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长平之战究竟要怎么打,才能减少秦军自身的损失呢
...、赵两军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劣对比,老将廉颇审时度势,选择固守待变,还是非常正确的。秦国丞相范雎见赵国固守阵地,以守为攻,也非常头疼。作为一个杰出的战略家,范雎非常清楚,长平之战只要久拖不下,就极易发生变...……更多
赵王为什么偏偏选择赵括
...要换成赵括呢?赵王选中赵括又有什么理由吗?赵国之所以选择赵括,而不是换成其他人,一个很重要的推动原因就是秦国的离间计。离间赵王和廉颇之间的关系,把赵括推上来。他们散布谣言,给赵王营造出一种,廉颇坚守不出...……更多
盘点白起生平几大著名的战役,“杀神”绝非浪得虚名
“人屠”、“杀神”、“终极杀手”这都是对于白起的描述。白起,战国四大名将之一,他一生征战,却无一败绩,并且白起打仗并不以抢占地盘为目标,而是秉承“战必全歼”的原则,对于敌人,一个不留。传闻,在战国时...……更多
纸上谈兵的赵括,也许是为长平之败背锅
...中,赵国损失了大约45万人,其中五万人战士,40万人被白起给坑杀。括败,卒四十万人降武安君。武安君计日:“前秦已拔上党,上党民不乐为秦而归赵。赵卒反复,非尽杀之,恐为乱。”乃挟诈而尽坑杀之,遣其小者二百四...……更多
秦一统七国,最难打的是哪个国家?
...?战国四名将其实这个问题的答案很简单。战国四名将:白起、王翦、李牧、廉颇。秦国两个,白起、王翦。赵国两个:李牧、廉颇。当然,其他五国也有很多绝顶战将,但是跟这四个人比,还是不在一个水平线上。秦国征服其...……更多
2022-12-22 13:06七国,国家
杀神白起坑杀赵国45万降兵是否是真的?
...大王三思!”结果孝成王一意孤行,赵国40万降卒被秦军白起坑杀,赵国大伤元气。在早期我们谈嬴政实行“大一统”的时候,提到过赵国,战国七雄里虽然赵国不是最熊的,但是他是让秦国感情最复杂的一个地方,大概就是双...……更多
赵国长平之战后拒不割地,一战把秦国打怕十年
...,在其中参与的人很多,且都是赫赫有名的大人物,比如白起、廉颇、赵括等等。而这场战争最终也以秦朝的胜利结束,可纵然是这样,赵国在失败之后仍然拒不割地,且秦国也没有继续咄咄逼人,这场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难...……更多
长平之战中,白起除了阬杀降卒真的没有其他选择吗?
...死”。那么,对于白起来说,除了阬杀之外,是否有其他选择呢?与其他武将以攻城略地为目的的作战风格不同,白起作战不求攻掠土地,而是寻求最大程度的消灭敌军有生力量。之所以如此,除了战略需求之外,应该也与秦国...……更多
纸上谈兵的赵括,为何能取代廉颇
...对秦国人打算一举摧毁赵国有生力量的野心,赵孝成王的选择无非只有三个,其一是放弃上党等地,将主力部队后撤至太行山以东的壶口关、滏口陉、井陉,并在那里依托天险进行防御。这种选择看似很好,但由于当时赵国已经...……更多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征了。赵国君王由于远在朝堂,不知前线的具体战况,而选择赵括作为主帅其实也是中了秦人的圈套。在赵括之前,接连与秦军交战的是廉颇。而作为老将的廉颇虽然多次战败,但都未曾陷入圈套之后,就当机立断换了主帅。虽...……更多
赵国为何会在长平之战中惨败于秦国
...上党郡交给秦国,以此换来苟且偷生的机会,可韩国国君选择认怂,上党郡的负责人却想要殊死一搏,于是他选择向赵国求援。对于上党郡这个地方,其实赵国早已虎视眈眈,虽然对秦国有所顾忌,但上党郡的诱惑实在太大,最...……更多
春秋战国:文武双全的士文化与秦国称霸之路
...优秀的人在同一时代已属不易,长平之战却囊括了廉颇、白起、范雎等一流人才。战国末年,秦国妄图称霸,在前270年的时候曾经攻打过赵国,然而赵国当时有名将赵奢也就是赵括之父领军抵抗秦国,秦国败北,不过秦国后来得...……更多
长平之战:战国时期的最大战役与赵括的悲剧
...人可能不年轻了,可是心里的锐气却让他多次犯错,比起白起这样的人物,赵括在心理上就会输了一筹。 当赵军被围长平之时,赵军还是有着退路的,本来若是赵括也转为和廉颇一样的“龟壳”战术,白起也没有太多的办法,...……更多
战国名将录:白起、李牧、廉颇的不朽传奇与历史贡献
...是谁?为什么有这么多名将?这些名将为何能载入史册?白起大获全胜,李牧灭匈奴,廉颇抗秦三年不失一寸之地。秦统一的最大功臣是王翦。战国时期,名将辈出。为了保护自己,诸侯国需要大量的人才来探索富国强兵的道路...……更多
秦国奠定最终大局的一场载入史册的战争
...国见反间计起了效果,也把前方秦军的主帅悄悄地换成了白起。咱们先来说说赵括,首先在军中,他只有一个背景,是赵奢之子,这个背景在军队里并不是很好用,军队只要看能力,不是看你爹是谁的;二来,赵括去长平统帅赵...……更多
揭秘长平之战:赵括并非纸上谈兵,实则有勇有谋?
...爆发了长平之战,此战奠定了秦国的未来,同样秦军统帅白起一战而天下皆知,反观赵国统帅赵括,成为了“纸上谈兵”,空谈误国的典型,然而战争的胜败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主帅的统帅才能也不是引导战争走向的最关键因...……更多
...,在赵国将领赵括的带领下,赵国遭遇惨败,45万赵军被白起下令坑杀,惨不忍睹。长平之战之后,六国再无能力抵挡秦朝统一的脚步。而作为长平之战的主要参与者,赵括则背上了历史骂名,被人贴上了“纸上谈兵”的标签。...……更多
郭开身为赵国丞相,却是嬴政统一六国的大功臣,这是怎么回事?
...为他的变法,让秦国逐渐走向强大;还有人说是“战神”白起,他指挥的长平之战,为秦国一统天下扫平了道路……不过,也有很多人认为秦国的第一功臣当属郭开,他虽然领兵打仗不行,不过他却凭借一己之力轻松拿下赵国两...……更多
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的结局为什么如此的不同
...始终不愿担当此战主将,甚至在秦昭王多次命令下,宁可选择自刎,也不愿再度征战,最终,白起也因此战落得被赐死的悲惨结局。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人会心存疑虑,为什么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中间相距时间并不长,交战双...……更多
长平之战后,武安君白起为何要诛杀40万战俘
...。白起内心并不愿这么做,也深知杀俘的弊端。之所以要选择活埋赵军士兵,主要有3个方面的原因,白起不得不做。 第一点原因,是秦国特殊的军功封赏制度。白起的50万大军跟随他在长平取得了大捷,但秦国是以斩杀敌军头...……更多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第一条路:将四十万赵军收为己用。这似乎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四十万的青壮精锐,无论是收编,还是让他们种田,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既能削弱赵国,又能增强秦国,何乐而不为?很遗憾,这种情况在后来的汉、唐、宋、元...……更多
长平之战:赵惠文王为何选择赵括?
...并不是昏君一枚,对于他们的劝谏自然是考虑过的。最终选择撤换廉颇,根本原因应在于赵国的国力已经耗不起了。首先,赵国的成年精壮男子都在前线作战,包括北部对匈奴的军事防御,处于两线作战。如此农事生产所需的劳...……更多
秦灭六国,最难打的有哪些国家?
...利。我觉得是赵国,想想长平之战,再想想赵国四名将,白起,王翦,廉颇,李牧,秦赵各半,楚国只是战略纵深大,楚,大国而非强国提问题问的是最难打,最难打的是赵国,最难灭的是楚国。还有就是王翦动员60万是完全可...……更多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不增兵救援
...最关键的时刻,赵孝成王却用赵括取代了廉颇。秦国主帅白起得知这一消息后,运用奇兵巧计,假装战败退走,却由背后偷袭赵军的辎重及补给路线,把赵国的军队截断为两部分,赵军军心浮动。在被秦军围困46天后,赵军饥饿...……更多
长平之战赵国惨败赵括对此需要负多大的责任
...愿意出战的将领替换下了不愿出战的将领。因此赵括只能选择尽快与秦军决战以求得一线生机,但是偏偏白起避其锋芒不与赵括交战,又一步一步诱敌深入,年轻气盛的赵括自然不是对手。据此分析,《史记》中秦国用离间计的...……更多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会输?因为论综合实力赵国早输了
...军前军包抄,压缩赵军。赵括为防止赵军被全歼和围困,选择了向北方撤退,退守韩王山与八公山之间的狭长地带,因为这样,至少赵军还有可以被压缩的空间,才不至于被围在山脚下,静静等待被秦军切断,而此时故关方向极...……更多
长平之战的真正意义与起因
...,终不能成功,赵括被乱箭射死于军中,群龙无首的赵军选择投降。虽后白起使诈,屠杀和活埋了绝对部分人,只留下240人回到赵国报信。那么问题来了:白起真的冷血到了屠杀数十万人不眨眼的情况吗?冷血正是因为忠诚!首...……更多
从战神白起看长平之战背后的故事
...了一块孤立无援的地盘。在这个紧要的关头,韩王不得不选择把上党十七城送给秦国来给自己一丝喘息的机会。秦国的目的也很明显,拿下“野王”城,就是要上党这块地盘。因为这样可以完成秦武王时期的战略目标:“寡人欲...……更多
中国古代战神之争:项羽、白起、李世民、李牧谁与争锋?
...乌江了。这是项羽一生之中最大的败仗,但是他不肯渡江选择自刎,不失为英雄。他一生以武力创立霸业,赢了他的刘邦未必有他会打仗,比他更懂政治而已。排名第五,大秦军神、武安君白起白起是楚国人,能够得到秦国的重...……更多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
白起死时说了一句话,他说:“我固当死。长平之战,赵卒降者数十万人,我就诈而尽坑之,是足以死。”说完这句话,他便挥剑自刎。有不少人将这句话与宿命论联系起来,其实不然。白起一句话点出了自己之死的根本原因...……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三国人物亲密互动 木偶演出精彩纷呈
本文转自:成都日报精彩的木偶戏表演吸引游客驻足端午佳节,粽叶飘香。6月8日,以“端午传非遗 雅韵游武侯”为主题的沉浸式文化体验活动在武侯祠博物馆热闹启动
2024-06-09 00:56:00
痴迷寐叟的宝寐阁主蔡晨笙
本文转自:劳动报寐叟墨迹郑有慧沈曾植(1850~1922),字子培,号乙盫、巽斋、寐叟等,浙江嘉兴人,进士(1880年)
2024-06-09 02:56:00
本文转自:江西日报赣鄂湘三省联合举办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主题活动共谋红色档案共享开发利用本报黄石讯 (全媒体记者李芳)今年6月9日是第十七个国际档案日
2024-06-09 02:57:00
【新书推荐】饮美酒探寻精神与情怀 看地图走进真实的历史
本文转自:工人日报《工人日报》(2024年06月09日 03版)《沉默时,请大声朗读情书》梁彦增 著湖南文艺出版社黑龙江省双鸭山市
2024-06-09 03:36:00
本文转自:内蒙古日报读历史 游北疆内蒙古推出首批10条文物主题游径 本报6月8日讯 (记者 冯雪玉)6月8日,端午假期首日
2024-06-09 04:15:00
李建成手下的哪4大心腹,若都在长安的话,李世民未必能赢
前言:每当说起我国古代的各个朝代,唐朝一定是不得不提,因为在我国各个朝代中,唐朝不仅在国力方面十分的强盛,各方面的发展也可以说是达到了十分先进的地步
2024-06-08 19:24:00
“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门前艾叶青翠,天淡纸鸢舞”。6月7日,山西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副教授、民俗学者闫春介绍说,端午节既是我国重要的传统节日
2024-06-08 19:57:00
萧淑妃死后,其子李素节为何一贬再贬后被杀
李素节是萧淑妃与唐高宗李治的儿子,从小聪明伶俐,勤奋好学,很受唐高宗喜爱,李素节六岁时,被唐高宗封为雍王,王皇后没有子嗣
2024-06-08 19:23:00
李渊被迫退位,提了什么特殊要求
如果说对外交流最为昌盛的古代王朝,那就要说唐朝了,在唐朝中,中国的国力空前昌盛,并出现了许多的中国发明,可谓是一段十分亮眼的时代
2024-06-08 19:26:00
李渊退位后真是两耳不闻窗外事,逍遥自在地只顾生孩子吗
李渊下台以后,虽然不完全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但确确实实是在逍遥自在地生孩子玩,不然,他想善终就没有那么容易了。中国历史上
2024-06-08 19:27:00
杨广杀32个姓李的,李渊用哪四个字逃过一劫
隋唐,其实是两个年代,为什么要合在一起呢?其实就是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两个皇帝之后,就被唐朝给取代了。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广
2024-06-08 19:39:00
重生吧 文物丨海南历史上这位有名的才子,字也太好看了→
你知道吗?海南历史上有位读书很厉害的人名叫张岳崧是海南历史上唯一的探花本期《重生吧,文物》带你认识这位海南才子的书法真迹“清代张岳崧行书轴”重生自述大家好
2024-06-08 21:00:00
秦朝花了五百多年建朝,隋朝、唐朝为何只花了一年
我们知道我国的古代历史,王朝交替非常频繁,对于这些王朝很多人都能脱口而出,唐宋元明清之类的。当然,这些王朝虽然更替频繁
2024-06-08 20:09:00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10个侄子时,李渊说了啥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杀10个侄子时,李渊说了一句话,终一语成谶。在尘封的历史长河中,流传着一段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这是一个关于权力和亲情交织的故事
2024-06-08 19:42:00
安禄山和杨贵妃有何关系
安禄山和杨贵妃两人的关系很微妙,杨贵妃比安禄山小16岁,杨贵妃却是安禄山的干妈。为什么会有这么一档子事情呢?其实这也很好理解
2024-06-08 19: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