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长平之战,是公元前260年5月至10月秦国率军在赵国的长平(今山西省晋城高平市西北)一带同赵国军队发生的战争。
秦、赵两国因争夺上党,而爆发大规模的战争。从秦国出兵使韩国割让上党到秦国获胜,耗时三年。而长平之战仅仅持续了5个月,赵军最终战败,秦国获胜进占长平,此战共斩首坑杀赵军约45万人。
这场战役,可以说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战略决战。起先,秦国派出的大将是左庶长王龁(wánghé),对阵赵国派出的老将廉颇。
秦军数战连胜,致使赵军损失惨重,战场上的局面对赵国极其不利。
老将廉颇毕竟久经沙场,有着丰富的战争经验。他审时度势,明知不敌秦军,便依仗长平城坚固的工事,集中优势兵力,固守不战。
秦国尽管兵强马壮,但几经冲击,都并没有突破长平的防守。很显然,撇开秦、赵两军在军事实力上的优劣对比,老将廉颇审时度势,选择固守待变,还是非常正确的。
秦国丞相范雎见赵国固守阵地,以守为攻,也非常头疼。作为一个杰出的战略家,范雎非常清楚,长平之战只要久拖不下,就极易发生变故。
范雎便使出了一条反间计。他派间谍混入了赵国,散布了两个谣言。
一个谣言是,廉颇只守长平,根本就不是秦军的对手;廉颇已经对前途充满悲观失望,故此,他再也不敢出战。另外,廉颇也正在和秦军秘密联络,为自己留后路。意思是廉颇随时可能背叛赵国,投降秦国。
范雎造的另一个谣言是,秦国根本不怕赵国的老将廉颇,真正害怕的是老将赵奢之子赵括。
赵王果然上当,他为了验证这些谣言的真伪,便下令催促老将廉颇主动出战秦军。廉颇本来明知不敌秦军,便直言辩解说,秦军势大,赵军较弱,固守是现在最好的选择。
赵王本来已经相信了秦国的谣言,一看廉颇仍然坚持不出战,便更加怀疑廉颇的动机,便免了廉颇的统帅之职,改让赵奢之子赵括统领军队,对阵秦军。
赵括遵照赵王意图,变更了廉颇原来以防御为主的战役部署及军规,更换了老将廉颇使用的所有将吏,积极组织进攻。
秦国丞相范雎暗中任命名将白起为统帅,并要求所有人一律保守秘密,谁泄漏秘密,即刻处死。以达到让战神白起起到出其不意、攻其不备的战略意图。
但是,赵军统帅赵括仍然以为他对阵的是秦军左庶长王龁。
白起针对赵括急于求胜的弱点,采取了佯败后退、诱敌脱离阵地,然后进而分割包围、切断赵军粮道,予以歼灭的作战方针,最终获得战争的胜利。
赵括战死,45万赵军被坑杀。
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加速了秦国统一中国的进程,长平之战是战国历史的最后转折点。至此,秦国的统一已经不是能不能的问题,而只是时间早晚的问题。
长平之战,是中国古代军事史上最早、规模最大、最彻底的大型歼灭战。
题主的问题是“长平之战应该怎么打,才会减少秦军损失?或者赵军的赢面在哪里?”
这是两个问题,一个是秦军应该怎么打,才可以减少损失;另一个是赵军怎么做才可能赢。
我个人认为:
一,秦军的问题
秦军攻打赵国的战略意图是对的。因为当时在六国中,赵国军队是最强大的。一举击溃赵国,可以拔除秦国统一六国的最大障碍,同时震慑其他五国。
但是,秦军是越过韩国领土去攻打赵国,属于劳师远征。存在着粮草、辎重供应不畅的问题。必须速战速决,不能拖泥带水,这是秦军必须考虑的现实问题。
假如我是秦王,或者秦国丞相范雎,应该在长平之战前造谣,做两件事。
(一)先用反间计把赵国的老将廉颇除掉,让赵王早日启用赵括。
(二)让左庶长王龁和赵括打几仗,然后尽早让白起统帅军队,对阵赵括,拖住赵军。与此同时,让左庶长王龁从长平之战中撤出来,领一支精兵,绕过战场,乘虚直取赵国首都邯郸。
假如是这样,秦军会大大减少伤亡,并且很可能提前灭掉赵国,而不是等到四十年以后灭赵。
二,赵军的问题
赵国的军队,在当时还是非常强大的。而且有老将廉颇坐镇,赵军赢得战争的胜算也不是绝对没有。
秦军再怎么强悍,毕竟属于劳师远征,赵军属于以逸待劳,这是赵军的优势。
另外,秦国和赵国这场长平之战,其实本来不应该在那时候爆发,这完全是赵王目光短浅、咎由自取的结果。周赧王五十三年(前262年),秦国攻打并占领了韩国野王(今河南沁阳),把韩国的上党郡与本土的联系完全截断。韩桓惠王害怕了,派人到秦国谢罪,请求献出上党的土地以求秦国息兵。上党郡郡守冯亭不愿降秦,不执行韩桓惠王的命令。他为了利用赵国的军事力量抗秦,便把上党郡的十七座城池献给赵国。赵王经不起诱惑,听了弟弟平原君赵胜的话,接受了上党郡,把秦军的锋芒引到了自己的国土上。
周赧王五十五年(前260年)农历四月,长平之战爆发。
可惜,曾经在周赧王四十五年(前270年)击败秦军进攻赵国的赵国大将赵奢这时刚刚去世。
赵奢在去世前,对妻子忧虑地说:“兵,死地也,而括易言之。使赵不将括即已,若必将之,破赵者必括也。”
意思说,咱们这个儿子赵括,把打仗当成很容易的事。假如将来赵王不用赵括则已,如果用赵括,赵国就危险了。
在赵王任命赵括顶替老将廉颇,担任赵国统帅时,赵奢的妻子把赵奢临终遗言告诉了赵王。
所谓“知子莫若父”。但是赵王根本没有理会赵奢的话,结果,赵军主力在赵括率领下,很快就覆灭了。
假如赵王做到下面两点,赵军即使败,也不会全军覆没。
(一)上下同心,重用廉颇
正如平原君赵胜所说:“老将廉颇勇猛善战、爱惜将士,野战不如白起,但是守城完全可以胜任。”
这从长平之战前期廉颇的成功防守完全可以证实。
(二)不听谣言,不信谣言
常言说:谣言止于智者。在长平之战胶着的时候,赵国内部出现关系到战场上的谣言,这显然就是秦国的阴谋,但赵王显然不是智者,果然就信了。
假如赵王不信谣言,不管白起再怎么厉害,坚固的长平也不一定被攻破。
(三)长平之战只要拖久了,就会出现使秦军很难预料的后果,赵军很可能转败为胜
第一个原因是,秦军无法支撑太久,因为他们毕竟是“客场”作战,困难也不少。
秦国断断续续的战争,此时已经打了三年,人力、物力、财力已经消耗太大。据史书记载,秦军士兵里已经出现了十五岁的孩子。可以想见,大多数成年人都已经上了战场。
第二个原因是,只要长平之战拖得太久,其他五国很有可能参战。最后,秦赵两国究竟谁胜谁败,很难预料。
比如秦军攻到赵国首都邯郸时,就遭到了援助赵国的魏国军队的伏击,邯郸之危解除。史称“信陵君窃符救赵”。
也就是说,秦军在当时,其实已经到了强弩之末的境地。
如果秦军继续打下去,很可能再次形成六国的合纵连横。到那时候,被歼灭的恐怕就不是赵军,而是秦军了。
这也是秦国丞相范雎之所以假装接受苏代贿赂的原因。范雎审时度势,及时告诉秦王,这战争不能再打下去了,再继续打下去,秦国就危险了。赶紧接受韩、赵两国割让的土地,停止战争,休养生息。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03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