地而坐,没有尊卑的区别。君臣均跪坐表示互相尊重。那么想体现出对某个人的敬意之情如何体现呢?

在跪坐交谈的过程中,若想体现敬意,需把身体直立即挺直腰杆并向前微倾斜,臀部离开脚尖。若身子向前倾斜较大且双手接触地面即为“拜礼”,也叫“叩首礼”一般用于特定大礼时。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二、椅子推动礼节发展

宋朝时,椅子的出现及普及改变了人们的坐姿习惯甚至是为“跪拜坐姿”冠上尊卑头衔奠定基础,行礼方式也丰富了起来。宋朝时期的椅子,在道家思想影响下总体风格凸显秀丽精致,体现人文、工艺文化气质,造型工艺成熟各家各户提倡美感。

“椅子”这个词最早出现在唐朝,“绳床十,内四椅子”,其雏形即宽大稳重,与床类似,但并不常见,没有取代坐榻的地位。宋朝,以后椅子为快速发展阶段,工艺结构已成熟,更显精致秀丽。明代更为简约朴素,受清代贵族文化影响,凸显雕刻复杂、坚固。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椅子的出现推动了礼节的发展,从先秦时的“跪拜礼”、“跪坐”改为采用《周礼》中的“揖礼”(站姿、抱手、上前一步直立或威威鞠躬,日常礼节多用于见长者)、“拱手礼”(抱手、屈臂、高于胸前,多用于见面送别)。

宋朝之前并没有跪拜区别上下级之分,平民囚犯见县令也是均站立,南宋时期《洗冤录》记载的案件均没有下跪一说。平民百姓去官府见官员县令,县令还要微笑问话平易待人。可见在宋朝之前并没有怕县令且行跪拜礼一说,根据记载朱元璋立见官员作揖礼即可。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秦朝时期的“坐姿”被椅子所取代,“跪姿”很少出现,但是“跪拜礼”还存在,宋朝时期跪拜仅存在于大型活动,或者在皇室中劝谏皇上才出现跪拜表达其虔诚之意,多数都是相坐面面而谈,有时用站姿表尊重。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秦朝至清朝,帝王的不断变更,阶层划分越来越明显,制度日益严谨,礼节发展逐渐复杂化、制度化,专制主义逐渐达到发展至顶峰。(封建主义专制自隋唐完善-加强于北宋-发展于元朝-强化于明朝-清朝则至顶峰)。“跪坐”从坐姿演变成尊卑的象征。

元朝开始,完成全国大统一,为了加强统一管制,在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行省制度。阶级划分,跪拜成了尊卑性质的表现。大臣们需跪拜皇帝,大臣们沦落为皇帝的“奴才”具有主仆之分。无论是犯错还是上朝都要跪拜。

明朝愈演愈烈,从单一的大臣跪拜皇帝,变为除皇帝以外的人都要跪拜,即便是平民同样如此,无论是奴仆还是家眷包括自己的妻儿,都要跪拜于皇帝,以表尊卑,皇帝至上。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清代跪拜礼代表的封建专制主义发展为顶峰,除了跪拜,行使跪拜礼外还要磕头,无论是大臣还是皇上的家眷都要跪拜磕头。女子嫁入皇室,成为嫔妃,无论是大臣还是家眷不仅看见皇上要下跪磕头,看见嫔妃亦如此,只要是见到比自己地位高的,都要下跪磕头。

而后演变为对磕头的攀比,谁磕头最响,则表示越对主人的忠诚,更会受重用。太监是皇帝身边的人,因此大臣们纷纷贿赂太监,让太监带路见皇帝,并带到空心砖的位置拜见皇帝,磕头声音更响,表示自己的用心、忠诚,望受重用。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三、跪拜的废除

大清灭亡后,新中国的成立,临时政府发布新要求,更民主,保障民权,并废除很多旧规定,特别是“废止跪拜”。官员之间、官员民众之间不行跪拜礼,民众私人场合不干涉。从此一跪三叩的说法不再出现,随着西方东西的不断涌入,一些方便我国行礼的动作随之出现。

此后,男子摘帽鞠躬,女子鞠躬,为常见礼仪。时代文明的发展使中国的鞠躬礼,变为见面握手礼,更为友好。跪拜礼的废除奠定了人人皆平等的基础。

古代中国常见礼仪还有,作揖礼(同辈、日常礼仪)、拱手礼(长辈)、鞠躬礼(长辈、最为尊敬)、扶手礼(左右手交叉用于胸前)表诚心、行大礼、内蒙古人最为常见。

古人见面“作揖”或“跪拜”,中国古代礼仪文化的发展与演变

四、总结

叩拜,磕头之礼的演变不仅仅是礼仪的演变,也是权力的变化。现在我们行跪拜礼一般都是跪拜先人、神灵以及部分地方习俗在特定节日中跪拜父母长辈,以表自己的孝心。别看只是小小的礼仪变革却背后隐藏了不同时代的治国观念。

叩拜,跪拜的演变也是中国文明时代的变革,代表着从封建时代转为民主年代。总结以上,跪拜的演变:坐姿、表尊敬前倾(先秦)-站立作揖(宋朝)-跪拜,主仆尊卑(元朝)-跪拜磕头(清代)-跪拜废除(新中国成立)。椅子的出现推动了中国礼仪的改变。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1-24 17: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古人行跪拜礼大有讲究,为何“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
古时候需要行跪拜礼的场合有很多,所以古人在对待跪拜一事上也非常慎重。古人认为“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这说的是如果行跪礼四次的话就会酿出祸事,这是为何呢?自古以来,都行跪拜礼为
2023-07-05 05:47:00
皇朝臣民是如何跪下成为奴仆的?
...椅”的传入,让中原有了现在“坐”的概念,这个时候行跪拜礼(稽首、顿首)就需要先从椅子上起来“跪”下去了。而且胡礼对于跪更侧重臣服和屈辱的内涵,受此影响中原的“跪拜”也开始有了
2023-01-30 15:44:00
古代人的跪拜大有讲究,为何“拜三不拜四,拜四要出事”?
...下,表示自己的尊敬和礼仪,而从商周时代便开始流传的跪拜礼,一开始却并不是一种必要的行礼方式,而是一种坐姿,更没有代表尊卑的意思,演变到现在,还是因为统治者为了强化阶级制度导致
2023-02-18 15:40:00
朱元璋对南北风俗的改革与影响
...”反而被他保留了下来,发扬光大。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跪拜礼。元朝以前的中国历代王朝虽然也有跪拜礼,但是都仅限于在一些重要的典礼仪式上用,在平常的场合里,大臣们是不需要对皇帝跪拜
2023-12-12 16:15:00
清朝皇帝过年,与平民百姓过年有什么区别?
...祭典结束以后,皇帝接下来就是去太和殿广场接受众臣的跪拜礼。而实际上给君王拜年的仪式是特别隆重的,皇室礼仪队就会排很长,另外大殿门口还会摆放很多乐器,等到辰时朝臣们就会根据等级
2022-12-28 17:03:00
晚清改革的礼仪之争
...丰皇帝就下达了指令,要求西方使节来华后须按照中华的跪拜礼觐见。然而,作为一个屡战屡败的败国之君,清朝也没有力量强迫西方使节跪拜,处理的大臣们只得不让皇帝与西方国家的使节见面,
2024-06-14 14:02:00
崖门海战为何能影响到欧洲,海战后到底发生了什么?
...种繁华的文化景象。不仅如此,原来在宋代就已经废除的跪拜礼在元朝又重新得到了启用,文人的脊梁再一次被压弯了。到了明清时期,八股文和文字狱的实施,使得中原文化的繁华直接倒退到秦皇
2023-01-19 16:44:00
古代的太监在入宫前,要学习哪些礼仪?
...要牢牢记住的。此处小编调查得知,新太监入宫,先要学跪拜礼。在宫中,太监不跪的膝盖上长出老茧来是不行的。跪拜还有各种各样姿势。谢恩、谢赏或万寿节时,太监要三跪九叩,表示对“浩荡
2023-01-18 12:58:00
把皇帝生日设为国家法定节日,公务员放假3天,始于哪位皇帝
...再接受百官的拜礼,最后皇帝则赶往后宫,接受后妃们的跪拜礼。皇帝过寿,礼官要去天坛祭天至于皇太后与皇后,又以皇太后为尊,在其生日这一天,皇太后要先后接受皇帝以及文武百官的三跪九
2023-02-21 19:2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