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陈宝琛和陈宝箴是什么关
...(1831—1900)湖南巡抚,唯一筹办新政的“封疆大吏”;长子陈三立(1853—1937)维新四公子之一,近代爱国诗人;长孙(陈三立长子)陈衡恪(1876—1923)近代著名画家,并擅长篆刻、书法、诗文;三孙(陈三立三子)陈寅恪(1890—1969)现代著名史...……更多
两浙词人祠奇传
...,周君适能完整地写出姓名的人,有六位,个个不简单。陈三立(1853-1937),清光绪十五年(1889)进士,官至吏部主事。陈三立的父亲是湖南巡抚陈宝箴,维新变法时,全国数湖南风气最盛,完全得益于陈三立对陈宝箴的襄助...……更多
...换。陈溥,浙江天台人,康熙五十二年(1713)恩科三甲进士,康熙五十八年(1719)出任攸县县令,时年51岁。雍正四年(1727),陈溥被革除职务,任期长达8年。陈溥革职事涉虚报田亩。清时,县官最喜田亩造假,相沿成习。早...……更多
...。李鸿,章出身农家,世代耕读,与功名无缘,直到其父进士登科,才从科甲奋起,遂为庐州望族。祖父李殿华耕读为生,守着两顷土地,过着清淡的日子,又设塾教书,督促儿孙读书甚严,把登科入仕、振兴家业的希望,寄托...……更多
...到了处罚,“宝箴着即行革职,永不叙用;伊子吏部主事陈三立,招引奸邪,着一并革职”。之后,陈宝箴携带家眷返回江西老家。1900年7月22日,陈宝箴突然死亡,终年69岁。按照陈家后人的说法,陈宝箴是被慈禧太后秘密赐死...……更多
聊聊科举同年徐世昌、陈夔龙与陈志喆
光绪十二年(1886)进士同年是一个特别的群体,这一科出了很多影响中国近代史的人物,比如曾任前清军机大臣后任民国大总统的徐世昌,还有曾任北洋总督的陈夔龙。近日读史,发现同年进士陈志喆与他们颇有交往,遂收集...……更多
聊聊清末四公子之一:丁惠康
...他尽发所藏书读之,悉数被其继承。与谭嗣同、吴保初、陈三立并称\"岭南四公子\"。20岁赴京读书,结交名流谭嗣同,忧国伤时,研讨方略。不屑于科举之学,笃志于坟典,精于版本、目录学,曾与叶昌炽谈论版本,明眼能辩某...……更多
...,号捷峰,陕西省西乡县察院街人。咸丰二年(1852)殿试中进士,授礼部主事。七年,赴沈阳督办皇陵工程。八年,沙俄入侵东北,奉命赴山海关防营襄办文案。同治元年(1862),回京任礼部职方司、员外郎及郎中,掌管祠祭印信。...……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各级功名详解
...青史留名。在诸多影视作品的演绎中,诸如秀才、举人、进士等科甲功名的出现概率极高,让我们傻傻分不清楚。本文就以清朝时期的科甲制度为依据,对清代科甲制度的各级功名予以通俗说明。童生就如同现今的招生考试一样...……更多
陈寅恪之父,为何在85岁时绝食而死
...之辈,也有挺身而出的英雄。民国时期的著名学者、诗人陈三立,字伯严,江西人,1853年生人。是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的长子,也是国学大师陈寅恪的父亲。陈三立一生以诗名世,被称为“中国最后一个古典诗人”。在1933年...……更多
晚清真正的能臣左宗棠,才冠当世收复新疆
...,被授浙江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整个清朝汉臣中不是进士出身坐到督府之位且声名远扬的就三人,田文静、李卫、左宗棠,三人都具才干,但田文静与雍正关系匪浅,李卫家乃巨富,左宗棠无所依凭,能为巡抚天时至为重要...……更多
被左宗棠骂的总兵结果如何
...宗棠是举人出身,所以他规定自己的儿子将来一定要考中进士,在功名上压倒左宗棠。为了激励儿子,他在先人牌位旁边,写下“王八蛋滚出去”木牌,并命名为“洗辱牌”。还命令两个儿子身穿女装:“考秀才进学,脱外女服...……更多
张之洞:当风忘却冷,烟柳夕阳迟
...,他已学完四书五经及众多名家经典,要不是为了当时考进士的主考官是他的族兄,为避嫌而延误了两期,他可能在20岁前就取得进士功名了。取得功名后的他,先是在京担任了一段时间的编修一类的官职,后来便在多地担任考...……更多
为了营救左宗棠,胡林翼不惜舍去身家性命
...之家,他的父亲胡达源在嘉庆二十四年以殿试一甲第三名进士及第后走入官场,曾担任翰林院编修、国子监司业、少詹事等官职。然而,尽管他的父亲曾经担任过一些重要职务,但他的官位并不显赫,之后还曾在贵州省地方学政...……更多
简介清朝著名思想家阮元
...塘庵主,晚号怡性老人,籍贯江苏仪征人,乾隆五十四年进士,先后任礼部、兵部、户部、工部侍郎,山东、浙江学政,浙江、江西、河南巡抚及漕运总督、湖广总督、两广总督、云贵总督等职。历乾隆、嘉庆、道光三朝,体仁...……更多
...祖安、祖庵,号无畏、切斋,湖南茶陵人,其父谭钟麟为进士,曾任陕西巡抚和陕甘、闽浙、两广总督等职,为人清正。谭延闿从小聪颖好学,幼时及青少年的生活,几乎完全以读书科考为重心。他六岁开始进私塾读书,其父规...……更多
...畲(1795—1873),五台县东冶镇人,清道光六年(1826)中进士。清道光十年(1830),徐继畲服阕晋京,授翰林院编修,随后升任陕西、江南两道御史。清道光十八年(1838)春,徐继畲抵福建,在闽为官14年。其间发生了鸦片战...……更多
...才,十八岁中举,同治七年(1868年)二十一岁登同治戊辰科进士,授翰林院庶吉士。同治十年(1871年)授编修,同治十三年(1874年),陈宝琛又被提拔为翰林院侍讲,充日讲起居注官、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中法战争后因参与褒举唐炯...……更多
古代科举第一榜,一场考试诞生了8位文坛大家,9位宰相
...梅尧臣,被称为宋诗“开山祖师”。这一次的贡考,获得进士中竟有数十位名动千古、对后世影响极深的人物,横跨了文学、政治、思想、军事等领域,这里面有3人位列“唐宋八大家”,3人先后出任宰相,3位理学创始级大师,...……更多
简介湘军重要首领——胡林翼
...交河人,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抚鄂期...……更多
...,但仍被雍正委以重任,担任云南盐驿道。后来升任浙江巡抚。雍正五年,李卫升为浙江总督,兼任巡抚,集军政大权于一身,是名副其实的“封疆大吏”。除了李卫外,李卫的堂弟李绮被雍正升为甘肃省临洮知府,李氏一族成...……更多
最早打压太平天国的这九位官员,结局几乎都很悲惨
...负重伤,投水而死。八、李孟群。李孟群是河南光州人,进士出身,官二代,曾任广西灵川县、桂平县知县,参与镇压过李沅发起义,以及陈亚贵领导的天地会起义,被升任知府,曾率军救援桂林。在与太平军的战斗中,李孟群...……更多
中南门,谁予你数百年繁华富庶
...筑城墙的事宜。两年后的景泰二年(1451年),四川巴县进士朱鑑出任铜仁府知府,面对着前任知府孙顺留下的满目焦土、遍地残垣,他开始组织夯土筑城。 “郡城斜倚石高低”。朱鑑组织夯筑的土城,“始因东山,环以土城”...……更多
他将丫鬟嫁给穷书生,将女儿嫁给了富商,结局却大反转
...知道真相,但二年后陶澍竟然中得举人,又在25岁时高登进士,他也是安化地区的第一个进士,从此开启了步步高升的仕途生涯,当过的总督,巡抚数不过来。当时的黄小姐自嫁人后,夫家很快衰落,而黄员外看到当年骗婚的结...……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进士”,古代读书人通过科举考试所能获得“功名”的最高等级。从“童试”、“院试”到“乡试”,再到“会试”,然后再到皇帝亲自主持的“殿试”,古代读书人的身份经历“童生”、“秀才”、“举人”、“贡士”和...……更多
他才是湘军真正奠基人,为何名气不响
...出身在官宦之家。他的父亲胡达源就是以一甲第三名中的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来在詹事府任职,官至四品。所以胡林翼从小便得到良好的教育,6岁开始便在祖父教育下读《论语》。那年,他随在益阳修志馆任职的祖父生活...……更多
...陶澍打破了家乡的一项历史记录,他成为安化县的第一个进士。之后,陶澍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迁御史、给事中”。二、宦海生涯陶澍为人正直,做官也是兢兢业业,他在担任言官时,多次揭发、弹劾官场的丑恶现象,“...……更多
...灯夜战。咸丰九年(1859年),谭继洵如愿以偿,他高中进士,并获得了第一份官职——户部广西司主事,这一年他已经36岁了。此后十七年,谭继洵先后任职于户部的八旗现审处、井田科、捐铜局、收铜局、捐输局、军需局、则...……更多
阳城藐山先生张慎言最后是怎么死的
...七五有其传。张家在屯城是个大家族,五世之内出了三位进士。张慎言祖父,嘉靖庚戌(1550)进士,后官至河南布政司左参政。六十年后,张慎言中进士。清康熙壬午(1682),张慎言侄子张泰交又成为进士,后来官至浙江巡抚。阳城...……更多
铁腕能臣田文镜,雍正3次为他护短,乾隆却全盘否定
...,而是雍正的另一位宠臣李绂[fú]。李绂是康熙四十八年进士,康熙六十年,李绂还做过科举副主考,在朝堂上,不管是人品还是学识,李绂都非常受读书人尊重。同样是雍正的宠臣,雍正经常拿李绂和田文镜作比较。之前雍正...……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简介明朝刑部尚书王用汲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2:00
寇白门曾婚嫁声势显赫的朱国弼,为何晚年却独自漂泊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3:00
在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其他藩王都是持什么态度
公元1399年,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京准备攻打当时的明代都城南京,推翻侄子建文帝朱允炆的统治
2024-06-24 14:54:00
简介明朝吏部左侍郎叶盛
明朝(1368年―1644年),中国历史上的朝代,明太祖朱元璋建立。初期建都南京,明成祖时期迁都北京。传十六帝,共计276年
2024-06-24 14:54:00
朱元璋灭元朝的时候,为何没有汗国来帮忙呢
成吉思汗的军队在消灭宋朝之前,一直都是对西部进行进攻的,后来消灭的金和夏。蒙古国在到达亚洲和欧洲,对这里的人们赶尽杀绝
2024-06-24 14:55:00
吴三桂长的帅吗?是美男子吗
吴三桂堪称美男子。吴三桂祖籍江苏高邮,弥漫着水气的杏花春雨的江南;他本人却是在风霜凛冽的辽东长大。江南的水气和塞外的长风同时溶进了他的气质
2024-06-24 14:56:00
朱棣坚决迁都北京的原因是什么
建立大明朝时,朱元璋定都应天,也就是现在的南京,当时的南京经济发达,环境宜人。但是明朝北方却一直有个不老实的邻居,经常骚扰边境的居民
2024-06-24 14:56:00
朱棣攻入南京见到朱允炆后,他会怎么做
朱棣是明朝继朱元璋、朱允炆之后的第三位皇帝,他是朱元璋第四子,是建文帝朱允炆的叔叔。洪武三年,朱棣被封燕王,洪武十三年
2024-06-24 15:25:00
明朝的粮长制是怎么由来的
一饱之需,何必八珍九鼎?七尺之躯,安用千门万户?起因结果始末1.实行粮长制公元1371年,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宣布全国实行粮长制
2024-06-24 16:03:00
历史上朱棣还杀死三千宫女是真的吗
朱棣,朱元璋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被称为“永乐大帝”。朱棣一生勇武,对外,在军事上毫不手软,五次北征蒙古,雄才大略,是一代雄主
2024-06-24 16:05:00
建文三年(1401)二月十六日,朱棣率燕师南下。二十日,燕军进抵保定,朱棣向诸将分析形势,认为野战容易,攻城艰难,如今盛庸合诸军二十万驻在德州
2024-06-24 16:05:00
锦衣卫为何受到明朝历任皇帝的偏爱
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裁撤亲军都尉府与仪鸾司,改置锦衣卫,虽然在洪武二十年朱元璋深感锦衣卫权力太过于庞大和锦衣卫私设刑狱对国家法律的践踏
2024-06-24 16:06:00
建文帝和郑和七下西洋有什么关系
朱棣大家都知道,其皇位来的不是很正统。这还要从建文帝说起。在当时的封建社会,儒家思想根深蒂固,古代人非常热衷于维护“正统”
2024-06-24 16:06:00
朱元璋坚持实行分封制的真相是什么
分封制的弊端,就是容易导致封国拥兵自重,进而威胁到中央朝廷的安全。比如:周朝的分封制导致了春秋战国长达数百多年的战乱;汉朝的郡国并行制也导致了吴楚七国之乱的爆发
2024-06-24 16:06:00
播州之役是在怎样的背景下爆发的
明神宗万历年间,朱翊钧先后展开了三次大规模的军事行动,史称“万历三大征”。万历三大征分别为李如松李成梁">李成梁长子)平定蒙古人哱拜叛变的宁夏之役
2024-06-24 16:0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