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本文转自:中国市场监管报郑板桥(1693—1766),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著名书画家、文学家,诗书画三绝,“扬州八怪”之一,尤擅画兰竹石。他是“康熙秀才、...……更多
爱上潍坊之文化篇⑤|郑板桥在潍坊的“七载春风”
...生生不息。潍坊历史悠久,人才荟萃,文化底蕴深厚,是郑板桥笔下的“三更灯火不曾收,玉脍金齑满市楼。云外清歌花外笛,潍州原是小苏州”。(摄影:武琨)走进潍坊郑板桥纪念馆,迎面就看到了一座高大的郑板桥全身石...……更多
本文转自:泰州日报板桥家风郑板桥不仅勤政爱民,清廉自守,而且对于自己的家人也严格要求。在十六封家书中多次殷殷告诫弟弟,不准为恶乡里、骄奢淫逸。要善待贫苦百姓,尽力帮助他们,管好家人,教育好儿子。他说...……更多
潍坊潍城:淬炼思想灵魂 厚植为民情怀
...坊报道近日,潍坊市潍城区发改局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郑板桥政德教育馆、潍县战役主题展馆开展现场教学,接受政德和党性教育,进一步提升党员干部政德素养和党性修养,严明纪律规矩,筑牢思想防线。在解说员的引导下...……更多
追寻历史足迹 汲取奋进力量——潍坊市潍城区组织机关党员干部参观学习
...坊报道近日,潍坊市潍城区望留街道组织机关党员干部赴郑板桥政德教育馆、潍县战役主题展馆开展参观学习活动,传承红色记忆,汲取前行力量。在郑板桥政德教育馆,全体党员干部认真观看了关于郑板桥生平的各种图片、文...……更多
...违反了佛门清规,也触犯了朝廷律法。这个县的县令名叫郑板桥,是扬州八怪之一,其诗、书、画被世人称为“三绝”。郑板桥不仅为官清廉,更以其独特的审美和仁慈的心灵闻名于世。郑板桥在审讯过程中,了解到两人的前情...……更多
文化潍坊,穿越千年的相融共生
...、贾思勰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文人墨客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莫言也是潍坊人。在历...……更多
潍县萝卜凭什么“霸占”潍坊人的冬天?
...坊的“知名产品”,得以被载入册。“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对潍县萝卜也极为推崇,还曾有《还礼戏钦差》的传说。“东北人参凤阳梨,难及潍县萝卜皮。”便是出自于此。 清代潍县著名学者、金石学家、诗人郭麐写过一...……更多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坎坷人生与艺术成就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从小就资质聪慧,三岁识字,八九岁就可以写对子。他们家隔壁是个铁匠铺,他父亲看着隔壁的铺...……更多
鸢都里的非遗小镇
... 闫汇芳摄“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清代郑板桥在《怀潍县》诗中这样描绘当时潍县放风筝的情景。春暖花开时节,我们来到第40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只见漫天的风筝真如大雪一般在天上飞舞。 “我们昨天放飞的...……更多
才华横溢的郑板桥,因为爱吃狗肉竟然上当受骗了
口舌之欲乃是人的天性。一代奇人异士郑板桥因为爱吃狗肉上当受骗的事被传为佳话!“乌纱掷去不为官,囊囊萧萧两袖寒”这两句诗据说是郑板桥被罢官,为前来送行的潍县百姓赠画留念时所提。那时的郑板桥做县令长达十...……更多
知县、县令分别是什么职位呢?这两个官职又是谁大谁小呢
...们在,当地百姓安居乐业,经济稳步发展。有著名的画家郑板桥,在他出生时,他的家族就已经没落了,所以从小家境并不好,成年后,也是卖画为生,生活过得很潦倒,长期的贫困生活,让他在当上知县后,看不得百姓们疾苦...……更多
筝鸣时评丨应美食之约,赴文化潍坊
...百姓的诸城烧烤、为齐桓公解燃眉之急的寿光绿豆扒谷、郑板桥关心民间疾苦所创的朝天锅、“潍水之战”流传下来的高密炉包……每一种食物背后都有一个故事,每一个故事都是一种文化的传承。一切美好的事物都是相通的。...……更多
...雕塑生动还原了清代乾隆年间,寿光县令王椿和潍县县令郑板桥情系子民、不顾酷暑于荒烟蔓草之中督量边界的故事。寿光市展示廉洁思想,讲述廉洁故事,让观众在观赏蔬菜景观的同时接受廉洁文化熏陶。“我们在菜乡清韵中...……更多
潍坊学院在釜山国际艺术节斩获金奖
...动画单元金奖。参赛作品《竹石》,讲述了公元1746年,郑板桥调任潍县县令,他以一县之令的身份帮老百姓缓解灾情的故事。影片凭借地方优秀传统文化基础、数字水墨表现技艺和廉政爱民的主题内涵,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更多
...出版工程(第五辑)入选项目名单公布,由我省申报的《郑板桥审石头》《嫘祖养蚕织绸》两个项目位列其中。中国经典民间故事动漫创作出版工程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十四五”重点项目规划》中提出的项目之...……更多
潍坊风筝,已经飞了两千多年
...俗的流行,潍坊风筝在清代达到了鼎盛时期。清代书画家郑板桥在其《怀潍县》一诗中,生动描绘了清明时节放风筝的情景:“纸花如雪满天飞,娇女秋千打四围,飞彩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随着社会和经济的不断发展,潍坊...……更多
我在山东守民俗丨潍坊人把山东故事刻在桃核上
...雕作品《开仓济民》,就像一幅细致入微的画卷,重现了郑板桥开仓济民的一个场景。在一个高约4厘米、宽不到2.5厘米的桃核上,他雕刻了12个人物。“郑板桥谁也没见过,怎么去打造他的形象?周围人的表情如何体现?这需要...……更多
...处联合开展3.15金融消保宣教暨党建共建活动。在参观完郑板桥政德馆和潍县战役纪念馆之后,来到十笏园社区,由中国银行潍城支行向参加活动的党员和群众宣讲金融知识,提示大家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合理使用借贷产品,选...……更多
当风筝与文学相遇——《亲爱的风筝》新书发布会侧记
...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这是郑板桥在《怀潍县》中描写的清代老潍县放风筝的热闹场景。十多天前,来自世界近60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十万风筝爱好者齐聚鸢都潍坊,共同参与和见证了第 41届潍坊国际...……更多
台北故宫博物院里的潍坊印记
...冶长的传说、李成张择端的画作、苏东坡李清照的诗词、郑板桥的竹枝词、毛公鼎的铭文、刘墉的书法等等,这些当代人可以观赏、吟诵、展览的文化形象和文化符号,穿越时光,与新时代的更好潍坊遥相呼应互相映照更水乳交...……更多
一只风筝一座城,一根线牵出天空的浪漫
...娇女秋千打四围。五色罗裙风摆动,好将蝴蝶斗春归。”郑板桥的一首《怀潍县》,栩栩如生地描述了潍县人放风筝的情景。1984年,首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在新建的潍坊体育场隆重开幕,开幕式结束后,在白浪河水库坝上和西边...……更多
更好潍坊,再出发!
...贾思勰等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的莫言也是潍坊人。这里...……更多
本文转自:人民政协报又到农历三月,想起郑板桥“烂煮春风三月初”的诗句。私以为写美食的所有诗词中, “烂煮春风”一语可谓妙绝。作为一名江南才子,郑板桥一生爱竹成痴,对笋这种蔬食中的“第一品”也极为偏爱。...……更多
人性光辉于世界“绽放”,潍县集中营专题展在海外开展
...局、潍坊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潍县的记忆 人性的光辉——潍县集中营专题展》在旧金山海外抗日战争纪念馆开幕。山东省外事办公室副主任、山东省友协常务副会长陈白薇,中国驻旧金山总领馆政治...……更多
板桥古镇古建亮化工程丨一枝一叶总关情,一丝一缕摄人心
...窗斜阳下,一杯香茗前,带着一份闲心,细品着范县县令郑板桥的“诗书画”三绝。河南范县,近临梁山、东望孔儒,文化底蕴深厚,是“糊涂”县令郑板桥为官五年的地方,他的诗、书、画享誉中外。范县板桥古镇就是要把奇...……更多
...叠嶂,水光浩渺,方寸之间,览无垠江山。扬州博物馆以郑板桥《墨竹图》为灵感研发出“郑板桥书画丝巾”,丝巾上还书写郑板桥的七言绝句《新竹》,图案与色彩相得益彰,尽显优雅之美。搭配丝巾的是一把精巧折扇,扇上...……更多
连续举办41届的国际风筝会,对潍坊而言意义何在?
...的苏轼、“千古第一才女”李清照、“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等多位文化大家,给潍坊留下了宝贵的文化财富,积淀了厚重绵延的文脉印记;潍坊市博物馆、潍坊世界风筝博物馆、青州博物馆、诸城恐龙博物馆等场所既反映了...……更多
潍县萝卜、寒亭西瓜、海水稻……潍坊寒亭特色农产品在京推介
...好品”之鉴,感受独特的“潍坊味道”。活动中播放了“潍县萝卜”宣传片《小萝卜孕育大产业》,介绍寒亭区在萝卜种植、产业培育和品牌打造方面的成就,郭牌农业科技公司、中耕未来农业公司、青泉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潍...……更多
见面吧读者!本周末来这里与泰山文艺奖得主王威一起“约读”潍坊
...市文联、齐鲁文化(潍坊)生态保护区服务中心、乐道院潍县集中营博物馆等单位领导专家也将应邀参加。届时,王威将分享书籍《乐道院》的创作心路历程,和与会嘉宾一起深度剖析文学创作与城市气质之间的关系,并与读者...……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问题在于:《越公其事》是不是可信?古史突出范蠡文种,弱化勾践,越公其事突出勾践,弱化范蠡文种,两者都有不可信之处,但相比之下
2024-06-26 15:08:00
作为皇帝的朱棣还做了两件对中国历史影响深远的大事。第一件事是好事。朱棣营建、迁都北平,树立了北京在之后的政治文化地位。当今天的游客在故宫
2024-06-26 15:08:00
通过上文可知,古史严重扭曲了勾践的形象,《越公其事》中的勾践形象可能更为真实一些。那么,这里带来一个问题:灭吴之后,一个雄心勃勃
2024-06-26 15:08:00
科学研究表明,一个家族的男人往往在天性上和思维方式上有着惊人的相似。看来这话不假,朱元璋的残忍在他的子孙身上如同密码一样流传着
2024-06-26 15:09:00
朱棣:1403年-1424年在位,明朝第三代皇帝,朱元璋第四子,洪武三年(1370年)被封为燕王,性格多疑好杀。攻败明惠帝之后夺位
2024-06-26 15:09:00
毕竟当时司马昭控制着洛阳城中的禁军,即便曹髦再不怕死,也没有人敢伤害曹髦,但曹髦终究不能以一敌百,他手下的数百名杂兵也不可能将洛阳城里的禁军完全诛杀
2024-06-26 15:10:00
当时曹髦左右的人怒斥司马伷一行人,以至于司马伷的士兵都被吓得逃走了。此时中护军贾充赶了过来,迎面与曹髦战于南面宫阙之下
2024-06-26 15:10:00
在中国历史上通过“靖难之役”而获登大位的明成祖朱棣,按照汉儒文化三纲五常的伦理道德来说,其获皇权之道,似总有被后世正统史学家们有所指摘与诟病之嫌
2024-06-26 15:10:00
明成祖朱棣,是明朝的第三个皇帝。他是开国皇帝朱元璋的第四子,生于元末群雄争锋的年代。公元1360年朱棣出生,11岁被封为燕王
2024-06-26 15:10:00
南京乃虎踞龙盘之地,既是六朝古都,又是朱元璋的老根据地,朱棣却为什么要迁都呢?明成祖迁都北京,是雄才大略。朱棣的胸襟,一般人
2024-06-26 15:11:00
吴国,吴王寿梦时期,吴国开始联晋反楚,国力日益强盛,至在吴王阖闾、夫差时期,国力达到鼎盛。大约公元前512年,孙武携带《孙子兵法》来到了吴国
2024-06-26 15:11:00
朱元璋65岁的时候,太子朱标病死,其子朱允炆以长孙的地位,被立为皇太孙。各地的藩王大多是朱允炆的叔父,眼看皇位继承人落在了侄儿手里
2024-06-26 15:11:00
唐朝之时,一位叫孙壬林的官员,《唐故魏州昌乐县令孙君墓志铭》:周幽王遭犬戎之难,武公将兵,佐周平戎,其有功平王命命卫为公□□□□□□为卫上卿□邑于□其孙武仲
2024-06-26 15:12:00
可以阅读大量兵书,由此在继承前人军事思想与分析现实军事案例的基础上写下《孙子兵法》。在孙武眼里,深受周礼束缚的战争思维
2024-06-26 15:12:00
孙武祖父孙林父,是卫国的卿,但由于为人专横且逞强,与卫国国君关系非常紧张。但孙林父有一个大靠山晋国,因此经常能够利用他与晋国的关系来制约国君
2024-06-26 15:1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