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4-13 20:03:00 来源:戏说三国

前言: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这位少年天子在即位之初一心恢复皇权威严,和以谢迁、刘健、李东阳为首的顾命大臣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作为幕后大佬,武宗自然不能自己赤膊上阵和文官们搏斗,这个任务一向是由皇帝家奴,即太监们来完成。正德朝初期的这个工具人,就是有“立皇帝”之称的大太监刘瑾。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少年天子挑战顾命大臣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六日,由于庸医的误诊,被文官们称为“第一圣君”的明孝宗朱祐樘病危。临终之前,皇帝急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入宫。《孝宗实录》为我们记录了朱祐樘和三大臣之间的御前对话:

上执健手又曰:“先生辈辅导辛苦,朕备知之。”又曰:“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先生辈可常常请他出来读书,辅导他做个好人。”健等皆饮泣对曰:“东宫天性睿智,今年尽勤学。望皇上宽心少虑,以膺万福。”—《明孝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次日五月初七日,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身为先帝亲口任命的顾命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自然是尽心尽责对新天子进行规劝,希望他能够在士大夫设定的“明君”之路上砥砺前行。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然而很可惜,武宗是个极有个性和想法的人,他对于父皇软弱的个性瞧不上眼,也对于皇帝失去京营兵权非常不满。为了制衡顾命三大臣,朱厚照特意扶持太监刘瑾出来做他的打手。

三大臣之中,刘健是河南洛阳人,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进士。李东阳是湖广茶陵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进士。谢迁是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状元。三人久历宦海,德高望重,号为“天下三贤相”。对于这三人的评价,当时就有一句顺口溜,叫作:“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由于文官势力强大,武宗除了刘瑾以外,还另外任用了七名太监: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号为“八虎”。为了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帝朱厚照,三大臣决心联合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等人将“八虎”全部铲除。

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同至内阁议,且有发瑾等南京新房闲住之意。健等以为处之未尽,皆厉声曰:“先帝临崩,执老臣手付以大事。今陵土未乾,而使嬖幸若此,他日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宽等乃辞去,其意未决。—《明武宗实录卷十八》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消息很快泄露,刘瑾等人立刻求见武宗商量对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八虎”就是武宗,武宗就是“八虎”。除掉“八虎”,意味着皇帝所有改革努力宣告失败,这是朱厚照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乎等到第二天刘健、谢迁领着文官们伏阙固诤之时,武宗却突然传旨赦免刘瑾等人。“政变”失败,刘健和谢迁无奈提出辞呈,并且当即得到批准。一般来说像他们这种级别的内阁大学士想退休,皇帝一定会三番五次进行挽留,现在这种情形,等于已经撕破脸皮,连表面文章都不做了。

健等知事不可为,即日疏辞政柄。故事辅臣乞休,必俟三四疏乃允。于是八人者惟恐健等去之不速。上意亦以健等数有直言逆耳,遂听之。—《明武宗实录卷十八》

严惩余姚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刘健和谢迁退休回家,内阁中只剩下李东阳苦苦支撑。但是对于刘瑾来说,两位前阁老的影响力仍然无处不在,他要伺机再对二人发动一击。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机会来了。

武宗为了表示自己包容并蓄的态度,曾下诏访举怀材抱德之士。当时浙江方面推举了四个人,分别是周礼、徐子元、许龙和徐文彪。这四个人中除了徐文彪是上虞人以外,其他三个都是余姚人。在所司并未接纳之后,四人还屡奏求用。刘瑾眼珠一转,知道扳倒谢迁的时机已经成熟。刘太监一路小跑找到皇帝,拿到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明旨:“天下至大,岂无可应诏者?何余姚隐士之多如此?必有徇私援引之弊。”当然刘瑾倒台之后,明旨就变成了矫诏。从日后武宗轻易解决刘瑾来看,矫诏?不存在的。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除了周礼等四人被关入锦衣卫镇抚司拷问之外,刘瑾的亲密战友、吏部尚书刘宇同步行动,对浙江布政使林符、邵宝、李赞,参政伍符,参议尚衡、马辂,绍兴知府刘麟(当时余姚县隶绍兴府管辖),推官谌聪,余姚知县汪度等人发动了弹劾,指责他们“访举失实”。

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周礼这些读书人进了镇抚司,自然是要什么口供有什么口供,供词里面顺理成章地牵连到了谢迁和刘健。刘瑾拿着供词直奔内阁,口口声声要将谢迁、刘健逮捕抄家。好在内阁还有李东阳,他对着刘太监苦口婆心好话说尽,这才平息了刘瑾的怒火。

瑾持至内阁,必欲逮健、迁并坐,且籍其家。大学士李东阳徐为劝解,瑾意少释。焦芳在傍因抗声曰:“纵轻处,亦当除名。”既而旨下,健、迁皆为民。礼等谪戍边卫。符等各罚米三百石。聪、度仍罢职。且著令,自今余姚人毋选京官。—《明武宗实录卷四十七》

明武宗与顾命大臣的权力博弈

焦芳,河南泌阳人,和李东阳一样都是天顺八年进士。当年谢迁和刘健密谋倒刘,泄露消息的正是焦芳,他自然不希望二人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武宗也借着这次机会,削去了谢迁和刘健二人的退休待遇,同时出台了略显荒唐的政策:“余姚人毋选京官”。

结语:如果周礼等人不是余姚人,也许不会引起刘瑾的注意。但是以乡党为借口对谢迁进行政治追杀,却是触动明武宗心境的绝妙一招。如果一个退休大学士依然可以影响朝局,皇帝一定会对此心存忌惮。

而谢迁当年的政治主张是杀掉“八虎”,注定了他和刘瑾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而焦芳作为“叛徒”和既得利益者,也必然会帮着刘瑾一起追杀谢迁。至于余姚人,不过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不过刘瑾为了皇帝和天下士大夫为敌,他的下场能好么?甚至于他的主子武宗下场能好吗?历史告诉了我们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正德元年:刘瑾与八党的崛起与权力斗争
...年(1506年)三、四月,吏部尚书马文升上疏要求退休。他自明武宗即位以来,像以前一样,为改良明王朝的政治而「孜不倦地处理其职责范围内的各项政务。为了汰除传奉官,不惜开罪掌权的
2024-01-10 17:27:00
受《游龙戏凤》等文艺作品和野史影响,明武宗朱厚照的名声实在不怎么好。事实上,如果要在明朝十六位皇帝之中挑选一位争议最大的帝王,明武宗朱厚照绝对是有力竞争者之一,在其十六年的皇帝生
2024-05-29 06:28:00
...照收心,如此才不负先帝所托啊。带着这样的历史使命,顾命大臣代表百官上了一道奏疏。考虑到朱厚照同学的文化水平,这只是一篇250多字的小作文,其中做了两个浅显易见的比方——把那八
2022-12-23 16:43:00
他是让朱厚照又爱又恨的大明首辅,位高权重无人能及
...,他要用自己的巧舌如簧来反转这场政治斗争的结局。(明武宗朱厚照画像)而当刘瑾见到朱厚照时,他没有用长篇大论来证明自己的清白,更没有用近乎哀求的语气来恳请皇帝从轻发落自己,他只
2023-06-08 16:40:00
明朝内阁首辅的更迭:从蒋冕到杨廷和的权力之争
...担任要职,而蒋冕却仅仅升为翰林院侍读学士。登基后的明武宗,彻底暴露出了自己的本性,完全开启了自己的“祸祸模式”。他不仅荒淫无度,而且宠信宦官,对于朝政事务毫不上心,全都交由首
2023-10-24 11:45:00
揭秘朱厚照:明朝的叛逆皇帝,还是英明领袖?
...,生母张皇后,弘治四年被立为太子,明朝第10位君主,明武宗正德帝。当时,汀赣巡抚王守仁未等朝廷降旨,仅用43天,就已平定朱宸濠叛乱,活捉江西宁王。但是,捷报传至涿州,朱寿却把
2024-05-09 21:00:00
明朝被凌迟的太监刘瑾的罪恶之路
...孝宗驾崩,遂太子朱厚德登基,改国号正德,就是明朝的明武宗。明武宗继位后,刘瑾官升正五品钟鼓司司正,这个官就是专门管理皇上的娱乐。 刘瑾当上这个钟鼓司司正后,每天都会给弘治寻
2023-02-15 17:16:00
明朝阉党焦芳,为何最后竟能善终
...有多少,为何不去检查追索。而只说要削减国家开支?”明武宗听后非常高兴。正好马文升辞职,于是升焦芳为吏部尚书。韩文准备要率九卿弹劾刘瑾,奏疏应当首列吏部之名,便将此事告诉焦芳。
2024-06-24 21:57:00
明武宗朱厚照溺水不治是假象,的真正死因是最高权力的争夺
明史上有位奇葩皇帝,他就是明武宗朱厚照。其个性鲜明,不受羁绊,一味特立独行,死亡原因非常奇怪一一一溺水不治身亡。不可想象的是,武宗皇帝后宫佳丽三千,正值盛年居然没留下子嗣;更为滑
2023-01-12 19:22: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