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聊聊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背后的东晋暗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义熙元年十一月,四十一岁的陶渊明在彭泽县令的职位上,经过八十五天的“煎熬”之后,终于大澈大悟,毅然挂冠弃职而去。自此,东晋官场上少了一个郁郁不得志的小吏,山水田园间却多了一个潇...……更多
本文转自:北海日报 东晋诗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典故,人人耳熟能详,但很少有人会想,他作为彭泽县令,一县之长,工资为什么会如此之低。十升为一斗,每斗十二斤半。如果每月五斗米,不过六十二斤半。古代斗米...……更多
古代官员辞官后如何维持生计?不同情况的案例分析
...经常看到,古代许多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乡,比如范蠡、陶渊明、李白、刘基等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当了80多天彭泽县令就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成为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那么,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眼前...……更多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的传奇人生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白手起家,在东晋的建立时立下功勋,祖父陶茂也官至太守,但到了他父亲这辈...……更多
陶渊明穷困潦倒时有“童仆侍候”吗
就这一问题而言,陶渊明和鲁迅先生是很相似的。与其笼统地说陶渊明“穷困潦倒”、“有童仆侍候”,倒不如说,陶渊明有时“有童仆侍候”,多数时候“穷困潦倒”。后者,才更贴近陶渊明的实际生活。陶渊明,字元亮,...……更多
最好的生活方式,是守护自己的初心 读《跨山海:14位古代诗词偶像的真实人生》
...的挣扎,都随着笔尖的飞舞,渐渐消逝。这位县令,名叫陶渊明。他写的不是文告,不是上疏,而是一份宣言。这或许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辞职宣言——《归去来兮辞》。陶渊明所向往的,是回归田园。世人眼中的陶渊明,是...……更多
田园诗人陶渊明卓越的成就与传承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建威参军等官职,最...……更多
黄文炳落入宋江之手后是怎么死的?
...陶彭泽和魏江州都是与江州有关的著名诗人——东晋诗人陶渊明,曾任江州所辖彭泽县令,唐代诗人魏应物为江州刺史。陶渊明是九江人,曾任江州季酒、彭泽县令。作为彭泽龄的陶渊明,在位仅81天就卸任,并发表了“五斗饭...……更多
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酒、菊、云
...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很是贫穷,“家徒四壁,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然如此,他却既不属于一般的寒门,又不...……更多
陶渊明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生平事迹和人文精神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本文将简要介绍陶渊明的生平、事迹和人文精神,探讨他的人生哲学和思想背景。陶渊明生于东晋末年,他的家庭是一个士族家...……更多
陶渊明隐居之后靠什么生活
...地方,这篇文章的作者,就是晋代大名鼎鼎的文学家——陶渊明,他之所以会写出这样一篇纯杜撰的文章出来,其实更多的是自己内心的期盼,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在古代,很多时候社会风气并不是一直很好,官场更是黑暗,...……更多
宁静田园诗意的象征
陶渊明纪念馆中的归来亭。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摄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建筑位于一隅,这便是陶渊明纪念馆。这里不仅是伟大田园诗人陶渊...……更多
陶渊明是如何被“捧红”的?
陶渊明开创了描写乡村生活、风光的田园诗,不仅他的诗文广为流传,他安贫乐道、不染污泥的高尚情操更成了许多人的精神寄托。然而,他的作品在生前并未受到太多重视,他其实是被后世“捧红”的。那么,这是一个怎样...……更多
聊聊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太元十八年(393),任江州祭酒...……更多
...曾任北海相)、谢宣城(谢朓曾任宣城太守)、陶彭泽(陶渊明曾任彭泽县令)等,这种称谓在宋朝以后就很少使用了。 ……更多
苏轼与佛印:千古名篇背后的禅意与智慧
...不知辛苦为谁甜。白话翻译:古有慧远和尚,用美酒款待陶渊明;今有佛印和尚,用烧猪款待我苏轼。听过法远和尚讲陶渊明“诗酒文章”的典故后,又听佛印和尚“白猪化象”的典故。所以,我突然悟出了一个道理:做人呐,...……更多
周 敦 颐 的 清 廉 之 思
...寄托自己毕生的心志: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更多
美国富二代23岁继承6亿财产,却在家宅了80年,直到104岁才出门
大家熟悉的陶渊明,是那个潇洒自由,扛着锄头立于农田的大诗人。陶渊明是我国著名的田园派诗人,他的诗歌描写的生活“采菊”“见南山”,是多少现代人梦寐以求的状态。实际上陶渊明并不想过这样的生活,他很想入仕...……更多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的伟大思想家。陶渊明的文学思想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渊明,字元亮,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们肯定熟悉...……更多
揭秘王绩:五律之祖与酒文化传奇的双重身份
...鬼,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到“诗酒人生”的陶渊明,无数诗人都在美酒的刺激下,创作出千古绝唱,到了盛唐时代更是如此。在很多人眼中,李白应该是喝酒和写诗的集大成者。他手握“酒仙”和“诗仙”两个称号...……更多
古代没有民族国家概念,士大夫忠于一家一姓
...新王朝正统的遗民,拒绝使用新王朝的国号、年号是远从陶渊明开始的悠久传统,然而谢先生并没有拒绝使用新王朝的国号。你要理解成反讽是你的自由。明初君臣承认元的正统的论据太多太多,在国家层面而言,洪武二十二年...……更多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前言在家庭纷争中,陶渊明这位文学巨匠居然也在为儿子的不成器而愁眉不展。面对儿子的令人堪忧表现,陶渊明究竟有何无奈之举?他竟然以诗篇表达了对儿子的骂声,这样的家庭矛盾让人啼笑皆非。在这幅天下父母的无奈...……更多
东晋阶层固化,陶渊明选择隐居后,他的五个儿子怎么样了?
...的角度来聊“躺平”,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人,应该就是陶渊明。古代没有“躺平”这个词,古代躺平的人叫做隐士。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古代“躺平”的人还大加赞美。比如小的时候,学习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这篇课文。老...……更多
刘奕评《归去来》︱一部私淑鲁迅的陶渊明评论
《归去来:不一样的陶渊明》,顾农著,中华书局2023年8月出版,442页,78.00元顾农先生是一位极有个性的学者。他的治学,一手在中古文学,一手在鲁迅。论成果数,前者多而后者少。若细加考察,会发现数量上的少者在分量...……更多
...无闻于一世,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东晋隐士陶渊明。一生仕途不顺,虽曾当过八十多天的小官,但他“不为五斗米折腰”,于是归隐田园,“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以饮酒吟诗度过一生。他前后写了一百多首...……更多
魏晋南北朝的文学发展,曹氏父子为代表的建安诗人,深受乐府影响
...感真挚,不是肤浅的玄言诗可比的。东晋末刘宋初,诗人陶渊明的出现为诗坛带来了清新的空气。陶渊明(约365-427),字符亮,后改名潜。他曾任州郡僚属和彭泽县令,到中年归隐田园,至死不仕。陶渊明的田园生活使他与农...……更多
陶渊明的曾祖父陶侃,出身贫寒,为何能在东晋位极人臣?
...竟然送他到百里之外。逵知道陶侃的为人,也知道他十分有才能,所以...……更多
2022-12-16 16:25陶渊明,曾祖,曾祖父
聊聊东晋和西晋的文学
...了竹林七贤外,还有一位“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的陶渊明。他是东晋最具代表性的人物。陶渊明的诗,读起来很轻松,每一句都是恰到好处。民间有个说法,越是乱世越爱读陶渊明。每到重阳节人们都会想起陶渊明《饮酒...……更多
...》,创设了一个在学校举办的“两晋人物风采展”上提供陶渊明形象设计底稿,并附一段导语的情境。课上,老师带着同学们进行三层探究,并引导思考、表达“陶渊明生命价值取向的时代意义”。何海云说:“这种学习方式带...……更多
陶渊明曾祖父陶侃的传奇人生\\\
当28岁的陶渊明初为人父,听到第一个孩子的第一声啼哭,既心情激动又喜上眉梢。他写下了《命子》这组诗,用了大量的篇幅,对自己的家族史进行了一次回顾,既是告诉儿子,咱们的祖辈声名赫赫,也是激励儿子对祖辈的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强谏徒然罹一死,何如先事学鸿飞
已而,高洋嫌宫室卑陋,乃发工匠三十余万,修广三台宫殿。殿高二十七丈,两栋相距二百余尺,工匠危怯,皆系绳防踬,高洋登屋脊疾走
2024-06-30 09:09:00
古籍中为何会有“战一日而破纣之国”的正确记载
据出土西周利簋的铭文记载:“武王征商,唯甲子朝,岁鼎,克昏夙有商。”武王伐纣,一夜之间就将商灭亡,在岁星当空的甲子日早晨
2024-06-30 09:12:00
宋词里最苍凉的一场雨,写尽人世悲欢离合
蒋捷,南宋末年的进士。宋度宗咸淳十年,蒋捷成功跻身甲戌科进士之列,可谓是搭上了南宋科举的末班车。两年后南宋覆灭,蒋捷的进士光环也随之黯淡
2024-06-30 09:14:00
古代第一个飞升之人是谁,被唐朝官方认证
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总有一些传说和故事,如同璀璨的星辰,照亮着人们心中对未知世界的向往。其中,唐朝女道士谢自然的故事,无疑是那颗最耀眼的星
2024-06-30 09:16:00
宋高宗绍兴十一年十二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142年1月27日,是中国传统的大年除夕夜,正当大家都沉浸在过年的喜庆中,一代名将岳飞被害了
2024-06-30 09:16:00
作为四大名著之一,明朝成书的《水浒传》以鲜明的对比手法,在对以宋江为首的梁山好汉大加赞扬的同时,对昏君宋徽宗和奸臣蔡京
2024-06-30 09:17:00
康熙三十一年(壬申)五月十日,已经被任命为知州两年多的秦熙祚,在经成都抚台、建昌监理厅和会川军民守备多次筹划下,终于带领士兵和随从
2024-06-30 09:17:00
前几天一连看了几篇大同小异的文章,都说诸葛亮之所以辅佐刘备而不投奔曹操,是因为诸葛亮跟曹操有仇:曹操屠戮徐州的时候,把琅琊郡的诸葛亮一家打得背井离乡到了荆州依附刘表
2024-06-30 09:19: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杨静将军号令,戍边卫国。一经数年,六百有余。6月28日,江苏省南京芥子园园区内,身着凤阳汉装、脚穿绣花鞋
2024-06-30 05:55:00
崇祯四年,卢象升各方面的表现政绩都很杰出,升任他为按察使,继续掌管军队。九月份的时候农民军在陕西,山西一带立足,开始往河南北部京师南部流窜
2024-06-29 21:43:00
天启二年的时候,卢象升考中了进士。刚开始的时候担任的是户部主事,后来官位开始得到逐步提升。万历后期便出现了老百姓吃不上饭流民被逼造反的事情
2024-06-29 21:43:00
卢象升如果生活在明朝洪武永乐时期,一定会有一番作为。可惜偏偏处在明朝末年,那个时代社会动荡不安许多老百姓吃不上饭,饿死的人比比皆是
2024-06-29 21:43:00
崇祯二年,爆发了历史上著名的北京保卫战。在这场战役当中,袁崇焕打退了皇太极满蒙铁骑的轮番进攻。可是始终没有逃脱政治的算计
2024-06-29 21:42:00
北方诸侯修长城抵御游牧民族,南方楚国为何也修长城
战国时期,北方的国家如秦,赵,燕都修建了长度不等的绵延城墙以防御北方匈奴对本国的人口和财富劫掠,这些城墙和关隘,路口,城塞一起组成了综合的防御体系
2024-06-29 21:47:00
聊聊晋国六卿故事
赵氏属于嬴姓,跟秦国国君来自同一个祖先。赵家发迹起源于跟随晋文公流亡的赵衰。他们的祖先可以追溯到商朝。当初纣王手下有猛将名叫蜚廉
2024-06-29 21:4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