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600年前,明朝廷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大量中原和两江地区将士及眷属、农民、商贾、工匠迁移至贵州,在漫长的岁月中生生不息、如缕不绝,与当地各民族水乳交融,形成了“活化石”般的屯堡文化。
近年来,贵州大力推进文化事业全面发展,通过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为建设文化强国作出贵州贡献。屯堡文化是随着明代贵州建省与生俱来的文化血脉,承载着宏大的国家战略,具有维护国家统一、促进民族融合的重大价值。
河之畔、江之滨,山之谷、云之端。600年后,看金陵、寻古迹。天眼新闻开启“屯堡寻根”系列报道,寻源溯根,见证绵延六百年的家国亲情,发现贵州文化史、文明史形成发展的基本图景和演进路径。
回望600年前,大量江淮地区士兵被征调至贵州安顺一带屯田驻守,这些军士在安顺建立屯堡村落,形成独特的“屯堡文化”,成为安顺地戏诞生的社会基础。
第五届长三角文博会上安顺地戏表演
南京及江淮地区是傩文化的重要发源地之一,屯堡军民将故乡的傩仪、祭祀传统带入贵州,结合当地民俗,逐渐演变为以武戏为主的“地戏”,演变成今天的安顺地戏。
南京高淳“跳五猖”(资料图)
寻找跨越600年的戏剧符号,今天,在南京高淳、溧阳等地还有“跳五猖”的习俗,通过面具、道具沟通人——神,并以祈福、禳灾、请神逐鬼为目的的祭祀舞蹈,演出时表演者头戴面具,身穿彩衣。两相比较,安顺地戏面具与其有相似之处,都以夸张的造型和色彩塑造人物形象。
安顺地戏面具
安顺地戏中有大量的王朝国家符号,有边关、出征、沙场等术语,有明君、贤相、主帅等称谓,唱词中也保留了一些明代官话,年复一年演绎古代战争、英雄故事。屯堡人通过跳地戏,将先祖从家乡带来的服饰、饮食、娱乐等习俗文化不断传承,以寄托心灵深处的乡愁。
南京绿博园内地戏简介
600多年来,“从家乡到异乡”“以他乡为故乡”“化田园为家园”“变沙场为剧场”,屯堡人建构了“明风淮韵”的屯堡文化,也造就了被誉为“中国戏剧活化石”的安顺地戏。
“奉军令调北征南,五尺道山崖两开;离乡背井豪情壮,忠君爱国守边关……”这段地戏“调北征南”的唱词,在锣鼓声中,由一代又一代屯堡人唱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
编辑 王小婷
二审 杨韬
三审 覃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5-02-20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