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06 22:00:00 来源:戏说三国

西汉是继秦朝以后中国历史上第二个大一统的封建中央集权王朝,相比于秦朝的昙花一现,西汉则国祚绵长,其中涌现了众多家喻户晓的历史人物,谱写了一部又一部可歌可泣的英雄赞歌,有“封狼居胥”的少年将军霍去病,有出使西域十三载的张骞,有矢志不渝著成《史记》的司马迁。

然而当我们翻看西汉初期的史料时,会发现这些声名显赫的历史人物,不约而同都有担任“郎”这一职务的经历。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威震匈奴的飞将军李广“以良家子从军击胡,用善射,杀首虏多,为郎”,还有一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以訾为郎”,甚至秉国数十年的权臣霍光“年十余岁,任为郎”。

这些历史人物,在仕途的早期都有担任郎官的经历,通过郎官的任职得到提拔重用,进而成为引领时代风骚的重要人物。

然而,西汉初期的郎官制度到底在政权结构中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刺史将与大家一同分享这一制度的起源与发展。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一、郎官制度的起源

早在战国以前的封建奴隶制社会中,还没有形成一个高度集中的政权组织,在采邑制下,各个地方的封君就是地方的最高领导,从诸侯到各个公卿大夫,都有自己的封地,在各自的封地内嫣然是一个个独立的王国。

然而处于统治地位的封君们,需要有人来帮助自己管理自己的封地,包括收取赋税、掌管钱粮、兵马,主持祭祀活动等事务。

这些人员帮助各自的君主完成作为统治者的义务,包括向上一级贵族缴纳贡赋,维护封地安全,抵御外部的入侵。

因为在封建奴隶制社会的政权架构中,并没有内外朝之分,封国的面积大则百里,少则十里,所以,治理一国就等于是管理君主一家的事务。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这些帮办人员为各自的君主服务,包括诸侯贵族的大管家冢宰、掌管兵马的司马、掌管祭祀的太常。

这其中就包括君主的近侍人员,在宫殿负责国君的日常起居,掌守门户,为外出充当车骑,掌舆马,有文化的随从还充当国君的政策顾问,所以便形成了一支员额不定的近侍集团。

这支围绕在君主身边的侍从人员,便是后期郎官的雏形。

二、贵族的没落与养士之风的盛行

士本来是贵族阶级的最底层,他们有条件接受较好的教育,却没有多少机会参与到一国大政方针的制定,因为在封建政体之下,掌握决策大权的官职大多由贵族世袭,下层人员往往空怀一身报国之志和满腹经纶却投靠无门

孔子作为鲁国的没落贵族,始终得不到君主的信任和支持,胸中的理想抱负得不到实现,只能通过四处游学来传道授业。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进入战国以后,列国之间的斗争愈演愈烈,为了在竞争的大环境下获得发展壮大的先机,各国君主不得不依靠拥有先进思想的士人阶层,而思想落后、生活腐化的上层贵族阶级则被逐渐放弃。

养士之风最为盛行的齐国,在齐宣、齐缗王时期设有“稷下学宫”,吸引列国的贤才和饱学之士前来讲学,巅峰时期有数千人在稷下讨论学术、参议政治,为齐国君主建言献策。齐王更是对这些学者优宠有加,七十余人被授予上大夫的称号,享受贵族才有的特权。

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驺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史记-田敬仲完世家》

在这之后,各国君主更加重视士人阶层的重要性,逐渐在身边豢养了一批各个行业的能人志士,为自己建言献策,帮助自己治理朝政。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秦国本是战国诸侯国之一,自然受到养士之风的影响,丞相吕不韦“亦招致士,厚遇之,至食客三千人”,所以当秦国灭六国,实现海内一统之后,自然而然的保留了作为诸侯国时的一整套制度。

秦王朝建立之后,由原先“地不过百里”的诸侯国变成了广土众民的大一统王朝,自然而然要形成一整套切实可行的官员制度,来代替皇帝管理庞大的帝国。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此时,冢宰由君主的私臣摇身一变成为了地位仅次于皇帝,并且代替皇帝管理帝国的各项事务的宰相,奉常作为祭祀官,成为了整个王朝主管祭祀的太常,皇宫内所有的郎官则由他们的主官郎中令统辖,各司其职,成为皇帝的近侍集团。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汉书-百官公卿表》

三、西汉平民政府的建立

从秦王朝这一大一统王朝的建立开始,一整套的职官体系被建立起来,郎官由战国时期诸侯大夫们豢养的门人食客变成了有固定身份的朝廷职官。

秦代的郎官

在秦代,郎官更多的只是单纯扮演皇帝近侍的角色,并没有过多涉足到当时的朝廷治理工作中。

因为在秦国统一全国的过程中,依靠武力征服六国,所以在朝廷中担任重要岗位的多半是拥有军功的武人,这与商鞅确立的军功爵制不无关系,比如屡立战功、为秦王朝立下汗马功劳的名将白起、王翦。

还有就是秦王室的宗室、外戚子弟,比如樗里子、穰侯魏冉,他们通过自己的贵族身份得到王室的重用从而建功立业。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而像范睢、吕不韦、李斯这些人,则代表了在战国时期极为盛行的游士群体,他们大多掌握真才实学,拥有自己的政治主张,通过巡游列国,向当时的公卿贵族宣扬自己的政治主张,获得贵族的信任和支持,从而大展拳脚。

这是战国乱世,列国之间相互竞争所淬炼出来的特殊群体,他们的展露也代表了士人阶层的崛起。

所以我们回顾秦国从崛起到统一六国,建立大一统政权的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的人无外乎以上几类人物。所以,在西汉以前,郎官的身份并没有引人注目。

西汉建立后的郎官

刘邦以一介布衣,提三尺剑,斩白蛇起义,诛灭暴秦、击败项羽,建立了一个淳朴的农民政权。

因为在这个政权组成当中,你丝毫嗅不到贵族的气息,当年和刘邦一起抛头颅、洒热血的勇士们,除了萧何、曹参曾经担任过小吏,大多是农民出身。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樊哙是屠夫、周勃以吹箫办丧事为生,只有留侯张良祖上是韩国没落的贵族。所以,汉王朝是由平民崛起建立的王朝。

但是面对这样一个广土众民的大一统王朝,光靠几个农民出身的人肯定是没有办法有效地治理,所以汉王朝在秦朝制度的基础上,既继承了他的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又恢复了由来已久的分封制。

伴随官僚体系建立而产生的选官制度

分封制运行起来较为简单,只要裂土封疆,便可以很快在全国范围内重新树立起一批镇守一方的诸侯,而且通过宗法制的继承方式,就可以长久保持分封制的不断绝。

但是,为了维护中央对地方的统治,防止周代诸侯割据的再现,刘邦又额外继承了三公九卿及郡县制。

然而,三公九卿制和郡县制运行起来就没有那么简单,需要建立一支行之有效的官僚体系来执行中央朝廷的政令。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随着封建贵族势力的没落,原先的贵族世袭卿相制度显然已经难以实行,所以,必须要从平民当中选拔官僚。

于是,秦朝时候很不起眼的郎官制度,在选官制度尚不完善的西汉初期大放异彩。

四、汉初郎官制度的特点

汉朝虽然建立了郡国并行制,但是在最初,中央政府只负责诸侯国中丞相的任命,其他官员均由各国自行任用,这从一定程度上缩小了中央政府的官僚规模。

可是,自汉文帝开始,诸侯国渐渐尾大不掉,朝廷开始有意识地削弱诸侯国的权利。景帝七国之乱之后,中央开始了大刀阔斧的改革,诸侯国的一应官员全部由中央任命。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于是,朝廷的官僚体系日渐庞大,对于汉王朝这一平民政权来说,首当其中的是完善官员的选拔制度。

而郎官,作为皇帝的侍从人员,便于皇帝的亲自考察,在经过中央任职的锻炼之后,对朝廷的各项政令更加熟悉,外放到地方可以很好地履行管理各个郡县的职责。

于是,西汉初期的郎官制度,除了承担侍卫皇帝的职责外,还肩负着为朝廷培养高级干部的责任。

郎官的选任

西汉时期,想要成为郎官,侍奉在皇帝左右一共有三种途径。

1.荫任

早在战国时期,赵国老臣触簪见赵太后,向赵王室提出“愿其少子得补黑衣”,即希望王室看在自己多年忠心耿耿、尽职尽责的份上,让自己的孩子也能得到一官半职。

汉朝虽然建立的是平民政府,但是仍然难以摆脱前代公侯贵族世袭制度,即“吏二千石以上视事满三岁,得任同产若子一人为郎”,苏武、韦玄成都是通过这一制度成为郎官。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此外,皇室宗亲以及外戚子弟,也大多有机会成为郎官,卫青、霍去病两位年少成名的杰出将领,便是因为卫皇后的关系成为汉武帝的侍从,进而得到赏识和重用。

玄成字少翁,以父任为郎,常侍骑。少好学,修父业,尤谦逊下士。出遇知识步行,辄下从者,与载送之,以为常。其接人,贫贱者益加敬,繇是名誉日广。以明经擢为谏大夫,迁大河都尉。《汉书-韦贤传》

2.訾选

所谓訾选,就是富人通过向朝廷缴纳一定的钱财可以得到郎官的任职机会,从此步入仕途,甚至有幸坐上三公九卿的位子。

文景时期,政府有着“訾算得宦”的惯例,朝廷的官僚阶层大多由富人出任,郎官也不例外,所以有“訾五百万得为常侍郎”。

比如上文提到的司马相如“以訾为郎”,以及汉初的张释之“有兄仲同居。以訾为骑郎”,但是“久宦减仲之产,不遂。”,可见虽然可以通过家财成为郎官,但是耗费巨大,而且长期得不到调用。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但是对于没有显赫背景的人来说。只要有足够的钱,通过訾选,不免为进入仕途的好机会。

张释之字季,南阳堵阳人也。与兄仲同居,以赀为骑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亡所知名。释之曰:“久宦减仲之产,不遂。”欲免归。《汉书-张释之传》

3.一技之长

当然,并不是你没有背景、没有家财便断了成为郎官的可能,在当时,如果你能有一技之长,得到朝廷重臣或者皇帝的赏识,也是有机会直通朝廷,成为皇帝身边的红人。

东方朔“上书自衒鬻”,即上书推荐自己,用了三千奏牍,获得皇帝青睐,卫绾以“戏车”的技艺勾起皇帝的兴趣,获得郎官的职位,从而常侍左右。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东方朔字曼倩,平原厌次人也。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四方士多上书言得失,自衒鬻者以千数,其不足采者辄报闻罢。《汉书-东方朔传》

建陵侯卫绾者,代大陵人也。绾以戏车为郎,事文帝,功次迁为中郎将,醇谨无他。《史记-万石张叔列传》

郎官的值守

汉初的郎官分为议郎、中郎、侍郎、郎中,郎官的总数或多至数千人,没有定额。

议郎、侍郎没有统属,中郎有五官、左、右三将,郎中也有车、户、骑三将作为统领,所以,大抵议郎、侍郎是皇帝的宾客及随从人员,而中郎、郎中则为皇帝居内和外出的侍卫人员。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所有的郎官有一个总管,秦及汉初叫郎中令,武帝以后叫光禄勋,掌管全部郎官的日常安排和调遣,大概相当于后世的内宫太监总管加御前侍卫总管。

郎中令,秦官,掌宫殿掖门户,有丞。武帝太初元年更名光禄勋。属官有大夫、郎、谒者,皆秦官。又期门、羽林皆属焉。《汉书-百官公卿表》

五、汉初以后郎官的发展

随着汉王朝官僚体系的不断完善,单纯的通过訾选、荫任获得入仕为官的机会,显然不能满足对于国家治理的需要。

选官制度的建立

所以自汉文帝开始,多次下诏要求各地举荐贤良,从而拓宽了取仕的途径,同时提高了官员的任职门槛,使担任官职的人员有了更高的操守和品性。

汉武帝以后,要求郡县举贤良、茂才成为常态,官僚体系不再严重依靠皇帝的近侍人员,更多的贤士、和饱学之士走上治理国家的岗位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严助、盖宽饶、匡衡这些汉朝中期的重要历史人物,通过真才实学得到郡县的举荐入朝为官,并且成为一时炽手可热的重臣。

盖宽饶字次公,魏郡人也。明经为郡文学,以孝廉为郎。举方正,对策高第,迁谏大夫,行郎中户将事。《汉书-盖宽饶传》

官僚体系的完善

同时,随着中央集权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官僚体系的不断健全,三公九卿和各功、曹、司不再单单是为皇帝服务,更不是治理皇帝一家,成为整个王朝的管理者。

所以,郎官从皇帝身边的近侍逐渐演变成各中央机构的属员。

比如侍郎,从皇帝身边的侍应,逐渐变成各机构的重要负责人,三省六部制创立后,侍郎成为各部尚书的副手,真正的朝廷大员。各功、曹、司的办事人员也大多称为郎。

西汉初期郎官制度的起源与发展是什么?

所以,随着时代的变迁,国家治理体系的不断完善,郎官虽然名称没变,但是职守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由郎官组成的中央各机构成为了整个王朝的治理中枢。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06 22: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西汉与东汉:起源、地理位置和制度的差异
...朝代:东汉和西汉,那么二者有什么差别呢?我们试着从起源、地理位置、制度、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和统治力等各方面来分析一下。起源:西汉,又称前汉,在公元前202年,由汉高祖刘邦推
2023-11-24 08:03:00
宣徽院的起源与职能:元朝政治制度的缩影
宣徽院是元朝的国家重要管理机构,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唐朝。作为元朝的一个重要管理机构,宣徽院伴随了元朝的整个生命史,其管理特色也是元朝统治特色的一个缩影。如今,再次翻开元朝史册,再
2023-11-20 08:25:00
古代宦官的权力和地位
...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密切相关。本文将从宦官制度的起源和发展、宦官的权力和地位以及宦官对明朝社会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浅析,以期更好地理解明朝宦官制度的社会影响。一、宦官制度的起源
2023-08-05 16:33:00
\\\
“侍卫”一词最先起源不详,早期是指侍从并护卫的意思,并在东汉以及三国时期就有详细的记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2023-11-08 14:21:00
古代“重农抑商”政策的起源、发展与影响
...了解我国古代社会为何实行这种政策,就要从这个政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影响开始谈起。一,重农抑商政策的源来古代中国是大河文明,与西方以商业为主体的海洋文明不同,大河文明是以农业为主
2023-10-22 14:41:00
北魏王朝的政治制度:从部落联盟到‘子立母死’
...母死”制度建立之初,这种痛苦的牺牲,换来了北魏王朝初期皇权继承制度的稳定。作为现代社会的人们,对这种罔顾妇女权益的制度,要一直予以批判。“子立母死”制度的废止从四方面看制度演
2023-11-15 14:39:00
唐朝时期蕃镇节度使在大唐的权力如何
...个节度使在唐朝的权力究竟有多大呢?第一、藩镇制度的起源藩镇制度从本质上来讲其实是唐朝的一种兵制。大家都知道,唐朝在国家建立之初使用的是府兵制度。府兵制度就是一种将农耕与战争相
2024-06-22 21:10:00
揭秘古代致仕制度,官员退休生活的真实写照
古代官吏退休又称为致仕。对于致仕制度的起源,历代学者均有不同的介绍,有人将商代"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后告归"定为中国致仕制度出现的标志,有人将商缺变法"废分封、行郡县"作为致
2024-03-25 07:33:00
明朝初期的社会环境与官场风气的整顿
...归功于皇帝的统治,也少不了背后许多能臣辅佐。而明朝初期的社会环境并没有这么乐观,反而受到了蒙古族的压制,受到了游牧文明的冲击,官场风气一蹶不振。 经过了朱元璋等皇帝的不懈努
2023-09-25 04:3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