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21 20:10:00 来源:戏说三国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的时间是在秋末冬初,要比二进荣国府更晚。

二进荣国府的时间正好卡在秋收之后,在古代就是打抽丰的时间,所以一看刘姥姥来,就知道是又来贾府“要钱”的。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一进荣国府早错过了打抽丰时间,说明王狗儿一家最开始没想到来贾府要钱,是刘姥姥的临时起意。

第一次有点不得已。

第二次分明不要脸。

所以,刘姥姥第一次的形象只是羞口难开,臊眉耷眼并不猥琐。

第二次形象不但粗鄙更是难堪,被贾府众人戏耍,更是差评不断。

不是众人不懂得怜老惜贫,皆因“嗟来之食”者道德品行低下,被人小看也是咎由自取。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我是君笺雅侃红楼,为您讲述《红楼梦》里的那些事儿。

关于刘姥姥两次来贾府打抽丰,一直有不同声音。

第二次,很多人都说刘姥姥是来报恩云云。显然是对刘姥姥行为的误解。

上文说了刘姥姥来的时间卡在八月下旬,正是秋收后。

古代八月下旬就是穷人“打抽丰”的时间。只要那时穷人到富人家里走动,就有“分人家丰收”之意。

打抽丰就是这么来的,传来传去讹称“打秋风”,一个意思。

为什么说刘姥姥一进荣国府打抽丰值得原谅,而二进荣国府就要受“鄙视”呢?原因有两个。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一,刘姥姥家只是贫,而不是穷。

“贫”是指“分贝(钱)”出现问题,无钱可用而已,并没有缺吃少穿。

“穷”是指“人被困住,无能为力”,代表生活艰难,没吃没喝活不下去。

王狗儿有房子有地,还有买卖。平时也是有酒有肉,刘姥姥来贾府更没有衣衫褴褛,食不果腹,都证明他家只是没有存款罢了。

二,刘姥姥第一次来算救急,第二次来就是不知足不要脸。

王狗儿当时愁烦,是因为“冬事”没有钱办。

什么叫“冬事”?穷人家是没有冬事一说的。

冬事指过年祭祀祖先的筹备。

古人过年祭祖是一年中最重要的活动,要极为隆重,宁国府除夕祭宗祠也写得清楚。

王狗儿当年没积攒下钱,过年便没钱置办年货,无法准备祭祖的事宜,才不免愁烦。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所以,王家并不是穷得吃不上饭,只是贫得兜里没钱而已。

刘姥姥当时给女婿出主意。让他来贾府“打抽丰”,拿钱解燃眉之急,还属情有可原。

于是,一进荣国府之行,如愿拿到二十两银子。

有了贾府的这笔钱,他们可以过一个肥年,还有富裕。

按说这钱贾府没打算要,也不需要还。刘姥姥一家第二年励精图治、勤恳持家,也就不用愁来年了。

然而,自己努力哪有空手套白狼容易?

他们家一年累死累活剩不下二三十两银子。来贾府一趟就能要这些钱……所以刘姥姥第二年就又来了贾府。

看似她拿着东西说“孝敬”,实际张口闭口二十两银子,来的时间也正在秋收后,分明还是要钱。

如此低劣行径,厚颜求嗟来之食,被林黛玉、妙玉和薛宝钗三人看不起而戏谑她也不冤枉。至于贾府众主人嘴里不说,实际也是不尊重她,谁让她人心不足。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刘姥姥的光辉形象是在日后知恩图报,收养巧姐,并不表示她来贾府打抽丰是对的。

如果原文写刘姥姥缺衣少穿,面临隆冬来贾府求助救命就另当说法。这种情况她来几次都不多,也不会被人瞧不起说她嗟来之食,德行有亏。

古代的冬天可谓“渡劫”,是极为可怕的。

《红楼梦》时代已经有了棉花,可以做棉衣和棉被。农家还有柴禾可烧,相对容易挺过冬天,

前提是别穷到缺衣少穿,或者引起流感伤感就好。

但宋朝之前的冬天就很可怕。那时候连棉花都没有。零下几十度的寒冬想熬过去可是不容易。

比如唐代杜甫在《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就写过名传千古的两句:“布衾多年冷似铁,骄儿恶卧踏里裂。”

那时的被子,只是基层补叠加的薄被儿子。深秋就已经冷的似铁一般僵硬,到了隆冬可想而知。

当然,古人智慧,也积累了无数就地取材的过冬方式。

红楼梦里的冬天多可怕?看懂刘姥姥打秋风,才知晓穷人的真实恐惧

富裕家庭会用贵重皮毛或者羊毛织就一些御寒衣物。

穷人除了无论什么的厚实兽皮,再就似芦花柳絮,柔韧的叶子等,都可作为衣服和鞋子里的填充物,或者家中的铺盖。

最差的便是单衣用命扛过去了。白居易在《卖炭翁》写道“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有了钱才可能置办一些暖厚的衣服和粮食熬过冬天,不成为那“路上冻死骨”。

冬天挺过去还有希望,挺不过去也就没了希望。

像刘姥姥一家有吃有穿,还能想着过年祭拜祖先的“冬事”。穷人家能给祖宗磕个头也就够了。

贾家的资助,也是救急不救穷。刘姥姥一家如果继续好吃懒做,终究还是会穷下去。

王狗儿这人,狗改不了吃屎。这也是日后巧姐判词依旧是“荒村野店”的样貌,皆因王家并没有富,不过原地踏步罢了。

而此时贾府不在,刘姥姥肯定也早死了。

✍以上观点根据《红楼梦》80回前故事线索整理、推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21 23: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还没上映就差评一片!电影《红楼梦》刘姥姥惹争议,一点不像穷人
...让此片上映。这一次差评出圈的正是电影《红楼梦》中的刘姥姥,不止一位大V发了动态对比,直言新版刘姥姥一点都不像穷人,面容饱满不见皱纹,皮肤干净衣衫整洁,哪里像是受过苦挨过饿的呢
2024-07-01 13:51:00
她是《红楼梦》最聪明女人,人人都喜欢她
...女人,和贾府没任何血缘关系,却人人喜欢!这个人就是刘姥姥,也是红楼梦里面为数不多的善良人,有一种善良,一种狭义,一种面对生存的智慧,她比贾母的年龄还大,但是从来不拿大,因为一
2023-01-05 14:10:00
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何含义?是为了排解内心恐惧,为林黛玉担心
...她平时养尊处优,即使有病也会得到很好的治疗和照顾。刘姥姥二进荣国府,贾母带她到大观园游览,先后三四天,便得了风寒。贾珍等人请来王太医诊治后,只服用几副药,便安康如初。贾敬死后
2024-12-05 10:55:00
刘姥姥二进贾府,原文写作“来打抽丰”,为什么都错记成打秋风?
...”在《红楼梦》中体现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经常提到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来贾家“打抽丰”,每次都要被很多读者指正是“打秋风”,不是“打抽丰”。其实,仔细看曹雪芹的原文,就是“打抽丰
2024-09-18 18:44:00
红楼二尤:穷人家的漂亮女孩儿,教育缺失导致认知障碍,毁一生
...继,投奔宁国府继女尤氏,是来解决生计的。这个本质和刘姥姥到荣国府打秋风有区别吗?站在贾府立场上看,没有区别,刘姥姥还可以随便一点钱打发,但是尤老娘母女却要碍于尤氏的继女身份,
2024-10-04 21:08:00
红楼梦:弄懂“穷与贫”的意思,才知刘姥姥狡猾,凤姐都被他骗了
刘姥姥两进荣国府,来贾府打抽丰要钱,王熙凤和王夫人先后慷慨出手资助她一百二十八两银子一吊钱,并有若干物资。这笔钱对贾府不多,于刘姥姥一家却够五六年啥也不干的吃喝用度,相当于如今一
2024-09-18 18:19:00
刘姥姥为救巧姐,承担的风险比倾家荡产更重,堪称红楼梦里独一份
刘姥姥的前期形象并不光辉。她两进荣国府来贾府打抽丰,就是嗟来之食。妙玉嫌弃她“脏”,不是人脏,穷脏,农民脏,而是道德低下、惯于嗟来之食的品德脏。林黛玉戏谑刘姥姥“母蝗虫”,也是指
2024-09-19 19:43:00
薛姨妈来贾家是乞讨?刘姥姥来后,贾母的讽刺让薛宝钗如坐针毡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间在秋末。尽管背着瓜果菜蔬而来似报恩。实际从时间点,再到她算螃蟹账给出二十两银子,在贾母跟前不断暗示积德行善,都说明她两次来的目的一样,就为“打抽丰”管贾府要
2024-09-15 14:42:00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心思不正,平儿看破不说破,为何贾母甘心入彀?
刘姥姥一进荣国府,得了周瑞家的帮助,最终王熙凤给了她二十两银子一吊钱,可谓大出意料之外。我推测刘姥姥并不奢望能得到这么多。在她想来有个五两、十两已是意外之喜。二十两银子足够他家五
2024-11-19 10:13: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
河北省国防动员文化行·档案里的国防动员故事|走进抗战名将甄凤山:“双枪李向阳”的壮志豪情
(视频脚本:张玉超、闫馨雨、赵少甫 视频拍摄:刘天宇 王宏飞 视频剪辑:刘昀 出镜:张晓晴 配音:张恩博)(海报设计:梁玉)2025年7月1日
2025-10-03 08:40:00
古代中秋福利居然是发肉?还有这些“古法”习俗玩趣中秋
大河网讯 天上月圆,人间梦长,又是一年中秋将至。现代,一些企业的中秋福利有月饼、水果等,你知道吗,古人过节的福利竟然直接发肉
2025-10-02 10:42:00
“今月曾经照古人”明代晋藩墓志拓片展,10月1日在山西考古博物馆开展。25套墓志拓片与30余套文物,再现明代晋藩宗室的荣耀与日常
2025-10-02 17:39:00
国庆中秋长假到来,太原成为旅游市场一大热门目的地。游客迫切想知道:太原是一座什么样的城市?走进太原看什么,玩什么,吃什么
2025-10-02 17:39:00
2025国庆·你不知道的保定|直隶总督署大堂上的三块匾额到底怎么读?
2025-10-02 07:21:00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1936年,早期共产党人杨萍如在南京牺牲。在杨萍如后代的持续追寻及南京、河南等地党史部门、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合力推动下
2025-10-01 07:41:00
雨花台新征集到雨花英烈刘亚生珍贵史料包括烈士北大学籍和发表的十余篇文章 南报网讯(记者李子俊)近期,雨花台烈士纪念馆在文物史料征集中
2025-10-01 07:4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