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3-22 20:42: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白起展现真正的实力,一举赢下了长平之战。

但长平的故事却没有结束,本篇我们来聊一聊后续的剧情。

一、40万赵军的最终结局

1、白起面前的三个解决方案

赵括了无牵挂地走了,而他的对手白起却没有时间享受胜利的喜悦。

有一个必须要马上解决的问题,让面对千军万马都不改色的战国第一神将都难以抉择。

这四十万赵军俘虏该怎么整?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白起:老夫真是操碎了心

摆在白起面前有三条路:

第一条路:将四十万赵军收为己用。

这似乎是一个最优的选择,四十万的青壮精锐,无论是收编,还是让他们种田,都是一笔巨大的财富。

既能削弱赵国,又能增强秦国,何乐而不为?

很遗憾,这种情况在后来的汉、唐、宋、元、明、清都可能出现,偏偏在战国的时候不可能出现。

因为这个时候,“合久必分,分久必合”还没有成为天下人的共识。几百年来,大家早已经习惯了群雄并立,根本没有统一天下的概念。

在赵军士卒看来,秦军就是进犯自己国家的侵略者。

你让四十万刚刚经历过长平之战,恨正浓、血正热的赵军转眼就投入秦国的怀抱,这可能吗?

你见过复仇者联盟认灭霸当老板的吗?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灭霸:我给你比个心

有朋友会说,可以将这四十万人打散安置,然后慢慢消化。

这个办法可不可行呢?

先不说四十万赵军的妻儿老小都在赵国,他们会不会心平气和地到一个新的地方居住;

也不说秦国为了消化这些赵军需要准备多少土地、多少房屋,;

单单就考虑从长平分散到各地安置这个过程,要有几个月吧?

这期间几十万人吃什么?

赵国就是因为粮食不够,才半路改弦更张,冒险与秦军决战。而秦国呢?虽然是胜了,可也是惨胜。

表面上看,秦军是六十万人,可背后有多少人在为这六十万人提供后勤保障呢?

史书上没有记载。

不过我们可以做一个不太精确的横向对比:

两千多年后的淮海战役,我军同样是六十万人,为了支援前线,当时动员了大约550万老百姓,挑着扁担,推着独轮小车往前线送粮食。

如果按这个来推算,秦国动员的后勤人数也应该在这个数量级,而秦国当时的总人口根据估算,最多也就800万左右。

这么一算,除了巴蜀地区实在太远,其他包括关中、河东、河内,甚至江汉平原的人口基本上全都投入到长平之战上面了。

而几百万后勤人员消耗的粮食,又是一个天文数字。

所以长平之战秦国是咬着后槽牙赢下来的,最后也只比赵国多一口气而已。

《史记》中的三个字明明白白地写出了秦国获胜之后的情形,“国内空”!

人空了,粮食也空了。

这个时候突然多出来四十万张嘴要吃饭,你还不如让白起去电子厂上班。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分散安置这条路行不通

第二条路:把四十万赵军放回去

这个方案符合人道主义精神,可以彰显秦国的宽容和大度,获得别人的点赞和关注。

唯一的缺点就是----秦国的长平之战白打了~

这四十万人放回去,指不定哪一天就会卷土重来,这可都是百战余生的老兵!

下一次再战,秦国有没有这么好的运气,可还两说呢!

有朋友会问,不对啊!赵国不是缺粮食吗?秦国这边养不起,赵国同样也养不起啊?

话是不错,

但还有句话叫“穷家富路”。

就好比你一个人宅在家,几桶泡面说不定能对付一个星期。

可你要出门在外,哪怕顿顿馒头+矿泉水,吃饭的花销也要比在家里高。

同样的道理,四十万赵军在长平鏖战,一车一车往前线送粮食,赵王确实养不起。

可要是这四十万人能回到邯郸,哪怕吃草根、啃树皮,赵王也会想尽办法让这些人活下去的。

只要赵国能挺过这口气,这四十万人就能迅速恢复战斗力。

如果出现这种情况,那白起这小半年忙活了个啥?

费这么大代价赢下长平之战,就是为了把人放回去,欢迎下次再来?

那白起也别当将军了,不如去找个电子厂上班!

显然,这条路也不现实。

第三条路:万般无奈

分析到这里,如果你是白起,你会怎么做?

看似是三选一,其实这道题从一开始就没有其他的选项。

白起的最终选择,相信不用再多说了。

(白起:啥都不说了,我去电子厂上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赵前后所亡凡四十五万。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乃挟诈而尽阬杀之,遗其小者二百四十人归赵。前後斩首虏四十五万人。

《史记·秦本纪》:秦使武安君白起击,大破赵于长平,四十余万尽杀之。

《史记·赵世家》:秦人围赵括,赵括以军降,卒四十馀万皆阬之。

太史公明明白白地写清楚了,四十万赵军被白起一笔勾销!

白起的这个做法,让他在之后的两千多年中遭到无数的口诛笔伐。

大家最重要的一个看法,就是白起坑的是降卒。

如果这四十万人是战场上伤亡的,那没什么好说的,两军交战,各为其主。

可是现在赵军四十万人已经放下武器了,这个时候你白起再去坑他们,性质就不一样了。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人屠”白起

我们无法想象那一天的惨烈,不管有多少的无奈,也无论是不是替秦昭王背了锅,都无法改变白起是第一责任人的事实。

正是由于白起的杀伐过重,让他遭受了两千多年的争议,甚至影响到他在历史武将排行榜上的排名。

我们在这里不去过多讨论白起的罪与罚,只是来看看损失了四十万人之后,对赵国有什么影响。

2、赵国伤筋动骨

在长平之战的时候,赵国的人口按照估算是在200万人上下,那么损失在长平的青壮人口就超过了赵国总人口的20%。

这是个什么概念?

横向参考一下,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的结果,我国0—14岁人口占17.95%,15—59岁人口占比63.35%,60岁及以上人口占18.7%。

考虑到古人的平均寿命远远不如现在,再加上战国“全民皆兵”的情况,我们把比例再放宽一些。

粗略假设男女各半,那赵国男丁数量在100万左右,再去掉15%左右的幼年人口,剩下的都算成壮劳力,那满打满算赵国的青壮人口也就80-90万的样子。

结果在长平丢掉45万。

在古代农业社会,将超过一半的青壮男子都送上前线战场,这就意味着几乎放弃了全部的经济生产活动。

用现代一点的话来说,就是赵国拿出了全部的战争潜力。

这种孤注一掷的仗,哪怕是打赢了,赵国也会遭受很长时间的经济低迷。

可偏偏赵国输了,雪上加霜的是,不仅输了,而且人还没回来。

这下子就不仅是经济遭重创了,而是赵国的人口出现了断层!

这可如何补充?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赵国人口结构出现断层

面对如此局面,赵国还能怎么办?赶紧生呗~

可人口年龄结构这种事,是想调整就能马上调整的吗?

我们先不考虑赵国在“家家戴孝,户户治丧”的局面下如何生娃,

就算赵孝成王爆发洪荒之力,变出来几十万新生儿。那等他们长大成人,至少也要十几、二十年吧?

秦国会给赵国这个时间恢复元气吗?

所以现在可以理解赵括的战败让赵国处于一个什么样的窘境了吧?

这几乎就是无解的死局。

你赵括在长平死得其所了,却把赵国置于巨大的悲痛和恐慌之中。

更绝望的是,赵国连报仇雪恨的能力都没有啊~

你老爹赵奢咽气之前,心心念念就是担心你小子为人太浪,将来迟早要闯祸。

结果你在长平乘风破浪,把赵国的船弄沉了啊!

到了下面,见了你爹赵奢,说啥呢?说你没给老赵家丢人?

所以别怪后人把你贬得一文不值,

不怪你

怪谁啊?

二、白起和秦昭王的战略之争

1、不同的层次、不同的思维

故事讲到这里,长平之战按理说该结束了,但这后传不得不提一嘴。

长平之战后,对于下一步行动,白起和秦昭王的意见发生了分歧。

白起建议应该一鼓作气拿下邯郸,这样赵国就彻底凉凉。而秦昭王那边,由于范雎担心白起功劳太高压自己一头,就向秦昭王建议先收兵休整。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应侯言於秦王曰:“秦兵劳,请许韩、赵之割地以和,且休士卒。”

表面上看,是范雎在挑拨离间。然而事实上我们说过,秦昭王这等人物又怎么会犯这样的低级错误呢?

他和白起的分歧,其实是两种思维风格的冲突。

白起的建议是纯军事观点:虽然长平之战秦国也是惨胜,但这个时候杀气正浓血正热,依然具备一战之力。

而且由于赵国的外交失误,导致赵军没有得到其他国家的支援,基本上都是和秦军在一对一单挑。

谁也没想到,原来僵持了小半年的秦、赵双方,居然在46天就分出了胜负。

以古代的通讯条件,这点时间根本不够齐、楚等国组织援军,所以此时要拿下邯郸是十拿九稳。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白起主张一鼓作气

而秦昭王的考虑则高度更高,不仅仅从军事层面考虑,而是从秦国的全盘来着眼。

因为经历了长平鏖战,秦国几乎动用了所有的战争潜力,这是以牺牲经济为代价的。

这个时候最重要的是让数百万的后勤保障人员各自归位,迅速恢复正常的经济和生产,避免对秦国的经济造成更严重的损害。

只要秦国的实力能迅速恢复,将来再打邯郸也不是难事。

白起和秦昭王的考虑都有各自的角度,但小步认为,秦昭王的方案更加全面和稳妥。

因为长平之战后,秦国的所有战略目标都已经达成。

不仅拿下了上党高地,兵临太行山,对赵国形成了居高临下的战略优势;而且消灭了大量的有生力量,从根本上削弱了赵国,使其再也算不上一流强国。

所以这个时候攻占邯郸、消灭赵国并不是必须的。

而且赵国特有的南北文化差异,使得就算都城邯郸被攻陷,赵国也可以在北边的代郡坚持很久。这一点从后来秦始皇扫平六国的时候就能够看出来。

再退一步说,白起成功灭了赵国,那要派兵驻守吧?

这个时候邯郸反而会成为一个战略突出部,被齐、燕、楚、魏等国包围,地处平原,无险可守。

短时间内,各国会因为长平之余威不敢轻举妄动,那时间长了呢?

最终,秦昭王没有采纳白起的方案,而是接受了赵、韩的割地赔款,罢兵休战。

白起气鼓鼓地回到秦国。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秦昭王:姜还是老的辣

2、秦昭王的战略失误

但是接下来秦昭王犯了一个大错,他的错并不是拒绝了白起的建议,而是突然之间仓促改变了方案。

长平之战结束几个月之后,秦国再次集结大军,将邯郸团团围住。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其九月,秦复发兵,使五大夫王陵攻赵邯郸。

至于秦昭王突然改变心意,有种说法是赵国反悔,不肯将城池割让给秦国,这才让秦昭王发飙。

不管是什么原因,秦昭王的这个决定都太草率了。

几十万大军的调动岂是儿戏?

这一次的进攻,明显和几个月之前的情况不一样了。如此短的时间,秦军的战斗力根本来不及恢复。

而赵国那边,虽然依然是残血状态,但是却度过了最恐慌的那段时间,赵国百姓同仇敌忾,上下一心。让秦军主将王陵无计可施,打了一年也打不下来。

看到战局不利,秦昭王不得不厚着脸皮请白起出山。

可白起这次来了脾气,不管是范雎来请,还是秦昭王来请,就是称病不去。

言下之意很明白:当初邯郸好打,我说要打你不让;现在邯郸不好打,你还偏偏让我去打。我白起被你呼来喝去,不要面子的吗?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我白起也是要面子的人

结果白起这一讲究面子,自己的命就保不住了。

本来他就是穰候魏冉提拔的人,不能算是秦昭王的心腹。后来获封【武安君】,长平之战又立下不世之功,“功高震主”的风险早已到了临界点。

这个时候再去和秦昭王怄气,那不是和自己过不去嘛?

人家能派人来请你出山,不就已经是服软了吗,难道还要秦昭王亲口向你白起道歉不成?

结果……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秦王乃使人遣白起,不得留咸阳中……秦昭王与应侯群臣议曰:“白起之迁,其意尚怏怏不服,有馀言。”秦王乃使使者赐之剑,自裁。

【破军星】,归位了!

没了白起,日子还要继续。秦昭王派王龁代替王陵,继续围攻邯郸,可依旧不好使。

另一边,其他国家也反应过来了,赵国不能灭!要不然秦国就打到家门口了!

于是平原君门客的“毛遂自荐”,搬来了楚国的救兵;而信陵君的“窃符救赵”,让魏国的援军也投入了战斗。

这一次,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中的三位联手,将不可一世的秦军击退。秦军的损失保守估计在10万以上,乃是战国后期少有的大败。

从这时候开始,到秦始皇开始扫灭六国,中间二、三十年的时间,秦国虽然攻势不断,但再也没出现几十万人级别的大决战。

可以看出,长平、邯郸两场大战,真的让秦国元气大伤。

长平战后白起建议乘胜进攻邯郸,为何被秦昭王拒绝

没有白起,秦军打不出暴击伤害

结语

我们之前说过,“奋六世之余烈”的宏大进程中,秦昭王的历史任务就是用秦国的硬实力,将对手一个一个打趴下,俗称“压血线”。

从最终效果来看,秦昭王当得起“完美”两个字的评价。

魏、楚、齐、赵,这一个个纵横一方的豪强,都在秦昭王时期被打得奄奄一息,再也不能和秦国争锋。

这时候,我们把镜头拉回到邯郸之战的九个月之前,一个白白胖胖的男婴在邯郸出生了。

在经历并不愉快的童年之后,这个年轻人回到咸阳,接过了爷爷打拼下来的大好局面。并且用自己的双手,为持续了六百年的春秋战国画上了句号。

这个年轻人,

名叫嬴政!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3-22 23:45:03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长平之战与秦赵恩怨:白起与范雎的冲突和悲剧结局
...国四十五万大军,几乎是赵国全部的青壮年,白起建议秦昭王乘胜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拿下赵国。这时候,赵国派使向秦国求和,愿意割地献城,赵国使者来到秦相范雎府邸,对范雎说:“听说
2023-10-11 08:57:00
白起为什么宁死也不带兵打赵国,只因范雎使坏吗
...韩国恐惧,派苏代携带重礼前去游说范雎。范雎随后向秦昭王进谏,建议秦昭王退兵,秦昭王采纳了范雎的建议,在此关键时刻下令收兵。白起之死当然,秦国此次退兵也并非全无收获,韩国和赵国
2024-06-10 16:02:00
秦昭王赐死白起,范雎不是主因
...出了自己之死的根本原因,就是出自赵国之手,范雎、秦昭王固然也有参与其中,但白起之死的幕后操纵者则出自赵国。长平之战之于赵国意味着什么?范雎之于秦国,最大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远交
2023-05-05 17:41:00
邯郸之战与长平之战的结局为什么如此的不同
...是秦国战神的白起,却始终不愿担当此战主将,甚至在秦昭王多次命令下,宁可选择自刎,也不愿再度征战,最终,白起也因此战落得被赐死的悲惨结局。看到这里,相信有不少人会心存疑虑,为什
2024-02-19 20:29:00
为何白起两次拒绝与廉颇交战?白起与廉颇谁更厉害?
...国王族的后代,出生在秦国也就成了“老秦人”。辅佐秦昭王屡立战功,担任秦军主将30多年,攻城70余座,为秦国统一六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受封为武安君。唐朝开元十九年(731年),
2023-02-17 20:38:00
他是公认的战神,情商极低,临死前还问皇帝为何要杀我?
...立军功后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就以秦兵疲惫为由建议秦昭王将白起给招了回来,赵国因此获得了极为宝贵的喘息之机。当白起得知这一切都是范雎在背后捣鬼时,对他极为不满,二人由此结怨,悲
2023-02-15 17:28:00
秦国大将白起为何会被秦昭王赐死?
...认为田丰耻笑他,就杀了田丰。白起也是类似的原因被秦昭王赐死的,只是白起死于秦赵的邯郸之战。长平之战,秦国大胜,而赵国震恐,白起希望乘胜进攻赵国都城邯郸,一举歼灭赵国。赵王恐惧
2024-06-11 10:30:00
白起之死,司马迁说死而非其罪
...有肴、函之固,在一系列地兼并战争中逐渐成为强者。秦昭王十三年(公元前294年),白起带领秦国军队攻打了韩国的新城。昭王十四年,白起带兵攻打韩国和魏国,伊阙一战,秦军大胜,韩魏
2023-08-02 17:08:00
...带大家拨开历史的迷雾,回到那刀光剑影的年代,看看秦昭王的故事。秦昭王为何逼迫白起自杀呢?原因就是白起与国相范睢不和,范睢进谗言先被贬为士卒,后被迫自杀。1.白起精于用兵,为秦
2024-05-20 14:55: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