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5-11 04:53: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诗三百,各领风骚,流传千古,描绘出大唐王朝的从一开始的盛世繁荣之景到最后的国破衰败的结局,我们都可以从诗歌描绘的场景中窥探一二。

诗歌多采用写景抒情或叙事抒情的手法来表达出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或是感叹世间美好,亦或是怨怼世事不公,而这些情感都需要带入当时作者身处的环境和时代背景去体会的,而不是空穴来风,杜甫曾写过这样一首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现在很多人都会认为这句诗是赞美之词,但它的真正的含义还是让我们回归到曾经的那段历史去一探究竟吧。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学富五车,却终生不得志

杜甫,字子美,唐代伟大的现代主义诗人,有“诗圣”的美称,我们从小到大语文课本中的“常驻嘉宾”。

在我们眼中的杜甫的形象总是深沉悲愤,其诗风也以其沉郁顿挫为特色。

不论是描述“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地登高萧瑟之景,还是展现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中忧国忧民的胸怀,杜甫作为唐朝由盛转衰的见证者和记录者,其作品都极为深刻的反映出了当时的社会的阶级矛盾和人民生活的疾苦。

再来说说杜甫这个人的经历吧。杜甫也曾身处于盛唐之时,接受过各类文化学派的熏陶,加上自身家庭环境也比较优越富足,曾经他也满怀壮志写下“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样的豪迈之语,也曾期盼着能够从科举考试中脱颖而出成为国家的栋梁,为这盛世的延续增添一份力量。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杜甫仕途不顺,科举无力,四处寻找出路,但都没有结果,一直郁郁不得志,于是他客居长安十年,过着清苦的生活。

一开始的雄心壮志在这十年的蹉跎中消失殆尽,到后来安史之乱爆发,大唐盛世的繁华外衣被无情地扯下,暴露出其下腐朽糜烂的真实面目玄宗仓惶西逃,肃宗仓促继位。

乱世下每个人都难保自身,何况是杜甫这样一个小官员。但就算是在这种危亡之际,杜甫看到了无数因为战争而流离失所的百姓,就算力量单薄,也努力的去用自己的笔墨文章为这个摇摇欲坠的朝代贡献一点微薄力量,其心怀天下的品质值得为后世流传。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穷年忧黎元,叹息肠内热

杜甫一生中大部分的诗歌都是在表达对百姓疾苦生活的悲悯,对横行霸道的官僚地主的愤恨,对自己漂泊不得志感到悲哀,对官场腐败黑暗的批判......

正如前文所言,诗歌所表达出来的内容是逃不开作者的经历和他一贯的文风特点,而开头所提到的那句诗“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乍一看是单纯的赞美之词,但是以杜甫整体诗歌风格来看,又会是这么简单的内涵吗?

这句诗源自杜甫的《赠花卿》一诗中:

“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全文是个普通的七言绝句,简短有力,诗歌表达的字面意思也比较简单:锦城每日管弦乐纷纷绕绕,一半飘入江风中,一半飘入云端。这样的乐曲只应该天上有,人世间有能得几回听闻呢?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咋一看似乎并没有什么问题,只是一首普通的赞美友人乐理高超的诗歌,那么我们就要来看看杜甫的这首诗到底是写给谁的,这个“花卿”又是何人?

“花卿”名为花敬定,是唐朝的一名武将,成都尹崔光远的部将,曾率兵平定段子璋叛乱,但太过居功自傲,手段残忍,有勇无谋,最终在追剿段子璋残余部队时被反杀。这样一个目中无人,残暴不仁的军官,杜甫为其做的诗又怎会是单纯的赞美呢?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了解了这些前因后果再回过头来看这首诗的内涵,花敬定作为一名武将,不仅沉迷丝竹之声,还目无朝廷,僭越天子音乐。

杜甫在诗中说他的音乐只有天上才会有,人间能有几人能听过,运用一语双关的手法,让那个目中无人头脑简单的武将只以为是对他的夸赞,殊不知是对他的极大的讽刺。

都说文人骂人扎心不见血,杜甫这一首委婉含蓄的讽刺更是可以玩味其中的含蕴。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从诗歌中探索历史故事

讽刺诗作为一种短小精悍的诗歌手法,常常更能表达出诗人对某一行为的不满,除了杜甫的这首《赠花卿》,历史上还有很多这样的讽刺诗,其中还有比较有名的一首同样是唐朝诗人王昌龄的《出塞》: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以古讽今,运用汉将李广的英勇抵抗外敌的故事来讽刺唐代后期对外战争中主将的无能。

不管是用诗歌来讽刺某个事件,亦或是用诗歌描绘一些场景来抒发自己的感情,还是想用诗歌来激起一部分人的共鸣,诗歌的创作总是和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时代背景分割不开。

王维之所以能写出“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这样的塞外美景,被赋予边塞诗人之称,跟他身处于这个环境,能亲眼见到这样的场景是分不开的。

杜甫著名的一首讽刺诗,后两句常被引用

虽说诗歌作为一个抽象的艺术形式,需要丰富的想象力,但也是基于现实基础的想象。

就像正是李白见过了杨贵妃的美艳与华丽,加上他浪漫主义风格的想象才写出了“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这样的的千古佳句。不过,除了想象力更甚于现实的描述,诗歌中当然也会有更为写实的作品。

本文主人公杜甫的诗风就更为现实,字字句句都表达出唐后期社会的动荡,百姓的苦难,所以杜甫也被称为“诗史”,用诗歌记录下当时真实的历史,将社会的阴暗苦难的一面展现在人们眼前,让人以史为鉴。

其实,不论是写实或者想象,诗歌都为我们展示出了当时不同时期的社会风貌,让我们能够在当今时代,通过诗歌描绘出来的故事去探索当时发生了什么,人们又在经历着什么。

捧读诗三百,犹如穿梭在历史的长河里,与诗人对话,用他们的双眼带我们再看一遍当时发生的故事,去感悟不一样的人生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5-11 07:45:08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讽刺与批评:古诗中的社会镜像与人性揭露
...“祸从口出”,在封建社会皇权集中的朝代,哪怕诗人写讽刺诗的出发点是好的,“怼人”也十分有技术含量,但是讽刺朝政的古诗具有危险性,一不小心就被有心人士翻出来,轻则贬谪,重则丢了
2023-10-27 15:42:00
杜甫最著名的讽刺诗,文化不高会认为是夸赞
...川节度使花敬定的文章《赠花卿》。这是一首寓意深刻的讽刺诗,仅二十字,却道出杜甫对乱世和乱臣的切齿痛恨。他写道:“锦城丝管日纷纷,半入江风半入云。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2024-01-09 16:16:00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在中国古代,农业经济是立国之基,固国之本。而蚕桑业一直在农业经济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男耕女织,农桑并举”,蚕桑与农耕相伴,共同构成了古代社会的经济基础,支撑着国家的运转与
2024-09-06 12:00:00
杜甫《春夜喜雨》,一首赞美春天的诗歌句句是经典
杜甫的诗歌,之所以被称为“诗史”,是因为它们反映了开元盛世到天宝之乱这段时期的重要历史事件。不管是触景伤情,还是直抒胸臆,对于百姓的怜惜,是杜诗之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杜甫的诗歌,甚
2023-09-24 15:08:00
杜甫献给李白的第一首诗,一改沉郁顿挫的诗风,随着李白一同狂傲
...的诗歌。从时间上来看,它的确可能是杜甫写给偶像的第一首歌。因为此诗是李杜二人在天宝四年时于鲁郡相别的作品。在天宝三年时,在京城担任翰林的李白备受排挤,最终得到“赐金放还”的结
2023-09-22 16:38:00
杜甫和孔巢父什么关系
...学的瑰宝,也是人类文化的宝贵遗产。他们的一生,就像一首高山流水的诗,旋律悠扬,意境深远,让人感叹不已。
2024-12-10 20:01:00
杜甫人生最艰苦的时候,却写下大唐最牛的一首七绝
...读来慷慨生悲。被誉为“七绝之冠”,是杜甫最为经典的一首作品,也是古今七绝的第一名篇,字里行间可见其至高至绝的艺术手法已经达到通圆之境。
2023-05-09 17:30:00
唐朝,一代盛世,却也是波诡云谲的时代。在这个光影交错的历史舞台上,杜甫以其非凡的才华和深沉的情感,创作了无数传世佳作,其中《登高》更是被誉为七律之巅,至今无人能出其右。杜甫出生于
2023-11-20 20:01:00
杜甫和鲁迅,跨越千年的知音
...爱意的恨,对国人之恨,也是对家国之忧。他年轻时作的一首小诗就可以说尽这感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一句诗就写尽了他对当局的恼怒,以及他愿意俯首,为国家鞠躬尽瘁做贡献
2024-03-01 18:36: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林州市世纪学校举行纪念孔子诞辰2576周年活动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2025年9月28日是至圣先师孔子2576周年诞辰。9月28日上午,林州市世纪学校组织全体师生
2025-10-09 10:33:00
大风影像·闹市寻迹|明、清两代陕西最高学府关中书院
漫步在西安南门里的书院门街上,笔墨的香气在空气中弥漫。行至深处,一座气势恢宏的古建筑群落静静矗立,飞檐翘角间,透着岁月的厚重
2025-10-08 17:51:00
豫味儿月饼!快来品品
中秋是跨越千年的文化共鸣文物是历史馈赠的璀璨瑰宝当中秋月饼遇上河南文物每一款都是时光与美味的交融每一口都饱含中原大地的深厚底蕴这个中秋让我们来一场月饼与文物的浪漫邂逅吧 这
2025-10-06 08:19:00
万家共盛世,灯火话团圆,今天中秋节,最圆的月亮是家国同庆,最美的团圆是国泰民安。
2025-10-06 13:10:00
开栏语白山松水,藏百年风骨;林海雪原,记千秋英魂。当科技的光影唤醒尘封的记忆,那些镌刻在吉林史册上的名字便有了鲜活模样
2025-10-06 20:48:00
巾帼卫山河 丹青诉忠魂————《八女投江》佳作赏析
在14年艰苦卓绝的抗日战争中,中华儿女用血肉之躯筑起民族脊梁,留下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篇章,“八女投江”就是其中之一。1938年10月
2025-10-06 22:54:00
《老单走福州》第二季第九集《船政英雄》:跟着老单游船政,探访近现代工业文明梦开始的地方。
2025-10-05 11:08:00
铭记历史的水墨历史肖像——《九一八》赏析
“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展览以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与苏联卫国战争为主线
2025-10-05 11:17:00
国庆期间,蒙城博物馆推出皖北精品拓片展
大皖新闻讯 国庆假期,蒙城县博物馆推出“碑石墨韵 拓古传今”皖北地区精品拓片展”,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前来参观,感受石刻艺术与传统文化的魅力
2025-10-05 18:34:00
10月4日,“河北五超”第八轮沧州对阵保定,球场内观众全体合唱《歌唱祖国》。(摄制:王宏飞、吕熠、王青峰)
2025-10-05 21:26:00
“镖不喊沧”的江湖铁律曾响彻武林:凡镖车行经沧州地界,必放下镖旗、悄然而过,以示对沧州武林的敬重。江湖远去,武侠精神传承至今
2025-10-05 07:02:00
“河北五超”第八轮辛集赛区,“辛”鹿战“秦”龙,精彩对决,即将上演!
2025-10-04 18:28:00
当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的第一缕晨曦中冉冉升起,当华夏文明在五千年长河静静流淌,当东方民族守望躬耕于乡土家园。一则古老预言
2025-10-04 23:29:00
国庆假日,杏花岭区精心打造了红色游、古建游、府城游3条线路,串联起15处具有代表性的不可移动文物,从承载革命岁月的国民师范旧址
2025-10-03 08:3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