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本文转自:法治日报□ 刘兰根
故乡的柴垛像一幅画面,经常跃入我的脑海。
我家的土场在村口。每天出村进村,看到高高的麦秸垛,心里特别舒畅。麦秸垛快用完的时候,新的一年麦收开始。父亲对于堆麦秸垛很是讲究,一定要用铁叉压了又压,圆了再圆,还要蹬梯子上去踩上几次,够瓷实了,开始在顶部盖上一层土,抹上厚厚的黄泥,这样的麦秸垛经过一年的风霜雨雪都不会“漏垛”。高而圆的麦秸垛既是一家收成的展示,也是父亲手艺的展示。父亲对麦秸垛很是满意,他坐到树底下,点燃一根烟,不断和来来往往的村人们打着招呼,和旁边的人说着这一年来撒了多少麦种,用了多少化肥,浇了几遍水,耧了几遍地。
这麦秸垛就是一个麦子收获的大句号。父亲母亲终于可以缓一口气,播种秋玉米和谷子了。
秋天的玉米秸不用码垛,倚墙晒干就直接用铡刀铡成寸长的草料了。谷子轧过场后,谷秧长而有韧性,一大部分也是被铡成草料,留取一部分秧长而韧的,堆一个小谷垛。这个谷垛是有用处的,霜降前用来捆白菜,夏收时节用来捆麦个子,特别好用。
晒好的玉米核母亲用砖头垒了一个圆形的池子,上面再压上砖头防雨雪。家里每年种不到两亩玉米,玉米核并不是很多,母亲对这些玉米核有专用,冬天的煤炉子经常会灭,母亲要用玉米核引火,母亲经常会说:“心急吃不了煤火饭”,那几块煤饼的火焰刚上来燃烧一会儿,又到了需要添煤的时候,添上新煤后,火焰又迟迟上不来,那锅很长时间都开不了,见我们等得着急,母亲便不时往炉膛里塞两个,火焰很快便升高了,那口钢精锅也很快熏得黑黢黢的了。
立冬时节,棉花柴拉回家,这是一年里主要的柴火。房前有块大的空地,父亲把棉柴码成了两个垛,垛上方是大的柳树冠,有防雨的功能。棉花是经济作物,这个棉柴垛也能看出一家的日子是瓷实还是紧巴。高而大的棉柴垛像是一道招牌,上面的棉桃壳内膜都薄得透亮,闪着光泽。每一天我负责拿够当天的柴火,抽出一根一根棉花柴,直到那柴垛越来越小,最后经风吹雨淋,成为一堆碎屑时,新一年的棉花柴又拉回来。柴垛虽高,一年用来烧火做饭却有些不足。母亲勤快,用乡人们的话说就是“不扔功夫”,荒地的野茅草,母亲在夏天三天两头砍回来,晒在院子里。秋后母亲就去搂树叶,北风呼啸的冬天,母亲去捡刮下来的枯树枝。勤俭持家,日积月累,柴火充足,母亲的心里才踏实。
村里的土场多,柴火垛多,大大小小分散各处,每一座柴垛都有一户主人,堆在户外,谁家也不会拿错。
柴垛旁有夏天雨后的蘑菇,有开出的牵牛花,有捉迷藏的孩子,飞来飞去的成群的麻雀,柴垛是一道风景,一个乡村的符号,曾经蕴藏其中的一个个故事的情节,时隔多年,终成往事。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7-16 08: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