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抉择与成长:李时珍弃文从医的历程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9-05 06:55:00 来源:戏说三国

稍微读了点书的人,大多知道大作家鲁迅弃医从文的故事,然而大家却未必知道李时珍在从医之前也经过了一番艰苦的思想斗争。只不过他不是弃医从文,恰恰相反,他是弃文从医。

抉择与成长:李时珍弃文从医的历程

李时珍之所以在中国的历史上,尤其是医学史上具有极其崇高的地位,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写出了一本著名的医书--《本草纲目》,这本书给后来的从医者带来了极大的便利,被外国人称为是“东方药学巨典”、“中国的百科全书”。

其实李时珍一开始并没把从医当成自己的理想。李时珍的父亲与爷爷都是相当不错的医生,他们都希望自己家里出一个读书人,希望有一个人能够通过科举考试考取功名,走上仕途,不再行医。可是这个希望一再地落空,最后他们都把希望寄托在李时珍身上。然而令人遗憾的是,李时珍只考中秀才,之后每次都以落榜告终。

据记载,李时珍考中秀才后还参加过三次乡试。第一次参加乡试是在他17岁那年,地点在武昌。因为患有眼病,加之紧张,可能复习也不到位,三场考试过后,最终他名落孙山。

落榜后的李时珍读书更加刻苦,不久他娶了一个大户人家的小姐吴氏为妻,妻子并未反对他考取功名,还经常鼓励他。公元1537年李时珍第二次参加了在武昌举行的乡试,这一次,他再次榜上无名。

要不要再考呢?这时的李时珍有些犹豫,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然而父亲李言闻却极力主张并支持儿子继续考下去。为了不辜负父母的希望,李时珍决定再考一次。这时的李时珍不但体弱多病,而且有较大的心理压力,幸好妻子吴氏悉心照顾,才帮他慢慢地缓解了压力。

3年后的秋天,他第三次来到武昌参加乡试,再次失败。从此,李时珍对科举考试失去了兴趣,甚至对此产生了一种恐惧心理。也是从这时候起,他暗下决心,不再参加乡试,跟随父亲学医。

其实每个人的人生都不可能一帆风顺,即便是成功人士也不例外。当自己在人生遭遇了重大创伤的时候,需要的是勇敢地去面对,并及时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积极地投入到新的生活当中去。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9-05 09:45:01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
李时珍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子承父业成为名医,他十四岁考取了秀才,连续参加三次乡试都落选,最终选择子承父业跟着父亲学医,成为一个医术高明的、成果卓著的人。他又凭借一己之力努力修复《
2024-06-24 22:09:00
楚愍王与李时珍:伯乐与千里马的传奇相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600多年前,明楚藩王和李时珍相识就成就了李时珍传奇的一生。李时珍从蕲春乡野走入武昌城,再由武昌走进京城太医院,每一步都少不了楚愍王的任用和举荐。乡间游医
2024-01-22 13:42:00
科举失利,人生不败:揭秘古代七位落榜生的传奇人生
...竟然进士两落榜。杜甫以诗闻名,被誉为“诗圣”。四、李时珍李时珍是明代著名医药学家,最大的贡献是著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被誉为“东方医药巨典”三次乡试落榜,弃科从医。如果
2024-02-24 18:35:00
盘点历史上那些考编落榜的猛人
...书人想混碗饭吃,混个温饱还是没问题的,有人当医生(李时珍)、有人写小说(吴敬梓),而有的人就比较猛了干出了轰轰烈烈的事业——造反(黄巢、洪秀全),堪称最猛考编落榜生。考编落榜
2023-02-14 20:31:00
李时珍精神内涵简述
本文转自:黄冈日报黄冈职业技术学院 郑柏松 王莹华李时珍是明朝著名的医药学家,在植物学研究方面亦为世界前驱;500多年来,李时珍和他的《本草纲目》名扬中外,造福人类。郭沫若同志曾
2024-06-10 08:29:00
古代哪类男子,可随意进出后宫与妃子接触
...务了。在古代最著名的医士就是明朝年间的湖北蕲州人,李时珍。生于正德十三年的李时珍,字东璧。晚年时他以濒湖山人自称。李时珍之所以医术精湛,还要得益于他的父亲。李时珍的父亲在湖北
2023-08-10 21:50:00
李时珍:弃文从医的秀才
...为此书作序。这位特别的客人正是后世有“药圣”之誉的李时珍,他随身携带的就是耗时27年编著而成的医药学著作《本草纲目》。这一年,李时珍已经73岁了,但是凝聚了他半生心血的医药著
2023-08-28 20:29:00
成立医疗卫生专业代表小组,武昌区人大助推大健康产业突破发展
...在地优势,可以加强对中医药历史文化、‘十大楚药’‘李时珍IP’的宣传,打造荆楚中医药品牌,赋能武昌区大健康产业发展。”区人大代表沈洪敏提出要重视大健康产业链的完整性,既要在上
2023-02-27 18:17:00
走新更走心!高校毕业设计展匠心独运“焕活”地方文化
...创,为蕲春特产“蕲艾”定制了精美包装,并衍生设计出李时珍和药童玩偶、香薰托底、台历摆件和按摩捶等文创产品……武昌首义学院艺术设计学院2023届毕业生设计展开幕。“这是由我们的
2023-05-13 10:18: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百岁将军归故里,红色基因永传承
河北新闻网讯 “我能活到100岁,是替牺牲的战友们看一看这和平盛世!”这句深情告白,来自原驻石部队某部副政委潘宗道将军
2025-10-22 14:07:00
重走八路军总部在山西的抗战之路(十四) 千年古镇的荣光
三不管岭1938年2月23日,从洪洞马牧出发前往太行山的八路军总部机关,在朱德总司令和左权副总参谋长的带领下,到达府城镇
2025-10-22 18:25:00
源于民间的狐突崇拜
【狐突庙】狐突庙名列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位于太原市清徐县西马峪村,为纪念春秋时晋国大夫狐突而建。庙始建于金明昌元年(1190)
2025-10-22 18:55:00
重阳节是秋季除中秋节以外的又一个重大节日,在山西大多数地方称“过重阳节”,岢岚县等少数县称“游重阳节”。从旧志记载看,过重阳节时
2025-10-22 18:55:00
独上山城思寂寥,英雄千古恨难销。鸣蛙尚产居民灶,惊马空留义士桥。齐洞僧归云冉冉,汉宫人去雨潇潇。堪怜此地多离乱,莫向明时负酒瓢
2025-10-22 18:56:00
北宋皇陵“上新”,陵区高粱“走红”
大河网讯 深秋时节,天高云淡,巩义宋陵,再度走红。永泰陵、永裕陵陵区内的高粱,用渐浓的殷红色、低垂的穗子,与神道两侧的石像生进行着一场穿越时空的千年对话
2025-10-22 15:52:00
3600年城址不移:在郑州,与“最早的大邑商”深情对话
大河网讯(记者 莫韶华)1950年的秋天,考古学家韩维周在郑州二里岗偶然发现了绳纹陶片和磨光石器,这不经意的俯首一拾,犹如投入历史长河的石子
2025-10-22 16:23:00
武当太极文化研究添重磅新证 清代《张氏履历》现世!揭秘张三丰后裔踪迹
十堰广电讯(全媒体记者 朱江)2025年国际武当太极文化节即将启幕,“太极祖庭”武当山再度聚焦全球目光。10月21日,十堰市张三丰历史文化研究会对外披露
2025-10-22 08:58:00
一件华服见证庐山百年对外交流情
本报讯(全媒体记者王祺)10月17日晚,江西庐山牯岭镇卫斯理别墅灯火通明,一场温馨的移民融入活动在此举行。现场,庐山地方文化研究爱好者陈晖收到了一份漂洋过海而来的特殊礼物——一件百年手工中式女装
2025-10-22 06:26:00
河北日报讯(记者史晓多)10月20日,由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河北美术馆、河北省文化和旅游研究院承办的“彩墨生辉 古壁乾坤——河北古代壁画艺术精品展”在河北美术馆开展
2025-10-21 08:23:00
山西省考古研究院10月20日发布“晋阳古城二号建筑基址复原研究”成果,考古人员对目前发现年代最早的龟头屋建筑遗址进行复原
2025-10-21 19:12:00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评论员陈久菊编辑金妮二审伍少安三审马刚
2025-10-21 21:46:00
近日,山西省女作家协会在太原举办“2024三晋女书”系列丛书研讨会。这是该协会组织出版的第六套会员丛书,包括太原市任爱玲的《时间向远方延伸》
2025-10-20 18:27:00
一拿起这本厚厚的书,我就想起了它的作者、已逝的著名作家陈忠实的那张面孔。粗糙多皱纹的脸、黝黑的皮肤、凌乱的头发,仿佛四季轮换的风雨
2025-10-20 18:27:00
在某县一宣传栏中,张贴了这样一张宣传标语,上写:“趁势而上,全面谱写……新篇章。”其中,“趁势而上”是“乘势而上”之误
2025-10-20 18:27: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