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三年举行一次,往往能够参加考试的都是通过乡试选拔的举人。他们将会获得殿试的机会,一旦殿试入选就能够获得进士的尊称。所以能够在科举会试当中被选中,对于全天下的举人来说绝对是仕途发达的一次大好机会。在黄榜...……更多
在清朝,官员几岁能升正一品
...,汉人才有能够步入仕途的权利。不过即使他们能够通过科举考核进入官场,也是和满人不一样的,就连六部尚书也有满汉之分,各设六个部门,分别由满人和汉人担任,一共十二人,再加上协办大学士两人和都察院两人,合计...……更多
和珅的聪明才智:凭借对乾隆的了解成功押题作弊
...了明朝。我们知道的很多科举名词都是明清时期的,比如举人、秀才、会试之类的,都是明清科举才有的。在监管上,清朝做得更是很严格。清朝一共出现过三次科举作弊案件,江南乡试舞弊、江南贡院科场案、戊午科场案。这...……更多
以文化人 德润人心|丹棱县召开纪念彭端淑诞辰325周年座谈会
...今天,依然深受人们敬仰。“众所周知,在科举时代,中举人是非常困难的,而中进士更是难上加难。在清代的四川,举人和进士的数量是有限的。以丹棱县为例,丹棱县在清代出了四位进士,而尤其难能可贵的是,这四位进士...……更多
文化中国行|安龙兴义府试院:高才从此看飞腾
...区(含今黔西南州及盘州市)涌现出文武进士6名、文武举人96名,另选拔各类贡生近300名。站在兴义府试院门前,头门楹联上书“化宇重新,多士无须忧跋涉;宏规肆启,高才从此看飞腾”。在唐保华看来,这副楹联不仅写出了...……更多
...过去的皮囊。据传,由于科举的门槛过高,导致一些落榜举人赋闲在家,甚至开始怀疑这么多年寒窗苦读的意义,为了安抚这些举人,清朝出了一个以貌取人的选人方法,到乾隆十七年(1752)时,因举人壅滞的情况越来越严重,才...……更多
宋代四川首位状元苏易简38岁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被削除官籍,流落到了京师。这天,他带着礼物去找负责科举的苏易简(他曾6次负责科举),希望老朋友“以权谋私”,通融一下,让别人替他参加科举,自己好东山再起。苏易简不给面子,在众人卷子中将何光逢的试卷拿出...……更多
清代官员子弟更容易中举吗?其实他们考举人比一般士子难
...徐元文之子徐树声、侍讲学士徐乾学子树屏,同时中顺天举人,后以取士不公被罢革;三十八年已卯科顺天下乡试发榜后,因取士不公,人心不服;三十九年庚辰科会试,所中大臣之弟居多,又引起天下士子公愤。经过了这几次...……更多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范进欣喜若狂,最后竟然乐极生悲,也实在令人唏嘘。那这举人的功名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竟然能使范进直接疯了,于闹市大吵大叫?半生凄凉,科举不中范进...……更多
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
在中国封建社会,科举制度是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能中进士者,无不是才华横溢之辈。然而,在宋代,有一个家族却创造了一个惊人的纪录——曾巩一家六人同年中进士。这究竟是如何做到的呢?一、曾巩家族的背景曾巩,字...……更多
雍正王朝:大半生都在与“科甲进士”为敌,田文镜为何如此?
...上,他与《大明王朝1566》中的海瑞极其相似。二人全是举人出身,都没中过进士。同时,在为官的历程中,二人都曾有过一段坐冷板凳的经历,尤其是田文镜,还一度被上司免去了知县一职,但最终皆因对上层权贵有特殊的利...……更多
...试、乡试、会试、殿试,每一步都充满坎坷艰辛;秀才、举人、进士、状元,每个人都是人中龙凤。在这里我看到了刻满历代状元名录的魁星堂、刻满经史子集文字的石墙、字迹秀美内容厚重的状元试卷,现代科技与科举场景融...……更多
古代云南学子的状元情结
...得了参加中原地区科举考试的机会,但仅有少数人能考中举人、贡生。明、清两朝,云南出现了不少的秀才、举人、进士,但一直没有出过状元。中原地区科举的昌盛,让云南的官员和百姓都不甘心,希望早日出个状元,为云南...……更多
...士的目的就是为了升官发财。于是,穷秀才中举,就成了举人老爷,举人中进士,就会“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科举入仕的背后,是权力地位和敛财能力的不断提升。面对这样一个从娘胎里就有腐败基因的群体,康熙帝只...……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在八月,监考官由皇帝亲自指派。通过乡试后,就可获得举人头衔,及获得进入会试的资格。乡试排名第一的,称“解元”,第二名称为“亚元”,第三、四、五名称为“经魁”,第六名称为“亚魁”。通过乡试后,就可参加次...……更多
...,祖训是式。若稽三代以来,取士各有科目,要其本末,举人宜以德行为首,试艺则以经术为先,辞章次之,浮华过实,朕所不取。爰命中书,参酌古今,定其条制!——元仁宗元仁宗蒙古人、色目人要考两场,第一场考“明经...……更多
科举制度对北宋政治造成了哪些影响
...时任转运史,负责了明州府司法参军的事务。不过汪洙在科举路上走得并不是很顺,一直到元符三年(1100年)才取得进士。众所周知,在古时候,重视门第,魏晋南北朝时期重要的选官制度——九品中正制,虽说是由特定官员...……更多
​长庆元年的科考舞弊案,是“牛李党争”的导火索
长庆元年(821年)三月,由大唐礼部主持的科举考试照常开考。这是唐穆宗李恒即位以来的第一场科考,因此朝野瞩目。但这场意义重大的考试并不顺利,很快便朝向党争的方向发展。一切源于一个狗血的开端。01正式开考前,...……更多
...令武举释褐的官员们,往往羞于提及自己的出身,多数武举人也不愿从军。地方志中,对武科进士们的记载亦少之又少。四位台州状元,仅陈公辅一人《宋史》有传,给世人留下一副金刚怒目的形象。其余三人,虽是考场上的赢...……更多
“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
本文转自:海南日报明代儋州举人唐维“从今频往返,归路不辞遥”位于儋州市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的发祥坊。 唐浩义 摄■ 陈有济儋州市洋浦新英湾区太平社区唐屋村有一座海南现存形制最全的科举功名坊——发祥坊,...……更多
李卫:雍正宠他13年,乾隆为何不待见他?
...乾隆时期,他为何却未得乾隆待见呢?【卑微地出身】在科举时期,那些考中进士的人,倘若放到现今,其水平最低也相当于清北院校的学子呢。在古代,若未能成为进士,便基本与做高官的资格无缘。即便在进士群体内部,也...……更多
北宋状元与进士:精英选拔与社会变迁的见证
北宋(960-1127年)时期,科举制度得到了进一步完善和发展,状元与进士作为科举制度中最具代表性的精英,引领了当时社会的风气与变革。本文将通过对北宋时期状元与进士的选拔背景、特点、成就及其在社会中的地位等方面...……更多
从唐到宋:士族瓦解与寒门崛起
大唐贞观年间,在一次科举考试选拔结束之后,唐太宗李世民站在端门的城楼之上,看着新进的士子们鱼贯而入,不禁欣喜感怀道:“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作为帝王,自然希望天下英杰都能为己所用,为朝廷尽可能多招揽...……更多
邓钟岳的状元之路:机遇、书法与为人之道的完美结合
科举制度一出来就深受皇家喜爱,一方面通过科举制度选拨出来的人才大部分都是寒门子弟,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官权垄断的现象,从另一方面来说,通过科举选拔出来的人才,都要过皇帝这一关,这样一来天地君师亲,皇帝...……更多
清朝什么人可以参加武科举
...五年有一桩案件,孙连珠改了自己的名字参加武科并中了举人,但是被人告发,是家奴孙二保之子。刑部判曰“家奴之子出身微贱,未便滥邀名器”,孙连珠武举身份被判无效,并执行廷杖,发回原籍。 封建社会重视孝礼,这...……更多
宋代以后,为何出现“富不过三代”
...亿。事实证明,王旦确实很有远见——他已经预见到了科举人才终将成为这个朝代的“潜力股”。如其所见,贫寒士子韩亿抓住科举跳板,一路青云直上,韩氏家族就此崛起,日后更是成为两宋一等一的大家族,史称其“宗族布...……更多
从秦淮河畔望向历史深处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留法海归、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副馆长尹磊——从秦淮河畔望向历史深处王 威《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1月17日 第 10 版)傍晚时分的南京中国科举博物馆。网络图片尹磊在工作中。 受访者供图...……更多
洪武之治时期,在文化与社会方面有哪些内容
...员,即所谓秀才,先赴省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及格者称举人。隔年,举人赴京参加会试,及格者再参加皇帝亲自主持的廷试(或称殿试),中选者为进士,分一、二、三甲。考试的办法是,以四书、五经的文句命题,解释要以朱...……更多
唐宣宗李忱生平是怎样的,他有什么故事
...假的人也毫不留情地严厉惩罚。公元855年,礼部在考宏词举人时,出现了泄露试题的事件,李忱对此事非常重视,当即下诏将主管考试的官员分别处以降职、免职和罚俸禄等处分,全部取消已经被录取的10名单人的资格,并将伪...……更多
宋代科举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特奏制”,成宋朝的国策
科举是中国古代读书人的所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才女在门上贴绝对征婚,王安石过门两次才对上,还诞生个可爱的字
与其它传统文化形式相比,对联的生命力是极强的,直到现在我们仍有贴各种对联的习惯。春节我们要贴春联,办喜事我们要贴喜联,办丧事要贴挽联
2025-02-20 22:34:00
原来这才是十常侍之乱的真相
公元189年,洛阳城中,一场声势浩大的劫难正在拉开序幕,全副武装的士兵高呼着诛灭宦官的口号,在袁绍的带领下冲进皇宫,杀掉了宫中所有的宦官
2025-02-20 23:21:00
出土文物证实:“牧野之战”并不正义,周灭商用了“下三滥”手段
“炎帝无道,黄帝伐之涿鹿之野,血流漂杵。”中国作为一个拥有5000年历史文明的大国,在中国古代也发生了无数奇人异事,而在一场场颠覆战争中也曾创下过无数令人津津乐道的话题
2025-02-20 23:38:00
北京已经守不住,崇祯如果南迁能实现东山再起吗?结果只会是一个
崇祯十七年(1644年)三月十九日,崇祯皇帝朱由检带着无尽的遗憾,自缢于北京煤山老歪脖子树,真正上演了“君王死社稷”的悲壮一幕
2025-02-20 23:41:00
台儿庄战役中,无名女护士为救连长牺牲,埋乱葬岗66年才魂归故里
台儿庄战役,在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历史上,是无法磨灭的一笔。1938年3月16日,日军轰炸了几天的战机还没有撤走,炮火也已经准备好了
2025-02-20 23:43:00
原创《三国演义》刘表麾下武力最强八人,其中四人都是当世名将
三国时期荆州的地理位置相当重要:它北控宛洛,西连巴蜀,向东虎视江东(扬州),南接交州,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而且在当时北方诸侯纷争还无力顾及南方的时候
2025-02-20 23:45:00
【天眼聚焦·长三角】屯堡寻根⑤:寻找跨越600年的戏剧符号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600年前,明朝廷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
2025-02-20 21:21:00
【天眼聚焦·长三角】屯堡寻根⑥:屯堡民俗里的江南密码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600年前,明朝廷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
2025-02-20 21:22:00
张金星:为寻野人深入深山27年,三次离婚坚称不后悔,后来怎样了
“雷填填兮雨冥冥,猨啾啾兮狖(yòu)夜鸣”。早在战国时期,诗人屈原就已经写下也野人的踪迹,风雨交加的夜里,传来野人阵阵幽鸣
2025-02-20 15:58:00
张爱玲身价不菲,为何宁把遗产送邻居也不接济弟弟?实情令人唏嘘
“时间,让深的东西越来越深,让浅的东西越来越浅。看得淡一点,bai伤的就会少一点,时间过了,爱情淡了,也就散了。”——张爱玲提到张爱玲
2025-02-20 16:06:00
原创“好马不吃回头草?”其实下半句才是精华所在
中国的文化可以说是经历了无数的年代沉积,才有了今天我们所能学习到的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里,俗语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5-02-20 16:13:00
他是太平军中值得佩服的人, 曾不畏强权顶撞天兄, 舍出性命救三军
文:小佛太平天国中有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一些人是臭名远扬,一些则是美名远扬,要说值得人佩服的,小佛认为当数石达开和陈玉成
2025-02-20 16:14:00
这位君王是历史上让香料改名的典范,因为他让香料名称成趣谈
石勒,我们中国十六国时期的一位君王,他和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一般都是起点极低,从奴隶的身份一路逆袭最后成为了统一我们北方大陆的君王
2025-02-20 16:18:00
文物专家最佩服的“造假大师”,曾令他们损失90万,至今都是笑话
古董界的水的确是深的可以,就算你是什么文物专家或者说有什么几十年的收藏经验的收藏家,但是放在当下的古董界去混,你都会被经常骗
2025-02-20 16:20:00
十岁时对表姐一见钟情,婚前约法三章,婚后却率先违约
她的爷爷是晚清重臣盛宣怀,盛家在当时不仅是豪门望族,盛宣怀所积累的财富更是足以称为全国首富。虽然家境殷实,但是她的婚姻却充满了坎坷
2025-02-20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