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杨广杀32个姓李的,李渊用哪四个字逃过一劫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08 19:3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隋唐,其实是两个年代,为什么要合在一起呢?其实就是因为隋朝存在的时间太短了,两个皇帝之后,就被唐朝给取代了。隋朝的第二个皇帝杨广,非常的迷信,他在皇宫里面养了很多算命先生,有一次一个算命先生说隋朝要灭亡了,要被李家夺去皇位。

杨广的内心当然是相信了,于是就开始找遍姓李的人,把他们一个个都给杀掉,然而要到李渊的时候,正好有一个叫李穆的人跳出来。

李穆是个太师,妻妾非常多,所以儿子也非常多,所以他们个个都想继承父亲的位置,就开始争夺。

杨广杀32个姓李的,李渊用哪四个字逃过一劫

算命先生说李家要做皇帝必须杀32个姓李的,李渊瞒过去靠的就是“花天酒地”,用装疯卖傻,沉迷于寻欢作乐来隐藏自己,消除帝王对自己的猜忌。这样的人是人精,总能在帝王眼下保全自己,猥琐发育,进而谋得大计。

是杨广就开始留意起来了姓李的人,看看谁可能是篡夺天下的人。好巧不巧,替死鬼这时候送上门了来了。当时朝廷一个叫李穆的太师要传位,他的儿子为了争取太师职位,便开始收买皇帝身边的红人宇文述,借此上位。谁知道那个倒霉儿子上位之后,放了宇文述的鸽子,没有给承诺的好处。这下宇文述就直接把李穆一家告发皇上,说他们要造反,于是杨广立马把他们一家32口全部处斩。

杨广杀32个姓李的,李渊用哪四个字逃过一劫

于是,那位大将军非常恼火,就举报了李穆一大家子,杨广听了,觉得李姓夺天下就是他们家。

杨广杀32个姓李的,李渊用哪四个字逃过一劫

后来,在查到李渊的时候,杨广心里对李家的忌惮已经没有那么重了,再加上探子回来说李渊成天“花天酒地”的并无大志向,所以杨广也没有放在心上。

就这样李渊因为“花天酒地”四个字逃过了一劫。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9 00: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术士说李家会篡位,杨广连杀32个李姓大臣,为何不杀李渊?
术士说李家会篡位,杨广于是连杀32个李姓大臣,为何偏偏李渊活下来了?相信大家学过历史都知道,中国是一个多王朝的国家,在中国这个大土地上,曾经有两个朝代分别叫做隋朝和唐朝吧,但是学
2023-01-04 14:44:00
隋朝最后一位皇帝聪明多才,可惜下场凄惨
杨广本人,在当上太子前,在当上皇帝前的时期,还是表现出了过人的能力的。尤其是在带兵打仗方面,因为他出色的指挥,隋文帝对他青眼有加,多次对他委以重任。他以晋王的身份,统领着属下,扫
2023-02-21 22:06:00
宇文化及:隋朝的颠覆者与短命皇帝的传奇人生
...文帝有一个败家子,这个人就是隋朝的第二位皇帝隋炀帝杨广。杨广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这是因为杨广的存在,隋朝才二世而亡。在隋朝末期,出现了一个位高权重的大臣,此人就是宇文化及。宇
2023-10-12 22:21:00
正史上的杨广和李渊是怎么结仇的?
对于李渊和杨广之间的矛盾,史书上记载得非常隐晦,甚至可以说是完全没有记载。但是,根据史书上的蛛丝马迹,后世的史学家们,还是可以做出一些推断:杨广和李渊之间最早产生矛盾,可能是开始
2023-01-19 16:54:00
隋炀帝杨广赐死外甥女宇文娥英原因
在大多数人的影响之中,隋炀帝杨广的形象都不大好,好大喜功、残忍暴虐都是他常见的形容词,隋炀帝还曾经下旨赐死了自己的亲外甥女——曾经风光无限的宇文娥英,但深究这桩“没有人情味”的惨
2024-02-08 20:51:00
杨素为何会被称为大隋第一名相
...帅,大败突厥。突厥远遁,不敢轻易骚扰隋朝。七,依附杨广杨广图谋太子之位,倾心结交杨素。杨素为杨广出谋,夺得太子之位。杨广为太子,杨素铲除异己,任人唯亲。隋文帝逝世,杨广登基为
2023-05-31 08:59:00
二人有过数次交手,李元霸和宇文成都谁更厉害?
...也曾经以一人之力,使三杰败北。宇文成都效力于隋炀帝杨广,李元霸是唐军的将领,二人也有过数次交手,那么宇文成都和李元霸相比谁更厉害,宇文成都又是用什么称手的兵器才能使他这样所向
2023-04-22 09:58:00
...继而统一天下,在灭陈之战的时候,她选定了自己的儿子杨广去带兵,而不是大儿子杨勇,其实她也知道,杨勇没有那样的能耐。果然杨广取得了胜利,而跟随杨广的另一个人,叫作高熲,这是独孤
2024-06-28 18:07:00
杨广和李渊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杨广与李渊不但没有私仇,反而对他非常信任,而李氏代隋只不过是大势所趋后世史学家对中国封建史有这样的说法:秦汉两朝是封建王朝的开端和盛世,可称为“第一华夏帝国”;隋唐两朝一脉相承,
2024-06-15 11: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