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国内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类别:国内 发布时间:2024-12-21 20:35:00 来源:当代先锋网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编者按:

“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

在贵州大地,气象万千的屯堡文化,历经600多年的岁月流转,依旧光彩照人。600多年来,屯堡文化在贵州扎根、生长和演化,形成了兼具特殊性和唯一性的文化现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传承守望的家国情怀,见证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历史进程。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全面挖掘屯堡文化内涵,展示屯堡文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青瓦石墙间,循着大碗茶和松糕粑的香气,在锣鼓伴奏下的地戏声中,探秘那些延续自明朝的屯堡习俗,经过600多年的传承和演变,这些习俗不仅成为一种生活里的艺术,更是一条应节令而生的“文化链”,贯穿于屯堡人四季坐卧起居和人情往来之中。

一曲咏唱不尽的家国情

“奉军令‘调北征南’,五尺道山崖两开;离乡背井豪情壮,忠君爱国守边关……”安顺平坝天龙屯堡新演武堂内,一场名为《调北征南》的屯堡地戏正缓缓上演。

台上,4名到6名地戏表演者头戴雕刻精美的木制面具,身穿长衫、腰系战裙、背插靠旗、手持刀枪,操着一口弋阳老腔,伴着锣鼓声,用生动的唱腔和力道十足的步伐再现古战场的金戈铁马,现场观众仿佛置身大明王朝,表演者们每一次“交锋”都让人屏息凝神。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安顺普定县地戏爱好者在老民居旁表演地戏。乔啟明 摄(贵州图片库 发)

以天为幕,以地为台,一锣一鼓,木凳几张,朴素的地戏舞台上,唱尽英勇忠义情。早在1986年,古朴刚健的屯堡地戏就已远渡欧洲,在法国巴黎文化艺术节上唱响。而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千里走单骑》里,地戏同样以“面具戏”的形式登场,展现出一种“硬汉派”的艺术。

在天龙屯堡,有着近40年地戏表演经验的演武堂馆长陈春伍告诉记者,安顺地戏所演的近30部大戏上至商周,下至明初,皆为金戈铁马、沙场点兵的征战故事和赞美忠义、颂扬报国的忠臣良将故事,尤以杨家将、岳家将、三国演义等唱本最受观众喜爱。

作为屯堡人精神生活中极为重要的一部分,地戏的表演内容带有雄壮的军旅气质。屯堡人相信地戏带有英雄的正气,可以驱逐邪祟,同时地戏也为他们提供了团聚与娱乐的空间。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陈春伍和地戏队的合影。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义鹏 摄

“屯堡村寨几乎村村都有地戏队,这是我们乡民生活与节日礼俗中必不可少的部分。”陈春伍说,每个地戏队跳一个唱本称为跳一堂戏,有的唱本多个戏队都在跳,这就形成了安顺市一带300多个地戏队同唱一堂戏的壮观场面。

贵州省屯堡研究会副会长、安顺学院教授张定贵认为,地戏是屯堡人特有的一种仪式性戏剧,虽难以说清其产生时间,但是搬演中国历史中的战争场景,有着不言自明的“隐喻”,这是屯堡人对于中国历史的记忆和对祖先军人身份的记忆。

只演英勇征战生活,不演家庭亲情故事;只演忠孝节义,不演儿女情长;只演帝王将相,不演神怪反叛。地戏唱词注重“许胜不许败”,旨在让屯堡子弟世代习武,内里也藏着屯堡人600多年移民迁徙、落地生根后,又坚守自我的文化融合。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安顺屯堡村落村民夜晚跳花灯。安顺西秀区融媒体中心供图

“白天跳地戏,晚上玩花灯。”当夜幕来临,屯堡的花灯戏点亮了整个村庄的欢乐气氛。作为一种时令性娱乐活动,在屯堡人的一年之中,农历七月玩花灯称为“米花灯”,正月则称为“迎春灯”。地戏是彰显家国天下的“大段书”,称之“武戏”,而花灯表演的则是才子佳人或以娱乐为主的自编小戏,称之“文戏”。

在屯堡人中,还曾流传有“地戏是屯军带来的,花灯是老百姓带来的”的说法。白天与黑夜,地戏的刚与花灯的柔形成了鲜明对比,两者也共同构成了屯堡戏剧文化的两端:一个承载历史,一个寄托欢乐。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一座屯堡村寨的集体记忆

把时间的坐标指向每年春节,这是屯堡人一年中最为忙碌的时段,家家户户的门头都会贴春联、挂灯笼,既保留着汉族的传统节日习惯,又有江淮文化的影子,在日复一日的时光流转中,还融入了贵州本地的民族特色。

尤其在新春正月,许多屯堡村寨都会举行屯堡“抬亭子”(有的“抬汪公”、有的“抬玉皇”、有的“抬关公”等)传统民俗活动。作为屯堡地区特有的一项重要传统活动,“抬汪公”是屯堡人的一大盛事,人们在活动中祭拜恩祖、祈求来年风调雨顺。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安顺吉昌屯村民参加“抬汪公”传统民俗活动。卢维 摄(贵州图片库 发)

鲍家屯村村民鲍灵琼参加了多次“抬汪公”活动。据他说,这是为纪念保境安民的越国公汪华诞辰而举行的传统民俗活动,始于明代徽州,随着明代屯军戍边移入安顺,2014年该习俗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屯堡人‘抬汪公’,首先要将汪公塑像请出汪公庙,将汪公迎进八抬大轿,从穿起古装的人群中选出声望最高的八人抬轿,其余人扮成仪仗队,鸣锣开道,出巡游寨。”在鲍灵琼的回忆里,每当汪公走到一户人家门前,人们就要齐喊“高升”,停轿接受礼迎……

若你打开一本明嘉靖年间《徽州府志》会发现,这与当时所载民众攒动,热闹非凡的盛况别无二致。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汉服爱好者在兴义鲁屯古镇参加汉服巡游。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刘朝富 摄

巡游仪式不仅是一种民俗活动,更是一场文化盛宴。在庄严嘹亮的歌声中,前有龙凤彩旗导引的仪仗队,后有彩船、舞狮、腰鼓、秧歌、花灯等队伍,充满了浓郁的屯堡民俗风情。浩浩荡荡的巡游队伍一家接一家路过,全程不过数百米,却要走上大半天,可见礼仪之隆重,规模之宏大。

“巡游结束后,村民们还会聚集在祠堂或村广场,进行传统的舞龙、舞狮等表演,氛围十分闹热。”鲍灵琼说,“抬汪公”是屯堡人最热闹的年俗之一,目前主要在安顺吉昌屯、狗场屯、鲍家屯等屯堡村寨举行。“通过这个活动,村民们把传承下来的英雄精神融入当下生活,形成了一种代代相传的文化纽带。”

相比地戏,“抬汪公”有着更清晰的地域指向——它起源自皖南,具有悠久的历史渊源和强大的民意基础。近些年,在汪公的发源地徽州,每年都会派代表到贵州安顺吉昌屯来学习“抬汪公”民俗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流程。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吉昌屯里的汪公殿。杨爽 摄

在《续修安顺府志辑稿》中记载了汪公庙的修建历史,经历了建造、损毁、重建的过程,时间跨度从明朝屯堡建立至清朝光绪年间,大大强化了地方文化与群体认同。除了一年一度的仪式节日外,平时屯堡人也会每月定期到汪公庙来祭祀汪公。

这些具有独特地区礼俗和文化生活的系统性特征,让屯堡人在自己的场域内生活得丰富多彩,并享受着精神上的愉悦和满足。或许,对于至今生于斯、长于斯的屯堡乡民而言,屯堡民俗不仅仅是与生俱来的生活场景,也不仅仅是家谱与传说中的遥远记忆,更是一种日常的、具体的生活。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色泽诱人的屯堡美食。

一场穿越时空的舌尖之旅

除“跳地戏”“抬汪公”等民俗活动外,屯堡人还过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元宵节、玉皇会、观音会、清明节、端午节、关帝磨刀会、七月半、中秋节、重阳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多数与农事季节紧密相关。

农耕文明的发展,在历史绵延中决定着食物的种类和变化,亦象征着土地的馈赠和勤劳的智慧。在屯堡地区,悠悠600多年来,屯堡人把对美好生活的念想、体悟等诸般感受纳入筵席之中,逐渐形成了既有江淮屯军特色,又有贵州山间坝子野趣的独特饮食。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贯穿日常生活的屯堡家常菜。

贵州有民谚:“贵阳的穿着,安顺的吃喝”。其中,“安顺的吃喝”指的就是屯堡美食。随着岁月变迁,屯堡美食更以自身饮食特色,逐渐影响了省内其他地区的烹饪方式,成为贵州饮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屯堡菜的特点是味兼南北,并具有自己的风格。它的基础是淮扬菜,但也吸收了川、湘、滇等地区的烹饪方法,以及贵州少数民族菜式的影响。”贵州省作协会员、安顺市作协副主席陈文杰说,经过时光雕琢,屯堡菜已成为黔菜中的典型代表。

陈文杰认为,屯堡菜有成席成宴的酒席菜,有小锅小灶的家常菜,也有风味独特的一锅香和种类繁多的小吃。“屯堡家常菜朴实无华的气息,绵延着让人久食不厌的乡愁。”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行走在安顺旧州古镇的屯堡人。

徜徉于古意氤氲的石板街巷中,对于屯堡人来说,乡愁除了发端于味蕾之上,还缭绕在老家乡场上的烟火气里。

旧时“西南官道”,即今天的贵昆铁路、贵黄公路、滇黔公路等交通要道的两侧,虽水小山重,但因地处黔中陆路交通要冲,素来是客货流转的重要集散地,这也是大部分屯堡人家聚居的所在地。

区位优势,使得居住在这些地方的屯堡人家有了经商传统,各种生活用品以小商小贩的“转转场”形式在乡场上调剂缺余。正是这种细水长流的“转转场”,催生了大批“前店后厂”的能工巧匠。

“按照过去的习惯,人们习惯以十二地支和十二生肖排序,按照‘子日’—鼠场、‘丑日’—牛场等顺序,首尾循环来安排‘场期’,保证间歇不断,逐渐形成了屯堡地区‘转转场’的习惯安排。”中国明史学会屯堡研究分会副会长吕燕平说。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鲜活动态的江淮遗韵打开一扇记忆之门

安顺乡村赶乡场的热闹图景。

由于“转转场”有着固定的时间规律,这些集市甚至成为当地人的一个“时间坐标”,目前还有极少数村寨保留着以十二甲子为顺序的“转转场”习俗。

在屯堡人的时间谱系里,形式多样的习俗并非平面化、单向度的年月日,它内涵丰富,构建了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上承祖先成法,下启后代子孙,横结宗族亲人与邻里乡民,在纵横交错、鲜活动态的丰富世界中彰显传统伦理,展现出屯堡人鲜活动态的生活样貌和时间图景。

>>>>>>>>>>>

阅读链接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安顺地戏:薪火相传六百年 唱不尽的家国情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张定贵:屯堡习俗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符号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总策划/邓国超 张焱

执行/李坤 黄蔚

文/陈江南

视频/周梓颜 陈祖嘉 刘义鹏 周尧

手绘/齐青杨 实习生 高园樱子

海报设计/赵怡 王子琪

部分素材来源/贵州省委宣传部

编辑/刘立超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陈曦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12-22 00: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习俗记 | 张定贵:屯堡习俗是区别于其他文化的重要符号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人物简介:张
2024-12-21 20:35: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 | 地戏艺人陈春伍:方寸之间品六百年古风遗韵
2月,寒意未散。走进贵州省安顺市天龙屯堡景区,石头巷里传来一声声悠长的唱腔,没有丝竹小调的柔美缠绵,只有金鼓齐鸣的雄浑高亢,伴随着铿锵有力的击鼓声,现场气氛被瞬间点燃。“一战恶龙
2025-02-23 23:15: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征南、戍边与守望:贵州600年屯堡文化寻思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在中国西南的
2024-12-23 19:52:00
...籍、传承中华文脉的“国家队”再添新成员。今天的文化中国行,我们走进这些古籍修复单位,看看在先进科技助力下,珍贵的古籍如何再续文脉,重获新生。我国古代书籍用纸大体分为麻纸、皮纸
2025-02-19 20:49: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寻亲记 | 屯堡后人南京寻亲:相隔600年,找回乌衣巷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说起18年前
2024-12-23 16:18: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 | 政府、学者、村民三方共议“可持续文化生态圈”建设
初春的贵州,分布在全省各地的屯堡村寨,宛如一颗颗散落的文化遗珠。沿着蜿蜒延伸的青石板路前行,600年前的明代江淮风貌在雕花窗棂与石头寨墙间若隐若现,地戏面具背后的铿锵唱腔仍在回荡
2025-02-23 23:16:00
秦朝阿房宫廊腰缦回,汉朝庑殿顶飞檐如翼,北魏应县木塔斗拱层叠,明清紫禁城红墙金瓦,传统建筑编织成中华文明独属的建筑史诗。中国传统建筑是文明核心载体,其建筑语言独具魅力,一砖一瓦、
2025-05-26 15:07: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音韵记 | 言旨话:屯堡人口中流淌的言语景观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言旨话”(
2024-12-22 17:24:00
文化中国行•屯堡印记之服饰记 | 丝头系腰:精巧手艺在这里相传至今
...化的特征、影响和时代价值,贵州日报报刊社聚焦“文化中国行”主题宣传活动,推出“家国六百年·屯堡印记”大型主题报道,和读者一起走进历史深处,领略屯堡文化的独特魅力。在安顺市大西
2024-12-22 23:00:00
更多关于国内的资讯:
近日,随着东营西城景梧再生水厂试运行,胜利发电厂每天使用再生水量达近万立方米。待胜利国电(东营)热电公司配套完成开始使用再生水
2025-10-16 06:09:00
“碎陶瓷属于其他垃圾,因为无法回收再利用”“碎玻璃属于可回收垃圾,被熔融后还能再次使用”……10月14日下午,阳光未来小学多功能室内座无虚席
2025-10-16 07:05:00
问政快报(2025.10.16)
江西日报社大江大数据显示,2025年10月14日,大江新闻《问政江西》栏目共计收到帖文211条,其中,南昌市红谷滩区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10-16 07:07:00
江西这个千亿级产业大有“硒”望
金秋十月,宜春市袁州区的富硒稻田翻涌金浪。种植户李福臻蹲在田间,摸着稻穗笑道:“这富硒大米比普通的米贵35%,我500亩地
2025-10-16 07:07:00
大江校服直通车上线!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杜宇蔚)秋风渐起,天气转凉,到了该给孩子准备春秋款校服的时候。找不到放心的渠道给孩子买校服?担心价格虚高
2025-10-16 07:07:00
10月15日,市政协机关“书香颂华诞奋进启新程”读书分享会举行。市政协主席杨继承出席。市政协副主席张守耀、胡建林、李卫平参加
2025-10-16 07:08:00
10月15日从市环卫中心获悉,为全面提升城市环境卫生管理水平,提高生活垃圾分类实效,太原市城管环卫部门持续优化管理服务模式
2025-10-16 07:08:00
面对近日出现的持续降雨天气,我市迅速行动,多措并举组织开展秋收秋种工作,最大限度降低灾害影响,全力稳住粮食生产基本盘。据统计
2025-10-16 07:08:00
央媒看太原10月15日,中国国际电视台以《黄河生态:汾河沿岸的绝美秋景》为题,向世界各国的观众展示了汾河太原城区段的秋韵
2025-10-16 07:08:00
太原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建设掠影
图为锦绣汾东120平方米户型内景。10月15日清晨,太原市首批配售型保障性住房——“锦绣汾东”项目现场已是一片热火朝天
2025-10-16 07:08:00
10月15日从市城管局市政建管中心了解到,该中心现已顺利完成阳兴大道护坡空洞与边沟路肩塌陷应急抢修任务,及时消除了安全隐患
2025-10-16 07:08:00
10月14日,“强国复兴有我 争当新时代好少年”2025年山西省纪念中国少年先锋队建队76周年暨示范性新队员入队仪式在太原市第二实验小学校举行
2025-10-16 07:08:00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刘全民 通讯员孙圆圆在南京,低山丘陵岗地面积占比60.8%,人均耕地面积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一产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不足2%
2025-10-16 07:37:00
大学生携手中学生共筑数字公民成长之路一分钟写作业和一分钟刷视频 感觉有何不同?南报网讯(记者姜静)10月14日下午,一场以“辨识·思辨·责任
2025-10-16 07:37:00
只待客来,开启“舌尖上的环球旅行”
展商正在进行布展工作。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展会现场各种展品琳琅满目。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 戚珂嘉 摄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甜甜 实习生黄倩从1号馆到9号馆
2025-10-16 07:3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