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4-09-06 12:00:00 来源:戏说三国

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立国之基,固国之本。而蚕桑业一直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男耕女织,农桑并举”,蚕桑与农耕相伴,共同构成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支撑着国家的运转与百姓最基本的生活。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正因蚕桑业与百姓的生计息息相关,所以古代的诗人们,也常常会把目光聚焦在这片领域之中,他们从各式各样的角度切入,写就了一首首经典的诗歌。

或是记录下蚕农、蚕妇们的辛勤劳作与悲喜人生,或是歌颂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或是展现历史的残酷、这类工作群体的苦难,来讽刺当时的社会不平等的现象……

在这一类型诗歌中的,有一首诗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讽刺意味而流传千古,它便是《蚕妇》。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这首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读过,因为曾经被选入了课本中,只是如今读和小时候读的感觉,完全会不一样。

作者张俞,算是宋朝一位知名度不是很高的诗人,参加科举多次落榜,后隐居山林。

如果没有这首诗,相信这位作者就会和大部分人一样,淹没于历史尘埃之中。

整首诗非常好理解,用简洁而质朴的语言,讲述了一位蚕妇进城后回来泪流满面,愤愤不平的故事。

“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蚕妇昨天前往城市去售卖自己辛勤劳作所生产的蚕丝或丝绸制品,满心期待能够通过劳动换来应有的报酬,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可是当她从城市归来时,却是泪流满面。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泪满巾”,说明哭了很久,流了很多泪,这三字可以体会到蚕妇是非常的伤心,非常的痛苦,非常的绝望。

这里诗人没有详细描述蚕妇在城市中经历了什么,却给读者留下了无尽的想象空间。

难道是蚕妇进城后遭遇到了欺凌和压迫、不公平的交易,所以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奈?

后面两句,诗人就对这个问题,做出了解答。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

那些穿着绫罗绸缎的人,浑身都被华贵的丝绸包裹着,享受着奢侈的生活,却不是辛勤养蚕缫丝的劳动者。

原来蚕妇进城后或许是她的劳动成果被不被珍视,被贱价收购;或许是她看到了城市中富人们奢华的生活,与自己贫困艰辛的生活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从而感受到了社会的极度不公,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奈才这么伤心,以至于湿满帛巾。

这两句整首诗的点睛之笔,也是诗人对社会不公现象进行批判的核心所在。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他将“养蚕人”与“遍身罗绮者”置于同一画面中,让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了社会的不公和蚕妇命运的悲惨。

一边是辛苦劳作却依然贫困潦倒的蚕妇,一边是不劳而获却过着富足生活的富人,鲜明的对比,强烈的反差之下,揭示了当时社会上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的普遍现象。

诗人通过对这一现象的揭示,反映了整个社会底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表达了他对社会黑暗现实的批判,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使这首小诗具有了广泛的社会意义。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另外从诗歌的意境营造上看,这首诗也有可道之处。

全诗没有一句环境描写,无论是贫穷的蚕妇家,还是“遍身罗绮者”的生活,都没有进行过多的着墨。

但我们通过“泪满巾”这一细节,就能想象到蚕妇在破败的家中,望着自己粗糙的双手和空空的行囊,泪水不断滴落的场景;

能够想象到穿着华贵丝绸的富人们,在豪华府邸中饮酒作乐,在市场上趾高气昂的行为,每天悠闲自在的享受生活。

能够启发人想象,也是好诗的特征之一。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此诗短短二十个字中,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复杂的修辞,却如同一把锋利无比的剑,直刺社会的要害,展现出了深刻的社会洞察和批判精神,极具有意义。

即使过了千百年,在今天我们读到这首诗,仍然能够从中感受到那股不平之气,体会到劳动人民生活的艰辛与不易。

毕竟,任何朝代,任何时候,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是江湖那就会存在着剥削。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4-09-06 17:45:02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罗隐的一首冷门讽刺诗,写尽一个时代的荒唐
...诸多乱象,令人无奈叹息。时代的乱象催生了晚唐诗坛多讽刺诗。在杜牧李商隐那个时代,讽刺诗尚且比较隐晦,大多通过咏史怀古讽喻时事。而到了唐末,诗坛的讽刺就大胆辛辣起来,出现了很多
2023-06-16 12:00:00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讽刺更是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蕴。从诗歌中探索历史故事 讽刺诗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手法,常常更能表达出诗人对某一行为的不满,除了杜甫的这首《赠花卿》,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讽刺诗
2023-05-11 04:53:00
一首讽刺朝政的诗却得到皇帝赏识,授予诗人显赫官职
...慨。诗人韩翃感于这种现象,写下了一首笔法巧妙含蓄地讽刺诗。寒食韩翃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大意是:暮春时节,长安城处处柳絮飞舞、落红无
2023-04-17 09:12:00
宋代爱国文人,哪首诗成人人传唱的佳作
...州一样,历史的悲剧将在杭州重演!这是一首令人警醒的讽刺诗。诗人以含蓄的手法,以美写丑的反衬艺术,谴责了南宋统治者的荒淫误国,抒发了为国事而忧愤的深沉的爱国主义情感。不愧是中国
2024-04-30 11:33:00
讽刺与批评:古诗中的社会镜像与人性揭露
...“祸从口出”,在封建社会皇权集中的朝代,哪怕诗人写讽刺诗的出发点是好的,“怼人”也十分有技术含量,但是讽刺朝政的古诗具有危险性,一不小心就被有心人士翻出来,轻则贬谪,重则丢了
2023-10-27 15:42:00
李白游山玩水与创作绝唱的流浪之旅
...还不是李白讽刺人最狠的一首诗,据史料记载,他有一首讽刺诗早已成为了骂人界的经典之作。起因是李白山东的时候,碰到了一些酸腐儒生。这些人觉得李白实在是太不像话了,没有读书人的样子
2023-09-15 01:30:00
杜甫最著名的讽刺诗,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川节度使花敬定的文章《赠花卿》。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讽刺诗,仅二十字,却道出杜甫对乱世和乱臣的切齿痛恨。他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24-01-09 16:16:00
苏轼诗词中的历史观:揭秘刘备与诸葛亮的战争与道义
...备和诸葛亮做的事情则更显得不够道义。因此,苏轼这首讽刺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二十字,却是一针见血指出诸葛亮做事不地道,配不上英雄豪杰的名头,反而更像是一个冷酷无情,不讲人情的人。
2023-12-08 05:50:00
讽刺艺术之源:从《诗经》到先秦两汉的文学表达
...,在下人臣用此六义以风喻箴刺君上。”自《诗经》始,讽刺艺术就运用于文学作品之中。风、雅、颂、赋、比、兴,不管是从作品内容、还是艺术手法上,都可以为彰显或暗寓讽意服务。此后,历
2024-04-02 12:41: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