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05 15:40:00 来源:戏说三国

历史上对于长平之战的记载,其实是比较模糊的,而这场战争崛起的人物之一便是战神白起。而秦吞并六国,一统天下的过程之中,长平之战可以说是耗费时间最长,而长平之战具体打了多久,在历史上是存在非常大的争议。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长平之战

不同史学家在计算的时候,认为应当把老将廉颇和秦军对峙的时间一起算进去,那么长平之战的对峙时间将长达三年多。但另一方面则认为,在计算的时候,只用算上赵括和白起,两相对峙决一胜负的时间,那么很可能就只有短暂的几个月。这场战争之所以被现在的我们不断提及,是因为它是古代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场战役。

辅楚灭赵,远交近攻

春秋战国期间,列国林立,战争连年不断,各国为了稳固自己的实力和范围,都与周围邻国进行交好,而秦国就曾先后为晋国,魏国进行联姻,结为世人称道的秦晋之好,而随着秦朝的实力不断雄厚,原本和秦交好的一些国家也开始和秦朝发生了冲突。秦穆公时期,秦国已经有了想要一统天下的野心,而秦国与楚国交好,随后又吞并楚国成为了当时仅次于赵国的中原大国。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战国地图

而在这之前,秦朝早已制定了周密的作战计划,先是通过联姻来巩固与楚国的邦交,与楚王签订和平条约,再以城池诱惑,让眼界和能力皆有所局限的楚王吃了哑巴亏。而此消彼长之下,秦朝的势力也逐渐增强。另一步的计划就是灭赵,赵国军事力量原本是列国中比较强盛的,而赵国的军队四处征伐,战将的实力也是可以同秦国相匹敌,但赵国根基深厚,灭赵的过程也十分艰难,并非一朝一夕可以解决的,而秦的布局早从与楚联姻就已经开始了。辗转至今,发兵灭赵也是迟早的事情,在赵括领军之前,老将廉颇一直与秦交战,但廉颇擅长打攻伐战,很少主动出击,一旦深入敌后,就立马撤回,经验老道,秦国虽然数次胜利,但自始至终都没有讨得任何便宜,始终是两败俱伤。

上党之郡,局势焦灼

秦意欲灭赵,然赵国必然不会坐以待毙,而秦赵对峙多年,双方势必会有一战,而上党之战就是导火索。公元前260前,赵括领兵四十万前往上党收复失地,率先向秦国发动了战争。与此同时,秦国国君也事先派遣大将白起前往长平前线严阵以待,驻扎军事领地,将战线尽可能的拉长想要包抄赵国军队,四十万之众的军师,就算是做个包围圈也是一项大工程,白起指挥前线秦军进行军事布防,提前未雨绸缪。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上党之郡

果然不出所料,赵括带着大军来到了上党,而这位出生名门,熟读兵法的大将军却对秦国的军队不甚了解。一上前线,就直接向秦军的主力发起了挑战,不料却中了对方的诈降的计策。白起提前布局,故意将赵军的主力吸引到提前布置好的战场上,这一点,赵括浑然不觉,只知命令将士奋勇杀敌。一直到全军都进入圈套之中,才有所察觉,开始退兵。而赵军攻秦,久攻不下之后才发觉,早已中了埋伏,而原本的军队被迫分成了两部分,腹背受敌,赵军的主力与后勤部分分离,两军交战时间一长,就必然会弱于秦军。若是长期被围困必然会战败,鉴于此,秦军也一直处于观望阶段,并未发动军事力量大举灭赵。

不明敌情,临阵换将

1、赵括其人

这边的赵国的君王收到消息以后,便向其余邻国寻求帮助,但是各国此前都曾看见秦赵两国之间的渊源,都不敢擅自动兵,赵国主军无奈之下,只得派出国家的主力军队前去援助,而在赵国不明敌情的情况之下,廉颇拒绝再一次出征了。赵国君王由于远在朝堂,不知前线的具体战况,而选择赵括作为主帅其实也是中了秦人的圈套。在赵括之前,接连与秦军交战的是廉颇。而作为老将的廉颇虽然多次战败,但都未曾陷入圈套之后,就当机立断换了主帅。虽然未曾取胜,但尚且有能力与秦军抗争一番,赵国的君王却因此多次苛责与廉颇,并未考虑过秦军的作战实力。随着廉颇的年岁渐长,赵国的将领的确也需求新的将才顶上,在这样的情况之下,赵括因其才能脱颖而出。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赵国部队

赵括此人,虽然博览群书,但并无实战的经验,而秦国的使臣一听说此消息,就开始为赵括收买人心,以万金在赵国街头散布谣言,声称秦国军队最为惧怕的便是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而此消息传到了赵国皇宫,赵王却信以为真,面对这屡战屡败的廉颇,赵王于是决定临时换将,赵括就是因此成为了灭秦的大将军。赵括领军出征,却没有带上战场经验丰富的廉颇,反倒是兴师动众一场之后,直接奔着战场去了,就这样,纸上谈兵的赵括就因此名扬天下。

2、长平之战

等到赵王反应过来的时候,一切都已经于事无补了,赵国的主力部队还没有到达前线,秦朝的君王就一早跑到前线去给军民立下了军令状,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赵括

据史料记载,一听说赵军援军要到来,秦昭襄王亲自从咸阳赶到临近前线的河内郡,给所有的郡民赐爵一级,命令郡内十五岁以上男丁悉数出征前往支援长平前线,阻击赵国的援军,而这些全民皆兵的军事部署下,赵国的援军主力部队也被阻击在长平战线之外数月之久。秦国的军民拼死抵抗,赵国军队被分成了三波,没有后勤支援的赵军始终无法得到援助和补给。在被困近两月后,赵括在突围时被秦军射杀,其军队和部下近四十万人且被俘虏,长平之战也因此陷入了尾声。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长平包围圈

赵括死后,赵军更是再无战力,军心不稳,便全体投降了秦军。据秦朝史书记载,秦军清点俘虏人数竟有近40万人。然而,这场战役里面,秦国的军队也伤亡过半,所以,他们对人数众多的俘虏心有馀悸。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近40万身体虚弱的赵国俘虏被全体遭到秦军坑杀,只有弱小民族幼兵被放回,自此,长平之战宣告结束。

总结

在这场争斗当中,秦赵两国举全国之兵力,打得无比惨烈。在这场战争的背后,是四十五万赵军将士终难回故土,而秦军一方也伤亡惨重,死伤过半。历史上的长平之战,也是几千年中国古代史上规模首屈一指的战役,是由春秋、战国五百年列国林立、割据混战,过渡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决定性战役。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赵秦交战

长平之战,是秦朝灭六国统一天下的重要战役,在秦灭掉最为强大的赵国之后,其实的诸国也都不足为惧,燕国与魏国和楚国也都是与秦国互为姻亲,结交尚好的国家。而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就是如此,赵国灭亡后,秦国很快统一了天下。与此同时,长平之战也是战国时代规模最大,影响最为广泛的一场战役,是秦赵两个军事大国倾全国之力终极比拼的战争。秦惠文王与赵王都是战国时期的贤明之君,而赵王错误的判断和用人不当则直接导致了赵国的灭亡。如果说长平之战最大的得胜者,那当属秦王,那这场战役到底是谁之过,历史上,廉颇虽老矣,但尚有一战之力,而也不至于抱憾而归,赵括白面书生纸上谈兵,落得个遗臭万年,而作为决策者的赵国君王也付出了代价,赵国从此失去了问鼎天下的实力。

长平之战的失败,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

▲坑杀战场

长平之战的过失,是君王之过,也是赵括之过,而这场战争也让诸侯国都胆寒,而秦统一中国的步伐也因此加快,不论是从国家战略到军事战术,秦国前有张仪,后又范蠡,武将白起,文臣商鞅,可以说是天时地利人和具备。而赵括之过失之所以能够影响深远,大多是因为长平之战,不但是两个诸侯国的对战,它间接催生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集权的大帝国,而此后的秦国迅速发展,在先前的基础之上,建立了一个车同轨,字同文的大国,而秦国的强悍也短暂也让这场战役成为了无数历史学家研究的理由,倘若换一种方式,秦朝或者赵国会不会又是另外一番光景,所以赵括的过失让人铭记万年,是因为他无形之中结束了另一种历史的书写方式。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06 06: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战国霸权的角逐,长平之战的得失与赵王的决策
...的赵国也感到了强大的恐惧。而让赵国人恐惧的源头正是长平之战,秦国坑杀赵国将士数十万。赵国也有不少名将坐镇,为何会在长平之战败得如此惨烈呢?长平之战,赵国战败后人都把责任推在了
2023-09-17 00:14:00
长平之战后,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赵国?
长平之战,赵国损失了45万主力大军。燕国看到这种情况后,落井下石,趁火打劫。可是遗憾的是,他们连续发动了两次对赵国的进攻,最后都失败了。既然赵国已经不堪一击了,燕国为什么还打不赢
2023-08-17 20:44:00
长平之战赵国为何偏用赵括
长平之战是春秋战国时期历史上最惨的一幕,在这场战争中,秦国与赵国两败俱伤,秦军死伤过半,而赵军因主帅赵括战死而投降秦军,结果被白起统统坑杀,据说人数有四十万之多。这场战争让历史记
2024-04-11 21:50:00
历史上的长平之战讲的是什么
...庶长王龁进攻上党,最终予以攻克,随后又将矛头指向了长平,为了抵御秦国的进犯,赵孝成王派遣赵国名将廉颇率20万大军出战,廉颇善守不善攻,和秦军交战数次均以失败告终,他深知秦军目
2024-06-13 16:25:00
为何说长平之战中的赵括败的并不冤
...君王,并没有给赵括以恰当的时间来成长,就将其任命为长平之战中赵军的统帅。而当时长平之战是一个什么情况呢?秦国一开始派出的主将是王龁,王龁率军向长平的赵国军队发动进攻,赵孝成王
2023-05-15 16:12:00
为何胡服骑射后的赵国还是打不赢秦国
...年,秦将王鲁率军攻打上党。赵军失败,率军从上党退至长平。长平之战正式爆发。但随着战争的进行,秦国和赵国的战力差距越来越明显。战争中期,秦、赵两军更换将领后,赵军统帅赵括误击秦
2024-05-03 20:05:00
...终促使秦昭襄王狠下心来赐死秦国的招牌名将-白起的呢?长平之战的俘虏问题-矛盾的开始长平之战秦国以"诱敌深入"之计围困赵军于峡谷,断粮四十余天,最后主将赵括突围时战死,40余万
2023-08-31 21:18:00
长平之战的真正意义与起因
说到长平之战,大凡有了解过历史的人都不陌生,尤其是白起坑杀40万战俘的事迹,可以说妇孺皆知。但是,40万条性命成就的,岂止是白起“人屠”的威名,真正受益的,却是大秦王朝。长平之战
2024-01-03 15:02:00
能和秦国硬刚的赵国,为何会一败涂地
...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赵国在战场之上节节败退,特别是在长平之战当中,赵国四十万人被白起坑杀,损失了整整一代人。那么在战国后期,唯一能和秦国硬刚的赵国,为何会一败涂地呢?一:胡服骑
2024-05-13 20:5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不止胜负!10月18日,“河北五超”第十轮定州vs辛集,赛前非遗“碰一碰”,定州孩儿枕VS辛集皮贴画。
2025-10-18 21:21:00
千年汉碑“活”了!一场隶书展,如何让中原大地与两汉大唐倾谈?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千年汉碑气象新,中原翰墨正风流。10月18日,全国第五届隶书作品展览在郑州美术馆(新馆)启幕,这场代表当代中国隶书艺术最高水准的盛会
2025-10-18 19:47:00
长镜头|从西辽河到桑干河——追寻红山文明的历史轨迹
红山文化,是西辽河史前文明的代表,被称为中华文化的“直根系”。考古研究表明,红山文化从西辽河起源、大凌河鼎盛,到桑干河扩张
2025-10-17 09:18:00
故宫院藏捐献文物展今日开展
▲本次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今日起,“仁风景从——故宫博物院藏捐献文物展”在故宫景仁宫开展。展览展出100位捐献者所捐展品逾百件
2025-10-17 10:25:00
一座道法自然的山
十堰广电讯(十堰日报记者 吕伟 武当山融媒记者 冯开春 徐刚)“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公元前485年前后
2025-10-17 16:53:00
保宁寺独特的关公像
走进窦大夫祠,那古朴的气息便扑面而来,仿佛瞬间将人拉回了遥远的过往。而祠内的保宁寺,更是一处承载着岁月故事与艺术神韵的所在
2025-10-17 21:50:00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