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4 12:03:00 来源:戏说三国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陶渊明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的伟大思想家。陶渊明的文学思想成为魏晋南北朝文学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陶渊明,字元亮,是浔阳柴桑人。陶渊明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人们肯定熟悉陶渊明的作品,比如说《归园田居》、《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等等。

陶渊明一生已结过三次婚,前两任妻子都没能陪他白头偕老。而三夫人翟氏,虽然小陶渊明一轮了,却是陪着陶渊明走完一生。陶渊明的婚姻是坎坷的,是不幸的,人到中年,却经历了两次丧妻之痛。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但陶渊明的婚姻又幸福了,第三个妻子是贤惠的,他们的感情也很深。公元376年,陶渊明25岁时遇到了他的第一任妻子。于是他们结了婚,婚后离开了农村,搬到了浔阳县城生活。陶渊明先是当了一名教师,然后陶渊明在江州太守王凝之的门下工作。陶渊明妻子怀孕了,但陶渊明不知道,怕陶渊明在官场分心,没有告诉他。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在当时那些人的眼里,有三种不孝,没有后人就是其中之一。当时,陶渊明已经到了而立的年龄。陶渊明得知自己成为父亲后很高兴。生产的那一天不像预期的那样,妻子正面临分娩,肚子里的孩子只伸了一条腿,根据当时的医疗情况,不能及时做好工作,助产的人束手无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人和孩子因此而死。陶渊明为妻子完成了葬礼。到目前为止,第一任妻子消失在陶渊明的生活中。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公元385年,陶渊明在世界上生活了34年,但也是在第34年,陶渊明遇到了他的第二任妻子。这对夫妇非常相爱。在结婚的第二年,他们有了长子阿舒。新生儿的诞生给陶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也扫除了以前的阴霾。美好的事物总是在一根弦中来到陶渊明身边。在他们结婚的第四年,他们的第二个儿子,阿宣也出生了。阿宣刚能跑的时候,妻子怀了双胞胎。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陶渊明很高兴,陶渊明把这两个孩子命名为阿雍和阿端。陶渊明深爱他的宝贝儿子,尤其是这对双胞胎。在晚上的时候,陶渊明会走到床边,在月光的照耀下,他会看着婴儿的脸。与第二任妻子结婚的第二年,大儿子阿舒出生,新生儿给陶家带来了极大的欢乐。两年后,次子阿宣出生。阿宣刚能跑,妻子生了一对双胞胎,名叫阿雍和阿端。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陶渊明爱他的宝贝儿子,特别是双胞胎。当陶渊明晚上读书时,他无法抑制内心的喜悦。陶渊明爬到床上,在微弱的光线下看着婴儿的小脸。陶渊明以一种特别的幸福钻进了妻子的床上。公元392年,陶渊明的第二任妻子得了肺结核,吐血离开了这个世界。陶渊明知道他的妻子为家庭工作过度劳累,感到非常难过。六年来,有四个孩子出生,妻子要忙活一家七口的生计。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妻子去世后,家庭的负担落在陶渊明母亲身上。每天当陶渊明教书回来的时候,看到四个无知的孩子搞得乱七八糟。这四个孩子对母亲来说足够了。谁来做家务?不能没有家庭主妇。所以要娶第三任妻子,第三任妻子姓翟,翟氏比陶渊明小一轮,就是小12岁。翟氏虽年轻,但贤能。陶渊明的前妻留下了四个孩子,也是专心抚养,家里在她的尽心尽力下,恢复了以前的秩序。

陶渊明的婚姻坎坷,经历三任妻子,生了五个儿子

婆婆对翟氏很满意,婆媳关系很融洽。结婚两年,翟氏也为陶渊明生了一个小儿子,名叫阿通。翟氏不仅贤惠,而且非常擅长农活。每次陶渊明忙着种秧或收割,她都跟着陶渊明,做得比陶渊明好。陶渊明喜欢喝酒,这也是翟氏纵容的结果。翟氏的聪明能干,在她的努力下,家里一天天好起来。

田里的收成逐年丰富,所以每一次五谷过剩,她都会用五谷来酿酒,而这些新酒,她会第一个给陶渊明品尝,收获越来越好,酒也越来越多,所以翟氏每餐都会为陶渊明准备酒,久而久之,陶渊明养成了喝酒的习惯。日子就是这样的,日子已经过去了。陶渊明与妻子翟氏携手白头。结婚两年,翟氏为陶渊明生了一个小儿子,乳名阿通。

因为翟氏能吃苦耐劳,陶家的日子渐渐好转。每年庄稼在田里收割,食物吃不下,每年都要做些酒喝。无论什么时候想喝酒,翟氏都会端了一大碗给陶渊明。只要家里有酒,翟氏每餐都为陶渊明准备酒。陶渊明觉得喝酒是一件很舒服的事情,小喝小舒服,大喝大舒服。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4 13:45:2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陶渊明的《责子》:一个父亲的苦口婆心与期望
前言在家庭纷争中,陶渊明这位文学巨匠居然也在为儿子的不成器而愁眉不展。面对儿子的令人堪忧表现,陶渊明究竟有何无奈之举?他竟然以诗篇表达了对儿子的骂声,这样的家庭矛盾让人啼笑皆非。
2024-01-21 21:00:00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陶渊明,一位被后世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却在自己的人生最后时光里,经历了残酷的贫穷与饥饿。这位曾五次辞官隐居田园的隐士
2024-08-28 10:13:00
隐逸诗人陶渊明的诗意人生:酒、菊、云
...其志,不堕尘网。然而要说古来第一隐,影响最大的当属陶渊明。陶渊明绝对是古来隐士第一人,“不为五斗米折腰”。陶渊明的一生很是贫穷,“家徒四壁,短褐穿结,箪瓢屡空”。虽然如此,他
2024-03-29 03:22:00
看看古代诗人是怎么教育儿子的
...,兹辑一束,以飨读者。一"种秫两顷半"的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生有五子:舒、宣、雍、端、通。他们的情况怎样?陶渊明曾有《责子》诗一首:白发披两鬓,肌肤不复实,虽有五男儿,总不好
2023-06-20 10:55:00
北宋著名隐士林逋,把梅花当成老婆,把鹤当成儿子
...远流长。隐士大致可以分成三类,一种是真隐士,就像是陶渊明一样躬耕南亩,一类是像是李白、卢藏用那样的假隐士,他们在终南山假装隐居,实际上是天天想着能去长安做官,对于长安官场了如
2022-12-24 16:19:00
如果你有女儿,在她长大成人后一定要告诉她不能跟“穷人”结婚
...无法挽救的“病”。内心富足的人即使身处底层也能够像陶渊明一样怡然自得,内心贫瘠的人即使衣食无忧也只会给身边人带来负能量。嫁给“心穷”的男人是自讨苦吃老人常把婚姻比喻成女人的第
2023-05-13 11:13:00
东晋阶层固化,陶渊明选择隐居后,他的五个儿子怎么样了?
...的角度来聊“躺平”,大家第一个能想到的人,应该就是陶渊明。古代没有“躺平”这个词,古代躺平的人叫做隐士。曾几何时人们对于古代“躺平”的人还大加赞美。比如小的时候,学习陶渊明的
2024-02-25 23:56:00
陶渊明是历史上有名的田园诗人,被认为是“千古隐逸之宗”。他有五个儿子,最开始生下大儿子的时候,他也怀了好好教育的决心,打算让儿子在官场里卷一卷。得子之初自然是喜悦与期望相伴的。他
2024-07-22 14:25:00
为何说陶渊明的归隐充满了无奈和悲痛
有人说,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而且还是理想主义者。想必这位仁兄定是对陶渊明作了一番研究,才下此定论。先且不说这位仁兄对陶渊明所下定论是否正确。咱也来先研究研究陶渊明,再说这位仁兄
2022-12-25 19:4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京日报/紫金山新闻记者张安琪“团长说今晚要走70里路,途中还要消灭800个敌人,我们就跑啊跑。在部队里,赶路不是用走的
2025-09-04 07:40:00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当我们回望那段烽火岁月,不应只将目光锁定在硝烟弥漫的前线,更当看见如贵州这般沉默而坚韧的“战略大后方”
2025-09-03 23:32:00
烽火金叶:山东烟草的抗战传奇
鲁网9月3日讯八十载岁月流转,硝烟散尽,山河重光。当我们回望那段血火交织的抗战岁月,山东大地上一片片碧绿的烟田,竟在无声中化为民族救亡的“金色血脉”
2025-09-03 17:11:00
在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乌江西岸的石坡山上,矗立着一座庄严的墓碑。碑身正面镌刻着“苏联空军金角罗夫烈士之墓”——这个名字被当地百姓铭记
2025-09-03 18:21:00
菏泽郓城九旬老兵观阅兵 见证从烽火岁月到盛世华章
大众网记者 李效谨 通讯员 崔如坤 郓城报道9月3日清晨,郓城的天空被轻柔的阴云笼罩,空气中弥漫着初秋的清爽。张文兰老人家门口那块“光荣之家”的牌匾
2025-09-03 18:49:00
编者按:抗日战争中,河南作为贯通南北的战略腹地与中原屏障首当敌锋,在烽火熔铸中承载深重苦难,于枪林弹雨中镌刻不屈抗争。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之际
2025-09-03 20:20:00
【黔言】抗战记忆永不磨灭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以不同形式开展纪念活动,缅怀英烈、重温历史。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
2025-09-03 21:27:00
贵州八万多军民硬生生凿出来的“抗战生命线”:24道拐每一寸土地,都回荡着全民抗战、共赴国难的呐喊
80多年前,当警报的悲鸣第一次撕裂贵州高原湛蓝的天空,山河为之变色;晴隆二十四道拐上,不分昼夜轰鸣的引擎,是维系国脉的喘息
2025-09-03 21:59:00
《如寄》之力与美
张吉祥此题自觉有些怪——《如寄》那来的力?哪来的美?其力有二:一曰感染力。《如寄》一面世,即有学界耆宿如宋遂良、吕家乡等老一辈学者著文解读阐说
2025-09-03 22:14:00
一床如寄月斜风细:耿介耳的寄心与寻迹
李酉宏“一床如寄 月斜风细”,这八个字,是上世纪初被称作“江南三名士”之一高燮《点绛唇》中的两句,大意是指局促在狭小的床上
2025-09-03 22:15:00
这盛世如您所愿!老兵目光坚毅,向新型装备敬礼。
2025-09-03 14:32:00
李建礼: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
鲁网9月3日讯(记者 刘斌)对此融心神,知君重毫素。这句诗,出自杜甫诗作《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好的书画作品,能够让观者心神为之一醉
2025-09-03 14:47:00
“我们只有反抗,只有斗争!”这是胶东特委书记理琪撰写的油印信件———《给各级党同志的一封信》中的名句。他以瘦弱之躯扛起胶东抗战大旗
2025-09-03 15:51:00
巾帼不让须眉的白衣战士张华英
张华英老人(左二)大众网记者 邢晨 通讯员 肖水莲 烟台报道烽火岁月里,山东胶东大地遍布抗争印记。在烟台黄渤海新区潮水镇潮水一村
2025-09-03 16:32:00
近日,《考古与文物》发表的《陕西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发掘简报》揭示:澄城刘家洼芮国遗址东Ⅰ区M3墓主,很可能是芮国国君的夫人
2025-09-03 08: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