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在中国的历史上,在唐代以后,有一个很奇特的现象,文人做官后,梦寐以求地想得到一个谥号—文正。而作为统治者的皇帝,是不轻易地把这个谥号给人的。在历史上,能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人,大多都是当时文人敬仰的对象和国家重臣。这个谥号就是对一个大臣的评价,总体来说,封建时代对文臣上谥号还是很苛刻与严格的,生为宰相,死谥文正是一个封建士大夫最大梦想。文正最终叫文贞。为避宋仁宗赵祯的讳,而改叫文正。在北宋的司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谥之极美,无以复加”,司马光认为“文”是道德博闻,“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极致,经过他的宣扬,“文正”从此以后被认为是人臣最高评价。自宋以后文正才是最高谥号,(宋应该是忠献最高,韩琦、秦桧、赵普、张浚都是忠献)。
明武宗的时候。大学士李东阳已经病入膏肓,前来探病杨一清于是就向他说:“大明自开国朝一百五十年以来没人得到过“文正”这个谥号,李相百年之后,我上表帮你争取“文正”的谥号。”听到这个消息,垂死病中的李东阳竟然强撑起病体,在床上就向比自己年轻七岁的杨一清磕头行起大礼来。可见文正二字的崇高和魔力。谥号这个东西,和得谥之人,真的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彼此扶持。
在这种最苛刻标准要求下,两宋三百余年也就李昉、范仲淹、司马光、王旦、王曾、蔡卞、黄中庸、郑居中、蔡沈九人获得文正的谥号;元朝是吴澄、耶律楚材、刘秉忠、许衡、廉希宪、贾居贞七人获得文正的谥号。明朝有方孝孺、李东阳、谢迁、倪元璐、刘理顺五人。清朝得到文正这个谥号的是八个人,也就汤斌、刘统勋、朱珪、曹振镛、杜受田、曾国藩、李鸿藻、孙家鼐。
在这些人里在当时情况看是朝堂重臣和宠臣。抛开元朝不算。在所有谥号文正的人当中,最名副其实应该是宋朝范仲淹,王旦,明朝的李东阳、谢迁。清朝的刘统勋,曾国藩。最有争议和不够格的应该是曹振镛,杜受田。曹振镛是昏庸无能。杜受田是咸丰帝直接赐予,而非群臣共议。如果就选出一个最合格的,最没有争议的就是范仲淹。在南宋的时候,有人评价范仲淹”先儒论宋朝人物,以范仲淹为第一。不仅如此,元明清各朝对范仲淹都给予极高的评价和褒扬。
至于说明代真没有特别叫得响和认可的人,也没有特别有争议的,争议主要出现在清代。刘统勋,曾国藩在清朝时期二人完全够格。最不合格和争议最大的就是曹振镛了,学生问曹振镛如何做到两朝宰相,堂堂一品大员曹振镛居然说:无他,唯多磕头少讲话而已。曹振镛为官碌碌无为,占着茅坑不拉屎的慵懒官风,明哲保身的做人哲学。他的清廉就是他的广告和他的招牌。于国无尺寸之功。这样的人居然谥号文正,长此以往,大清朝不亡才怪。
可以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封建体制的僵化,文正越来越不值钱,要求越来越低。当孙家鼐成为封建历史上最后一个谥号文正的时候。已经是1909年了。随着清朝的退位,民国肇始。谥号也走进了他的历史。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26 08: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