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人文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类别:人文 发布时间:2023-01-30 16:54:00 来源:戏说三国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提到唐朝,首先闪现在脑海的,或许都会是富丽繁华这样的词语。唐朝,中国古代综合实力最为巅峰辉煌的朝代。在这段时期,经济飞速发展,农业科技受到朝廷大力扶持,尤其是文化产业,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唐朝时期的文化最值得一提,当属家喻户晓的唐诗了。唐诗中,李白和杜甫也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位诗人。对于李白的诗,世人都会以豪放来评价其风格,而对于杜甫,则是现实主义中又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这两位诗人的诗都极其优秀,特点鲜明。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而在唐朝还有一位诗人,他长相丑陋,但他的诗既有豪放洒脱的随性,也有对现实主义的描绘和倾诉,一句话成为千古第一,直到如今还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生活方式,这个诗人就是罗隐。

年少即显才干,落榜愤而改名

罗隐原名叫做罗横,出生于杭州,小时候的他就以才学天赋较高而闻名乡里。虽然能赋诗歌,也能撰写文章,但是在他的后来成长的路程中,随之而来的除了日益增强的才学以外,还有无法改变的较为丑陋的外表。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虽说出身寒门,长相不出众甚至还有点丑陋,但是才高八斗的罗横,对于这些外部因素都不放心上。正是如此的心态和实力,使他逐渐养成了恃才傲物的脾性,这样的性格也为他后来的科举之路带来了极大的影响。

大中十三年,即公元859年,罗横开始了他的第一次科举应试,遗憾的是,第一次便铩羽而归。落第之后的罗横并没有因此消沉,他索性在返程的途中,游历了多处地方。而后的数年间,罗横曾先后十几次参加科举,但是都一一落榜。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落第的原因有传言说,是他样貌丑陋,不堪入目,还有他恃才傲物的性格,以至于文章中都带有对于现实的讥讽,从而触怒到了达官显贵,招致打击。

一连多达十几次的科举不中,再加上期间遭遇了丧妻之痛,令罗横心灰意冷。从而改名叫罗隐,也就是带有隐士的意味。

坦然面对,坦然接受

要说像罗隐这样,经历了这么多次的打击,换成其他的文人学者或许早就日渐消沉甚至醉生梦死,以图将自己麻醉,得以慰藉。可罗隐却不是这样,他非常懂得热爱自己,也坦然接受自己的这些境遇。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从后来罗隐的这句诗中,我们也能感受到,当时的他对于人生境遇的感叹以及生活的思索。

罗隐就是如此,他虽有很多批判现实主义色彩的文章,但也不乏有抒表自我性格的诗歌。这些关于罗隐诗文表现出来的意境,在他及第不中改名之后的人生旅途中,进行不断地文学创作中就能体会出来。

就比如在乾符六年,黄巢领兵起义期间,罗隐北上受到阻碍,他随之很淡然得隐居在九华山,和几位好友怡然度日,把酒吟诗,闲游各处畅谈生活。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而后数年就在各地游历,广结好友,并认识了一些官员人士。期间曾写诗“十二三年就试期,五湖烟月奈相违。何如买取胡孙弄,一笑君王便著绯”。以此来戏谑自己之前的经历,并就此抨击当朝统治者

不忘本心,方得始终

就这样到了光启三年,罗隐归隐江东,投靠了当地的刺史钱镠。此时的罗隐也已经是晚年了,但是就算是这个时期的他,所赋得诗文仍然极具讽刺意味,足见其对于自我个性的恒久坚持。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罗隐作了一首诗,送给这位作为同乡的刺史,以此来试探是否能激起他对于自己才能的重视,以期得以重用。果不其然,钱镠看出了诗的真正含义,于是便欣然大笑,对罗隐颇为重视,随即命他为钱塘令。

在钱镠手下工作期间,罗隐虽然作为部下,却敢多次对钱镠的不当行为进行劝谏。甚至在后来,后梁封钱镠为朝臣,罗隐拒绝了钱镠的劝谏大夫职位的邀请,还劝说钱镠不要做降臣,要誓死维护唐朝的尊严,这更加令钱镠对其敬重,这也能看出罗隐对于唐朝的赤胆忠心。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豁达随性,快意人生

唐朝覆灭之后,罗隐也到了人生的最后阶段,此时的罗隐虽然还在钱镠手下做着一些琐事,但心志却早已随着前朝一起息止了。开平三年,罗隐官迁盐铁发运史,到了第二年,自然离世,享年77岁。

罗隐的一生基本上都是在文学中度过的,因为及第愿望不成,所以一直无法致力于报效国家。但这仍然没有摧毁他心中的那份骄傲,才高八斗的实力给了他足够的自信和底气,让罗隐能在逆境中享受人生,欣然接受自己的一切,不论好的还是坏的。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这就是罗隐在晚唐诗人中最与众不同的原因,除了才华才情的高度,还有豁达的人生态度。就像他的那句诗写的一样:“今朝有酒今朝醉,明日愁来明日愁。”这句诗甚至在当下,依然具有重要意义,一度成为众多年轻人作为享受生活的座右铭。

结语

作为通俗一派诗人的典型代表,罗隐在众多的晚唐诗人里面仍然是独树一帜、别具一格的。罗隐的诗不讲求一味的抨击现实,反映人间疾苦。也不超脱社会,展现玩世不恭的自我世界。

唐朝最值得一提的诗人罗隐,一句诗成为千古第一

因此,罗隐写诗不刻意设定风格,只图直抒胸臆,表达人生。正是这样的个性与创作原则,使得他的诗在那个百花齐放的诗歌盛世,仍然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并且对于后世还有着超前的意义和影响,这实在令人赞叹。

以上内容为资讯信息快照,由td.fyun.cc爬虫进行采集并收录,本站未对信息做任何修改,信息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

快照生成时间:2023-01-30 18:45:07

本站信息快照查询为非营利公共服务,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

信息原文地址:

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言
...,他写道: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这是一句千古名句,也是一句充满了负能量的诗句。他用蜜蜂采蜜的比喻,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无奈和悲哀。他认为,人生就像蜜蜂一样,辛苦劳作,
2024-10-17 10:43:00
诗人写首诗,被一“杠精”诗人句句抬杠,却杠出另一首千古名作
...又流露出几分失落与痛苦。 于是他提笔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金陵晚望》。诗中写道:“曾伴浮云归晚翠,犹陪落日泛秋声。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那金陵城,在晚秋的余晖中
2024-09-07 10:19:00
罗隐: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坎坷人生与文学成就
...朝最负能量的诗人,有句诗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句。 早期负能量之罗隐但凡说到唐朝的负能量诗人,很多人会将其理解为现实主义诗人,所以首先都会想到杜甫,不得不说杜甫的
2024-03-19 15:27:00
唐朝诗人罗隐:以独特的才华在诗坛留下深刻印记
...的那句诗,虽然流露出深沉的无奈和负能量,却也成为了千古名言,被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传颂。它不仅是对罗隐个人命运的反思,也成为了那个时代文学风格的一个重要体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2023-12-16 22:08:00
李贺离京途中写下一句千古名句,盛唐无人能对
中国古代历朝历代的盛世中,唐朝极为耀眼。这一时期中国经济十分繁荣,政治稳定,全国实现了大一统,统一时间也是历史上最长的。历代皇帝都没有酒囊饭袋,每一任皇帝都或多或少为国家的发展做
2023-02-22 16:30:00
唐朝最负能量的诗人,写出人生最深沉的无奈,成为千古名言
...。 一日,罗隐手持笔杆,在纸上提笔疾书。他写下了那首千古流传的《黄河》,以浑浊不清的黄河借喻科场的种种腐朽,讽刺朝廷失德。“混沌浊水向东流,上有倒悬翠云盘......”罗隐
2023-10-10 16:05:00
一位冷门诗人,却写下一首经典讽刺诗,发人深思,千古流传
...有一首诗因其深刻的思想内涵,和强烈的讽刺意味而流传千古,它便是《蚕妇》。《蚕妇》张俞昨日入城市,归来泪满巾。 遍身罗绮者,不是养蚕人。这首诗相信大家小时候都读过,因为曾经被
2024-09-06 12:00:00
7岁神童登山写下一诗,短短二十字,却成流传至今的千古名作
...天赋异禀的诗人,在我们幼儿园刚毕业的年纪,就能写下千古流传的诗篇。例如骆宾王七岁的时候,就写下了“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的《鹅鹅鹅》;如果你觉得这诗比较幼稚的话,七岁的黄庭
2024-09-06 12:02:00
崔护科举名落孙山,写下一首千古名篇
...,“人面桃花”的故事,专美于前。崔护这首诗能够成为千古名篇,除了诗中情感的尺度拿捏得十分到位以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是作者启动了源于《诗经》中的一个“文学秘码”。因为这个文
2024-02-24 19:04:00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大风影像】唐诗道-蓝关古道
蓝关古道是中国最早国道,是最为险峻的古道之一,兴起于商周,发展于秦汉。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将其作为通往荆楚之地的军事、商旅通道
2025-10-16 08:15:00
我与黄河文化地标|“山东李白”,诗酒铸就浪漫传奇
文|张向阳 长安三万里,最忆是山东!要说大唐的诗与远方,诗仙李白无疑是巅峰上的顶流,他用浪漫与豪放“灌醉”整个盛唐。李白61年人生的大部分时间是在黄河流域度过的
2025-10-16 22:06:00
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三明宁化开幕
活动现场东南网10月15日讯(通讯员 张煌鹏 陈玉婕 文/图)10月10日,第五届海峡两岸客家姓氏族谱展示交流会在宁化县世界客属文化交流中心开幕
2025-10-15 10:21:00
洛阳有个萌系潮玩丨闪耀吧!中华宝藏
大河网讯(记者 赵檬 王怡潇)当现代网红文化邂逅千年文物,一场跨越时空的对话正在汉魏洛阳故城遗址博物馆悄然上演。近日,一件造型奇特的西晋陶熨斗意外走红网络
2025-10-15 11:32:00
吴石和聂曦去台湾前,曾在福州这条巷子里“潜伏”
随着谍战剧《沉默的荣耀》热度持续攀升,越来越多市民和游客在福州追随英烈的足迹,打卡吴石将军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三坊七巷宫巷22号绛雪山房是吴石将军生前在大陆的最后居所
2025-10-15 13:21:00
“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走进莱阳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秦雪丽10月15日,从烟台图书馆获悉,即日起至10月19日,“典籍里的烟台”烟台馆藏特色地方文献巡展莱阳站开展
2025-10-15 14:14:00
构筑“文化泰安”的立体图景 让千年文脉焕发新生|海岱文化谱新篇
鲁网10月15日讯(首席记者 李秀娟 摄影记者 张超 孟昊天)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泰安,以泰山闻名遐迩,其文化则是以泰山为核心
2025-10-15 14:56:00
温州永嘉:千年诗画焕新彩,谢灵运后裔何以诗意栖居?
提到中国的山水诗,便绕不开一个名字——谢灵运。公元422年,谢灵运被调任至永嘉担任太守,他遍历诸县,写下了许多传颂千古的山水诗篇
2025-10-15 15:53:00
“感知幸福中国行”吉林主题参访活动第五天,走进集安触摸千年历史脉络,品味边城烟火气息
10月15日,由国务院新闻办公室组织的 “感知幸福中国行” 吉林主题参访活动步入第五天。来自境内外的30余位媒体记者与网红大V组成的参访团走进集安
2025-10-15 21:39:00
庐江惊现三座东汉古墓!系农田改造时发现,出土铜镜光可照人
大皖新闻讯 古墓墓室顶部严丝合缝,墓砖一头宽一头窄,且带有弧度,体现了古人技艺的高超。连日来,在庐江县移湖街道八里社区陈老屋村民组的一处高坡上
2025-10-15 00:26:00
以笔为缰,挥毫间见民族风骨——《战马》佳作赏析
“没想到能在长春看到徐老的作品,太惊喜了!”在长春美术馆,一位观众发出由衷感叹。“人民必胜——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美术作品展”正在长春美术馆展出
2025-10-14 20:30:00
西安一市民赴广西捐赠抗战文物 “这是日寇侵华的铁证”
“这枚纪念章既是战利品,也是日寇侵华的铁证,通过它我们要铭记历史、缅怀先烈、珍爱和平、创造未来!”最近,为帮助讲好“飞虎队”故事
2025-10-14 20:45:00
90后“金牌讲解员”陈双:用青春语言讲“活”红色故事
7月21日,西柏坡纪念馆讲解员陈双,现场讲解《我们都是王家川》。陈 双提供9月5日,在西柏坡纪念馆,一场名为“时代回响”河北红色抗战故事主题宣讲活动正在举办
2025-10-13 08:55:00
铁骨忠魂入画来——《吉鸿昌》佳作赏析
恨不抗日死,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我何惜此头。这是抗日英雄吉鸿昌就义前写下的生命绝唱,他为抗战事业献出生命,牺牲时年仅39岁
2025-10-13 14:06:00
忆李公:秋雨潇潇 斯人未远
李公,讳宗伟。鲁南枣庄人。少时家贫,耕读乡里,敏而好学。怀弘毅之志,抱淑慎之德。及长治学,淹贯经史,旁涉艺理。常挑灯看剑于夜阑
2025-10-13 15:1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