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因为上党郡之争,秦赵开战,赵将廉颇采取防御战力图消耗秦国,使其不战而退,结果一打就是三年。这个时候,秦国使出了一招反间计,派间谍在邯郸散布谣言,称秦军最害怕的就是赵奢(曾大败秦军)之子赵括。于是赵惠文王撤掉了廉颇,改用赵括为主将。结果赵军大败,史无前例地被秦军一次性坑杀二十多万降卒。
那么,作为战国时期有明君之称的赵惠文王为何会起用没有什么实战经验的赵括为主将呢?
其实,对于更换廉颇、起用赵括,蔺相如和赵括的母亲都有劝谏赵王,赵惠文王并不是昏君一枚,对于他们的劝谏自然是考虑过的。最终选择撤换廉颇,根本原因应在于赵国的国力已经耗不起了。
首先,赵国的成年精壮男子都在前线作战,包括北部对匈奴的军事防御,处于两线作战。如此农事生产所需的劳动力自然严重不足,另外战争所需粮草的运输同样需要一部分劳动力。如果碰上自然灾害,前线所需的粮食供给则更是雪上加霜。
其次,赵国的综合国力不及秦国。在两军对峙三年后,赵国首先扛不住向秦国主和,这种示弱行为被其他各诸侯国国君看在眼中,于是都有了畏惧秦国的心理。加上秦国范雎在外交上采取了孤立赵国措施,此后,赵国向各国借粮都遭到拒绝。
这种情况下,赵惠文王只能选择放手一搏。接下来的问题是如果撤换廉颇,该由谁任主将。当时赵国虽然不乏优秀将领,下齐七十余城的燕降乐毅,以及此后用火牛阵大败燕军,收复齐国七十余城的齐国名将田单,都应该在赵国。可是没有哪个将领敢站出来和秦军正面硬刚,何况秦军将帅中还有未曾败绩的死神白起。
秦国应该看出了赵国想要速胜的心理,于是就有了上文说到的反间计那一幕。赵括年少气盛,可谓初生牛犊不怕虎,加上自幼熟读兵书,自然是拍着胸脯接受了。
赵括一上任之后彻底改变了廉颇的作战策略,对秦军实施了全线进攻的军事部署。结果赵军被断了粮道,在追击诱敌的秦军过程中被包围于长平,奋力突围的过程中赵括自己也被射成了刺猬。长平一战,赵军全军覆没。这是赵王始料未及的,或许他认为进攻战即便不胜,也能对秦军进行最大限度地消耗。要是败了也能够全身而退,体面的丢掉上党。
可是赵惠文王没有想到此时的秦国,在范雎的辅助下改变了以往的作战目的。秦国的作战目标在于最大限度的削减敌国的人口,而不是单纯的掠夺资源。因此,二十多万赵国降卒皆被坑杀,经此一役,赵国元气大伤,险些亡国,秦国在经过艰苦的作战后,实现了其战略目标。
这是一场改变战国后期格局的重大战役,此后,秦国对东方六国的作战由“相持阶段”进入了“反攻阶段”。
长平之战,赵国的惨败不在于用人失误,没有赵括的“纸上谈兵”,也会有李括的“纸上谈兵”。根本原因在于综合实力的不济,六国之中秦国任用商鞅实行的变法最为彻底,加上变法后秦国接连六代都是励精图治的明君,这样的实力想不取胜都难。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11-11 09:45:04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