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正处于一个信息大暴发的时代,每天都能产生数以百万计的新闻资讯!
虽然有大数据推荐,但面对海量数据,通过我们的调研发现,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您通常无法真正有效地获取您感兴趣的资讯!
头条新闻资讯订阅,旨在帮助您收集感兴趣的资讯内容,并且在第一时间通知到您。可以有效节约您获取资讯的时间,避免错过一些关键信息。
前言:明武宗朱厚照,是明代历史上最具争议的皇帝。这位少年天子在即位之初一心恢复皇权威严,和以谢迁、刘健、李东阳为首的顾命大臣之间产生了严重的矛盾。作为幕后大佬,武宗自然不能自己赤膊上阵和文官们搏斗,这个任务一向是由皇帝家奴,即太监们来完成。正德朝初期的这个工具人,就是有“立皇帝”之称的大太监刘瑾。
少年天子挑战顾命大臣
弘治十八年(公元1505年)五月初六日,由于庸医的误诊,被文官们称为“第一圣君”的明孝宗朱祐樘病危。临终之前,皇帝急召内阁大学士刘健、李东阳、谢迁入宫。《孝宗实录》为我们记录了朱祐樘和三大臣之间的御前对话:
上执健手又曰:“先生辈辅导辛苦,朕备知之。”又曰:“东宫聪明,但年尚幼。先生辈可常常请他出来读书,辅导他做个好人。”健等皆饮泣对曰:“东宫天性睿智,今年尽勤学。望皇上宽心少虑,以膺万福。”—《明孝宗实录卷二百二十四》
次日五月初七日,孝宗驾崩,皇太子朱厚照继位,即明武宗。身为先帝亲口任命的顾命大臣,刘健、李东阳、谢迁三人自然是尽心尽责对新天子进行规劝,希望他能够在士大夫设定的“明君”之路上砥砺前行。
然而很可惜,武宗是个极有个性和想法的人,他对于父皇软弱的个性瞧不上眼,也对于皇帝失去京营兵权非常不满。为了制衡顾命三大臣,朱厚照特意扶持太监刘瑾出来做他的打手。
三大臣之中,刘健是河南洛阳人,天顺四年(公元1460年)进士。李东阳是湖广茶陵人,天顺八年(公元1464年)进士。谢迁是浙江余姚人,成化十一年(公元1475年)状元。三人久历宦海,德高望重,号为“天下三贤相”。对于这三人的评价,当时就有一句顺口溜,叫作:“李公谋,刘公断,谢公尤侃侃”。
由于文官势力强大,武宗除了刘瑾以外,还另外任用了七名太监:马永成、高凤、罗祥、魏彬、丘聚、谷大用、张永,号为“八虎”。为了教训不知天高地厚的小皇帝朱厚照,三大臣决心联合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等人将“八虎”全部铲除。
司礼监太监陈宽、李荣、王岳同至内阁议,且有发瑾等南京新房闲住之意。健等以为处之未尽,皆厉声曰:“先帝临崩,执老臣手付以大事。今陵土未乾,而使嬖幸若此,他日何面目见先帝于地下乎?”宽等乃辞去,其意未决。—《明武宗实录卷十八》
消息很快泄露,刘瑾等人立刻求见武宗商量对策。从某种意义上说,“八虎”就是武宗,武宗就是“八虎”。除掉“八虎”,意味着皇帝所有改革努力宣告失败,这是朱厚照所不能容忍的。于是乎等到第二天刘健、谢迁领着文官们伏阙固诤之时,武宗却突然传旨赦免刘瑾等人。“政变”失败,刘健和谢迁无奈提出辞呈,并且当即得到批准。一般来说像他们这种级别的内阁大学士想退休,皇帝一定会三番五次进行挽留,现在这种情形,等于已经撕破脸皮,连表面文章都不做了。
健等知事不可为,即日疏辞政柄。故事辅臣乞休,必俟三四疏乃允。于是八人者惟恐健等去之不速。上意亦以健等数有直言逆耳,遂听之。—《明武宗实录卷十八》
严惩余姚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刘健和谢迁退休回家,内阁中只剩下李东阳苦苦支撑。但是对于刘瑾来说,两位前阁老的影响力仍然无处不在,他要伺机再对二人发动一击。正德四年(公元1509年),机会来了。
武宗为了表示自己包容并蓄的态度,曾下诏访举怀材抱德之士。当时浙江方面推举了四个人,分别是周礼、徐子元、许龙和徐文彪。这四个人中除了徐文彪是上虞人以外,其他三个都是余姚人。在所司并未接纳之后,四人还屡奏求用。刘瑾眼珠一转,知道扳倒谢迁的时机已经成熟。刘太监一路小跑找到皇帝,拿到了一份措辞严厉的明旨:“天下至大,岂无可应诏者?何余姚隐士之多如此?必有徇私援引之弊。”当然刘瑾倒台之后,明旨就变成了矫诏。从日后武宗轻易解决刘瑾来看,矫诏?不存在的。
除了周礼等四人被关入锦衣卫镇抚司拷问之外,刘瑾的亲密战友、吏部尚书刘宇同步行动,对浙江布政使林符、邵宝、李赞,参政伍符,参议尚衡、马辂,绍兴知府刘麟(当时余姚县隶绍兴府管辖),推官谌聪,余姚知县汪度等人发动了弹劾,指责他们“访举失实”。
锦衣卫不是吃干饭的,周礼这些读书人进了镇抚司,自然是要什么口供有什么口供,供词里面顺理成章地牵连到了谢迁和刘健。刘瑾拿着供词直奔内阁,口口声声要将谢迁、刘健逮捕抄家。好在内阁还有李东阳,他对着刘太监苦口婆心好话说尽,这才平息了刘瑾的怒火。
瑾持至内阁,必欲逮健、迁并坐,且籍其家。大学士李东阳徐为劝解,瑾意少释。焦芳在傍因抗声曰:“纵轻处,亦当除名。”既而旨下,健、迁皆为民。礼等谪戍边卫。符等各罚米三百石。聪、度仍罢职。且著令,自今余姚人毋选京官。—《明武宗实录卷四十七》
焦芳,河南泌阳人,和李东阳一样都是天顺八年进士。当年谢迁和刘健密谋倒刘,泄露消息的正是焦芳,他自然不希望二人有任何东山再起的机会。而武宗也借着这次机会,削去了谢迁和刘健二人的退休待遇,同时出台了略显荒唐的政策:“余姚人毋选京官”。
结语:如果周礼等人不是余姚人,也许不会引起刘瑾的注意。但是以乡党为借口对谢迁进行政治追杀,却是触动明武宗心境的绝妙一招。如果一个退休大学士依然可以影响朝局,皇帝一定会对此心存忌惮。
而谢迁当年的政治主张是杀掉“八虎”,注定了他和刘瑾之间的矛盾无法调和。而焦芳作为“叛徒”和既得利益者,也必然会帮着刘瑾一起追杀谢迁。至于余姚人,不过是这场政治斗争的牺牲品而已。不过刘瑾为了皇帝和天下士大夫为敌,他的下场能好么?甚至于他的主子武宗下场能好吗?历史告诉了我们结局。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4-14 00:45:1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