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8-28 10:13:00 来源:戏说三国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死

陶渊明,一位被后世奉为田园诗人的代表,却在自己的人生最后时光里,经历了残酷的贫穷与饥饿。这位曾五次辞官隐居田园的隐士,最终选择了彻底"躺平"的生活方式。然而,这种躺平并没有带来安稳自在的生活,反而让他陷入了前所未有的艰难困境。他的儿子们个个不学无术,无法成为他晚年的依靠。究竟是何原因,让这位珍视自由的诗人陷入如此境地?他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他的一生又留给后世何种启示?让我们一探究竟。归隐田园:梦想与现实的落差

405年,陶渊明辞去彭泽县令一职,借着胞妹去世的由头,彻底归隐田园。这是他人生中的第五次辞官归隐。往事历历在目,每每想起那些执政的岁月,陶渊明心中总是掺杂着无尽的苦涩。

世人皆知,陶渊明出身寒门,祖上只是些区区小吏。他自己亦是靠着一股文墨气自苦读成名,年仅20出头便考中进士。后历任礼部郎中、琼州从事等职。可视野开阔了,他渐渐发现做官并不如意。那些达官显贵,往往被世俗的名利所束缚,无法自在逍遥。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每每感到厌倦,陶渊明便会辞官回乡。可田园生活也并非一帆风顺。家贫如洗,靠着区区几亩薄田,维持不了全家的温饱。不久,他又不得不重新做官为生。如此反复,足可见他内心对世俗与自然两种生活的矛盾纠葛。

直至405年那一年,妹妹的离世终于给了陶渊明一个彻底归隐的由头。他果断辞官,带着妻儿回到了阔别已久的桃花源故里。远离城市的纷扰,只种些豆菽,日色可佳,他亦可纵情撰写诗文,过着自在逍遥的生活。这份梦寐以求的田园生活,令陶渊明由衷期盼已久。

可梦想终究无法如实付诸现实。归隐之初,家中虽还残存些积蓄,但日子也仅仅勉强温饱。转眼两年过去,一场突如其来的火灾,几乎摧毁了陶渊明全部的家当。从此之后,他们一家大小开始了漫漫的挨饿之路。酗酒懒惰:自我放纵的代价

归隐田园后的陶渊明,并未如他所想象的那般过着自在清闲的生活。相反,他过度沉溺于酒色之中,终日酗酒流连,对于家中农活却越发懈怠起来。

陶渊明对酒确有着别样的痴迷。他的诗作中时常可见对酿酒的细致描述,诸如"炊黍百钟罢,???????连箧储"、"烂柯篙簚理,泶游洞房宛"等,无不流露出他对酿酒的热爱。有时他甚至会连夜不睡,只为了熬制上等美酒。酒过三巡,方才尽兴。

一旦沾酒,陶渊明便如同变了个人,整日里游手好闲、饱嗝高歌,对于农事了无兴趣。有赖于年迈的母亲孟夫人尚能操持家务,否则这个家庭早已支离破碎。可即便如此,他们一家的生活环境仍然日渐堪忧。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原本归隐时曾窥见的那片欣欣向荣的田园风光,如今在陶渊明的身上已然不复存在。农田阒没杂草丛生,果树枝条皆已焦枯。曾经打理得井井有条的菜圃鱼池,如今也已荒芜一片。

陶渊明对子女教导的疏忽更是令人痛心。他的六个儿子中,竟无一人肯用功读书。长子陶俨年已十六,仍浑浑噩噩,懒散无比;次子陶俟则对文字全然没有兴趣;三四两个连数字都叫不清楚;至于幼子陶佟,更是整日胡吃海塞,对园圃农活毫不上心。

面对如此景象,陶渊明竟也满不在乎,只呼吸着散发着酒气的空气,不作任何理睬。他甚至为这六个游手好闲的儿子写下《责子》一诗,颇有自暴自弃的味道:"天运苟如此,且进杯中物。"看似在责备儿子们无才无学,实则也在自嘲自己的放任自流。子女坎坷:父爱的失利

归隐之初,陶渊明对子女的教育问题付之阙如,这直接导致他的六子个个游手好闲,一事无成。时光飞逝,当这些子女渐渐长大后,陶渊明方才感受到教子之路的艰辛。

长子陶俨年及弥陇,性情颇为孤僻,终日里与人无多交往,也无什么志向。次子陶俟对于农事略有兴趣,可架不住陶家的窘迫境况,无田可耕。三子陶份天生聪颖,偏偏陶渊明并未派他读书,反而让他从小就习武,只盼他将来能以武犯禄。其余三子更是无人问津,日日游手好闲。

陶渊明深知子女无才实非天分使然,却又无可奈何。他曾为养六子而辞官归隐,如今这些子女竟无一人能作自己的依赖,夜夜伤心无眠。每每想到自己空有诗才却无以振作子女的遗憾,他便暗自伤神,于酒中暂且遗忘人生的艰苦。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日子一年年地过去,子女们的前景也越发渺茫。陶渊明的独子陶佟虽自幼就十分调皮淘气,却也没多大出息,只是终日里游荡于村中。至于那对双胞胎兄弟,愚笨的几乎难以分辨彼此,更遑论能读书习武。

陶渊明为子女的光景忧伤已久,可终归无法作什。家徒四壁,仅能靠些微薄的土地维系温饱。一旦干旱或是遭逢灾祸,陶家人便陷入绝境,就连下顿饭食都无着落。这些连书也读不懂的子女们,又怎能承担起家计的重担?他们哪里还能为陶渊明的晚年带来什么指望?

子女对陶渊明而言,本该是他的骄傲和杖期,却因自己教育疏忽,白白辜负了天赋。看着这些儿子们日渐离经叛道,陶渊明虽心怀愧疚,却也已无力回天。除了在诗句中隐隐流露遗憾,他只能望子成龙,心怀一线希冀。晚年贫困:乞讨度日

陶渊明归隐之初虽已窥见生活的艰辛,却也难料到日后的处境会如此凄惨。随着年岁渐长,连绵不断的疾病也接连侵袭着他的身体。

418年,陶渊明52岁那年,一场大疫肆虐了整个桃花源。陶家人虽勉强逃过一劫,但疫病的余波却让他们的生活雪上加霜。那年的收成几乎全军覆没,陶渊明一家人连温饱都无法维系。为求度日,他们不得不闭门沽酒,靠着酿酒来维持家计。

可这样的日子并未持续多久。次年,陶渊明遭遇了更加沉重的打击——他的妻子翟氏突然病重。为了给妻子求医疗治,陶渊明不得不卖掉了家中仅存的那口小锅,换取一些银钱。然而,就在翟氏病愈后不久,他们一家又陷入了饥荒的困境之中。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就在这时,疾病也开始频繁侵扰着陶渊明。由于长年的营养不良,他的身体每况愈下,时常咳嗽、头晕目眩。白天尚可凭借勉力耕种,到了夜里便整夜翻滚难眠。偶有街坊好友前来问候,他只能强打精神,讲些闲谈话柄,掩盖住那遍体鳞伤的虚弱身子。

陶渊明的病况严重到了何等地步,可见于他在晚年时所作的《归去来辞》一诗:

"两鬓苍苍穷岁纪,饥寒自古有归期。我骑长车踌躇满路是故人。"这几句诗几乎道尽了他当时的生活窘境。

为了维持孩子们的温饱,陶渊明不得不时常外出乞讨。他会穿上最简朴的衣衫,拄着一根树杖,到处化缘。遇上慷慨的好心人,他便含泪感谢;若是遭人白眼,他也只能低头含糊。

而见到这尊荣的诗人如此落魄的模样,很多人都深表惋惜。"世人笑陶渊明饥而求诸门户,已甚于赤贫矣!"宋代的欧阳修甚至如此感慨叹息。离世终焉:活活饿死

陶渊明晚年生活的穷困潦倒,实在令人扼腕叹息。这位辞赋卓越的诗人,竟沦落到不得不出外乞讨为生的地步。然而,就连这些微薄的乞讨所得,也远远不足以维系他一家老小的温饱。

彻底躺平的陶渊明:晚年为生存乞讨,5子无一成器,63岁活活饿

427年的一个秋日,陶渊明已是63岁的老人。这日,他如往常一般外出化缘,可却一反常态地久久未归。他的妻子翟氏和儿子们只当他在街头耽搁了,并未多虑。却不曾想,这一出门竟成了陶渊明人生的最后一程。

第二天清晨,街坊邻里发现了陶渊明遗体的下落。他瘦骨嶙峋的身躯倒卧在一处僻静的小巷中,面色枯黄,呼吸已绝。一旁的口袋里空空如也,看来是饿极之下不治身亡。

陶渊明生前最后的模样,实在触目惊心。他的躯体几乎只剩下一把骨头,皮包骨头地瘫倒在泥泞之中。脸颊深陷,眼眶凹陷,牙关紧紧地咬着,像是临终前仍在忍受着无比的饥饿折磨。他的口中已然无声无息,却仍徒劳地张阖着,仿佛还在乞求最后一口食物。

整个乡村无不为陶渊明的惨状捶胸顿足。面对着这位诗词功力出神入化的文人死于饥馑的景象,人人无不扼腕长叹,痛惜之极。就连往日对陶渊明颇有微词的知己好友,此时也无不垂泪惋惜。

尸体被拾回陶家的小院时,陶渊明的妻儿们已全数目瞪口呆,哀号不已。妻子翟氏几乎晕厥过去,儿子们则是哭嚎连连。终是邻人相劝,这才让他们平静下来,为陶渊明举行了一个简陋的丧事。

就这样,这位被后世奉为"田园诗人之祖"的文坛巨擘,竟然在穷困潦倒中度过了他人生的最后岁月,甚至连一口温饱的救命粮食都难求。他那枯槁、凄惨的遗容,注定要永远成为一个令人扼腕的写照,被载入史册。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8-28 11: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儿子不成器,陶渊明写下一首“骂儿诗”,道尽了天下父母的无奈
...挥毫,“斥子诗”跃然纸上,字里行间尽显无奈与失落。陶渊明此作,不仅叹子不成器,更共鸣天下父母望子成龙却梦碎的哀愁。淡泊诗人何故怒?诗行间,家庭纷争父子情愁,隐现其间,引人深思
2024-11-05 10:27:00
古代官员辞官后如何维持生计?不同情况的案例分析
...经常看到,古代许多官员动不动就辞官回乡,比如范蠡、陶渊明、李白、刘基等人。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只当了80多天彭泽县令就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成为一段流传至今的佳话。那
2023-11-15 08:17:00
青年时代的陶渊明是什么样子?为何贫困交加死去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
2024-07-04 23:06:00
聊聊陶渊明先后五次出仕
东晋义熙元年(405),41岁的陶渊明下定决心挂冠归田。在此之前,他的生活折返于喧嚣与宁静之间,每一次都满怀希望地赴任官场,然后事与愿违地回归田园。陶渊明先后出仕共五次。第一次是
2023-02-21 18:50:00
宁静田园诗意的象征
陶渊明纪念馆中的归来亭。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 邬强摄 本报讯 中国江西新闻网全媒体记者肖立宇报道:在九江市柴桑区沙河街镇,一座宁静而典雅的建筑位于一隅,这便是陶渊明纪念馆。
2023-10-28 04:19:00
田园诗人陶渊明卓越的成就与传承
陶渊明,又名陶潜,字元亮,被世人称为靖节先生,家乡位于浔阳柴桑。他是东晋末期至南朝宋初期颇为著名的伟大诗人、辞赋家,拥有众多优秀作品流传于世。陶渊明曾踏入仕途,先后出任过江州祭酒
2023-10-05 22:13:00
山东卫视《中华家庭诗词擂台赛》 揭秘田园诗鼻祖陶渊明的前世今生
...23日本周六,将迎来循环攻擂赛第五战,邀大家一同品读陶渊明的诗和远方。小小田园中的大智慧:裸辞鼻祖陶渊明的恣意人生陶渊明是东晋大文豪,不仅创始了田园诗派,更用一篇《桃花源记》
2024-11-22 11:38:00
心高气傲、不委曲求全的田园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公元365-427年)是一位备受我们后世敬仰的诗人,又名陶潜,字元亮,并被誉为“五柳先生”。他是东晋时期的一位文学巨匠,更是我国田园诗歌的奠基人,将田园生活的美好融入了诗
2024-09-10 14:23:00
陶渊明:山水田园诗人的传奇人生
陶渊明,晚年更名潜,字元亮,号“五柳先生”,谥号“靖节先生”,我国杰出的山水田园诗人。他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地主家庭,曾祖父陶侃白手起家,在东晋的建立时立下功勋,祖父陶茂也官至太
2023-11-11 06:5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