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09 10:56: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喜欢看抗日剧的朋友想必知道,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老百姓对日军的称呼一般都是“日本鬼子”。即便是在今天,日本人依旧难以摆脱“鬼子”的称号。要知道,中国古代一直对日本人的称呼是倭奴或倭寇,那“鬼子”是从何而来的呢?今天就来给大家介绍一下。

日本人的不良用心

相传在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派人与日本议和。日本代表不怀好意,有心让中国人出丑,所以特地在中日记者招待会上,提议来一个“友好”的小互动环节。清廷代表为了彰显礼仪,答应下来。只见日本代表中走出一名男子,此人号称中国通,抬手写了一条上联,要求清廷代表对出下联。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上联是这样写的:骑奇马,张长弓,琴瑟琵琶,八大王,并肩居头上,单戈独战。

清廷代表看后不由得眉头紧蹙。此人确实深谙中国文化,在对联方面也有几分造诣,但却十分狂妄,必须给他们一个教训。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所谓“骑奇马,张长弓”,是将“骑”和“张”二字拆开。“琴瑟琵琶”四个字,头上确实有八个“王”,与后面的“八大王,并肩头上”相合。单戈又是“戦”字的拆分。而整句话合在一起的意思则是:日本人骑着快马,张着长弓,兵强马壮地兵临中国,并取得战争的胜利。

日本鬼子的由来

清廷负责谈判的代表也是饱读诗书之士,尤其是在中国人擅长的文学上,又岂能弱了风头?当场便给出了下联,让日本人颜面扫地。

下联是这样写的:倭人委,袭龙衣,魑魅魍魉,四小鬼屈膝跪身旁,合手擒拿。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倭人委,袭龙衣”同样是“倭”和“袭”两字的拆分,“魑魅魍魉”也确实都是鬼字旁,就像四个小鬼跪在旁边一样,与后面的“四小鬼屈膝跪身旁”暗合。而“合手”正是“拿”字的拆分。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这一下联不仅对仗工整,用词准确,更是狠狠打击了日本人的嚣张气焰。那中方代表下联的意思是什么呢?他们是告诉日本人:倭奴难道忘记了以前卑躬屈膝给中国做附属国的历史了?你们即使偷穿龙袍,也不过是些魑魅魍魉的鬼怪。迟早会被中国人擒拿,捆绑双手,屈膝跪在我们面前。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日本人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取其辱。从此之后,中国人便开始用“鬼子”来称呼他们。当然,民间还有另一种说法。鸦片战争之后,外国人大量涌入中国。中国老百姓看到黄头发、蓝眼睛、高鼻梁的西方人特别像传说中的“鬼”,便以“洋鬼子”称呼他们。

中国人为何称日本人为“鬼子”

后来日本人与西方列强狼狈为奸,妄图瓜分中国领土,也跑来抢地盘。中国便也以“鬼子”来称呼日本人。为了区分西方人与日本人,便称西方人为“西洋鬼子”,而日本人为“东洋鬼子”。抗日战争时期,侵华日军给中国带来无尽的灾难,中国老百姓为了表达对他们的厌恶和憎恨,便继续以“鬼子”来称呼他们。除此之外,也有人根据日本人身材矮小的特点,称其为“小日本”。在你们当地是如何称呼日本人的呢?欢迎在评论区留言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09 19:45:10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演了20年鬼子的日本人,让女儿加入中国国籍,回国却被殴打!
...个专注演艺的演员,三观也非常正派,相比捞一笔还贬低中国人的棒子明星,矢野浩二就是歪果演员中的一股清流。2011年,他被中国人民日报旗下的环球时报颁发2010全年最优秀的外国艺
2024-07-25 19:28:00
矢野浩二,这个名字对于广大中国观众来说可能并不陌生
...人"。难怪即便是在中国扮演了无数邪恶透顶的日本鬼子,中国人却依然能够一眼识别出他本人的善良本性。身为日裔演员在抗日剧中频频出镜,这本身就是一个巧合,但矢野浩二最终能成为中国观
2024-06-07 12:14:00
松峰莉璃因在中国演鬼子被日本人追着骂,两次婚姻都嫁中国人
“我想演中国人,演一个真正的中国媳妇,哪怕是反派也好。”这是从业18年来,饰演无数日本反派角色而走红的松峰莉璃,至今未能实现的愿望,这也成了她最大的一个遗憾。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日
2024-10-26 18:03:00
方化的女儿方苓娟:我父亲演了一辈子坏人,但他真的是个好人
...谴责他,甚至有人拿鸡蛋砸他。毕竟对于日本人的憎恨,中国人是打骨子里就有的,就连方化的家人也会因此受到牵连,被骂是“鬼子的后代。”而不仅仅是在身体上备受折磨,在心灵上方化也遭遇
2024-01-12 13:41:00
抗战时期,上海街头,一个印度阿三、英国儿童和日本士兵合影
...然后进行警务训练。合格之后就可以上街执勤了。当时,中国人对这些印度巡捕的印象是“面黑如漆,头缠红巾,即华人呼之为红头苍蝇是也。”“红头苍蝇”这个称呼,倒也很贴切。 后来,上
2023-09-22 11:26:00
他演了大半辈子日本人,和妻儿定居日本,67岁死在日本
...的在日本娶妻生子定居,甚至死也要葬在日本。要知道,中国人都讲究一个“落叶归根”。那么,马卫军为何会对我们仇恨的日本有深厚的感情?难道他真的是个“跪舔日本”的“狗汉奸”吗?
2023-12-21 10:38:00
67岁演员马卫军去世,演“鬼子”出名,最后露面瘦脱相
...所以造成误会,每次介绍自己时,马卫军都会强调自己是中国人,就有些搞笑。 为了打破观众对他的看法,马卫军接拍了一些年代剧和历史剧,包括《马向阳下乡记》《大秦帝国之纵横》等,每
2023-09-14 14:42:00
...的土八路”“敌人”“顽固不化”之类的词语是啥意思?中国人可以这么创作?作者还是共产党员、支部书记,胡锡进和什么稀泥!!!这篇文章原版可是直称“共匪”,一名共产党员、支部书记称
2024-03-27 10:18:00
接亲队伍穿日本军装,拿刺刀挂日本国旗,“他们闹着玩的”
...现在的日本,还在虎视眈眈盯着中国。(警钟长鸣)作为中国人,我们要有自己的底线和原则,“闹着玩”绝对不是借口。装扮成日本军人,甚至还手持刺刀和日本国旗,这种行为不仅不合适,而且
2023-05-11 21:2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
唐高祖李渊旧宅考古发现僧尼日用品
近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西安市碑林区陕西建工第八建设集团有限公司内发掘了一处隋唐遗址,出土遗物中不仅有花边板瓦
2025-11-09 20:51:00
校馆弦歌| 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三十年铸证承国殇
这里是一座用史料镌刻真相的陈列馆,这里是用坚守传承精神的特殊殿堂,这就是长春师范大学“日本侵华战争记忆陈列馆”。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11-09 22:31:00
这把壶 你猜猜是什么材质的?
11月6日,记者从陕西省考古研究院获悉:考古人员在铜川市印台区纸坊遗址发掘了3个龙山早期灰坑、1个商代晚期灰坑及3座春秋晚期秦
2025-11-08 08:44:00
11月8日,山西人民出版社郭建华系列文学作品出版研讨会在太原举办。这套文旅(历史)题材文学作品,包括长篇小说和影视文学脚本
2025-11-08 18:06:00
长镜头|千年邢襄文脉长
邢台,拥有三千五百年不间断建城史,如今正通过顺德府衙遗址的考古发掘,向世人展露其深藏的历史脉动——从战国陶文到唐代柱础
2025-11-07 08:21:00
《红颜来处是长安》出版 展现大唐女性的生存智慧与人生抉择
鲁网11月7日讯近日,中央民族大学教授、《百家讲坛》主讲人蒋爱花推出历史新作《红颜来处是长安》。这部以唐代女性为主题的力作
2025-11-07 10:29:00
自豪!福建舰入列!中国人的航母梦,始于福州!
南海之滨的军港内,海阔天高,红旗猎猎。11月5日,我国第三艘航母“福建舰”(舷号18)正式加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战斗序列
2025-11-07 15:10:00
野史可以“野”不能“疯”专家回应“康熙血脉之谜”
近期,关于“康熙生父为洪承畴”的野史假说在网络上爆火,传闻称洪承畴“狸猫换太子”云云,并列举一系列证据,比如光绪帝Y染色体遗传标记与爱新觉罗家族没关系
2025-11-07 15:31:00
吉林宝藏·每周认识一件文物|立冬温酒话羽觞
冻笔新诗懒写,寒炉美酒时温。醉看墨花月白,恍疑雪满前村。李白笔下的《立冬》,描绘着古人围炉品酒的闲情雅致。当新雪初落吉林大地
2025-11-07 15:52:00
《人物志》是我国一部识鉴、品评各类奇才的专著,约成书于曹魏明帝统治时期(227 —239)。作者刘劭在编纂此书的过程中
2025-11-07 18:0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