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订阅
  • 头条热搜
“腐儒”代表萧望之,连霍光都看不上他,最终被小人玩死
...这万钧重担?那个自己曾经看重过、也训斥过的太子太傅萧望之,到底适不适合成为“托孤之臣”?看到这里,肯定有很多人要说了:作为一直教导储君的帝王之师,太子太傅萧望之自然是最合适不过的辅政人选了;这还有什么...……更多
...祖,但萧何的子孙并非个个都一帆风顺,像他的第七世孙萧望之就因为性格刚直遭到了权臣霍光的冷遇,此后虽然得到汉元帝敬重,却在被奸臣诬告后愤而自尽,结局令人唏嘘。汉武帝元鼎三年(前114),因出使西域开辟丝绸之...……更多
为什么刘奭能安稳的坐在皇位上呢
...他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这几人都十分有才能,但刘奭本身是一个好儒学的人,所以继位以后特别亲近萧望之和周堪,史高意识到自己被冷落内心十分不平衡,于是史高和...……更多
揭露韩信、萧何、张良的后代最后都是什么下场?
...陵萧氏”之所以能够名垂青史,除了萧何之外,还离不开萧望之的努力。萧望之是萧何的第七代后人,因大将军霍光刚愎自用,所以没有投身于霍光的门下。霍光去世后,萧望之敏锐地意识到了霍氏的威胁,并且上书汉宣帝,得...……更多
匡衡:道德与才华的矛盾交织,荣耀与失败的人生
...事引起了汉宣帝的重视,他特地让当朝的两个大学问家:萧望之和梁丘贺考察匡衡。回来后,萧望之如获至宝,说匡衡精通经学,“有师道”,已经自成体系了。时为太子汉元帝刘奭非常欣赏匡衡,可奇怪的是汉宣帝刘洵很冷漠...……更多
汉武帝与史家的联姻:一段被埋藏的历史
...,留下了三个辅政大臣。这三个辅政大臣,分别是史高、萧望之以及周堪。这其中,史高是外戚,负责保护汉元帝的权力基础。至于萧望之和周堪,则是外臣的代表,负责干活。但是接下来,汉朝却发生了一场影响极为深远的政...……更多
汉宣帝开创了孝宣盛,却又将西汉带向了毁灭的边缘
...朝逐渐由盛转衰。性格柔弱,坐视辅政大臣惨死元帝之师萧望之推崇改革以解决大汉所面临的社会问题,但元帝本人对此瞻前顾后犹豫不决,致使萧望之被弘恭等人逼死。萧望之之死看起来和元帝并无任何联系,但是事实上却是...……更多
汉元帝刘奭成为西汉由盛转衰的拐点皇帝
...汉宣帝临终前给刘奭安排了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的“三驾马车”辅政。之所以要以史高为主,萧望之和周堪为副,就是想让史高牵制萧望之等儒臣,以免大汉王朝在刘奭手里彻底走向了右倾主义路...……更多
汉武帝去世以后,国家政权在汉昭帝时代就被大将军霍光彻底操控了
...丞相府中直接审问魏相夫人,被朝廷监察高官的丞相司直萧望之弹劾,之后,赵广汉以“摧辱大臣”罪名被汉宣帝下令处斩。前63年,汉宣帝元康三年三月,汉宣帝为报答当年保护过自己的廷尉监吏邴吉,将其封建为博阳侯。当...……更多
汉元帝柔仁好儒为何被称为昏君
...汉宣帝给刘奭留下三位辅政大臣,以外戚史高为首,还有萧望之和周堪。萧望之曾经做了八年的太子太傅,汉元帝对他十分尊重,对他的信任和重用超过了史高。如此一来,史高就不乐意了,他和宦官中书令弘恭、石显同流合污...……更多
汉元帝在位期间西汉国力达到鼎盛,为何却遭到后人的批评?
...帝安排“三驾马车”辅政,以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汉元帝即位后,对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特别信任,却冷落了乐陵侯史高,这导致三位托孤大臣之间形成了芥蒂。于是,史高与宦官里外呼应...……更多
...中书令,而石显则升任仆射。汉元帝即位之初,太子太傅萧望之主张进行改革,以削弱宦官自汉武帝以来逐渐膨胀的权力,这当然遭到了石显、弘恭的极力反对。于是,石、弘二人勾结位列托孤重臣之首的车骑将军史高,共同将...……更多
...刘奭即位。元帝初元二年(公元前47年)28岁立刘骜为太子。萧望之自杀。元帝初元三年(公元前46年)29岁刘奭废除了公元前110年汉武帝设置的海南珠崖郡。元帝永光二年(公元前42年)33岁刘奭派兵镇压了陕西羌人的叛乱。元帝竟宁元年...……更多
萧望之冤死,昭示着西汉已经滑向深渊
...,临终前他遗命:大司马车骑将军史高、太子太傅光禄勋萧望之、太子少傅光禄大夫周堪,三人兼领尚书事,共同辅佐太子刘奭。仅仅过了两年,萧望之在派系斗争中失败,自杀身亡。萧望之的冤死,是汉元帝一朝最惨痛的政治...……更多
张安世低调内敛,其父是中国法学鼻祖张汤
...,建平侯杜延年,阳城侯刘德,太中大夫梁丘贺,关内侯萧望之和苏武。这里除了霍光之外,最值得一提的就是排名第二的张安世,此人官高爵显,还是官二代,其父是中国法学鼻祖张汤,张安世自己是大司马、卫将军、领尚书...……更多
聊聊古代皇帝为了纪念功臣设立的三大阁:麒麟阁,凌烟阁,云台阁
...、韩增、魏相、赵充国、丙吉、刘德、杜延年、梁丘贺、萧望之。 麒麟阁和凌烟阁都是位极人臣的象征,那个时候在这两个阁楼上面留下名字的人皆是功臣,并且还是那种拥有着赫赫的功劳。除了这两个比较出名的阁楼之外,...……更多
刘向多次警告汉成帝王氏外戚危险,为何却不得志
...则是他主动的行为。汉元帝登基后,刘向的才华得到太傅萧望之的赏识,被任命为宗正、给事中。宗正是九卿之一,给事中是参与朝政决策的内朝官,由此刘向平步青云,位居国家权力中枢。不久,爆发了萧望之、周堪与弘恭、...……更多
...弟展开经学教育来获取更大的发展空间。如西汉后期大儒萧望之,便出身于世代经营田业的家族。萧望之有三次出仕机会都是缘于其学有所成。第一次被推荐给大将军霍光,但因批评霍光而未果;第二次以射策甲科为郎,却因受...……更多
西汉的衰弱,为何说汉元帝应该负这个历史责任
...侯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第二位是儒生、太子老师萧望之,受封前将军、领尚书事;第三位是儒生、太子老师周堪,为光禄大夫、领尚书事。自此朝中就形成了以史高为首的外戚派,和以萧、周为首的儒生派。元帝即位之...……更多
西汉第一权宦石显,到底是个怎样的人?
...让人防不胜防。对于汉元帝宠信石显,最开始反对的人是萧望之。 萧望之是汉元帝的老师,官职是太子太傅,原本以萧望之的能力,是应该能做到丞相的,但是萧望之在后期的时候,性格狷狂起来,犯了很多错,所以被汉宣帝...……更多
他做过博士当过猪倌,终成汉朝第一位布衣丞相
...。到汉宣帝临终时,给汉元帝留下的三名辅政大臣史高、萧望之、周勘,其中萧望之和周勘都是儒家士大夫。这一变化的背后推动者正是公孙弘。 董仲舒奠定理论,公孙弘具体执行,二人为中华文化的发展立下了大功。如果二...……更多
尚书起初并不重要,为何后来地位越来越重要了?
...主内朝。其后,大司马大将军王凤、左将军师丹、前将军萧望之等皆曾领此职。内朝、外朝的格局就这样形成了。内朝直接听命于皇帝,掌章奏的尚书也不必经丞相便可直达皇帝,侵夺了丞相为首的外朝官的决策权。到了东汉,...……更多
匡衡:从凿壁偷光苦读到贪污失势的人生
...认为匡衡可能真的有些学识,于是派太傅前去调查。太傅萧望之现场出题,匡衡答的头头是道,萧望之非常满意匡衡的学问,于是回禀汉宣帝,希望能将匡衡留在京中。听到太傅都这么说,汉宣帝更加好奇了,但亲自召见了匡衡...……更多
汉墓与星宿
...。据考:这座壁画墓的墓主人是西汉御史大夫、太子太傅萧望之。《长安志》卷七载:“(长安城)东面三门:中春明门,当门外有太子太傅萧望之墓。”《类编长安志》卷八记载:“萧望之墓在咸宁县东南五里,古城春明门外...……更多
他信奉儒家,是西汉没落的始作俑者
...,临死前留给了儿子三个人,乐陵侯史高领衔,太子太傅萧望之、少傅周堪为副,汉元帝对他们非常信任,在元帝的支持下,萧望之等儒臣想推行仁政,可是史高觉得被冷落了,就联合宦官来抵制萧望之的改革主张,汉元帝对两...……更多
...高品质生活需求,助推兰陵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兰陵是萧望之的故乡,也是萧氏文化的发源地,现已成为全球萧氏族人的寻根之地、祭奠先祖之地,是传承萧氏文化的重要载体。兰陵望之城市森林公园将融入更多的萧氏文化和...……更多
缿筒传奇:赵广汉与汉代反腐利器
...事实不是这样,婢女是被赶住丞相府后才死的,接着司直萧望之上奏弹劾赵广汉,天子批准了他的上奏,赵广汉因此被腰斩。 ……更多
...此次立下了天大的功劳,应该加官进爵,赐他封地。唯独萧望之意见不同,出使西域的使者,本就大多不是正派的人。冯奉世此次虽然立功,却开了个矫改皇帝命令的先例。 如果加以重赏,冯奉世一定会成为以后使者效仿的目...……更多
汉元帝刘奭看似幸运,却一生都是悲剧
...官干政。汉元帝登基之初,对他自己两个儒生出身的老师萧望之、周堪十分看重。但好景不长,外戚派的史丹和宦官弘恭、石显等人联合除掉了儒学派,后来又演化成汉元帝只信任弘恭、石显等宦官,将朝政全部委托他们处理,...……更多
汉宣帝断言太子是败家子,太子继位后汉朝江山如何了?
...中展开了角逐。作为儒臣的首领,同时也是汉元帝师傅的萧望之率先出手,他按照儒家经典的说法,认为汉元帝应该远离宦官,不能够让宦官担任中书令这样重要的职务。萧望之要削夺宦官的权,宦官当然不高兴,于是宦官和外...……更多
更多关于人文的资讯:
在方国珍和朱元璋对决以前,我觉得方国珍细心的分析了一下自个的战斗整体实力,那时候的朱元璋我觉得战斗能力很强,而方国珍和朱元璋对比并沒有多少的优点
2024-06-26 16:48:00
朱元璋尽管是农户出生,但整治國家的方式也有帝王之术把握的驾轻就熟,只有靠部队牟取天地的君王,常有1个特性,方式强大。朱元璋方式极为强大
2024-06-26 16:51:00
在之前人们國家的封建社会時期里,朱元璋那位草根皇上但是很少有的,在元末明初時期,因为國家太过腐烂了,因此就引来老百姓有许多的埋怨
2024-06-26 16:52:00
“名嘴”海瑞,一骂成名。好一派洋洋洒洒之言,把朕骂了个狗血淋头!我看罢此疏,暴跳如雷———他这是儿子在骂老子,还是老子在骂儿子?一派强词夺理
2024-06-26 16:53:00
崇祯初年,农民起义风起云涌,战乱遍及全国。洪承畴在镇压农民起义的战争中,战功不断,曾经设计伏击李自成。李自成全军覆没,只率领十八个部下骑马逃走
2024-06-26 16:56:00
郑成功(1624-1662),明清之际收复台湾的名将。本名森,字大木,福建南安人。郑芝龙子。弘光时监生。隆武帝赐姓朱,号“国姓爷”
2024-06-26 16:57:00
郑成功收复台湾平定了三藩的叛乱,趁着告捷余威,康熙又把注意力转向台湾。台湾同中国大陆的渊源深厚而久远。在远古时代,台湾和大陆本来连在一起
2024-06-26 16:57:00
洪承畴(1593~1665),字彦演,号亨九。福建南安人。洪承畴生于明神宗万历二十一年(1593年)九月二十二日。斯时
2024-06-26 16:57:00
从16世纪开始,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殖民者相继来到东方,抢占殖民地,开始了对中国的掠夺和侵
2024-06-26 16:58:00
公元1626年,努尔哈赤在进攻宁远时受了重伤,回到沈阳就死了。其子四贝勒皇太极即位后金大汗,就是太宗。1627年,皇太极亲自率领人马
2024-06-26 17:01:00
当魏忠贤的阉党把明朝朝政闹得乌烟瘴气的时候,后金大汗努尔哈赤正不断在辽东进攻明军。萨尔浒大战以后,明王朝派了一位老将熊廷弼出关指挥辽东军事
2024-06-26 17:01:00
明朝是一个极度集权的朝代。朱元璋设计的帝国运行模式是一整套僵化的文官制度。这个制度中,文官和儒教处于主导地位,而武将则处于从属地位
2024-06-26 17:02:00
戚继光时代的明朝政府军,多年不事征战,加上待遇又低,武将看不到前途,士卒更看不到希望,空有一支二百万人左右的庞大军,队
2024-06-26 17:02:00
鸳鸯阵,中国古代阵法之一。火器广泛运用于战场后,武器的杀伤力和破坏力显著提高,大而密集的战斗队形难以适应作战需要。明代军事将领戚继光
2024-06-26 17:03:00
名人语录守不忘战,将之任也;训练有备,兵之事也。——《戚少保年谱耆编·练兵议》戚继光是明代著名的军事家和民族英雄。他不仅为保卫祖国海疆作出了杰出贡献
2024-06-26 17:04:00