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6-24 22:09:00 来源:唐宋元明清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

他十四岁考取了秀才,连续参加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选择子承父业跟着父亲学医,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成果卓著的人。他又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修复《本草纲目》完成了人生一件大事,不仅纠正了前人的不少错误,还为后世留下丰厚的研究资料。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

一、出生

李时珍出生于一个五口之家,家中还有一兄一姐,母亲张氏身体本就虚弱,在生了李时珍之后就病倒了,常年卧病在床。李时珍出生后的健康状况也很差,体弱多病,他的童年是在药炉旁度过的。

他家是世代相传的医家,祖父是一位热心为百姓诊治疾病的“铃医”。父亲李言闻,自幼接受了良好的家庭教育,也是当地有名的医生,曾为当时的王侯所器重,被聘为太医,任太医吏目。据记载,李言闻著有《四诊发明》《人参传》等。

李时珍从小就聪明好学,十岁左右就能够识别很多草木,李家后院是一座远近闻名的“百草园”,里面种植了各种药草,在父亲的帮助下,他都认识,还经常传授给小伙伴相关的知识。

他还喜欢请教各种人如樵夫、渔夫等,关于医学方面的知识,学到了很多书本中学不到的东西。

二、仕途

李时珍生活的年代,医生的地位很低贱。父亲李言闻出于为儿子前途和家族命运考虑,希望李时珍能够苦读八股文,有朝一日可以赢得科举走上仕途。在那个年代,考取功名,出人头地,是所有读书人的梦想。

李时珍12岁那一年,父亲就明确提出了要求他走科举入仕途的想法。他把李时珍爱读的医书都没收了,只让他学习“四书”“五经”,还有八股文集。

明世宗嘉靖十年,李时珍在父亲的陪同下来到黄州应考,只有十四岁的李时珍在这次考试中考取了秀才。这让父亲深感欣慰,希望儿子可以继续参加,三年举行一次的“乡试”。

17岁,李时珍参加乡试落榜,20岁第二次参加乡试,又一次落榜。

此时的李时珍内心十分矛盾,既没有达成父亲殷切的期盼,有一种负疚之感,又想到自己从早到晚苦读九年,却一事无成,不禁各种思绪涌入脑内百感交集。

李时珍身体本身就弱,加上常年苦读,身体更加虚弱了,参加第二次乡试后就病倒了。他自己试着给自己调药开方,但是不管用,最后还是父亲的“独味黄芩汤”治好了他。

23岁,李时珍第三次乡试失败了,便向父亲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决心子承父业,一心钻研医药。

李言闻见儿子科举不成,又联想到自己多次乡试惨败,也就同意了孩子的请求。

李时珍从此告别了科举考试,一心一意钻研起神圣的医药学了。

三、行医

李时珍25岁时,开始正式行医。当时已经结婚,有了一个儿子,叫李建中。李时珍与父亲共同挑起了全家的生活重担。

有一次,李时珍背着药箱来到江西、安徽交界的湖口,忽然看见一群人正抬着棺材送葬,令人吃惊的是棺材里还不断往外溢血。李时珍仔细一看,滴的不是淤血而是鲜血。他认为棺材里的人还有救,便向周围的人打听,原来棺材里是一位难产失血过多而死的妇女。

李时珍连忙阻止抬轿的人,告诉她的家人可以救助这位产妇。于是家属打开了棺材,李时珍先是进行了按摩,然后又在她心窝处扎了一针,不大一会,这位妇女就“哎呦”一声活过来了,不久之后又生了孩子,众人齐声叹道:“真是神医啊!”

从此以后,湖口便传开了,李时珍医术高超,死人可以救活,一针救了两命。

四、修本草

明朝皇族楚王得知李时珍医术高明,就把他找去,让他以王府“奉祠正”的名义掌管王府良医所的事务。李时珍进了王府,阅读了很多以前从未见过的医书药典,眼界大开,医术更进一步。

可是在他翻阅古代的本草药书时,与明朝当时用药实际并不相符,不仅如此,旧本草还品种不全,有许多错误,有的甚至把毒药当成了寿药,如把黄精当成钩吻,黄精是一种补药,无毒;钩吻却有剧毒。正是因为旧本草存在很多错误,有时还导致人死亡,让李时珍萌生了重修本草的想法。

修本草是一件大事,他把想法告诉父亲,父亲说个人的力量恐怕难以实现修本草,只有借助朝廷的力量才有可能完成。

嘉靖三十五年,皇帝诏令各地推举名医,以补充京城太医院的缺额。这时楚王借机推荐了李时珍,李时珍就到了太医院。到了北京之后,李时珍把修本草的事宜向皇上启奏,皇帝并没有重视,但这一点不影响李时珍自己研究。

在宫中待了一段时间,眼看修复本草无望,李时珍借病辞去了工作。

李时珍35岁时,开始着手编写《本草纲目》。他穿上草鞋,背起了药筐,带着徒弟庞宪、儿子建元。远涉深山旷野,访便名医宿孺,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

明万历六年,《本草纲目》写成了,从开始编写算起,已有二十七个年头。在这二十七年中,他阅读了近千种的著作,走了上万里的路,倾听了无数的人的意见,经过持之以恒的努力,总算是完成了。

这部书由李时珍任主编,长子建中和次子建元帮助校正书稿,三子建方和四子建木进行重订,孙子树宗、树勋、树声等进行分类分项类编,树木帮助誊写,书中一千多幅精美的插图,是次子建元亲自手绘而成。

书中编写药物1892种,其中新增药品374种,并附有药方一万多个,插图一千多幅,其规模之大,超过过去任何一部本草学著述。

这一年,李时珍60岁。

书是写好了,接下来就是出版的事情了。李时珍请王世贞给书做了序,找到富商胡应龙,慷慨解囊地承担了《本草纲目》的所有刻印费用,这奔波了十年的问题,终于迎刃而解。

遗憾的是,李时珍生前,并没有看到自己奋斗半生呕心沥血的巨著印行。

万历二十一年,李时珍去世,终年75岁。但是他所编写的《本草纲目》却流传下来,辗转传往世界各地,先后被译成十几种文字,被公认为“东方医学的巨典”。

李时珍是世界公认的杰出自然科学家,又是一个救死扶伤,医术高明的医生,他的一生成果卓著,功绩彪炳史册,为祖国的医药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不仅是中华民族的骄傲,也是公认的世界文化名人。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6-25 05: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抉择与成长:李时珍弃文从医的历程
...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从文,恰恰相反,他是弃文从医。李时珍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
2023-09-05 06:55:00
李时珍精神内涵简述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郑柏松 王莹华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在植物学研究方面亦为世界前驱;500多年来,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名扬中外,造福人类。郭沫若同志曾
2024-06-10 08:29:00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竟然进士两落榜。杜甫以诗闻名,被誉为“诗圣”。四、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最大的贡献是著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三次乡试落榜,弃科从医。如果
2024-02-24 18:35:00
李时珍:弃文从医的秀才
...为此书作序。这位特别的客人正是后世有“药圣”之誉的李时珍,他随身携带的就是耗时27年编著而成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一年,李时珍已经73岁了,但是凝聚了他半生心血的医药著
2023-08-28 20:29:00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书人想混碗饭吃,混个温饱还是没问题的,有人当医生(李时珍)、有人写小说(吴敬梓),而有的人就比较猛了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造反(黄巢、洪秀全),堪称最猛考编落榜生。考编落榜
2023-02-14 20:31:00
三拜濒湖为求真
...正清 湖北省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 张世华 王萍 湖北省李时珍纪念馆李时珍是中国明代伟大的医药学家。他最突出的学术贡献是编撰《本草纲目》,除此之外,他在中医学特别是脉学上也有很
2023-11-27 06:51:00
楚愍王与李时珍:伯乐与千里马的传奇相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600多年前,明楚藩王和李时珍相识就成就了李时珍传奇的一生。李时珍从蕲春乡野走入武昌城,再由武昌走进京城太医院,每一步都少不了楚愍王的任用和举荐。乡间游医
2024-01-22 13:42:00
千古名医:从孙思邈到钱乙的医学传奇
...的经典著作,广泛受到医学生和临床大夫的重视。NO.3:李时珍李时珍(1518—1593)字东璧,号濒湖,湖北蕲(今湖北省蕲春县)人,出生于行医世家。李时珍自小体弱多病,然而性
2024-04-17 17:36:00
桃花治狂利水有殊功
...,登桃树上食桃花几尽。及旦家人接下,自是遂愈也。”李时珍解释说:“此亦惊怒伤肝,痰夹败血,遂致发狂。偶得桃花利痰饮,散滞血之功,与张仲景治积热发狂用承气汤,蓄血发狂用桃仁承气
2023-09-13 07:00: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南宋孝宗赵眘的精彩人生
宋孝宗赵昚(shèn)(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籍贯秀州(今浙江嘉兴)
2025-04-02 21:57:00
曹操临终前的遗憾,竟然是没有把这四个女人收入自己的后宫
曹操一生喜好人妇寡妻,这是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事情;为了秦宜禄的老婆杜氏,还惹得关羽极不开心最后离曹而去;为了张绣的婶娘坑死典韦和曹昂
2025-04-02 22:20:00
家训:内外兼修的智慧(读书有味)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韩 昇《良训传家:中国文化的根基与传承》:韩昇著;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清明时节,人们在缅怀与追思中
2025-04-03 06:12:00
冲冠一怒为红颜:得知初恋女友被人强奸,男子愤怒之下杀死强奸犯
冲冠一怒为红颜:指的是吴三桂和陈圆圆的事情,当年李自成起兵,从吴三桂手上抢走陈圆圆,于是吴三桂冲冠一怒为红颜,引清兵入关
2025-04-02 14:20:00
传世名剑“七星龙渊”:持有者皆王孙贵胄,唐朝后便下落不明
引言宝剑,是中国古代尚武文化的代表性器物。无数的文人墨客都曾写下了关于宝剑的名篇,譬如郭震的《宝剑篇》:“昆吾铁冶飞炎烟
2025-04-02 14:27:00
北宋有八十万禁军,为啥却被几万金兵灭掉?原因让人尴尬
在小说《水浒传》中,梁山好汉林冲曾任东京八十万禁军教头,因此许多人认为北宋禁军人数众多。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北宋军力如此雄厚
2025-04-02 14:37:00
菏泽,这座镌刻着千年牡丹魂的芳华之城,自唐宋以来便是文人墨客心驰神往的牡丹王国。当春风唤醒百亩花田,姚黄魏紫次第绽放,菏泽便成了流动的国色天香诗卷
2025-04-02 17:15:00
鲁网4月2日讯清明节前夕,74岁的莫洪文在家人的期盼目光中,整理着装,自重庆市梁平区出发,准备去“看望”四伯。目的地是1400多公里外的泰安市宁阳烈士陵园
2025-04-02 19:17:00
在地理概念中,“八百里”多为虚指,强调疆域之广袤。明宪宗朱见深的一纸敕书,将巍峨的武当大山凝结成四方界石——东抵冠子山奇峰
2025-04-02 20:18:00
曹操有七个女儿,全都年轻貌美,为何曹操让她们全嫁给一个男人?
对曹操,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在东汉末年那个乱世之中,曹操异军突起,成为了曹魏北方霸主的奠基人。对于曹操的评价,历史很难进行界定
2025-04-02 21:01:00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都有谁)
四面楚歌中的重要人物四面楚歌的意思,大家都知道,指的是腹背受敌,被别人困在中间,到了叫天不灵,叫地不应的囧境。可很少有人知晓四面楚歌的历史人物讲的是谁
2025-04-02 21:04:00
清明追思先哲 赓续关学文脉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千百年来,张载先生的“横渠四句”以及他的关学思想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与文化
2025-04-02 13:44:00
遇见《韵之队诗集》:一场跨越时空的诗意对话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碎片化的内容充斥着,心灵似乎也变得愈发浮躁。然而,总有一些美好的事物能够穿越喧嚣
2025-04-02 15:28:00
豫人为善丨大别山下56年的守望
大河网讯 带着准备好的鲜花,扛着扫帚,沿着97级台阶走到墓园……“老朋友们,今天我又来看你们了。”在信阳市光山县文殊乡花山村花山寨烈士陵园内
2025-04-02 15:30:00
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吴祚麓芜湖,是一座古老的商埠城市,地处长江下游,南依皖南山系、北临江淮平原,居承东启西、连南贯北的交通枢纽位置
2025-04-02 15: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