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立国之基,固国之本。而蚕桑业一直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男耕女织,农桑并举”,蚕桑与农耕相伴,共同构成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支撑着国家的运转与百姓最基本的生活。正...……更多
宋代爱国文人,哪首诗成人人传唱的佳作
...州一样,历史的悲剧将在杭州重演!这是一首令人警醒的讽刺诗。诗人以含蓄的手法,以美写丑的反衬艺术,谴责了南宋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了为国事而忧愤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上讽喻诗的杰作,原本...……更多
讽刺与批评:古诗中的社会镜像与人性揭露
...“祸从口出”,在封建社会皇权集中的朝代,哪怕诗人写讽刺诗的出发点是好的,“怼人”也十分有技术含量,但是讽刺朝政的古诗具有危险性,一不小心就被有心人士翻出来,轻则贬谪,重则丢了性命。第二种类型是对人性的...……更多
杜甫最著名的讽刺诗,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川节度使花敬定的文章《赠花卿》。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讽刺诗,仅二十字,却道出杜甫对乱世和乱臣的切齿痛恨。他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杜甫运用巧妙的手法,先是...……更多
苏轼诗词中的历史观:揭秘刘备与诸葛亮的战争与道义
...备和诸葛亮做的事情则更显得不够道义。因此,苏轼这首讽刺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字,却是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做事不地道,配不上英雄豪杰的名头,反而更像是一个冷酷无情,不讲人情的人。所以,诸葛亮做出这样的事情...……更多
讽刺艺术之源:从《诗经》到先秦两汉的文学表达
...,在下人臣用此六义以风喻箴刺君上。”自《诗经》始,讽刺艺术就运用于文学作品之中。风、雅、颂、赋、比、兴,不管是从作品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可以为彰显或暗寓讽意服务。此后,历朝历代的诗人作家便通过作品...……更多
唐朝十几个公主嫁到西域和亲,宋朝为何坚决不搞这一套
...须眉男儿、帝王将相愧死。唐朝诗人戎昱写过一首著名的讽刺诗《咏史》:“汉家青史上,计拙是和亲。社稷依明主,安危托妇人”,昭示了唐朝和亲之策的全面失败。汉唐以来和亲实践证明,综合实力才是决定国家外交关系与...……更多
诗人路上遭强盗抢劫,即兴写了一首诗,却成千古名篇
...。在《唐诗纪事》中记载了一个诗人被拦路抢劫,却凭着一首诗逃过一劫的故事。这位诗人叫李涉,具体的生卒不详,根据各种资料记载,他主要活跃在中唐时期。天下大乱的时候,他选择与弟弟李渤在江西庐山香炉峰下隐居读...……更多
诗人写首诗,被一“杠精”诗人句句抬杠,却杠出另一首千古名作
...实则是在表达自己对现实时局的忧虑和无奈,因而也成了一首千古名作。那么,诸位觉得这伤心之情,能不能画呢? ……更多
柳宗元、刘禹锡、元稹和白居易的现实生活到底有多难
...压抑、凄凄惨惨,不知此时刘禹锡后不后悔当初写的那首讽刺诗。不过二人谁也没有想到,这一别竟是永别。四年后,柳宗元客死在了柳州,而此时宪宗正准备召他回京。与刘、柳二人命运相似的还有他们的好朋友元稹,因为与...……更多
李商隐写下一首名诗,为何1千年后被骂抄袭了现代人
...表作,绝对原创,毕竟他不可能穿越到现代来抄袭。作为一首千古名诗,《夜雨寄北》被多方引用很正常,它曾多次出现在影视剧中,比如前些年大火的后宫剧《甄嬛传》。唐诗宋词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瑰丽明珠,历经千年仍然...……更多
卢肇:从贫困书生到状元之路的传奇人生
...,但是赛后卢肇还是有感而发地,赠给了太守成应元一首讽刺诗《竞渡诗》: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公元...……更多
苏轼与佛印:千古名篇背后的禅意与智慧
...寺去拜见老友佛印禅师。二人一番畅谈后,苏轼就写下了一首诗。全诗有一半的句子,都是抄自唐代诗人罗隐的名作《蜂》。借着三则典故,苏轼于戏谑之中,回顾了和佛印彼此相识、交往的过程。这首诗当中蕴含了僧俗智慧的...……更多
一首《橄榄》诗 千古犹唱和
...正味森森苦且严。待得微甘回齿颊,已输崖蜜十分甜。”一首诗制造的“话题”苏轼的《橄榄》诗提到了一个当时特别流行的说法,很多诗歌著作中都有提及,宋代诗人王直方就说过:“橄榄木高大难采,以盐擦木身,则其实自...……更多
拍马屁也能流芳百世?范仲淹看到一首马屁诗立刻给诗人升官
...诗句。乾隆与乾隆皇帝相对应的,宋朝诗人苏麟仅仅写过一首短诗,全诗一共不过十四个字,却能流传千古!这首诗有名到什么程度?其中的七个字,几乎全中国的人都知道,它的流传度实在太广了以至于有不少人都以为这是句...……更多
宋朝诗人苏麟一首诗只有两句,却被千古传诵
...诗歌文化源远流长,每个人兴之所至的时候,都可以写出一首诗来,但是有一个有趣的现象,有的人写了几万首诗,没有一首出名的,有的人只写了一两首,甚至一两句,却可以流传至今,成为千古绝唱。比如清朝的乾隆爷,据...……更多
崔护科举名落孙山,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考虑创作者的名气,只论及诗歌本身取得的成就时,没有一首超出崔护的《题都城南庄》。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呢?我想这大概是因为,赵嘏的“风景依稀似去年”,表达得过于含蓄。欧阳修的“人约黄昏后”,又显...……更多
王籍: 一首诗奠定一流诗人地位
...弃疾、李清照、陆游……。其中,还有一些诗人因笔下的一首诗作而名留青史。比如唐朝的张继,一首《枫桥夜泊》写尽了游子羁旅途中的愁思;比如唐朝的金昌绪,笔下仅存一首《春怨》,写尽了妻子对身在边关的丈夫的思念...……更多
孟郊笔下一首冷门劝学诗,句句经典在理,发人深省
...在做学问方面他仍然坚定而专注,刻苦且努力。他曾写过一首《劝学诗》,就很好的将他孜孜不倦做学问的态度表达了出来。 《劝学》唐·孟郊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己运,他得非我贤。...……更多
卫宣公的荒唐后宫:从夷姜到宣姜的悲剧
...觉得他就像癞蛤蟆一样恶心,于是,一首《邶风·新台》讽刺诗就这样产生了。新台有泚,河水弥弥。燕婉之求,籧篨不鲜。新台有洒,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渔网之设,弘则离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尽管人们极...……更多
一起欣赏宋朝最经典10首诗
...事多艰,小人误国,“书生无地效孤忠”,于是写下了这一首律诗,其水平堪称宋代一流,和杜甫不分高下。全诗沉郁浑厚又雄放豪迈,并且能够化用典故于无形,天然巧成,不可为不妙。5,程颢《秋日》闲来无事不从容,睡...……更多
刘禹锡仅凭哪几个典故,为我们揭开了唐代皇权更迭的真相
...他们相互勾结的丑恶嘴脸描写得淋漓尽致。相比于普通的讽刺诗,刘禹锡还直接将自己比作文中的“七尺男儿”,并相信未来这些蝇营狗苟之辈必将受到应有的惩罚!▲宦官形象这种直抒胸臆的创作,至今读来仍令人心潮澎湃:...……更多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超越了李白杜甫的千古绝唱
...的诗人,应该要数张若虚,他一生仅写下2首诗,却凭第一首胜过了李白杜甫。熟悉唐诗的人,应该会知道张若虚的这篇诗作是哪首,它就是被誉为“千古绝唱”的《春江花月夜》,很多人上学的时候都曾经背诵过这首诗:“春...……更多
张若虚:被遗忘的唐代诗人与他的千古绝唱《春江花月夜》
...才算是奠定了他在唐代文学史上的不朽地位。张若虚的另一首诗则是《代答闺梦还》,也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更多
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言
...。 一日,罗隐手持笔杆,在纸上提笔疾书。他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黄河》,以浑浊不清的黄河借喻科场的种种腐朽,讽刺朝廷失德。“混沌浊水向东流,上有倒悬翠云盘......”罗隐写完,长叹一声。他看清了这个乱世,却无力改变。...……更多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洒脱的随性,也有对现实主义的描绘和倾诉,一句话成为千古第一,直到如今还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个诗人就是罗隐。 年少即显才干,落榜愤而改名罗隐原名叫做罗横,出生于杭州,小时候的他就以才学天赋较高而...……更多
他曾未上过战场,却写出了一首经典的边塞诗,激励无数人投笔从戎
...一生从未到过边塞,却能以刚建的笔锋,昂扬的气势写下一首经典的边塞诗,激起了无数志士的爱国热情。唐高宗调露、永隆年间(679—681),西北边境屡屡遭到吐蕃、突厥等外地侵扰,杨炯听到后心中激愤不已,写下一首千古...……更多
宋代重阳节习俗:饮酒、赏菊与簪花
...,今朝更举觞。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而诗仙李白的一首绝句小诗,更是短短二十字就将“登高”“饮酒”与“赏菊”的三大重阳要素铺满。秋韵正浓,年华未老,自当与好友浅酌登高。只是苦杀了菊花,毕竟赏菊折菊的人...……更多
杜甫平时低调,关键时写了首得罪皇帝的扫兴诗,40字有2千古名
...们就来看杜甫写了哪首诗得罪唐玄宗,又是哪两句成为了千古名句。边塞诗大家都不陌生,这是描写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的诗,唐朝高适、岑参都是这个流派的代表诗人,杜甫一介文人,我们似乎很难将他与边塞诗联系...……更多
与古人的“长谈”
...对话”。这种与古人的“长谈”,当是如何情景呢?读过一首现代诗,设想过这样的“千古一聚”。《与李贺共饮》洛夫来来请坐,我要与你共饮从历史中最黑的一夜你我并非等闲人物岂能因不入唐诗三百首而相对发愁从九品奉...……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徽州年俗“上九”庙会
徽州人的一生,需要经过各种庙会的“洗礼”,主动或被动地接受着神鬼合一菩萨老爷的保佑,庙会伴随着每个徽州人的成长。如徽州区岩寺镇每年正月初九的举行“上九会”
2025-02-07 12:14:00
论文心画派文学与艺术的融合之道
在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长河中,艺术流派众多,而文心画派以其独特的理念和表现形式独树一帜。它强调文学与书画的紧密结合,追求心境与意境的完美融合
2025-02-07 10:26:00
新书速递 | 李晶彭庆阳新作《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出版
近日,由李晶、彭庆阳合著《唐·李世民书论解析与图文互证》一书由中国书店出版发行,该书是全国书法名家洪亮主编的“中国历代书法理论研究丛书”系列之一
2025-02-06 22:48:00
鳌拜手握重兵推翻康熙易如反掌,可为啥不造反?康熙晚年说出答案
前言在清朝初期,顺治皇帝登基时只有6岁,大权掌握在摄政王多尔衮手中。多尔衮野心勃勃,将自己封为叔父摄政王、皇叔父摄政王和皇父摄政王
2025-02-07 01:20:00
金门战役惨败,叶飞上将自责,后勤部长透露隐情:船都给厦门了
1992年11月7日,金门岛解除长达36年的戒严,结束了“战地政务”,实行地方自治、军民分治,还政于民。金门岛离中国大陆虽然遥远
2025-02-06 18:07:00
民工捡到估值3亿的古董金镯,选择上交考古队长,却被私吞送女友
1988年11月,两个陕西农民受托帮考古队干些体力活,并在古墓里捡到了价值不可估量的金手镯。他们选择主动上交给考古队长
2025-02-06 18:08:00
狄仁杰劝武则天戒色,武则天却让狄仁杰上前:你看这是什么?
作为历史上唯一敢称帝的女性,武则天的实力毋庸置疑,虽然历史上女性因为种种手段独揽大权的不在少数,可是真正敢在男尊女卑的社会称帝统御天下男人的却也只有武则天敢了
2025-02-06 18:33:00
让杨素成了隋朝第一“绿帽侠”的三个爱情典故
在中国数千年的岁月长河里,曾流传过很多凄美的爱情故事,虽然多系文学作品或神话传说,且往往以悲剧收场,但也不乏有真人真事
2025-02-06 18:44:00
秦的来历,两个版本哪个比较可信?
秦是嬴姓民族。春秋战国一番争斗后,秦最终统一了中国。秦国最早连诸侯都算不上,那么,它是怎么来的呢?历史上有两个版本。?第一个版本
2025-02-06 18:45:00
英国爱德华八世:为娶3婚女放弃王位,换来的却是妻子的冷漠刻薄
有一句俗语说得好:“女人不坏,男人不爱。”这句话在现实生活中似乎并不乏验证,因为许多行为浪荡的女人却能轻松地俘获一众优质男人的心
2025-02-06 18:45:00
老汉无意中捡到一堆破布,被儿子20元卖掉买酒喝,如今价值超4亿
故宫,宛如时间的宝库,聚藏着无数的奇珍异宝,每一件文物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这座古老的宫殿,见证了中国几百年的兴衰荣辱
2025-02-06 18:50:00
聊聊吴用和晁盖的关系
在吴用眼中,晁盖是个傻大个。两人一狐一虎,上山之前,各得其所,亲密无间。然而他两关系能够稳固,主要是在上山之前,晁盖是一村之霸
2025-02-06 18:50:00
雍正年间地方改革的多样性和基本原则
雍正年间的奏折制度和火耗归公财政改革,带来了非常直观的后果。奏折所传递的信息率先提醒雍正注意地方财政真实的不稳定状况。正是在皇帝对奏折的答复里
2025-02-06 19:01:00
清末中国西部的“盗墓者”,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
古代乃至原始社会时,陪葬习俗的兴盛标志着对死者的一种特殊仪式。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陪葬品变得日益奢华丰富,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5-02-06 19:12:00
诗丽吉背叛丈夫,“刮宫”后跪地为国王献鲜花,姿态卑微另有所图
泰国前国王普密蓬和妻子诗丽吉的爱情故事堪称传世佳话。二人初识于普密蓬在欧洲求学时,当时他已经是泰国的新国王。在家国重任压力下
2025-02-06 19:2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