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间是在秋末冬初,要比二进荣国府更晚。
二进荣国府的时间正好卡在秋收之后,在古代就是打抽丰的时间,所以一看刘姥姥来,就知道是又来贾府“要钱”的。
一进荣国府早错过了打抽丰时间,说明王狗儿一家最开始没想到来贾府要钱,是刘姥姥的临时起意。
第一次有点不得已。
第二次分明不要脸。
所以,刘姥姥第一次的形象只是羞口难开,臊眉耷眼并不猥琐。
第二次形象不但粗鄙更是难堪,被贾府众人戏耍,更是差评不断。
不是众人不懂得怜老惜贫,皆因“嗟来之食”者道德品行低下,被人小看也是咎由自取。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关于刘姥姥两次来贾府打抽丰,一直有不同声音。
第二次,很多人都说刘姥姥是来报恩云云。显然是对刘姥姥行为的误解。
上文说了刘姥姥来的时间卡在八月下旬,正是秋收后。
古代八月下旬就是穷人“打抽丰”的时间。只要那时穷人到富人家里走动,就有“分人家丰收”之意。
打抽丰就是这么来的,传来传去讹称“打秋风”,一个意思。
为什么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抽丰值得原谅,而二进荣国府就要受“鄙视”呢?原因有两个。
一,刘姥姥家只是贫,而不是穷。
“贫”是指“分贝(钱)”出现问题,无钱可用而已,并没有缺吃少穿。
“穷”是指“人被困住,无能为力”,代表生活艰难,没吃没喝活不下去。
王狗儿有房子有地,还有买卖。平时也是有酒有肉,刘姥姥来贾府更没有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都证明他家只是没有存款罢了。
二,刘姥姥第一次来算救急,第二次来就是不知足不要脸。
王狗儿当时愁烦,是因为“冬事”没有钱办。
什么叫“冬事”?穷人家是没有冬事一说的。
冬事指过年祭祀祖先的筹备。
古人过年祭祖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要极为隆重,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也写得清楚。
王狗儿当年没积攒下钱,过年便没钱置办年货,无法准备祭祖的事宜,才不免愁烦。
所以,王家并不是穷得吃不上饭,只是贫得兜里没钱而已。
刘姥姥当时给女婿出主意。让他来贾府“打抽丰”,拿钱解燃眉之急,还属情有可原。
于是,一进荣国府之行,如愿拿到二十两银子。
有了贾府的这笔钱,他们可以过一个肥年,还有富裕。
按说这钱贾府没打算要,也不需要还。刘姥姥一家第二年励精图治、勤恳持家,也就不用愁来年了。
然而,自己努力哪有空手套白狼容易?
他们家一年累死累活剩不下二三十两银子。来贾府一趟就能要这些钱……所以刘姥姥第二年就又来了贾府。
看似她拿着东西说“孝敬”,实际张口闭口二十两银子,来的时间也正在秋收后,分明还是要钱。
如此低劣行径,厚颜求嗟来之食,被林黛玉、妙玉和薛宝钗三人看不起而戏谑她也不冤枉。至于贾府众主人嘴里不说,实际也是不尊重她,谁让她人心不足。
刘姥姥的光辉形象是在日后知恩图报,收养巧姐,并不表示她来贾府打抽丰是对的。
如果原文写刘姥姥缺衣少穿,面临隆冬来贾府求助救命就另当说法。这种情况她来几次都不多,也不会被人瞧不起说她嗟来之食,德行有亏。
古代的冬天可谓“渡劫”,是极为可怕的。
《红楼梦》时代已经有了棉花,可以做棉衣和棉被。农家还有柴禾可烧,相对容易挺过冬天,
前提是别穷到缺衣少穿,或者引起流感伤感就好。
但宋朝之前的冬天就很可怕。那时候连棉花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想熬过去可是不容易。
比如唐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过名传千古的两句:“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那时的被子,只是基层补叠加的薄被儿子。深秋就已经冷的似铁一般僵硬,到了隆冬可想而知。
当然,古人智慧,也积累了无数就地取材的过冬方式。
富裕家庭会用贵重皮毛或者羊毛织就一些御寒衣物。
穷人除了无论什么的厚实兽皮,再就似芦花柳絮,柔韧的叶子等,都可作为衣服和鞋子里的填充物,或者家中的铺盖。
最差的便是单衣用命扛过去了。白居易在《卖炭翁》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了钱才可能置办一些暖厚的衣服和粮食熬过冬天,不成为那“路上冻死骨”。
冬天挺过去还有希望,挺不过去也就没了希望。
像刘姥姥一家有吃有穿,还能想着过年祭拜祖先的“冬事”。穷人家能给祖宗磕个头也就够了。
贾家的资助,也是救急不救穷。刘姥姥一家如果继续好吃懒做,终究还是会穷下去。
王狗儿这人,狗改不了吃屎。这也是日后巧姐判词依旧是“荒村野店”的样貌,皆因王家并没有富,不过原地踏步罢了。
而此时贾府不在,刘姥姥肯定也早死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