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坎坷人生与艺术成就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10-08 07:33:00 来源:戏说三国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清代书画家、文学家。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坎坷人生与艺术成就

郑板桥从小就资质聪慧,三岁识字,八九岁就可以写对子。他们家隔壁是个铁匠铺,他父亲看着隔壁的铺子,就给几个小孩子出了一个“两间东倒西歪屋”的上联,郑板桥不假思索就对出“一个千锤百炼人”的下联,大家都觉得郑板桥将来肯定会大有出息。这些故事后来被人广为流传。

但郑板桥幼年时,母亲患病咳嗽不止,还要减持给他喂奶,四岁时母亲去世,从小善良勤劳奶妈照顾着郑板桥,成为了他生活和感情上的支柱。等他到了三十岁时已经有了二女一儿,后来父亲去世了,生活过得非常艰难,儿子也跟着夭折。生活的困苦,亲人的离世给了郑板桥沉重的打击。

后来郑板桥到了潍县当知县,当时刚好遇到饥荒,他采取各种措施来救济灾民,迫使当地富裕人家平价卖粮食。这一举动引起了当地贪官的不满,于是向朝廷诬告他,朝廷以赈灾不当惩罚他。他只得辞官回家,从此一肩明月,两袖清风。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坎坷人生与艺术成就

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高兴时就动笔,不高兴还要骂人,他的怪脾气也难以为世俗所理解。但郑板桥非常有正义感,对百姓疾苦十分同情。

郑板桥书法作品的章法也很有特色,他能将大小、长短、方圆、肥瘦、疏密错落穿插,如“乱石铺街”,纵放中含着规矩。看似随笔挥洒,整体观之却产生跳跃灵动的节奏感。如作于乾隆二十七年的《行书论书》横幅,时已七十高龄,乃晚年佳作。

清代书画家郑板桥的坎坷人生与艺术成就

郑板桥的一生,经历了坎坷,饱尝了酸甜苦辣,看透了世态炎凉,他敢于把这一切都糅进他的作品中。他嫉恶如仇的精神值的我们去学习,他留下的作品也值得我们去欣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0-08 11: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郑板桥:一位“诗书画”三绝的“任性”才子
...种对生活的积极态度。六、郑板桥的影响与传承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和个性魅力,使他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被后人广泛传颂,成为了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今天,我们在欣赏他的
2024-08-26 11:42:00
青岛出版社向潍坊郑板桥纪念馆捐赠《郑板桥评传》
...更好地服务社会,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了解认识郑板桥的艺术成就及其思想的需求,进一步推动郑板桥文化的研究和传承。(通讯员 纪哲)责任编辑:王玉龙
2023-09-15 14:42:00
提起郑板桥,大家就会想到他画的竹,想到他别具一格的板桥体,更会想到他那饱含哲理的四个字--“难得糊涂”。(点击上方音频,在音乐中享受一份美好)郑板桥,原名郑燮(xiè),字克柔,
2023-08-17 16:30:00
论文心画派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绘画和文学作品都展现了其豁达的心境和对自然的热爱;郑板桥的竹画,以其独特的笔墨和意境,传达出坚韧不拔的品格和对生活的感悟。这些大家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价值,更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
2025-02-07 10:26:00
虚心劲节 空谷幽香——王荣生水墨兰竹作品欣赏
...倪瓒、王绂、夏昶等绵延元明,遂有“湖州竹派”。清人郑板桥独以竹鸣世。“四十年来画竹枝,日间挥写夜间思。冗繁削尽留清瘦,画到生时是熟时。”删繁就简,避熟就生,正是文人本色。而“
2024-08-12 18:25:00
他位居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都在之下
...说法,都有一个人在其中,同时也被称为扬州八怪之首,郑板桥都排在他之下。他就是清代书画家金农,一位热爱游历,名遍天下的大师。网友都笑称:“是个怪人!”金农一生热爱游山玩水,因此
2023-06-01 11:09:00
...范,成为了潍坊文化传承中的璀璨明珠。清代著名书画家郑板桥,他不仅在艺术上造诣深厚,其“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诗句体现了对百姓的关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万印楼收藏了众
2025-01-07 18:26:00
文化潍坊,穿越千年的相融共生
...、贾思勰都出自潍坊,孔融、范仲淹、欧阳修、苏东坡、郑板桥等文人墨客曾在潍坊执政理事,近代涌现出了王尽美、陈少敏、王愿坚、王统照、臧克家等一批革命家、文学家、艺术家,诺贝尔文学
2024-02-09 08:24:00
...照诗、书、画、印四大主题进行展示。这不仅是对余任天艺术成就和精神品格的纪念,也希望能引导更多后来者关注和追寻余任天不断创新的精进艺术之路,传承和弘扬传统文化艺术的精神。展览为
2023-11-26 07:3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