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15 19:34:00 来源:戏说三国

宋朝:防止权臣篡位,没哪个比我们更专业。

严格意义上来说宋朝的建立者宋太祖赵匡胤,算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篡位且成功了的权臣,他从后周的臣子,变成了皇帝,让宋朝取代了后周。

本身就是权臣上位,宋朝对于臣子的防范自然也更加在意,免得有人效仿。

自古以来权臣如果想要篡位,靠的主要就是手里的权力,尤其是兵权,既然如此,那就将这些权力收归皇帝或者分割开来,避免过度集中,这么一来当然就能够防止权臣篡位。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强干弱枝,分割相权与兵权

从先秦时代的曲沃代翼、三家分晋、田氏代齐,再到后来的王莽篡汉、司马炎篡魏、刘裕篡晋等等,这些篡位者都拥有非常强悍的实力,包括当年篡周的宋太祖赵匡胤。

权臣如果仅仅是位高权重,哪怕宰相之类的,也未必能够篡位。

在古代,宰相之类活跃在朝堂之上的大臣,他们手里的权柄再高,也还是文职人员,想要篡位胁迫皇帝的话,那还是要手里有兵权,武力值的高低才是决定篡位能否成功的关键。

赵匡胤当年是后周大将,跟着柴荣南征北战,在军中拥有很高的威望。

后来柴荣病重,赵匡胤成为殿前都点检,是禁军首领,不仅如此,他与其他几个手握重兵的人比如杨光义、石守信、王审琦等都关系匪浅,拥有极其强悍的势力。

正因如此,赵匡胤才能够成功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成为皇帝,而兵权与在军中的威望也就成为了宋朝与后来的朝代,对于臣子重点防范的关键。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宋朝建立之后,迅速开始卸掉大臣们手里的兵权,赵匡胤倒是与之前的刘邦不同,他并没有通过暴力的方式,而是杯酒释兵权,以足够多的荣华富贵,换取重臣们的隐退。

此外,宋朝逐渐建立起了一系列加强皇权,加强朝廷权威的设计。

比如从前的相权被分割,宰相的经济权力与军事权力,被参知政事、枢密院分走,宋代很多的职位都同时设置了好几个人,互相牵制没人能够冒尖。

另外大规模抽调地方精锐组建禁军,让文职人员带兵,经常调动军事将领,之后的明清两朝虽然没有宋朝这么夸张,但也经常会派遣内廷人员与文职人员去分割兵权。

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结构设计,从宋朝开始,从前地方上容易出现的藩镇割据消失了,不管什么职位都很难再膨胀起来威胁皇权,不过这也导致了“三冗”问题与地方上的弱势。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不断强化皇权,相权继续被分割弱化

古代的皇帝,其实一直都在弱化相权,作为百官之首的宰相,一直以来都是对皇权的巨大牵制,皇帝也一直在想办法弱化相权,强化皇权。

两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皇帝重用身边的人员,逐渐产生了后来的三省六部制。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已非常成熟,这时候宰相不再是一个人而是一群人,相权被分割,而到了宋朝进一步压制,宋朝时期宰相本身不仅权力被分割,职位也被分割。

宋朝设置宰相同平章事的同时,还设置参知政事、枢密院事、三司使分权,此外宋朝从“郎”到三师都能够加宰相衔,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行中书令职,宰相被分的七零八碎。

到了明朝干脆直接裁撤宰相,权分六部,皇帝设置内阁协同办事,明朝的内阁首辅虽然有名义上的宰相之称,但跟以前的宰相根本没法比,明清时期的皇权彻底压制相权。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明朝时期的内阁,其实就是皇帝的顾问机构,通常都是朝廷中的大臣们兼职,内阁成员本身其实是没有什么品阶的,而内阁的权限也完全看皇帝的意思。

明朝自始至终一直都存在着“部阁之争”,因为内阁连六部都无法完全掌控。

实际上真正掌握大权的,反而是六部之首的吏部尚书,经常带着六部跟内阁对着干,而内阁想要彻底掌权,还是要靠与内廷司礼监的人合作,才能依附于皇权掌握朝廷。

清朝沿袭明朝制度的同时,又增加了南书房与军机处,雍正时期皇权达到顶峰。

如果说从前的大臣们,再怎么被皇权压制,依旧能偶尔顶撞一下皇帝,到了清代,皇权彻底达到了乾纲独断的地步,大臣们面对皇帝的意思,只能照办不能违抗。

皇权已经达到了巅峰状态,根本就没有臣子能够威胁到皇帝,想要再出现什么篡位之类的事情简直可笑,因此在宋元明清时期,外人想做皇帝只能起兵起义,权臣篡位想都别想。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严格约束宗室诸王,遏制自家人篡位

要说宋朝之后完全没有人篡位成功,那也不对,因为明朝还有个朱棣,不过朱棣有点不同,他虽然也算是臣,但他更是皇族,而且他跟权臣篡位不同,他是起兵夺位。

之前的权臣篡位,一般都是逼之前的皇帝自己退位,然后再上位。

朱棣不一样,他直接发动了靖难之役,从北平杀到了南京,夺走了侄儿建文帝的皇位。

自古以来与权臣篡位一样比较麻烦的,还有宗室的问题,外人会篡位,自家人自然也可能,而且这些自家人觉得自己更有资格,毕竟大家都是一个祖宗。

先秦时代的曲沃代翼、秦国的季君之乱等等,都是很鲜明的例子,而对于宗室的防范,也是历朝历代很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这一点宋朝做的也非常好。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宋朝的宗室施行降等袭爵,亲王的儿子变郡王,逐渐降低,一直到爵位消失,而且宋朝不限制宗室成员去参加科举之类,很多宗室成员后来就逐渐变成普通人了。

到了明朝,朱元璋倒行逆施重新施行分封制,结果就有了靖难之变,而且明朝后来宗室大规模膨胀消耗朝廷的财富,加剧民间土地兼并与流民问题,都加速了明朝的崩解。

不过朱棣之后,对于藩王的压制也不断加强,后期的宗室们,基本上都构不成啥威胁。

清朝时期,对于宗室成员的压制进一步加强,宗室成员都被约束在京城,在皇帝眼皮子底下根本做不了什么,哪怕受到重用也很容易被拉下来。

比如清朝后期的恭亲王、醇亲王等人,再怎么位高权重也不足为患。

宋元明清时期权臣篡位消失,主要还是因为从宋朝开始,皇帝根据自身经验对于从前权臣篡位的可能性进行了全方位的扼杀,导致权臣难以与皇位抗衡,更难以夺位。

宋朝之前都有过权臣篡位,宋朝后为什么再也没有出现过?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15 20:45:06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从宦官到权臣,明朝“自宫潮”的背后
明人争当太监,是堪比宰相的权力诱惑?洪武十年(1377),一名老宦官出于好意指出了公文中的错误。朱元璋听闻大怒,立刻下旨将这名宦官逐出皇宫。数年后,朱元璋又在宫里挂起一块铁牌。上
2024-09-02 11:01:00
嘉靖斗倒杨廷和,明朝权力斗争的巅峰对决
...理说他没有什么可以与杨廷和斗争的资本,小皇帝能斗倒权臣,在历史上也没有多少相似的事情。那么嘉靖到底是如何斗倒杨廷和的呢?在政坛混迹多年,有着丰富经验的杨廷和,为何就没有能做出
2024-01-14 05:00:00
明代科道官的职责与影响:巩固皇权、抑制权臣与监督官吏
...巩固尽一份力量,但是客观上起不到任何作用。二、抑制权臣抑制权臣,是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后加强科道力量的一个重要目的。有明一代,科道官与权臣之间,虽然有时有合作,但是更多的时候起的
2023-11-15 14:35:00
势力滔天的大明初代权臣胡惟庸,是如何把自己玩没的
胡惟庸是中国最后一个丞相,众所周知,丞相之位万人之上,一人之下,而胡惟庸竟落得被判处死刑的下场。胡惟庸的死到底是罪有应得还是政治的牺牲品?这个问题从明朝往后一直是众说纷纭。就胡惟
2024-06-09 15:22:00
揭秘宋朝之后没有发生权臣篡位的原因
...字。朝代更替的主要原因通常是战功归朝的大将军,或是权臣夺取庸弱皇帝的江山。在五代历史中,多次出现这种局面。在之前的隋朝、南北朝、魏晋时期,权臣窃国的事件屡见不鲜。然而,到了宋
2024-05-08 12:34:00
...一个王朝的终结不外乎三个原因:内部民变、外敌入侵和权臣篡位。明清体制杜绝了权臣篡位的情况。至于内部民变和外敌入侵,其实是小概率事件(尴尬的是,大明朝把这两件小概率事件都遇上了
2023-05-02 20:27:00
中国历史上十大权臣都有谁?谁的权力最大?
...无上的,是不受约束的。那为什么中国古代历史上会出现权臣呢?原因很简单,因为君权不会永恒,一旦出现无法掌握最高权力的君主,君权就会旁落,高度集中的权力是不会凭空消灭的,君主不能
2023-07-07 11:02:00
仇士良:历史上太监的天花板,杀二王一妃四宰相,比魏忠贤强数倍
古时皇权威严,却也难逃权臣宦官之绊。权臣多为皇族姻亲,皇后贵妃之亲眷;宦官则紧贴龙袍,侍奉天子左右,两者皆是皇权之枷锁。他们揣摩着皇上的心思,像哄孩子般讨得了小皇帝的欢心,这股机
2024-09-11 14:15:00
宦官之祸:明朝皇权旁落的隐秘推手
宦官、外戚和权臣并称中国封建王朝的三大隐患,即使是这三个势力其中一个做大,都会导致皇帝大权旁落甚至王朝覆灭。所以历代皇帝都时刻重视对外戚和权臣的防范,以明朝为例,为了防范外戚干政
2024-04-21 13:39: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