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清朝文字狱:一段血腥与恐惧的历史
...帝却表现地比康熙更狠。 先说雍正,在雍正年间,一场科举文字狱,让世人了解了即使当官的,也必须小心应对文字狱,当时一位名叫查嗣庭的官员,在江西举行科举考试,出了一个考题中有四个字:维民所止,这四个字是取...……更多
皇权下的牺牲品: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悲剧
状元,是古代科举制度中脱颖而出的考生,以成绩最优异者而著称。历史上留下了六百多名的状元,他们一旦考取状元,便可步入仕途的高峰。科举成为古代人直接进入仕途的唯一途径,状元则在这个过程中闪耀门楣。一般而...……更多
...事+景点”探索文体旅融合新业态一边是古色古香的中国科举博物馆,一边是紧张刺激的射箭比赛,全国射箭锦标赛(室外)落户南京夫子庙景区的中国科举博物馆(江南贡院),将专业赛事融入中国传统文化,推动体育文旅深...……更多
明初著名才子卓敬宁死不屈,朱棣惋惜:唯他不负君
...行,过目不忘,在当时的文坛中堪称奇人。洪武二十一年科举,卓敬在科举会试上进士及第,在殿试上因为才华横溢,被朱元璋钦点榜眼(一甲第二名),和明朝三大才子之一的解缙是同榜进士。当时明朝的很多礼仪制度并不完...……更多
唐朝的牛李党争,为什么对唐朝的统治影响那么大?
...《新唐书》记载,牛僧孺、李德裕二人都有治国之大才。科举之时,牛僧孺便能针砭时弊,指陈时政。任御史中丞时,按执冤狱,刚正不阿,面对贪赃枉法、贿赂宦官的罪人李直臣,牛僧孺据理雄辩,说服了唐穆宗公正处置。出...……更多
很多人只知道“原子弹之父”钱三强,却不知他的夫人家世非同一般
...li)王氏。王家在清朝末年,与张之洞、冯桂芬等洋务派重臣交往甚密。何泽慧的外公王颂蔚曾中进士, 还是我国近代著名教育家蔡元培的老师。何澄收藏的印章何泽慧的外婆王谢长达,也是个了不起的女性,主张男女平等,曾...……更多
宋朝曾氏家族四代宰相,文治武功耀眼夺目
...眉州的苏轼、苏辙兄弟在父亲苏洵的带领下来到汴梁参加科举考试,并且兄弟二人同榜及第,一时间名动京城。尽管此后的人生际遇各不相同,但苏洵、苏轼、苏辙父子三人都在文学领域达到了极高成就,因此一同入选了“唐宋...……更多
唐代文人元稹与白居易相知相惜的故事
...识公元803年,24岁的元稹和比其年长7岁的白居易一起参加科举考试,同登书判拔萃科。书判拔萃科是个科目名称,如同现在的专业称。简单地讲,报考此科目的学子,对文字的了解和熟悉程度较高。碰巧上榜的两人一起被分配到...……更多
今天带大家了解一下农民起义领袖黄巢
...黄巢成年后,努力积极备考,认真学习。可是到长安参加科举考试,考了好几次都没考上,名落孙山,深受打击。这也使得他的心理逐渐发生变化,从一个有志青年到愤青的转变,深恶痛绝世俗官场,愤而离开长安,还不忘赋诗...……更多
奸相李林甫是怎么蒙蔽唐玄宗,使盛世唐朝走向衰败的?
...。所以,在明代晚期,很多才华横溢的读书人纷纷放弃了科举,特别是那些家境贫寒却才华横溢的学生,由于没有财政上的帮助,他们宁可放弃科举,回到自己的故乡从事农业。这就造成了明代大量的人才流失,刘彻继位后,他...……更多
命运多舛的徐渭:一代才子的人生挣扎与抗争
...两种方式,要么脑袋别在裤腰带上,从军立功;要么读书科举考功名。大哥把所有希望寄托于徐渭,不用他从事任何家庭劳动,只许他专心读书治学。徐渭也确实争气,嘉靖十九年,20岁的徐渭考中秀才。拿到秀才的身份,相当...……更多
卢肇:从贫困书生到状元之路的传奇人生
...进京赶考,出人意料地一举夺得了当年的状元。成为自有科举制度以来,江西地区的第一个状元。要知道唐朝的科举考试录取的名额非常少,卢肇同期的同榜进士仅有22人。高中状元后,25岁的卢肇意气风发,挥毫泼墨地作了一...……更多
黄巢起义背后的传奇与悲剧
...侍奉祖父时,作诗的才华表露无疑。成年之后,几次参加科举考试都没有中举,最终名落孙山,满怀愤恨,不甘,回到家乡传承家业。 公元874全国各地发生自然灾害,当时河南最为严重,因为天灾很多农作物都没有来的及收。...……更多
隋朝存在感极低,为何政策却能延续千年?
...护礼教、伦理秩序,也就是维护皇权体制。 第四件事是科举制度的创立。隋文帝开皇七年下诏,要求各州每年都要选派三人,到中央参加科举考试,考上之后,再经过吏部铨选,即可当官。这项中央政府选才的制度影响深远,...……更多
唐朝将领王孝杰:从无名小兵到征战吐蕃的英勇传奇
...,不过是寻常百姓家的孩子,虽然这个时候已经开始推行科举制了,但是对于普通人家的孩子来说还是非常难的。尤其是和那些出生于官宦世家的子弟一同参加科举考试,起跑线不同,官宦子弟家庭有着优渥的学习环境,可以请...……更多
蒋捷:宋朝末年的文人哀歌与不屈精神
...。在此前两年的1274年,摇摇欲坠的宋朝完成了最后一次科举取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若是能够蟾宫折桂、金榜题名是读书人的骄傲,也是最高的荣耀。但如果题名在国将不国之际,肯定开心不起来。在这次科...……更多
年羹尧被杀后,你们知道雍正是如何处置他的妻女的?手段极其残忍
...,在入关之后他们也开始任用汉人,年羹尧非常聪慧凭借科举入朝为官,原本在翰林院任职,29岁的时候被康熙皇帝任命为四川巡抚,成为了封疆大吏,对于这位臣子康熙十分看重多次提拔他。年羹尧手中的兵权越来越大,到了...……更多
宋代四川首位状元苏易简38岁早逝的原因是什么
...被削除官籍,流落到了京师。这天,他带着礼物去找负责科举的苏易简(他曾6次负责科举),希望老朋友“以权谋私”,通融一下,让别人替他参加科举,自己好东山再起。苏易简不给面子,在众人卷子中将何光逢的试卷拿出...……更多
和珅究竟是如何成为乾隆的宠臣,又是怎样贪来了这么多钱财的呢
...就足以让朝中诸多臣子向其献好。尤其后来和珅还掌握着科举的选拔,对于所有的读书人而言,想要入朝为官,就必定要走科举这一条路。想要做个什么官,不是看参加科举的考生有多少的实力,而是要看考生给了和珅多少好处...……更多
左宗棠为何能做到仅用四千两就维修兰州西门
...人都在赞颂左宗棠大公无私。作为天下消息最灵通的人,咸丰皇帝自然也知道了这件事情,他也相当好奇为什么左宗棠不上报朝廷。一查才知道,原来是自己手下的官员在作祟。既然已经真相大白,咸丰自然也就不会放任不管,...……更多
雍正王朝:邬思道为何硬逼着田文镜付八千两银子,还着急地跑了?
...后来邬思道更是通过观察朝局动态,他发现了雍正想收拾重臣隆科多,于是邬思道替田文镜代笔写了一封弹劾隆科多的奏折,率先在朝廷上下掀起了反隆科多之风,因此雍正对田文镜隆宠日盛,也因此雍正得知了邬思道的才识,...……更多
英雄相惜到反目成仇:曾国藩与左宗棠的恩怨纠葛
...合污,但却养成了谨小慎微,低调隐忍的脾性。曾国藩像咸丰二年,也就是公元1852年,曾国藩在丁母忧期间接到朝廷敕令,任命他为礼部右侍郎兼帮办湖南团练大臣,协助湖南巡抚张亮基兴办团练。于是,曾国藩便来到长沙会...……更多
杨国忠崛起:从地痞无赖到朝廷重臣的历程
杨国忠:宠盛危宗社,累及美人殇在人们的印象中,对安史之乱的爆发有着这样的认知,即唐玄宗贪图享受,宠爱杨贵妃,将军国大政全数交给国舅杨国忠处理。而杨国忠专权误国,放任安禄山做大,于是“渔阳鼙鼓动地来”...……更多
秦朝铁血名臣彭玉麟,专杀纨绔子弟被称为“活阎王”
...这个满清统治下的多灾多难的祖国尽一份力。他渴望通过科举出仕,实现自己的抱负。然而,残酷的现实却一次次将他击倒在地——他参加的每一场科举,都以失败告终。第一次失败,彭玉麟忍痛决定重读书籍,再战科举。第二...……更多
...不俗。祖父曾担任过四品官职,而父亲更是成化十七年的科举状元,这种家庭背景为他的早期生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王守仁从小就表现出不安分的性格,他并不像其他子弟那样静坐读书,相反,他热爱武艺,喜欢舞枪弄...……更多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和国家重臣。这个谥号就是对一个大臣的评价,总体来说,封建时代对文臣上谥号还是很苛刻与严格的,生为宰相,死谥文正是一个封建士大夫最大梦想。文正最终叫文贞。为避...……更多
王昌龄:七绝圣手的边塞情怀与贬谪之路
...书写肇始于其年轻时一段不羁放纵爱自由的边塞之旅。在科举兴盛的年代,知识分子大都心怀入仕的理想,这个志向高远的年轻人却不走寻常路,决意弃笔从戎,到西北边塞建设祖国。王昌龄匹马戍边河陇,行走于刀锋边缘,本...……更多
隋文帝废杨勇立杨广,难道真的是杨勇无能吗?
...有的帽子。在朝廷上杨广拉拢杨素,杨素作为隋朝的开国重臣,立下了战功赫赫,他此时除了宰相压他一头之外,他已经是个成功的大臣了。可他并不满意,转头投入杨广的阵营,从此开始杨广的阵营实力空前壮大。俗话说得好...……更多
李世民剪灭群雄统一天下,唐朝的崛起与建设
...400名死刑犯回家团聚。对犯人如此,那么太宗皇帝对国家重臣的呵护,按理说应该也是无微不至。但是,就在贞观年间,唐太宗却一手制造了三起冤案,这三起案件的主犯都是跟随李世民当年南征北战的文臣武将。这三起案件发...……更多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力的方式,而是杯酒释兵权,以足够多的荣华富贵,换取重臣们的隐退。此外,宋朝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加强朝廷权威的设计。比如从前的相权被分割,宰相的经济权力与军事权力,被参知政事、枢密院分走,宋代很...……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细说红楼梦:林黛玉的病,为什么要吃人参养荣丸?
(第三回)黛玉道:“我自来是如此,从会吃饮食时便吃药,到今日未断,请了多少名医修方配药,皆不见效。那一年我三岁时,听得说来了一个癞头和尚
2024-09-18 18:34:00
刘姥姥的雪下抽柴故事,暗示贾母在薛宝钗的大婚之夜,寿终正寝?
《红楼梦》第九十七回、九十八回,“薛宝钗出闺成大礼;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讲的是贾母王熙凤实施调包计,导致薛宝钗嫁给贾宝玉当晚
2024-09-18 18:35:00
林黛玉服用人参养荣丸,细想才发现有问题,曹雪芹还有未尽之笔
上回讲到林黛玉听人问她的病,便提到病情和小时候和尚度化不成说的话。(第三回)黛玉道:“他又说:‘既舍不得他,只怕他的病一生也不能好的了
2024-09-18 18:35:00
南安太妃要看姑娘,为何让贾母“难安”而死?她悔不该叫出林黛玉
贾母八旬之庆,南安太妃来祝寿。这件事非比寻常。曹雪芹笔下很多内容要“反着看”,祝寿往往预示了不寿。贾母八旬之庆时,才过七十岁生日不到一年
2024-09-18 18:35:00
王熙凤年纪比薛蟠大,为什么张口闭口叫他薛大哥?
现行《红楼梦》里有很多描写“前后不一”,让读书人难免费解。可以肯定曹雪芹不会“写错”。这些混淆问题,便只可能出在“披阅十载
2024-09-18 18:36:00
红楼梦:那个大观园最“富有”的人,才是未来拯救贾府的救星
《红楼梦》最可笑的一件事,就是王熙凤给李纨算账。这就像一个公司的总经理,未来的董事长,对因丈夫去世而失去当选总经理,未来总裁
2024-09-18 18:36:00
贾琏敢背着王熙凤偷娶尤二姐,他提前拿到的两张王牌凤姐都没想到
贾琏偷娶尤二姐,很多人都没想到。从冷子兴演说荣国府说他娶妻后“倒退了一射之地”,到大姐儿生天花时,文中说他“内惧娇妻外惧娈宠”
2024-09-18 18:37:00
细说红楼梦:王熙凤来见林黛玉,为什么要在院子里笑那么大声?
上回讲到林黛玉说她正吃人参养荣丸,是曹雪芹在暗示林黛玉对于贾府就是“人参养荣丸”。贾母也说“正好,我这里正配丸药,让他们加配一料”
2024-09-18 18:37:00
一副棒疮药,引出薛宝钗“弃妇”的结局,果然都被平儿说中了
《红楼梦》没有一处是闲笔,曹雪芹每一个设计都有用处。很多看似不相关的事,实际上也都有意义。比如那一回贾琏被贾赦打伤了,平儿去蘅芜苑找薛宝钗讨要薛家好用的棒疮药
2024-09-18 18:40:00
确认!林黛玉是原配,薛宝钗是续弦!一切机密都在刘姥姥的故事里
贾宝玉没有和林黛玉结成连理,最终娶了薛宝钗为妻,抛开《红楼梦》八十回后的内容,只依靠[终身误]曲子、金玉良姻说法和刘姥姥雪下抽柴故事等伏笔
2024-09-18 18:41:00
看懂林黛玉到贾府当天,所有人的反应,就明白谁亲谁疏谁得加小心
林黛玉母亲死后,被父亲林如海送进京城贾府,交给外祖母教养。她也成了林如海出任巡盐御史后,林家四口唯一逃得性命之人。“荣国府收养林黛玉”
2024-09-18 18:41:00
贾探春才是综合实力最强女儿,王熙凤难企及,贾母宝钗黛玉都不如
不提贾雨村得了贾政举荐,轻轻谋了个“复职候缺”,不久升任应天府去了。且说林黛玉自从辞别父亲上船面对贾府的几个三等仆妇后
2024-09-18 18:43:00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曼德拉效应”是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的现象”。当“打抽丰”出现“曼德拉效应”在《红楼梦》中体现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2024-09-18 18:44:00
贾元春有多无知?省亲时说的三句话全都犯忌讳,难怪她被皇帝赐死
贾元春省亲,不但是她人生的高光时刻,更是贾府这一代的荣耀。贾政倾尽家财来修建大观园,迎接贵妃省亲,就是为了他一心追求的“光宗耀祖”
2024-09-18 18:45:00
《红楼梦》最隐忍父爱,倾尽家财难换女儿一笑,口出恶言难掩慈爱
贾政作为荣国府的当家人一家之长,更是贾宝玉几个的父亲。对于贾政这个人物,原文尽管描述不多,却是层次分明的。作为荣国府当家人
2024-09-18 18:4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