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他是清代名声最不好的状元,死后朝廷不愿赐谥,正史不屑立传
...中状元。他的科举之路几乎都是一次性通过,少了大多数读书人落第蹉跎的苦逼经历。24岁中状元,放眼清代不说最年轻,却也能轻松挤进前三名。同治元年夺魁后,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此后他的前半生仕途,都在翰林院度过...……更多
比干从财神到文曲,中国民间信仰的演变
...可分为士、农、工、商四大阶层。其中,“士”为广大的读书人(包括政府各级官僚),“农”为种地的农夫,“工”为掌握专门技能的工匠,“商”为做生意的行商坐贾。就其社会地位而言,士人的地位最高,农夫、工匠次之...……更多
聊聊明末一个苏州世家
...激烈的竞争、漫长的考程,对于每一个身处这条赛道上的读书人来说,都无比的辛苦和焦虑。姚希孟自己的科举之路也并不顺利。万历三十二年,第二次乡试落榜的姚希孟深受打击,在与友人的交流中屡屡表达“雄心半欲灰矣”...……更多
蒋捷:宋朝末年的文人哀歌与不屈精神
...各地还有宋朝零星军队在抵抗,但所有人都明白,那个对读书人最好,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宋朝已经灭亡了。在此前两年的1274年,摇摇欲坠的宋朝完成了最后一次科举取士。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在古代,若是能够蟾宫折...……更多
古代官员需要守孝三年,再回来原来的职位还在吗?
...标准。尤其是从宋朝开始,守孝三年,基本上成为了每个读书人必须要做的事情。比如说苏东坡当年考上进士以后,还没怎么飞黄腾达,他的母亲就去世了,他只好回家守孝三年,再回来做官没多久,父亲苏洵又去世了,他又回...……更多
121位状元只有20位当官,这个朝代为何如此轻视读书人?
自从隋朝诞生科举制度之后,封建时期统治者们,每年会开设恩科。通过殿试考核,一甲第一名的人,便是本期的状元。宋朝之后,只要得中状元的人,便可以入仕当官。明朝得中状元,所获得的官品应该不低于正7品。然而五...……更多
中国历史上唯一的状元驸马:郑颢与万寿公主的婚姻奇缘
在很多小说和影视剧中,读书人中状元后通常都会迎娶公主,成为皇帝的乘龙快婿,如《三侠五义》中的负心汉陈世美,但在中国历史上,从隋朝开设科举到清末废除科举的一千多年间,有据可查的状元有700多人,其中成为驸...……更多
...但在此之前需要经过科举考试。在科举考试中,状元每个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荣誉,一生能考中一次状元,那是莫大的荣耀,在当北宋年间,有一个人却考中了两次状元,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此人名叫王世则,桂林永福人,是历...……更多
他是明朝状元,只当了不到20天,一身傲骨的他就被冤枉致死
...是为状元。在古代儒家思想的影响下,状元及第,是每位读书人毕生的追求,也是至高的荣耀。考中进士,这意味着他拥有了无限美好的人生之路,从此就会有不一样未来。明太祖朱元璋时期,一位博学广识的人名叫陈安,字安...……更多
清朝时期的三眼花翎为何贵重?得到的人寥寥无几
...为了更好地统治中原地区清朝统上层阶级制定了一系列的官僚制度,促进满汉融合,促进基层经济文化交流,维护了多民族国家的大一统秩序。花翎制度是官僚制度的一个体现,清朝官员的花翎分为三级,分别是一眼花翎、二眼...……更多
盘点明朝六大文臣
...“立德”、“立言”、“功德”,其德行、功德依然受到读书人的尊敬,可见其巨大的人格魅力。同时,官至南京兵部大法官,南京都察院左御史等,新伯奉。平正宁国王的动乱是心学的集大成者。二、张巨正张居正(1525-1582年7...……更多
南宋奸相贾似道:被误解的历史人物
...丞相,面临如此捉襟见肘的烂摊子该如何应对?贾似道向官僚地主开刀,他推行公田法,强行征收地主手中三分之一的私田作为公田,这损害了地主阶层的利益,而官僚阶层本身就是地主阶层的核心成员。贾似道敢于向自身阶层...……更多
盘点历史上出名的灯谜和对联
...就赐秀才为状元。对秀才来说,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无数读书人挤破了头都不一定能考中进士,他却一下子就成为了进士里的第一名,这还不是天大的好事吗?关于元宵节,你还知道哪些灯联、灯谜的趣事吗? ……更多
此人因多次名落孙山而造反,敲响了王朝的丧钟
...始科举考试,是统治集团选拔人才的路径,同时也是天下读书人的鱼跃龙门的机会。但是,也不少有政治抱负和才能的人,被挡在了官僚队伍之外,这也激发了他们的反叛情绪,从而成为封建王朝的掘墓人。唐朝末年,就有一人...……更多
南北榜案朱元璋错杀状元,只因事关江山社稷
...考试。由于明朝建国不久,许多年纪较大、有济世之才的读书人尚在观望或隐退状态,参加考试的都是年轻人,没有资历,只会纸上谈兵,尚不能符合朱元璋的人才选拔要求。因此,尽管最后录取了一百二十名进士,但是朱元璋...……更多
推恩令是东汉灭亡的原因吗
...进一步扩大了地方势力和权贵集团的势力。推恩令破坏了官僚体制的稳定和效率。为了奖赏功臣和养活一大批封地领主,政府需要提供大量的赋税和人员资源。这导致了财政赤字和官僚机构臃肿的问题。同时,由于许多官员宁愿...……更多
施肩吾:民间开发台湾第一人,非典型性状元的传奇人生
...代人为什么这么会写诗?考试大纲里有啊。估计当时每个读书人的书案上都有一本类似于《唐诗三百首》这样的参考书,相当于我们现在高中生人手一本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在唐代,会写诗那可是当官的入职门槛啊。施肩...……更多
聊聊历史人物祖逖的最终下场
...住了自己......这些不祥之兆让他久久难以入睡。作为一个读书人,他深知治世兴衰的道理。想到自己身处这乱世,竟无力回天,祖逖更是愤懑。为图自保,他先后投靠齐王赵昚、长沙王司马乂、豫章王司马玮、东海王司马越等,...……更多
押司在宋代是什么官
...,在县衙属于文书一职,负责办理案牍等事物,算是一个读书人才能胜任的职位。下面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下押司这个官职,要是放在今天它又等于什么职位呢?我们先做一个这样的比喻,在古代做官就相当于是公务员的存在,大...……更多
宋朝“文人治国”的国策是一部铜镜引起的?真相到底是什么?
...德”,镜子是那时铸造的。宋太祖因此感叹:“宰相须用读书人!”宋太祖赵匡胤这个故事的真实性还值得研究,但采用文臣治国的确是宋初为了避免重蹈五代覆辙的重要举措。宋代被认为重文轻武,不管是宋代的士大夫们还是...……更多
...名人数超过300万,热度不减,竞争激烈。在古代,有不少读书人读到头发花白了,也没考上进士,次次铩羽而归。大文豪韩愈,考了四次才考中进士。在复旦大学读书时,我的导师郑利华曾赠我一本《韩昌黎文集校注》。我用了...……更多
谁自称“诸葛亮”,被曾国藩用一对联嘲讽
...,为尽地主之谊便带着几个好友去拜访曾国藩。大家都是读书人,席间就高谈阔论,从历史谈到国事,左宗棠最为激动,每个人一提出什么观点他都要反驳一下,特别是喜欢怼曾国藩,把场面搞得有点小尴尬,被怼多了曾国藩心...……更多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责他们“访举失实”。 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周礼这些读书人进了镇抚司,自然是要什么口供有什么口供,供词里面顺理成章地牵连到了谢迁和刘健。刘瑾拿着供词直奔内阁,口口声声要将谢迁、刘健逮捕抄家。好在内阁还有...……更多
四百里山路“腌”成的臭鳜鱼,背后是徽商的百年沉浮
...思》明代诗人贝琼称“城中高髻半淮人”,“高髻”代指读书人、作官的人。从历史上来看,安徽的建立时间并不长。在明朝时,安徽一地属于南直隶,到了清朝后,朝廷改南直隶为江南省。江南省是清朝的大国粮仓,一省赋税...……更多
李贽:明朝的异端思想家
...是考不上进士,而是哥们压根就不想考。功名,这对古代读书人是多么巨大的诱惑,学成文武艺,卖于帝王家,你每天头悬梁锥刺股读了那么多年的书,目的不就是为了有朝一日登天子堂,为王佐才么?(故事中)范进中举差点...……更多
名扬千古之前的汤显祖在做些什么?与这个有关
...之书”,使得汤显祖博学多才,眼界和思想也比起一般的读书人要开阔高远的多。上图_罗汝芳(1515年6月13日-1588年10月21日) 高中进士自然就可以做官,于是汤显祖在大明陪都南京先后任太常寺博士、詹事府主簿和礼部祠祭司...……更多
在朋友圈里,要学会“抬人”,主动交往以下几种人
...过读书成名之后,忘记了自己吃过的苦,反而踩着其他的读书人。聪明的人,托举一批读书人。总是这样想:假以时日,读书的人取得了成功,也会记得自己的好处,从而结成利益方面的联盟,互相关照。晚清大臣曾国藩,中了...……更多
明末进士孙之獬:动荡时期的投机者与汉奸
...乱的时代。当时的科举制度已日渐衰败,许多寒门出身的读书人只想依靠读书高中科举,取得官职改善生活。孙之獬就是其中一个。孙之獬出生于山东淄川一个没落书生家庭,从小家境贫寒。他天资聪颖,刻苦用功,自幼就立志通过科...……更多
哪位著名的宰相,力挽狂澜挽救了北宋王朝
...说法,认为宋代是对文人最友好的时代。确实,宋朝对于读书人尤其是能考中科举的读书人十分优待,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无论政策如何制定,宋朝作为封建王朝的本质从未改变,所谓不杀士大夫也不过是虚有其文,宋代杀...……更多
曹操是怎么在乱世崛起的
...的官场其实很内卷,我大致测算过,当时每年等着做官的读书人至少5000人,而空出来的岗位不会超过400个,“就业率”不到8%。问题来了,曹操凭什么19岁就入仕,而且升职那么快?难道凭的全是个人才华?当然不是,其实按当时...……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数有战功,看来有关羽张飞在就是好,容易立功。先是试守平原令,后领平原相。这里的平原令就是平原县的县令,而平原相就是平原国相
2024-06-25 18:07:00
当时到处都是黄巾和反贼,官府也到处都在募兵,所以在路上遇到去丹杨募兵的都尉毋丘毅,便一起同行。走到下邳的时候遇到了反贼
2024-06-25 18:07:00
刘备自小有大志,此时便带着他那群小弟,跟随校尉邹靖去讨贼。可是他第一次上战场就差点战死了,受伤后装死躺在那里,等贼人都走了
2024-06-25 18:06:00
陈胜吴广起义时,范增已经70岁,项梁率8000江东子弟兵渡江西进时,范增主动投军。当范增、项梁、刘邦等相会于薛地时,陈胜已经被杀
2024-06-25 18:11:00
当时刘备自己只有一千多兵,外加上一些杂胡骑和饥民有几千人,但那些都是乌合之众,上战场不顶用。所以当陶谦说要给刘备四千丹杨兵的时候
2024-06-25 18:07:00
并且自小没爹,只能与母亲贩履织席为生。虽然家庭条件不富裕,但他母亲还是送他去跟卢植学习,那年他十五岁。不过刘备不爱读书
2024-06-25 18:08:00
少年时的甄宓就显露出与其他孩子不同的灵慧之气。其他孩子在院中玩耍的时候,她却泡在书堆里,手不释卷,小小年纪已经是一身书卷气
2024-06-25 18:09:00
也就是在此时,曹操对刘备说:“今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数也。”刘备听完吓得筷子掉到地上。汉代时对刺史称为使君
2024-06-25 18:07:00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不知,当日的她是怀着怎样凄绝悲愤的心情写下了这首诗,一生所爱敌不过别有用心之人的几句谗言
2024-06-25 18:10:00
公元前206年,陕西临潼鸿门,历史上最惊险的饭局——鸿门宴上,之后范增召项庄舞剑,意图刺杀刘邦。刘邦逃脱之后,范增长叹一声
2024-06-25 18:11:00
甚至认为乡党名族出身的正妻任氏性急善妒,不听劝阻将她休弃。自此以后,甄宓成为曹丕名正言顺的正室夫人,一时之间风光无两。她也曾心中窃喜
2024-06-25 18:09:00
当时,项羽与刘邦是楚怀王手下的两大军事集团,楚怀王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实则是想挑起两大集团的争斗。一旦杀死刘邦,项羽将彻底的真正的一家独大
2024-06-25 18:12:00
楚怀王曾有约定,“先入定关中者王之”。刘邦率先攻入关中,打下咸阳之后。当项羽到达函谷关后,刘邦军不准楚军入关,楚将英布等以武力破关直入
2024-06-25 18:12:00
“康熙擒鳌拜”,影视剧已经多次上演,不可否认的是,康熙是用“诡道”擒获鳌拜的,若是光明正大地对垒,康熙即使能获胜,恐怕也不会那么轻松
2024-06-25 18:16:00
顺治十八年,年仅24岁的顺治帝驾崩,虽然顺治之死在历史上充满争议,但根据《清史稿》的说法,顺治帝是病逝。临终前,顺治下了罪己诏
2024-06-25 18: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