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六堂与清代萍乡科举
...学额的增加推动了书院文化的繁荣,也吸引了越来越多的读书人参加科举考取功名,为休养生息,资助学子赴试,萍乡又修建了乐英、乐泮、尚宾、劝贤四堂。清咸丰九年(1859),在萍乡百姓的共同捐助下,乐英堂和乐泮堂得...……更多
由庙宇而成书院的文昌宫
...在这里读书,又为这所学校写过校歌,更使之声名远扬。读书人崇祀文曲星文昌宫最早是文昌祠。天津设卫后,明永乐四年(1406),在城外西北角相继建造庙宇,文昌祠为其中之一。文昌又名文曲星或文星,中国神话中主宰功...……更多
和珅作威作福了二十多年,有一样钱却始终没动过贪心
...然高中举人,而那些十年寒窗苦读甚至参加了多次考试的读书人却纷纷落榜了。一时间百姓的舆论和呼声传遍了整个京城,咸丰听闻此事后也感到十分的疑惑,于是派专人对此事进行了核实和调查,巧的是戏子平龄在协助调查前...……更多
探花是什么?探花为何比中状元还要兴奋?原来是有这个活动
...一种唯才是举的考试制度,相对比较公平,因此成了天下读书人最重要的上进通道。有无数人底层寒门子弟,通过读书科举,成功走上历史舞台,彻底改变自身和家族的命运。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知识改变命运。当然,科举是好...……更多
洪武年间的空印案,众官吏真的该杀吗?
...着呢。那再说第二个,郑士利只是一介生员,是有功名的读书人之中最底层的了。他凭什么向皇帝进言呢?哎,就在这个时候,发生了一件事,让事情有了转机。什么呢?当时,明朝的钦天监向皇帝上奏,说天象有变,恐有灾祸...……更多
...另一方面,几乎历朝历代,无论盛世还是乱世,都有一群读书人,对当局退避三舍,回归山野隐居,终日与古书青灯为伴,过着清苦日子。两者的反差如此之大,令人匪夷所思。隐士们的选择究竟出于什么目的?是不识时务,遇...……更多
乾隆大力禁止的什么事,后来成了灭亡大清的导火索
...满腹经纶,如果不货与帝王家,什么都不是;但屡考不中怎么办?上书、献策是首选。自汉尊儒始,历代书生都有公车上书的传统,而上书人多有因此被破格重用者,最著名的就是东方朔了。这条传统的上书之路,到了清代,就...……更多
在古代考中进士就能做官吗?科举考试的利与弊是什么?
科举考试对于出身于寻常百姓家庭的读书人来说,科举考试是他们实现人生跨越的一次机会,同时也是走进官场的唯一正途渠道。他们在科举考试之路上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寒窗苦读数十载,因此古代还有“一榜定终身”的说...……更多
“穷秀才”真的穷吗?、“穷秀才”的概念是怎么来的?
...v>他们生活在特权之中。在那个识字不易的年代,读书人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秀才相当于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在社会流通极为不便的古代,秀才在当地的小圈子里绝对算是有头有脸的大人物。封建王朝对于读书人的渴...……更多
2022-12-16 14:52秀才,概念
曾国藩与左宗棠:晚清双璧的辉煌与争议
...,但大多数认为曾国藩稍高于左宗棠,这一观点多数来自读书人、有学问、或在仕途中的人士。而普通百姓、军人和一些史官则更倾向于高度评价左宗棠。出生早晚是不可控制的因素。曾国藩和左宗棠都出生在湖南长沙府,同乡...……更多
...了清代,267年中贵州竟有多达641人中进士,便有了“六千举人,七百进士”之说。 贵州开科以后,“人才联袂而起,俊秀之士比于中州,各方面都涌现一批英才”(《贵州通史》第二卷),清平卫(今凯里)人孙应鳌,明嘉靖...……更多
古代科举之路:状元背后的辛酸与机遇
...丰收,那些沉甸甸的收获就是他们为之努力的目标,对于读书人来说,金榜题名就是他们的愿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都是插花游街马蹄轻的荣耀时刻人们都觉得读书人只有考上了状元才能叫咸鱼大翻身,当看到《儒林外史》中的...……更多
清朝奇案:全家二十三人被斩,起因只是一幅字
...宋曾巩的一幅字。曹吉见到后就像发现了宝藏,毕竟对于读书人来说,曾巩的字实在太诱惑了。曹吉和陈渊商量,愿出高价购买,但陈渊非常固执,不肯割爱,曹吉无奈只得作罢。次年春,同州府知府陈大人染了重疾,知府出缺...……更多
大器晚成跻身江南四大才子的文徵明,成就了一个庞大家族
...样的文化也影响到了诗词画作的内容创作。他的父亲是个读书人,做到一县之县令,虽然官职不大,但身上带着很重的文人风骨。文徵明小时候说话比较晚,所以旁人常常觉得这孩子可能智商不高,但他父亲却很看好他,认为他...……更多
谁的朝代只有37年,制度却影响1300年
...队伍隶属唐朝礼部,奉命到地方收受贡品后归来。队尾的读书人则是他们在返回途中遇到的同路人——这些读书人此番来到长安,是为了参加可以改变命运的科举考试。随着这些读书人进入长安,科举制在这一年迎来了重大变革...……更多
...立书院起直到晚清,大程书院为扶沟县培养了进士38人,举人123人,岁贡322人。以籍贯为扶沟本地人士为例,代表性的人物有明代著名官员刘自强,他年少时在大程书院接受教育,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考中进士,历任湖广右布...……更多
为何范进中举后突然疯了?把他中举后的官职放到现代,或许你也疯
...难度,可想而知。在《儒林外史》中,范进便是社会底层读书人的缩影,他半生参加科举,直到五十多岁才考中举人。范进欣喜若狂,最后竟然乐极生悲,也实在令人唏嘘。那这举人的功名在当时到底意味着什么?竟然能使范进...……更多
清朝时期的七品知县能够面见皇上吗?
...主事,当然倒数的基本就外放了,不留在京城。在清朝,读书人想要成为一名知县,确实需要历经一系列的考核环节。这些考核环节包括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合称“科举考试六步”。县试:通常在县府进行,...……更多
明代的文官试职制度,在发展过程中经历了怎样的变化?
...会去尝试,于是社会上便出现了一股“读书热潮”,这些读书人也是成为后来明朝文官势力的有利基础。当时明代的科举考试抽取的内容范围被要求从四书五经范围内抽选,考试的文体模式也变成了八股文,科举考试最终也变成...……更多
我国的科举制度为何有众多弊端,还能延续上千年
...行之后,很多人对科举制度恶言相加,认为它消耗了无数读书人的心血和时光。但值得注意的是,要让一个备受众矢之的制度屹立千年并不容易。科举制度固然存在缺陷,但其中也蕴含着一些特质值得肯定。科举制度并非想象中...……更多
古代一女子与和尚狼狈为奸杀掉夫君,元绛只凭一件衣裙就破了
...代了,这一路折腾下来自然要花费不少盘缠。古代有许多读书人进京赶考都要提前几个月甚至一年出发,路上的吃食、住店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以元绛当时家中的情况根本负担不起。只能说是家庭情况让他白白失去了这次出人...……更多
讲述一段大明张居正的早年成才史
...更加坚定,脚步更硬了。因为愤恨,张居正不再是单纯的读书人,他的心性中有了豺狼虎豹。君子报仇,十年不晚。后来,当张居正掌权后,辽王宪㸅以及为辽王辩护的人,皆遭到残酷打击,非死即伤。张居正中举那一年,除了...……更多
海外网5月15日电 据《纽约邮报》5月14日报道,美国纽约市长埃里克·亚当斯当天表示,建议雇佣非法移民来填补该市救生员的短缺,因为“他们是优秀的游泳运动员”。当天纽约市政府举办发布会,被问及该市海滩和游泳池的...……更多
雍正王朝:大半生都在与“科甲进士”为敌,田文镜为何如此?
...并适当削弱推行“官绅一体当差、一体纳粮”的强度,给读书人多留些颜面。然而李绂的建议,当场就被田文镜不留情面地驳斥了。由此,返京述职的李绂开始了对田文镜的弹劾,而一众清流更是纷纷上疏响应。随后,在河南学...……更多
张献忠在四川的暴行:滥杀无辜,武举人命丧马下,七杀碑成谜
...政权遴选人才,他要求被大西军占据地区的地方官把当地读书人都送到成都来,不愿意来的人就强行押来。来自四川各地的读书人到齐后,张献忠下令把他们都集中在大慈寺里,一一点名,凡身高高于四尺(大约1米3)的都统统...……更多
探讨一下举人在官场上的发展前景
在古代科举制度下,举人是一个令人向往的身份,它不仅是对个人学问的认可,更是进入官场的敲门砖。然而,举人的身份究竟能让他们在官场上走到哪一步呢?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举人在官场上的发展前景。首先,我们...……更多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
...举走上仕途。在那个年代,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李时珍12岁那一年,父亲就明确提出了要求他走科举入仕途的想法。他把李时珍爱读的医书都没收了,只让他学习“四书”“五经”,还有八股文集。 明...……更多
...三年后,才高气傲的张居正顺利通过乡试,成为一名少年举人。顾璘对他十分赏识,曾对别人说“此子将相才也”,并解下犀带赠予居正说:“希望你树立远大的抱负,做伊尹,做颜渊,不要只做一个少年成名的举人。”嘉靖二...……更多
杜林许氏家族:一门两代三举人
... 杨静然“杜林镇小滩村的许家,历史上曾走出过三位武举人,这在当年可非常了不起!”几天前,沧县民间文史爱好者赖宝国带着他的新发现联系了本报记者。众所周知,武举是以考试的方法选拔武艺出众的人才,起源于唐代...……更多
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等级之间有什么区别?谁的等级最高呢
...官员的方式。在这个制度下,有四个不同的等级:秀才、举人、贡士和进士。那么,这些等级之间有什么区别?谁的等级最高呢?首先,我们来看看秀才。秀才是科举制度中最低的一级,也是最初级的考试——乡试的合格者。他们...……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上海博物馆“灵影仙踪:上海博物馆蛇年迎春展”
2025年是我国“春节——中国人庆祝传统新年的社会实践”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第一年。春节是中华民族最古老
2025-02-01 06:11:00
历史上10月26日,清廷任命方伯谦为“济远”舰管带
1885年10月26日,旧历九月十九。清廷以曾纪泽电奏,所订之船,系新式最佳者,著查访明确,即可仿造。李鸿章经办洋务多年
2025-01-31 13:04:00
盗墓贼看到古墓旁栽柳树,为何转身就走?只因业内有个不成文规矩
中国的历史亘古而来,连绵不绝,我们可以骄傲地将其称之为辉煌的上下五千年历史,当然,作为历史的见证者和传承人,我们是感到无比的骄傲和自豪的
2025-01-31 13:09:00
盘点演义中被张飞“智败”的对手都是谁?张飞用计,粗中有细
说起三国中的智将,很多人想都不用想,就会说出周瑜,诸葛亮,司马懿等人,因为他们很少冲锋陷阵,坐镇中军,总能运筹帷幄决胜千里
2025-01-31 13:13:00
她历7朝,稳居后宫61年,后人恶语相向,亡西汉者,到底是谁?
文/三 少导语:明朝大思想家王夫之说:“亡西汉者,元后之罪通于天矣”这句话的字面意思是:元后是导致西汉灭亡的那个人,她的罪恶通天
2025-01-31 13:53:00
失落的汉四郡:千年努力化作枉然,中原故土终成外邦
公元1351年,元朝为开辟南北水路,强征15万民工挑河筑堤,繁重的徭役使得黄河沿岸的老百姓陷入生存绝境。于是红巾军领袖韩山童
2025-01-31 14:13:00
父亲弃原配,接连娶两位姐妹花,他6岁发现,母亲不是生母是小姨
“我一个人,静悄悄的独坐在桌前。院子里,连风吹树叶的声音也没有。这时候,你睡了没有?你的呼吸均匀吗?你的灵魂暂时平安吗
2025-01-31 14:23:00
两岸和平统一只有三种可能
现在的台湾已然是美国亚太战略中的重要棋子,更是成为第一岛链的关键一环。因此两岸和平统一是不符合美国的战略目标的。当前的国际局势是在新冠肺炎疫情
2025-01-31 20:06:00
2023年清明节逢闰二月,上坟扫墓有啥禁忌?记住这几点很重要!
“闰月清明上坟,小心祸事临门”今年的清明节非常的特殊,正好是在闰二月的十五日。民间认为:清明节逢上闰二月,非常的不吉利
2025-01-31 19:55:00
“坟头有三象,子孙多富贵”,“三象”是啥?清明扫墓找找看
清明是我国传统的四大节日之一,扫墓是清明主要的活动仪式,清明扫墓是先人子孙后代应尽的孝道,所以扫墓在民间倍受重视,后人扫墓一方面是缅怀先人
2025-01-31 19:50:00
为何吕布始终与英雄之名擦肩而过?他的绝伦武艺是怎么学来的?
曹操的一句吕布再世激怒了手下众将,面对吕布时有种敢怒不敢言的状态,而面对马超却都是舍命相搏,似乎吕布与马超之间有着很大的差距
2025-01-31 20:08: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展”
香港故宫文化博物馆全新特别展览“当紫禁城遇上凡尔赛宫⸺十七、十八世纪中法文化交流”于2024年12月18日在展厅9开放
2025-01-31 13:26:00
9大博物馆春节新展指南 | 南京博物院“观天下——大明的世界展”
展览时间:2025年1月22日—2025年7月20日展览地点:南京博物院特展馆3楼10/11/12展厅展览简介:“观天下——大明的世界”是南京博物院“文物里的中华文明”系列展之一
2025-01-31 14:15:00
武安京娘湖景区非遗贺岁!英歌舞动迎新春,游神祈福中国年。摄制丨殷雪迪 王文静供稿丨京娘湖景区
2025-01-31 18:13:00
巳巳如意贺新春!蛇文化主题特展带你了解神奇的“小龙”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蛇为什么会演变为龙,是怎样演变为龙的?伴随乙巳蛇年的到来,人们对“蛇文化”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郑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新春特别推出的“巳巳如意贺新年——乙巳年蛇文化特展”
2025-01-31 18:4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