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1-26 05:01: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和国家重臣。这个谥号就是对一个大臣的评价,总体来说,封建时代对文臣上谥号还是很苛刻与严格的,生为宰相,死谥文正是一个封建士大夫最大梦想。文正最终叫文贞。为避宋仁宗赵祯的讳,而改叫文正。在北宋的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最高评价。自宋以后文正才是最高谥号,(宋应该是忠献最高,韩琦、秦桧、赵普、张浚都是忠献)。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已经病入膏肓,前来探病杨一清于是就向他说:“大明自开国朝一百五十年以来没人得到过“文正”这个谥号,李相百年之后,我上表帮你争取“文正”的谥号。”听到这个消息,垂死病中的李东阳竟然强撑起病体,在床上就向比自己年轻七岁的杨一清磕头行起大礼来。可见文正二字的崇高和魔力。谥号这个东西,和得谥之人,真的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彼此扶持。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在这种最苛刻标准要求下,两宋三百余年也就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元朝是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七人获得文正的谥号。明朝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五人。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是八个人,也就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在这些人里在当时情况看是朝堂重臣和宠臣。抛开元朝不算。在所有谥号文正的人当中,最名副其实应该是宋朝范仲淹,王旦,明朝的李东阳、谢迁。清朝的刘统勋,曾国藩。最有争议和不够格的应该是曹振镛,杜受田。曹振镛是昏庸无能。杜受田是咸丰帝直接赐予,而非群臣共议。如果就选出一个最合格的,最没有争议的就是范仲淹。在南宋的时候,有人评价范仲淹”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不仅如此,元明清各朝对范仲淹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褒扬。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至于说明代真没有特别叫得响和认可的人,也没有特别有争议的,争议主要出现在清代。刘统勋,曾国藩在清朝时期二人完全够格。最不合格和争议最大的就是曹振镛了,学生问曹振镛如何做到两朝宰相,堂堂一品大员曹振镛居然说:无他,唯多磕头少讲话而已。曹振镛为官碌碌无为,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慵懒官风,明哲保身的做人哲学。他的清廉就是他的广告和他的招牌。于国无尺寸之功。这样的人居然谥号文正,长此以往,大清朝不亡才怪。

文正:唐代后文人官者的最高谥号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封建体制的僵化,文正越来越不值钱,要求越来越低。当孙家鼐成为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谥号文正的时候。已经是1909年了。随着清朝的退位,民国肇始。谥号也走进了他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文正、忠献、忠武,谁才是真正排名第一的谥号
...当然除了美谥之外,还有恶谥,赐给一些罪大恶极的人。范仲淹让文正名垂青史当然谥号众多,自然要比个高低,其中文臣中的谥号有文正、文忠、忠武、文臣、文襄、文端、忠献等等,那么这些谥
2023-07-24 20:50:00
司马光与文正谥号的背后故事
...臣梦寐以求的谥号。宋朝的皇帝赐予文正谥号的人也只有范仲淹、司马光等9人,就连王安石都没有得到文正。元朝的时候有5个人得到了文正。明朝得到文正的人有方孝孺、李东阳等4人,方孝孺
2024-01-29 09:39:00
谥号“文正”:古代文臣地位的金标准以及最高荣誉
...号的大臣数量相对较多,总共有9人。这9人分别是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其中,李昉的“文正”谥号主要得益于他的资历和寿命。他出生于后唐时期,历经
2024-01-18 20:55:00
清朝有8位大臣获得“文正”谥号,其中包括曾国藩,谁最名不副实
...获得这个谥号的人,在史书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名垂青史,流芳百世。以“文正”作为谥号的人历史上不超过三十人,清朝的统治长达三百年,仅有八人得获此
2023-11-06 18:14:00
历史上武将最高荣誉:忠武谥号获得者一览
...是毕生最高的追求,这代表了一生的完美总结。像北宋的范仲淹、司马光,元朝的耶律楚材,明朝的李东阳,清朝的刘统勋、曾国藩,都在死后获得了“文正”这一最高谥号。与文臣的“文正”相对
2023-12-10 21:58:00
清朝有8位大臣获得“文正”谥号,其中包括曾国藩,谁最名不副实
...上获得这个谥号的人都在史书中留下了浓重的一笔,比如范仲淹、司马光、方孝孺等,他们的名字流传百世。在“文正”这一谥号的历史中,获得者数量不超过三十位。清朝统治长达三百年,而只有
2025-05-18 15:38:00
...此,被列为“唐宋八大家”。与他同时代的英杰们相比,范仲淹、司马光、欧阳修、苏轼等人,有胸怀,有才学,有节操,但缺乏大智慧、大勇气、大担当。这正是王安石超出他们的地方。或许,他
2024-03-18 00:23:00
盘点北宋时期的历代帝王
...机逼迫北宋增加岁币,史称“庆历增币”。1043年,任用范仲淹、富弼和欧阳修等人进行“庆历新政”改革,但因阻力太大,改革被迫中止。在位期间,励精图治,科学技术和文化得到了很大的
2024-01-31 21:03:00
...国”,追封“广宁王,谥文正”,耶律楚材获得了与宋朝范仲淹、司马光一样的无上封谥,这是元朝皇帝对他传奇一生的最终盖棺评价,实至名归,当之无愧。“文正”这个谥号从宋朝开始出现,列
2023-08-31 20:57: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文化中国行|千年文脉 活力运河③:临西古砖 匠心传奇
邢台市临西县历史上是隋代开凿的永济渠与元代开通的京杭大运河的交汇地,两条运河接续造就了临西(古称临清)的繁荣。史料记载
2025-11-13 08:05:00
长白时评评论员 唐小兰11月11日,河南平顶山,新娘即将出场时老太太想“抢喜”,婚礼督导眼疾手快及时发现并制止。“抢喜”
2025-11-13 10:56:00
想要读懂山东,或许不必急于奔赴泰山之巅或徜徉于海岸线。如今,一种更深度的“游山东”方式正悄然兴起——走进散落于齐鲁大地的博物馆
2025-11-13 14:46:00
来滕州看“小国重器”
山东滕州,古为“三国五邑之地、文化昌明之邦”,素有“滕小国”之称,是古代东夷炎族后裔——滕、蕃、邾、薛等氏族的摇篮和商代始祖的发祥地
2025-11-13 15:22:00
临沂金盾小学开展王羲之故居研学实践活动
鲁网11月12日讯“是日也,天朗⽓清,惠⻛和畅”,恰如《兰亭集序》中描绘的雅致意境,11⽉9⽇上午,临沂⾦盾⼩学⼆年级17班的同学们怀着对书法⽂化的向往
2025-11-12 11:43:00
作者:王孜“是的,上天叫我看见,叫我听见,叫我置身其中,又叫我超然物外。上天是为了这个目的,才让我看起来像个傻子的。”当我在阿来的《尘埃落定》中读到这句话时
2025-11-12 14:08:00
文学作品《权谋通汇》及其简介
《权谋通汇》是赵丹阳创作的文学作品,于2025年11月12日进行版权登记,登记号:黔作登字-2025-L-01881514
2025-11-12 15:08:00
大河网讯 “你好,贵姓?”姓,是标示一个人家族血缘关系的标志。你了解过跟随自己一生的姓氏吗?你知道你的姓氏从何而来吗?11月11日
2025-11-12 19:39:00
是什么,让一群六百年前自江南迁徙而来的人们,他们的乡音、服饰与信仰,能如此完整地封存至今?答案,或许就藏在一项名为“抬汪公”的盛大仪式里
2025-11-13 00:03:00
在贵州安顺的屯堡村落里,你可能会偶遇一场与众不同的戏。没有华丽的戏台,锣鼓就在田间地头敲响;演员是身边的乡亲,脸上覆着色彩浓烈
2025-11-13 00:03:00
央媒看太原11月9日,中新社以《跨越海峡寻根 台湾张氏宗亲山西晋祠祭拜先祖》为题,报道了近20位台湾张氏宗亲代表在晋祠博物馆台骀庙祭拜先祖的情况
2025-11-12 07:54:00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西安月登阁村唐墓考古发现三把铜尺
唐代一尺究竟有多长?这个问题可以用出土实物来回答了。根据《考古与文物》2025年第10期发表的发掘简报,西安月登阁村3座唐代墓葬中出土了保存状况较好
2025-11-11 12:06:00
孙敬明出席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
鲁网11月10日讯11月9日,临沂蒙山(平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利用论证会在蒙山之阳举行。临沂市政协副主席、文化和旅游局局长高思圣
2025-11-10 16:57:00
舞剧《颜真卿》本月在石家庄首演
河北新闻网讯(毛宇)11月15日至21日,国家艺术基金2024年度大型舞台剧和作品创作资助项目——舞剧《颜真卿》石家庄站首演
2025-11-10 18:39:00
家风文化中应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精神内守”
参天之树,必有其根;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家风”二字,家是家庭,风是风气,家风简单说来就是一个家庭或家族世代相传的生活风尚
2025-11-10 09:0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