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唐寅,字伯虎,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苏州人士。与祝枝山、文征明、徐祯卿并称为“江南四大才子”,也称“吴门四才子”。他不仅会作诗,连字、画也是一绝;他的画,兼并南北画派的风格,以画山水见长,比如下面这幅...……更多
聊聊晚清的一桩科场案
...先去拜访永安州知州叶道和,请他帮自己找个“枪手”,也就是找人代考,并承诺将以重金酬谢。叶道和打包票,说一定帮岑照考取举人,回头就去找了自己多年的好友曹文藻,请曹文藻混入考场内当“书办”(管办文书的属吏...……更多
他是明朝历史上第一个三元及第的人,下场却如此悲惨
...伯,又字尚宾,池州府贵池县清江金墩人。出生于1364,也就是朱元璋称吴王那年。黄观师从元末学者,自幼勤奋好学,注重时论,不尚浮文。明洪武二十三年,黄观入太学。同年八月,在南京的乡试中,考取了第一名解元。洪...……更多
金榜题名背后的荣耀与辛酸:揭秘科举状元与进士的真实生活
...试选拔人才的这一千二百多年里,仅仅有数人连中三元,也就是在乡试、会试和殿试这三场考试中每一次都取得榜首的资格,也就是有着解元、会元和状元的称号。那么这些学子除了取得的功名不同外,在获得进士功名,准备做...……更多
细谈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
...。乡试录取的考生称为举人,俗称孝廉。乡试第一名称为解元,是地方科举考试中的最高荣誉。会试是在乡试次年春天举行的更高一级的考试,考试地点在北京,由礼部主持。参加会试的考生是各省的举人,考中的称为贡士(会...……更多
清代官员子弟更容易中举吗?其实他们考举人比一般士子难
...后朝廷还规定,各省乡试中,官员子弟按例是没有机会中解元的,中举的最高名次为第十九名。看到这里或许还有读者有疑问,既然清代科举实行官卷制度,为何清代还有那么多的官二代、官三代以及数不清的科举世家呢?难不...……更多
科举制度:中国的第五大发明的意义
...分为地方上的乡试、中央的省试与殿试。乡试第一名为“解元”,中央省试为“省元”,殿试第一名为“状元”。唐朝科举考试有秀才、明经、俊士、进士、明法(法律)、明字、明算(数学)等多种科目,考试内容有时务策、...……更多
清代科举探秘:状元头衔背后的荣耀与仕途起点
...会试后,就可参加下月举行的殿试,由皇帝亲自监考,这也就是“天子门生”的由来。通过殿试后,就可以获得进士头衔,自此一步登天,步入官僚阶级。文殿试分三甲:一甲三名赐进士及第,称状元、榜眼、探花;二甲赐进士...……更多
古代科举考试有女状元出现吗
...1300年。自从唐朝武则天时期开始,开创了殿试的先河,也就是由皇帝亲自来进行最后一项考试,决定出这一期考试的前几名。也就是我们熟悉的“状元”、“榜眼”、“探花”,合成“三鼎甲”。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更多
明朝科举考试的故事,隆庆年间出了7个宰相18名尚书
...考试,通过者可进入学习。乡试合格者成为举人,第一名解元方能参加会试。会试录取前三百名,第一名为会元,其余为贡生。这些贡生需参加殿试,前三名为状元、探花、榜眼,其余按名次获得进士或同出身。中举者迎来铨选...……更多
聊聊古代科举那些事儿
...年一度的乡试,乡试考中的称举人,俗称孝廉,第一名称解元。举人参加在北京的会试殿试,合格者称为进士。殿试第三名称探花,殿试第二名称榜眼,殿试第一名称状元。再看考生李炜,考了那么多年也就只得了个同情的举人...……更多
从世卿世禄制到九品中正制:古代官员选拔制度的演变
...接受朝臣上拜。当时有句话叫做、“王与马,共天下”。也就是说当时建立的时候就已经非常仰仗这些世家大族,也就导致了后来这些世家大族的势力越来越大,那个时候皇帝就更不敢动他们了。所以也就更不敢废除九品中正制...……更多
大才子唐伯虎考场作弊毁掉一生,连仆人都嫌弃他
...科场案最终的判决是,“敏政、经、寅赎徒,等赎杖”,也就是涉案人员交钱赎罪了事。总结这场科场案,是徐经向程敏政送金币,打听到了部分题目,然后唐伯虎和徐经预作文章,却被旁人听了去。唐伯虎在《与文征明书》中...……更多
聊聊明清时期的科举制度
...个地方都不一样,这是根据当地的官员需求量来决定的。也就是说,乡试出来的举人,如果直接做官,很可能就是当地的父母官。对当地百姓而言,日后的父母官是谁,这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所以大家肯定更加重视乡试的考试...……更多
史上9位“考神”,连中三元榜首,结果过得怎么样?
...王宗哲自然也就混得不是很好,他最终官至湖广宪佥事,也就是帮湖广地方官打下手。第五位、黄观(1364年—1402年),子澜伯,安徽池州人,明朝第一个三元及第获得者,而且是“六首状元”(县考、府考、院考、乡试、会试...……更多
关西师表与文人心志——说巩建丰(上)
...行一次,称“大比”,取中者称“举人”,其第一名为“解元”,第二名称“亚元”。会试在乡试后的第二年春天于礼部举行,取中者称“贡士”,第一名称“会元”。殿试则由皇帝亲自主持,只有“贡士”才有资格参加,分“...……更多
清朝科举三奇案:一个高兴,一个伤心,一个悲惨,科举制最终废止
...参加科举考试,令他们高兴的是吴獬名列第一名,成为“解元”,曾、魏亦均高中,传为士林佳话。第二奇:太伤心兰州人秦霖熙中了清光绪五年(1879)己卯科进士后,将要参加保和殿皇帝的殿试,决出状元。秦霖熙文采出众...……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从举人到进士的晋升之路
...中书、行人、评事、博士、推官、知州、知县等官有差。也就是说,“两榜进士”能获最高官职的记录发生于“一甲第一名”,也就是“状元”身上,能被直接授予“翰林院修撰”一职。翰林院,基本类似于现今的“社科院”,...……更多
江南才子唐伯虎的坎坷人生
...少也能中个进士。果然,唐伯虎第一次参加乡试,就考中解元。表面来看,距离进士又近一步,美好的未来正在向他招手,然而现实很快就将他击垮。 中解元的第二年,唐伯虎去参加会试,当时的主考官为李东阳和程敏政。两...……更多
...存,仅存地名。苏州三元坊现在苏州人指的是一个路口,也就是人民路(原名卧龙街)与十全街(此段原名大太平巷,更早名为孝友坊)和对直的书院巷的十字路口。其实更早时是一段路,即今书院巷口到新市路口的这一段人民...……更多
科举背后的权力与利益:状元是如何产生的?
...的状元。如果一个考生乡试、会试、殿试都得第一,连得解元、会元、状元,成为“连中三元”,这是了不得的事情。因为科举一千三百年的历史,“连中三元”者不过十四人而已,其中唐代二人、宋代六人、金代一人、元代一...……更多
历史上真实的唐伯虎真的是风流才子吗? 他是一个怎样的人?
...试,可以成为“进士”。其中,考中乡试的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的第一名称为“会元”,殿试的第一名称为“状元”。“连中三元”是古代读书人梦寐以求的至高荣誉,可若想梦想成真,却是千难万难,在科举制存在的130...……更多
古代科举有多难?如此高难度的考试谁考谁疯
...以参加,而能通过这场考试的考生,被统一称之为秀才,也就是能在相应的学府当中拥有学习资格的人。在经过相关学习后,就可以去参加乡试了,如果在乡试的过程当中能获得认可,正式通过考试便可以被称之为举人。 由于...……更多
天才张居正、唐伯虎告诉我们,磨难对于天才有多重要
...。在饭桌之间,年少轻狂的唐伯虎直接放狠话:“今年的解元,除了我唐伯虎,谁都拿不走!”他的那三个朋友,面对唐伯虎放的狠话,并没有表现出惊讶的表情,因为是个人都知道他唐伯虎有实力说这句话。最后唐伯虎也用实...……更多
清朝科举制度的重大挫折:辛卯科江南乡试案
...处理。然而,后来他打听到,在这次案件中,他的母亲,也就是康熙的乳母不但没有帮他,反而在康熙面前说他“贪婪无厌,虐吏害民”,因此,伙同兄弟在母亲饮食中下毒。事情败露后,康熙气极,将其处以极刑。 ……更多
明朝科举制度与座主门生关系的形成
...争十分之激烈,写的一手好文章落榜的士子大有人在,这也就是为什么说主考官录取某个士子是一种“恩赐”,因为实在太难了。我们中学课本上有一个著名的明朝文人归有光,他写了一篇《项脊轩志》被收录进了高中语文课本...……更多
聊聊景泰年间一场有趣的“科场徇私案”
...主考都选京官或进士赴任,以此杜绝舞弊的可能。两京,也就是顺天府、应天府两地,因是京都的缘故,规制最高,一直都是京官充任主考,且多为翰林词官,清贵之臣。像景泰七年这次,刘俨为翰林院侍读,正六品,又加太常...……更多
...收取别人的钱财。李绂刻苦学习,在乡试中考中第一名(解元),并且在康熙四十八年考中进士(二甲第十四名),光耀门楣。当时的名臣,文渊阁大学士李光地看到李绂的考卷后曾说:“这样的考生,应该高居一甲呀,在欧阳修、...……更多
忠臣还是‘奸臣’?黄观与靖难之变的纠葛
...观种下了忠义的种子。洪武二十三年八月,黄观在乡试中解元。第二年三月,会试中会元。四月,参加殿试,在策论中,他的“屯兵塞上,且耕且守,来则拒之,去则防之,则可中国无扰,边境无虞”的观点,深得朱元璋赞许,...……更多
科举制度的演变:从周朝到宋朝的选拔之路
...行的是制科。主要考试内容是论时务的对策和诗赋文章,也就是所谓的进士。在唐朝,很多宰相都是进士出身。而这些考生的生源,一个是国家学馆出身的叫生徒,一个是一路考试过关叫乡贡。说白了,被学校直推的保送叫生徒...……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借助AIGC技术,我们让七位贵州历史名人跨越百年与今人重逢。张之洞的深邃目光、丁宝桢的凛然正气、奢香夫人的睿智风华,在算法精准还原下面容纤毫毕现
2025-02-22 01:28:00
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孙现富水泊梁山,我的老家。每当别人问起家乡,我都这样自豪地回答。“迤俪梁山,荦确延岱宗脊脉;浩淼水泊
2025-02-22 04:23:00
首次!吉林省档案馆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系东北抗联与日伪军警战斗时被劫掠内容!
2月21日,杨靖宇信件档案媒体见面会在吉林省档案馆举行,首次公布杨靖宇信件一封。这封日文版的信件对杨靖宇同志事迹研究,乃至东北抗联史研究都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
2025-02-21 18:26:00
山村老汉挖出简陋古墓,出土18件宫廷宝物,墓主身份令专家不齿
北京丰台区右安门外彭庄,如今可能是一个相对繁华的地方,但是在60多年前,它只是一个相对落后的小山村。1957年,有一个长期在当地居住的山村老农
2025-02-21 18:33:00
才女闻母国遭难后千里救国,写首令人热血沸腾之作,流传2600多年
上下5000千,我国出现了不少女诗人。据不完全统计,光是唐代的290年间就出现了207位女诗人。到了宋元明清,诗坛也从来不缺才女
2025-02-21 18:40:00
山西朔州一桩女子婚外情引来的报复惨案
在施耐庵的小说《水浒传》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武松的哥哥武大郎娶了一个美若天仙的老婆潘金莲,潘金莲不喜欢武大郎的矮小与老实
2025-02-21 18:44:00
当年中国男子不顾家人反对,坚持娶了泰国人妖皇后,现在生活怎样
随着时代的变迁,人们的观念也在发生变化,现在人们对爱情看的很开,为了追求自己的真爱,很多人不在乎年龄和地位。在中国,有一个人不顾家人的反对
2025-02-21 18:57:00
年龄比皇帝大17岁,长相也一般的万贵妃,却为何能宠冠六宫呢?
爱情是两个人的事情,无关年龄,无关身份,无关国藉,甚至无关距离,无关时空。在当今社会姐弟恋早就不稀奇了,而在古代也有这样一对姐弟恋
2025-02-21 19:21:00
1983年,尤太忠司令员请河南省长吃饭,说家乡的事就拜托了
尤太忠与家乡的不了情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许多杰出的将领为国家和人民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在这群光辉的英雄中,有一个人格外引人注目
2025-02-21 19:21:00
真实晚清老照片:乞丐饿死街头无人问津,小少爷肉乎乎的呆萌可爱
上图是晚清街上的一名商贩,他们经常在走街串巷,挑着担子,特别累,但是为了养家糊口,再累也要坚持住。此时正有人向他询价,他将东西放在地上便开始耐心介绍
2025-02-21 19:37:00
德国公主有何魅力,为何俄国皇室喜欢娶德国公主
文/寂寞的红酒俄国和德国是欧洲地区的两大强国,两国在近代经常互掐,两次世界大战两国甚至灭了对方。不过,在一战前,两国的关系是非常微妙的
2025-02-21 19:44:00
美洲发现汉化最大的国家,华人统治引国人热议,至今我国密切关注
在世界上有这么一个国家,它不仅将汉语中的客家话定为国家法定语言,在2014年该国政府还把中国农历新年确定为全国永久性公共节假日
2025-02-21 19:48:00
筝鸣时评丨习清吏廉史,做“四知先生”
大众网特约评论员 徐文飞在潍坊昌邑的西南角,原有一座五十米见方的土台子,叫做“辞金台”,也叫“四知台”。相传,那是人们为纪念东汉安帝时期的杨震却金训徒而修筑的
2025-02-21 19:50:00
美国富二代为实现“飞天梦”,花100万在背部植入翅膀,结果如何
自古以来人们便对于“飞天”抱有美好的幻想,苏轼在《前赤壁赋》中写道:“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
2025-02-21 20:13:00
【天眼聚焦·长三角】屯堡寻根⑦:“我来自南京乌衣巷”
江南千条水,云贵万重山。“北有万里长城,南有千里屯堡”。600年前,明朝廷于贵州广置卫所、开展军屯,彼时的贵州逐渐变成了一个“大屯堡”
2025-02-21 20: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