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18 18:44:00 来源:戏说三国

“曼德拉效应”是指“大众对历史的集体记忆与史实不符的现象”。

当“打抽丰”出现“曼德拉效应”在《红楼梦》中体现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

经常提到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来贾家“打抽丰”,每次都要被很多读者指正是“打秋风”,不是“打抽丰”。

其实,仔细看曹雪芹的原文,就是“打抽丰”。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第三十九回)平儿答应着,一径出了园门,来至家内,只见凤姐儿不在房里。忽见上回来打抽丰的那刘姥姥和板儿又来了,坐在那边屋里,还有张材家的周瑞家的陪着,又有两三个丫头在地下倒口袋里的枣子倭瓜并些野菜。”

明明“打抽丰”,却总被人提醒是“打秋风”,是非常奇妙的经历。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其实“打抽丰”和“打秋风”都不错,意思也都是指穷人在秋收后来到富人家中祈求帮助“分利”的举动。区别在于,“打抽丰”是原意,“打秋风”算是民间俚语,是“打抽丰”的演变。

打抽丰,根据词条释义直通“打秋风”。

明代江盈科在《雪涛谐史》写道:一士人好打抽丰。其所厚友人,巡案某处,逆其必来。阴属所司将银二百两,造杽一副,练绳一条,用药煮之如铁。其人至,求见,辄怒曰:“我巡案衙门是打抽丰的?可取杽、练来,解回原籍。”

后来《醒世恒言》和《红楼梦》也作“打抽丰”。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到了近代沈从文在《湘西·沅陵的人》依旧是:“虽上下船只极多,这小东西知道向什么船可发利市、什么船不打抽丰。”

可见“打抽丰”是文章书面语,“打秋风”多作为民间俚语使用。

1916年《盐山新志》记载:“《七修类稿》:米芾札中有‘抽丰’字,即世之‘秋风’之义。”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诀谒》第六出:“怎生叫做一棍?混名打秋风呢!”也作“秋丰”。

打抽丰、打秋丰、打秋风,是一个意思。只是用法略有区别。书面语更多用打抽丰,民间俚语更多用打秋风。

读书人会混淆“打抽丰”和“打秋风”,大体源于两点:

一,是思维形成的惯例,如今多为“打秋风”说法少见“打抽丰”,更少见“打抽丰”的人和事。

二,对“打抽丰”的真正来历和用意不熟悉,简化了词的本意。

追根溯源,“打抽丰”和“打秋丰”是一个意思,而“打秋风”是讹变。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从字面看,“打秋丰”的直接意思是说秋天丰收了,穷人来到富人家中求“分润”帮助。“分”别人的丰收。

“打抽丰”意思差不多,“抽”取别人的丰收而自肥,算是空手套白狼,仗着自己穷而管富人白要。

“打秋风”并不算严谨,只突出“秋”意,反而淡化秋天穷人去富人家中求帮助,白要钱粮的意思。

不管如何,三个词可以混用,且都有一个主要时间点,就是秋天收完庄稼之后。

刘姥姥两次来到荣国府的时间都是秋天,她自己也说:“家里都问好。早要来请姑奶奶的安看姑娘来的,因为庄家忙。好容易今年多打了两石粮食,瓜果菜蔬也丰盛。这是头一起摘下来的,并没敢卖呢,留的尖儿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

她的这个话不尽不实。有过农村生活经验的都知道农历六月末七月初,不但不算忙,地里的瓜果菜蔬也最是新鲜丰富。等到中秋节后,除了南瓜、白菜、萝卜以外,其他的菜已经凋敝不得用了。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那会儿的情况,游览大观园时贾宝玉吐槽“破荷叶子恼人”要拔了去就是佐证,哪里还谈什么“头一起摘下来的”。

刘姥姥真要感恩,一夏天地里的产出更适合送新鲜。她那时候不来,专门赶在中秋节秋收以后来贾府,根据当时的民间习俗,就是再来“打抽丰”的时间点。

如果说“一进荣国府”,因王狗儿家里财政出了问题,没有钱准备“冬事”过年,来贾府求帮助还情有可原。

但“二进荣国府”又赶在“打抽丰”的时间,嘴里说着“孝敬姑奶奶姑娘·们尝尝”,却还说“没敢卖呢”,又算螃蟹账,“这样螃蟹,今年就值五分一斤。十斤五钱,五五二两五,三五一十五,再搭上酒菜,一共倒有二十多两银子。阿弥陀佛!这一顿的钱够我们庄家人过一年了。”都表明刘姥姥再来打抽丰的用心。

其实六七十斤螃蟹不到五两银子,其他小菜、酒水加一起也不超过十两银子足够,才是宝钗帮助史湘云的意思,哪里就出来个二十多两银子?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刘姥姥言外之意提醒贾府众人,她还想要二十两银子回家,就是“打抽丰”要“嗟来之食”。

如果细看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尽管羞口难开“臊眉耷眼”,形象却并不“小丑”。

二进荣国府时,却被贾府捉弄取笑的一如小丑“女篾片”,作者下笔也不再留情,就源于第一次来是救急,第二次来假借报恩实为要钱,就过分不知足了。

曹雪芹将刘姥姥的前后形象对比描写,是对习惯伸手要钱的德行不以为然。

嗟来之食者,德行如泥,烂泥扶不上墙。

王狗儿家有房子有地小生意,并不穷。只是好吃懒做没有存款。真要努力根本不用低三下四接二连三来贾府打抽丰。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妙玉、林黛玉、薛宝钗和贾宝玉嫌弃刘姥姥,也不是因为她的穷和老,而是她“打抽丰”的德行有亏。

当然,仗义每多屠狗辈,刘姥姥习惯打抽丰固然是不好,但她在贾家抄家后逆势而上,像醉金刚倪二帮助贾芸一样,仗义收养巧姐,其知恩图报的德,足以掩盖打抽丰的不德。

如此反转才是曹雪芹真正大手笔的讽刺。刘姥姥终究是那个瑕不掩瑜的“侠者”。

但还是那句话,不能因为刘姥姥知恩图报,就对她二进荣国府打抽丰的目的视如不见,甚至支持。不多赘述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18 23: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红楼梦:刘姥姥救巧姐有没有花钱?原文早有答案
...说明日后嫁给王板儿生活虽安稳,却并不富裕。侧面说明刘姥姥拿钱回家,并没有实质改变王家的生活,终究小人物翻身的成本太大,可能太小!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
2024-09-23 20:04:00
刘姥姥:根本没有三进荣国府,她更是从来没从妓院救过巧姐
刘姥姥会不会“三进荣国府”?通行本续书第一百一十三回“忏宿冤凤姐托村妪”,刘姥姥在贾母死后,王熙凤病重之际,三进荣国府。第一百一十九回,更是四进荣国府帮助巧姐脱困,并随后时常进出
2024-11-19 10:13:00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间是在秋末冬初,要比二进荣国府更晚。二进荣国府的时间正好卡在秋收之后,在古代就是打抽丰的时间,所以一看刘姥姥来,就知道是又来贾府“要钱”的。一进荣国府早错过了
2024-09-21 20:10:00
薛姨妈来贾家是乞讨?刘姥姥来后,贾母的讽刺让薛宝钗如坐针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间在秋末。尽管背着瓜果菜蔬而来似报恩。实际从时间点,再到她算螃蟹账给出二十两银子,在贾母跟前不断暗示积德行善,都说明她两次来的目的一样,就为“打抽丰”管贾府要
2024-09-15 14:42:00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心思不正,平儿看破不说破,为何贾母甘心入彀?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了周瑞家的帮助,最终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可谓大出意料之外。我推测刘姥姥并不奢望能得到这么多。在她想来有个五两、十两已是意外之喜。二十两银子足够他家五
2024-11-19 10:13:00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狠狠地打了一个人的脸
刘姥姥,是红楼梦中见证了贾府兴衰的一个重要人物。第一次进荣国府时,元春还没有封妃,刘老捞来打秋风,贾府施舍了二十两银子。第二次进荣国府时,元春已经封妃,荣国府已经建成大观园,贾府
2024-12-04 09:56:00
红楼梦:看懂甄士隐被封肃吃绝户,就知道薛姨妈对贾宝玉有多残忍
...甄士隐,导致有了下世之兆出家而去这件事,与林黛玉说刘姥姥是“母蝗虫”之间的关系,看似八杆子打不下,但抽丝剥茧后才发现,原来情节相通至关重要。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
2024-09-15 14:49:00
刘姥姥为救巧姐,承担的风险比倾家荡产更重,堪称红楼梦里独一份
刘姥姥的前期形象并不光辉。她两进荣国府来贾府打抽丰,就是嗟来之食。妙玉嫌弃她“脏”,不是人脏,穷脏,农民脏,而是道德低下、惯于嗟来之食的品德脏。林黛玉戏谑刘姥姥“母蝗虫”,也是指
2024-09-19 19:43:00
贾琏王熙凤婚后五年,为何只生一个女儿?细节暗示他俩孩子有问题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时,周瑞家的带她来在王熙凤的院子,遵从平儿的意思,“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所。”刘姥姥和板儿在王熙凤家中的第一个登堂入室处,是大姐儿睡觉
2024-10-29 10:4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